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21世紀戰場利劍 美海軍研究新型電磁軌道炮

2020-11-28 中國網

美海軍研究新型電磁軌道炮

美海軍研究新型電磁軌道炮

鑄21世紀戰場利劍---美海軍研究新型電磁軌道炮

電磁軌道炮是使用電磁加速技術發射彈丸的一種電能武器。在發射過程中,強大的電磁力(也稱洛侖茲力)使彈丸達到極高的初速度飛離炮管口,這種初速度比常規化學推進劑發射的彈丸的初速度要高得多,並且射程也要遠。因而,該型武器引起了美國海軍人員的關注。電磁炮在其未來武器的發展計劃中,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軌道炮工作原理

電磁軌道炮由兩根相當炮管長短的固定平行導軌和一個沿導軌軸線方向滑動的電樞組成,彈丸放置在電樞前面的導軌上形成閉合迴路。 導軌與電容器或旋轉電機構成的脈衝形成網絡相聯結。當發射彈丸時,脈衝形成網絡向一根導軌供電,經過電樞,流向另一根導軌。強大的電流流經兩平行導軌,在兩導軌間產生強大的、方向相反的線性磁場,並與電樞形成的第三個磁場相互作用,產生強大的電磁力。電磁力推動電樞和置於電樞前面的彈丸沿導軌加速運動,從而獲得很高的初速度,彈丸沿導軌向外運動直到從炮口末端發射出去。電樞和包裹彈丸的軟殼脫落,彈丸飛向目標。作用於導軌的電磁力僅持續幾毫秒,當彈丸離開炮口,剩餘能量或通過炮口分流器導向脈衝形成網絡,或是在空中形成電弧散放。

軌道報的研究由來已久

電磁軌道炮是法國人維勒魯伯於1920年發明。二戰中,德國漢斯勒博士開展了對電磁軌道炮的全面研究。到1944年,他研製出長2米、口徑20毫米的軌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圓柱體鋁彈丸加速到1.08千米/秒。1945年他又將2門軌道炮串聯起來,使炮彈初速度達到了1.21公裡/秒。二戰期間,日本研究感應加速式電磁炮,並把2千克的彈丸加速到335米/秒。二戰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內,因材料和電力等關鍵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致使電磁軌道炮研究中斷了很久。

從70年代起,隨著一些技術難題相繼被解決,使得電磁炮的研製得以東山再起。1970年德國的哈布和齊默爾曼用單極線圈炮把1.3克的金屬環加速到490米/秒。1978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物理學家理察•馬歇爾和約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長的導軌炮,以可供1.6兆安電流的550兆焦耳雙層單極發電機為電源,取得了將質量3.3克的塑料彈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發射成功的突破性進展。澳大利亞的成功進展,給各國電磁炮研製者以巨大的鼓舞。1978年,美國國防部先後成立了電磁炮發展研究顧問委員會和技術工作組,開始評估電磁炮技術現狀及應用潛力,並建議集中和協調國家的資金來發展電磁炮。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防委員會得出「未來高性能武器必然以電能為基礎」的結論。1991年,美國防部成立了「電磁炮聯合委員會」,協調軍隊、能源部、國防原子能局及戰略防禦倡議機構分散進行的電炮研究工作。1992年,美國已把一門口徑90毫米、炮口動能9兆焦的電磁炮的樣炮推到尤馬靶場進行試驗。

電磁軌道炮有一些突出優點:一是彈丸速度快,精度高,射程遠,威力大。彈丸約能在6分鐘內飛行200海裡,初始速度達到2500米/秒,比普通槍彈的速度快2至3倍。帶有巨大動能的彈丸通過直接撞擊目標將其摧毀,威力極大。同時極高的飛行速度可以減少炮彈的飛行時間,使炮彈不宜受到幹擾,保證了炮彈的精度。二是炮彈體積小,重量輕。電磁炮彈幾乎不使用推進劑,減少了裝藥量,所以炮彈的體積只是傳統120毫米火炮炮彈的八分之一,重量是其十分之一,這樣可顯著提高武器系統的攜彈量,減少後勤負擔。現在的艦船一次只能攜帶70枚制導飛彈,而電磁軌道炮彈則能輕易地一次裝載幾百枚。三是生存能力強。炮彈幾乎不裝填炸藥,又可減少炮彈在製造、運輸、儲存方面的安全隱患。

