我有一位朋友,大學畢業八年裡換了十四個工作,一直不知道自己想從事什麼職業,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晃就30歲了,本應該三十而立,他反而更加迷茫,更加恐慌。我給他做了一個布朗運動的物理實驗。
在平靜的水面撒一粒花粉,這粒花粉會無規則地胡亂漂移,這就是著名的布朗運動。人就像花粉,職場就像水面,如果人沒有份量,就會無規則運行,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不知道自己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在一個人的職場生涯中,真正有效的奮鬥時間也就30年,最重要的也是前10年。大學畢業踏入職場的前1-2年,有職業規劃的人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可以「先就業再擇業」,多看看、多找找、多比比,但是3-5年一晃就過去,人的差距就在這不知不覺的3-5年開始拉大。
那些有堅定職業方向的人,5年左右的時候,已經走上主管或中層的位子。那些還在做「布朗運動」的人,還在用頻繁跳槽來尋找職業定位。再一晃5-10年就過去了,這兩類人群兩級分化並最終定型,有方向的人已經走上中層或高層職位,已經遠遠地把那些「摸著石頭過河」的人拋在後面,10年時間足以分開兩個階級。
防止布朗運動,一定堅持「四定」:
一是定向。首先要明白你的價值觀是什麼?你的夢想是什麼?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把這三個問題想明白了,就能夠自己認識你自己。
二是定位。從大的方面,就要選好行業,選好平臺,選好你成長的土壤和環境。選好企業後,要明白自己在企業中所處的位置,有定位,將來才會有地位。
三是定力。職場中會遇到許多挫折失敗、冷嘲熱諷,沒有定力,是很難頂住的。選擇了方向,就要用時間打磨自己的定力。
四是定性。在職場最高的境界,是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性情和情緒。除了學習業務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修身養性,才能在前進的路上從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