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在戰爭中的作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顯露無遺,在二戰後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個主要軍事強國對潛艇和反潛裝備的研製都很上心。日本的潛艇相關工業發展是早於中國的,早在二戰前日本國產潛艇就已經能夠擔當大任,在戰後,藉助中美在半島的廝殺,日本經濟迅速復活,其工業實力也藉助與美國的較好關係有較大發展,至今為止,其潛艇和反潛相關能力已經相當了得。中國的潛艇相關工業是和中國整體的國防工業體系建設一起起步的,在二十一世紀前,受整體經濟和尖端工業實力不濟的影響,中國潛艇在技術上落後世界最高水平很多,好在中國人是善於學習借鑑的,結合世紀之交從俄羅斯引進的基洛級潛艇技術,再加上中國自己的潛艇技術積累,在本世紀初,中國的潛艇工業和中國整個國防工業一樣都取得較大的成績。在反潛領域,藉助高新工程的順利實施,中國反潛的最後一塊短板也已經補齊。
反潛
各國反潛主要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固定式是藉助海底基陣水聲聽等固有設備對靠近的潛艇給予監聽和辨認,這其中,美軍在北美布設的總長超過10000米的水聲聽基陣是典型的代表,而日本在這方面則是藉助美軍的相關設施,中國方面的相關建設一直比較隱秘,直到近年才有南海方向的反潛基陣的建設消息流出,在技術上,中日在此的差距還是中美之間的差距。移動式反潛是藉助水面艦艇和飛機對潛艇進行定位、識別和攻擊,水面艦艇主要是藉助艦艇自帶聲吶、拖曳式聲吶和反潛直升機三種系統來完成相關工作,在這個領域,中國無論是艦載聲吶還是拖曳式聲吶都和日本旗鼓相當,甚至還有超越,至於反潛直升機,隨著中國直20的成熟中國的海鷹也必然不遜色與日本。中日反潛力量最大的差距是在反潛機,受二戰的教訓刺激,日本在反潛機隊建設上狠下血本,其引進的美國P3系列反潛機總數量超過100架之多,近幾年,又藉助自有平臺和美國設備發展了所謂的國產P1反潛機。但是,反潛機主要是以反潛浮標來確定潛艇的,在近幾年,隨著中國高新六號反潛機的服役,中國反潛機性能已經超越了P3系列反潛機,唯一不足的是,中國受航空工業整體實力的影響,噴氣式反潛機在中國還是空白。
未來發展:在固定式反潛設備和水面艦艇反潛方面,中日之間已經基本沒有太大的差距,在未來,隨著中國反潛基陣的大量建設,中國的相關能力還會超越日本。同時,在反潛機方面,通過高新六號工程,中國在反潛機研製領域已經基本完成技術積累,一旦中國的噴氣式軍用飛機平臺成熟,在反潛機領域,日本必然要落後。
潛艇
在很長的時期內受日本工業實力的影響,日本的潛艇技術實力還是高於中國相關潛艇的,尤其是其最新的蒼龍級潛艇,更是在技術上有較大的提升。但是,藉助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和發展較快的經濟,中國潛艇工業實力在本世紀發展很快,技術水平的提高速度遠超日本,無論是潛艇的建造還是信息化系統應用,中國潛艇已經不輸日本。同時,中國還是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優勢是明顯的。
未來發展:隨著中國工業整體能力的提高,中國的潛艇技術水平也有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中國更加先進的磁流體推進潛艇技術的基本完善可以在未來實現對日本潛艇的較大超越,在潛艇領域,中國的後發優勢更加明顯。(利刃/草原狼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