美海軍軌道報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的努力,用於電磁軌道炮的科學技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已經可以在軍事應用中進行實踐探索,並為研究電磁軌道炮作戰系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是美國防部決定研究DDG-1000綜合電力系統艦,為新一代電能武器系統包括軌道炮的研究打開方便之門。因為軌道炮所需要的電力取決於發射彈丸的速率。綜合電力系統艦的額定電功率為80兆瓦,具有足夠的電力維持15-30兆瓦的軌道炮6-12發/分鐘的速度發射彈丸。同時軌道炮不需要火藥和其它含能爆炸物,從而提高了艦隻的安全,並減少後勤保障的費用。二是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推動電磁軌道炮的發展,美軍在制導、導航和控制系統技術應用的增加為發展體積更小、殺傷力更高且費用更小的彈丸提供了機會。這種趨勢僅從費用少、速度高的軌道炮的彈丸的發展中受益。三是炮管壽命的延長。德克薩斯大學先進技術學院為美陸軍研究的炮管壽命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電樞與導軌接觸面受兩種磨損現象的影響,限制了炮管的壽命:一種是刨削現象,另一種是平移現象。目前美國的技術人員完全了解了導致高速刨削的物理原因,找到解決該問題的材料。在炮口,當電樞從金屬與金屬的接觸轉變到電弧接觸時,相應的等離子會損壞軌道。目前德克薩斯大學高技術學院已經展示了成功處理平移問題的方法。

2001年11月,美海軍高技術研究所通過參數研究和建模活動取得了新型電磁軌道炮系統的主要性能參數:軌道炮是可以安裝在水面艦隻上,其重量相當於為155毫米高級火炮系統,能夠以63兆焦耳初始動能和2500米/秒(7.5馬赫)的初速度發射20公斤的彈丸。高速彈丸只需要6分鐘就達到200海裡以外的目標,並能以5馬赫的速度對目標實行動能碰撞。研究還估計了脈衝形成網絡(PFN)能夠產生彈丸所需要的初始動能和速度。

隨著美海軍啟動DDG-1000的研究的深入,美海軍計劃把電磁炮安裝到該平臺上去,並於2003年授予BAE系統公司武器系統分部一份合同,進行為期6個月的將軌道炮合成到新型驅逐艦上的研究。經過研究,BAE系統公司認為,擁有81兆瓦電能的DDG-1000綜合電力系統艦可以為兩門軌道炮提供足夠的電力。在艦隻以10-18節的速度航行時,軌道炮可以每分鐘發射10-12發炮彈。軌道炮的重量和體積都適合於安裝在水面艦隻上,目前合成工作面臨的主要工程問題只是軌道炮產生的熱能管理。

軌道炮研究史上一個重大裡程碑是美海軍2003年4月在蘇格蘭柯爾庫布裡郡成功完成90毫米口徑電磁炮如何發射高超音速彈藥的海上演示驗證試驗。此次試驗是美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與英國奎奈蒂克公司電磁炮工廠共同完成,試驗使用的系統是一臺只有未來原型機1/8大小的樣機,但是以2500公裡/秒以上初速度(確切的速度仍是機密的)發射了彈丸。包括美海軍艦隊司令羅伯特•耐特上將及海軍研究局局長傑伊•科恩少將在內的諸多美國海軍高級官員到場觀看了此項擁有廣闊前景的技術驗證試驗。此次試驗是為海軍火力改革和轉變新一代艦炮海軍水面作戰艦艇的角色而發展的電能武器所邁出的關鍵一步。

美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將在庫爾克布裡的試驗結果提交到美海軍海上研究顧問委員會電磁炮技術研究小組。該小組在2004年2月公布了一份評估報告。該報告認為電磁炮是一種具有潛力的轉型武器,並建議海軍啟動一項風險減少研究計劃確保該種武器適用於未來驅逐艦計劃。該小組還認為電磁炮是一種對200海裡以外目標實施致命打擊的革命性電磁炮作戰系統,並且同時具有增大彈藥儲量、提高發全、減少費用和後勤保障需求等優勢。放棄這項研究是一大錯誤。

2007年1月16日,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NR)在維吉尼亞州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舉行新型電磁裝置交付儀式。美海軍沒有採用剪刀剪彩這一傳統的做法,而是打破慣例,用一門90毫米口徑的試驗型電磁炮發射1發高速炮彈穿透了儀式彩帶。這發炮彈在炮口的初始動能達到7.4兆焦耳,初速度達2146米/秒。但意義更為重大的是,這部新型電磁炮的交付再一次證實美海軍對高能電磁軌道炮充滿信心。美海軍將把這種電磁軌道炮作為轉型武器方案,通過發射投放高速彈丸對遠距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來變革美海軍的海上攻擊行動。

達爾格倫分部的發射試驗裝置的交付僅是一個開端,美海軍的目標是研製能夠從離海岸300多海裡的戰艦上持續發射精確彈藥的戰術系統。儘管這種彈藥只含有少量或是幾乎不含有高爆材料,但通過彈丸的高速度碰撞能夠對目標造成毀壞。電磁軌道炮克服了常規大炮在射程短、飛行時間短和對殺傷力有限等方面的局限性。由於電磁炮彈沒有爆炸材料,從而消除了生產、運輸、處理和存儲炸藥的需求。此外,超遠的射程、極短的飛行時間和高殺傷性都極大地提升美海軍未來遠程作戰的攻擊力。通過使用極高電流產生強大的電磁力,美海軍未來的電磁軌道炮能以超過7馬赫的速度發射彈丸,彈丸首先迅速進入外大氣層空間,進行無阻力飛行,隨後再次進入大氣層以5馬赫以上的速度打擊目標。

美海軍軌道報未來計劃

美海軍研究辦公室努力推動電磁軌道炮的研究達到軍事使用階段,並計劃在2020-25年間裝備部隊。2005年8月,美海軍啟動一個名為「創新海軍樣機」的項目,並希望通過對這個過渡項目的投資,獲得相對成熟的技術,以便在未來4至8年裡轉入軌道炮的全面研究和發展。「創新海軍樣機」項目比傳統武器裝備要「奇異」得多,並存在高度的風險,它還在根本上偏離了既定需求和作戰概念。因此,這項研究沒有美海軍的高級領導人的批准是不可能發展的。

美海軍計劃對「創新海軍樣機」項目投入2.7億美元的資金,主要解決在四個方面的技術難題:發射裝置、彈丸、脈衝形成網絡和艦隻合成。美海軍研究辦公室在項目第一階段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發射裝置和彈丸。研究的重點是先進密封發射裝置技術,以及電磁軌道炮系統的適合體積、重量,以便合成到艦隻,同時經受發射時產生的巨大電磁衝力。第二階段的研究工作是將發射裝置和彈丸合成,形成一整套的系統。在第一階段,美海軍將研究一種能夠進行多次發射的炮管。這種炮管能夠保持軌道的斥力。美海軍還將解決熱能管理問題,將炮口初始動能從目前8兆焦耳提升到32兆焦耳,最後達到64兆焦耳。在彈丸方面,美海軍需要研究提高軌道炮發射生存力(因為彈丸可能經受45000g的重力加速度,並且遇到潛在的電磁幹涉效應),解決高速制導飛行和殺傷力機制等問題。其它的重要研究項目還包括炮管幾何學、先進材料(包括合成材料)、密封技術和製造技術。

美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的電磁發射裝置是支持「創新海軍樣機」項目的關鍵技術裝置。該裝置安裝了100兆焦耳的電容器(由通用原子公司研究)和經過整修的、由麥克斯威爾技術公司根據國防威脅減少局的指令從1986至1999年間研製的「綠色農場電子炮研究和發展裝置」上的90毫米發射炮管。電磁發射裝置在2006年10月開始試驗並試運行,並在2007年1月正式啟用。

為了支持「創新海軍樣機」項目,美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在2008財年底前將加大存儲的電能、改良發射裝置和終端區以裝配一門32兆焦耳的初始動能的軌道炮。BAE系統公司武器系統分部已經根據一份540萬美元的合同設計和整修32兆焦耳的實驗發射裝置。該發射裝置預計在2007年6月底在美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安裝完畢並進行試運行。據BAE系統公司稱,這個固定的實驗發射裝置的炮管採用層壓鋼板密封,用於炮管壽命的研究的。來自美國政府實驗室、工業部門和學術界的代表組成的一個委員會為研究活動提供支持。

美海軍研究辦公室計劃到2008財年第三季度末對32兆焦耳的軌道炮進行試驗。如果研究成果通過鑑定,研究將於2009年8月轉入第二階段,並計劃在2010財年底進行32兆焦耳發射裝置炮管的100發射擊展示和32兆焦耳先進炮管密封狀況展示。

在評估BAE系統公司、通用原力公司和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間進行的理論設計研究後,美海軍研究辦公室2006年6月選擇了BAE系統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對32焦耳軌道炮進行30個月的技術發展和初步設計的研究,為實戰部署64兆焦耳動能的戰術系統做準備。BAE系統公司已經獲得了930萬美元的合同,負責電磁軌道炮的樣炮技術和初步設計。通用原子公司獲得了960萬美元的合同,協同波音公司、L-3通信公司、SPARTA複合材料公司和傑克森工程公司,共同研究和發展電磁軌道炮發射裝置所需技術。另外由波音公司和Draper公司共同研究彈丸和綜合發射包的理論,包括綜合發射包炮管的動力學、飛行彈體和空氣熱力學特徵、殺傷力和發射生存力、制導和導航和控制。

至於高級脈衝力量研究工作由美陸軍負責進行,計劃在08財年進行展示。其它的研究工作還包括高能密度電容器和多次發射活動的熱能管理。

如果「創新海軍樣機」項目通過09年的評估,那麼第1階段的工作將於2011年結束,第2階段的工作將持續至2015財年。如果研究工作一切進展順利,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可以在2015財年對電磁軌道炮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發展。64兆焦耳的電磁軌道炮的戰術系統的海上展示將會在2016財年進行,並能在2020-26年裝備。

作者:知遠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電磁軌道炮的炮彈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
    前不久,俄羅斯正式對其新型電磁軌道炮進行了測試,速度可達每秒3公裡,而在此前的首次發射中,這一電磁軌道加速器一度可使炮彈達到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一方面,電磁軌道炮的體積和重量必須小到可以安裝在艦艇或坦克上進行部署;另一方面,電磁軌道炮充電時間往往過長,對射速和射擊精度也提出了較高要求。隨著電容存儲密度和電磁控制能力的不斷提升,駕馭一臺可實現遠距離目標精確打擊的電磁軌道炮成為可能。到2014年,美國海軍已經完成電磁軌道炮的地面測試工作,並選定BAE系統公司的電磁軌道炮項目進行重點開發,加緊推動上艦部署的步伐。
  • 美軍電磁軌道炮終於上艦測試,然而,中國電磁軌道炮卻神秘失蹤了
    美國海軍封閉了這條河流,並警告附近的居民,從2020年12月1日到4日,他們都將聽到這些巨大的噪音。美國海軍並沒有公開這次測試的項目,但是社交媒體上有信息披露,指出美軍在測試電磁軌道炮,披露的照片顯示新的電磁軌道炮同美軍此前披露的有所不同。
  • 美國試驗的電磁軌道炮讓人眼前一亮,電磁炮卻只能「神往」
    進入21世紀來,電磁技術在基礎理論完備的情況下,不斷的被應用於實際。微波加熱、紅外遙控、無線電波早已是人們生活中的常備技術。在軍事領域,諸多關於電磁技術的未來武器早在上個實際早期就已投入試驗,比如人們常常在科幻小說中提到的電磁軌道炮,但時至今日這一高科技武器仍然只能在小說和電影特技中出現,難道電磁軌道炮真的遙不可及?實際上世界各國對於這一武器其實已經做過多次試驗。2003年4月美海軍在蘇格蘭柯爾庫布裡郡完成90毫米電磁炮發射高超音速彈藥海上試驗,這也是軌道炮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 美吹噓電磁炮威力 遭俄專家啪啪打臉
    美媒認為,這裡面很可能包含了美軍正在研發的電磁軌道炮。10月,美軍首艘DDG1000驅逐艦下水,更被認為給軌道炮提供了可能的使用平臺。然而,俄羅斯專家卻對美軍的軌道炮嗤之以鼻,認為美軍研究了幾十年,現階段也不能發揮多少作用。軌道炮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武器,又有哪些威力?俄國對美軍軌道炮的指責是否靠譜?
  • 美海軍電磁炮將裝艦海試 可將彈藥成本降到1%
    這種「超級武器」面臨一系列技術問題,包括導軌、彈丸燒蝕;儲能設施的電器難題、艦上供能等等……這些技術困難使電磁軌道炮的研製一直拖到現在才進入實際測試階段。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從原理上說,電磁軌道炮和航母電磁彈射器並無本質區別,已經研製成功電磁彈射器的國家在電磁軌道炮方面取得突破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 「千錘百鍊」:美海軍完成實驗室電磁炮千次試射
    實驗室電磁導軌炮系統試射瞬間 資料圖中國網訊 美國海軍網站2011年10月31日報導,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的科研人員於當日成功完成了海軍研究局(ONR)電磁導軌炮(EMRG)項目實驗室規模電磁導軌炮系統的第1000次試射。
  • 我國率先研製出電磁軌道炮 讓美方也開始感到不淡定了
    最近美國似乎盯上中國了,前不久鼓吹中國將會造出世界最大的洲際飛彈,沒想到近日又開始大規模收集分析我國在電磁軌道炮方面的研究情況。要知道我國早在2017年年底的時候就進行了初步測試,相比之下美國這次就落後了不少,到目前為止美國仍然還未將他們的電磁炮安裝到海上試驗平臺上。
  • 美國海軍電磁炮實驗成功 變形金剛場景成現實
    如今,在美國海軍(NAVY)的努力之下,這項技術宅夢想中的武器已經快要(在半個世紀內)部署軍隊了。為了試圖給記者一個大致的概念,美國海軍電磁炮項目主管羅傑·埃裡斯比喻說,1兆焦的動能大約就是一輛一噸重的車輛在每小時100英裡時的動量,我們可以想像33兆焦的動能擊打一個目標造成的破壞。羅傑·埃裡斯表示,當電磁炮按計劃於2025年真正部署在DD-21戰艦上時,這一數字還將至少翻一倍。另外,通過在彈丸上附加GPS導航組件,電磁炮還具備令人驚嘆的精準。
  • 電磁軌道炮將配055大驅,射程達200公裡全球首例,美軍尚未部署
    據日本媒體13號發表的文章稱,我們國家正在抓緊電磁軌道炮的研製工作,而不久前在權威媒體上公布的大型艦炮的實物畫面也佐證了日本媒體的這個說法,由我們國家的海軍工程大學技術團隊研發的電磁軌道炮即將在國產大型水面艦船上列裝。
  • 獨家|國產電磁炮配套設備獲重大進展 但並非配給055
    眾所周知,電磁炮是以電磁為推動力賦予彈丸初速的打擊兵器,因此電磁炮顯然是一個用電大戶。但電磁炮與相控陣雷達這些艦電設備的耗電模式不同,它需要艦載電力設備能迅速為蓄電池組充電,隨後再用電池組中的電力滿足電磁炮發射時的大量電力輸出。因此,電磁炮上艦真正的能源瓶頸,不是戰艦本身的供電能力,而是蓄電池的充放電效率(強迫儲能裝置)。
  • 中國電磁炮有多強悍?一發2萬美元造價低廉,威力不輸巡航飛彈
    而電磁炮同樣是將炮彈投擲出去,只不過電磁炮的的動力一開始是電能。我們都知道,帶電線圈可以產生磁力。電磁炮用電能產生磁力,然後使用磁力將炮彈投出。而電磁炮的能量轉化率遠遠高於傳統炮彈,具有更高的炮口初速、穿甲動能,所以電磁炮必然成為未來戰場上的主力軍。事實上在電磁感應原理發現之初,就有學者產生了使用電磁推進拋出金屬或炮彈,以此作為武器的設想。
  • 等離子炮、電磁炮 這些「新概念炮」向未來戰場走來
    當前,電磁炮、雷射炮和等離子炮這3種帶有神秘色彩的高技術武器,越來越受到各國青睞,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紛紛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已在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在未來戰爭中,這些新概念武器,或將嶄露頭角一戰成名,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動能之王」——電磁炮  電磁炮是一種高能、遠程、多任務的武器,可區分為軌道炮、線圈炮和重接炮。
  • 電磁軌道炮
    其實,安培力的應用非常廣泛,電磁軌道炮就是其在軍事領域一種非常先進的應用。關於電磁炮的原理,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由 程守洙 編寫的《普通物理學》中就有介紹,是在一道課後題裡面出現,只不過當時人們對其真正的應用並沒有很大的信心,甚至包括筆者在內認為其充其量是為了編寫一道題目而已。也可能囿於材料、技術的限制,電磁軌道炮一直沒有顯現其巨大的威力。
  • 優化電磁軌道炮電流分布的新方法,提升彈丸發射性能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阮景煇、陳立學、夏勝國、王增基、李立東,在2020年第21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總結了國內外針對電磁軌道炮電流分布特性的相關研究和優化電流分布的若干措施,可為電磁軌道發射的工程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 美福特級航母將裝備電磁炮 射程可達300公裡
    —— 性能直擊——裝備新型飛彈、搭載隱形戰機福特號航母裝備了兩組最新型垂直發射系統,用於發射改進型北約海麻雀艦空飛彈,兩座MK49 拉姆艦空飛彈發射系統用於近程防禦。據美國海軍評估,一艘搭載75 架戰鬥機的尼米茲級航母,一天可打擊248 個目標;但同樣搭載75 架戰鬥機的福特號航母打擊數量卻達到2000 個以上,綜合作戰效能是尼米茲級航母的3倍以上。
  • 電磁發射飛彈有哪些優點?
    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坎培拉國立大學試驗廠第一門電磁炮(軌道炮)將3g重的塑料塊加速到6km/s的速度,顯示了電磁發射武器的潛力。從此,電磁發射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成為研究熱點。    ▲ 圖2 電磁發射示意圖  美國海軍的新概念武器研究由海軍研究局(ONR,office of naval research)負責,2003年4
  • 中國20兆瓦艦用動力領先歐美一代,電磁炮電磁彈射不再是難題
    接下來這項研究成果我國將用於航母、潛艇、驅逐艦等大型艦船上。電磁炮被稱為是21世紀武器,但因為能源問題一直難以實際應用,而我國20兆瓦級艦用汽輪發電機組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試想如果每艘軍艦都能裝電磁炮,這將改寫未來戰爭規則。
  • DIY手持式電磁軌道炮 威力驚人
    電磁軌道炮(Rail Gun),即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的大炮通過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軌道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國軍事家們的關注。
  • 美2016年將首次海上測試電磁炮 打擊超視距目標
    中新網4月15日電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據海上系統司令部官員稱,明年,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將開展電磁導軌炮首次海上測試,向弗羅裡達海岸發射44枚高超聲速制導炮彈。BAE系統公司設計測試的武器將在2016年夏季,由位於弗羅裡達附近的艾格林空軍基地海上試驗場負責安裝到最新交付的「特倫頓」(JHSV-5)號聯合高速船上。
  • 這位創客造出了手持式電磁軌道炮!
    另外還需要預先警告一下,這裡沒有教程,如果你決定自己動手研製一臺,請注意相關法律法規。電磁軌道炮(Rail Gun),即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的大炮通過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軌道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國軍事家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