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概念武器設計和電影、動漫中,「電磁炮」一詞已成為高科技武器的代名詞,科幻版的電磁炮與火藥武器相比,簡直是代際的差距,二者的殺傷效果完全不再一個層次,配以極具未來感的發射裝置,使得電磁發射成為了許多軍迷關注的熱點。
電磁發射技術是一種新概念軍事技術,其藉助電磁力做功,將電磁能轉化為彈丸的動能,完成各種作戰任務。與常規火炮化學發射方式相比,電磁發射方式具有明顯的優勢。電磁發射能提供較大動能,彈丸速度快,精度高,射程遠,威力大;發射過程不易受到幹擾,無噪聲、無煙霧效應產生,武器系統生存能力強此外,其炮彈體積小,質量輕,這樣可顯著提高武器系統的攜彈量,減少後勤負擔。因此,其軍事應用潛力非常大,在未來武器系統的發展計劃中己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 圖1 《變形金剛》中出現的艦載電磁炮
常規身管型發射器(如火炮)的極限初速受裝藥量、發射藥成分和發射器材料等限制,只能達到1.6km/s左右。化學火箭也只有多級使用才能達到超高速度。但是有效載荷與自重相比常達到1:100,需要大量價格昂貴的推進劑。
與之相比,電磁彈射發射技術中彈丸速度不受推進劑燃氣聲速限制,能夠加速至每秒幾千米甚至是更高的速度,推重比大且成本低廉,若發射同樣的有效載荷,其成本僅為化學火箭的1/10~1/50。近年來,電磁發射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這項技術的研發。
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坎培拉國立大學試驗廠第一門電磁炮(軌道炮)將3g重的塑料塊加速到6km/s的速度,顯示了電磁發射武器的潛力。從此,電磁發射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成為研究熱點。
▲ 圖2 電磁發射示意圖
美國海軍的新概念武器研究由海軍研究局(ONR,office of naval research)負責,2003年4月,美、英一起成功完成了90mm圓口徑電磁軌道炮的海上演示驗證,彈丸速度達到2500m/s,炮口動能約8MJ。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NL)和洛馬公司共同開發一種新型的飛彈助推裝置——電磁飛彈助推器(EML),並於2004年12月14日利用EML成功地將649kg重的試驗樣機推進到7.3m的高度,最大速度達到12m/s,驗證了利用電磁線圈發射技術彈射飛彈的可行性。
2010年12月10日,美國海軍達爾格倫對地作戰中心成功地進行了兩次電磁炮試射。在試射中,電磁炮的炮彈速度最快達到5倍音速,射程可達約200km.第一次試射產生了創記錄的3300萬焦耳能量。美國海軍官員稱,3300萬焦耳試射成功意味著美國海軍將可在200km外向敵方發射炮彈。兩次試射的成功,標誌著其發展電磁炮「三步走」計劃已實現了第二步目標。
2017年,美國召開定向能峰會,提出重點研究定向能武器作戰部署,2018年,美國國會批准了約24億美元用於對包括電磁軌道炮在內的新型武器技術的研發;在電磁軌道炮技術發展過程中,美國多措並舉,不斷推進技術成熟度和實戰水平的演進。
▲ 圖3 美國單髮型電磁炮的原型機
電磁發射的重點和難點在於,高速發射和強電磁環境下,現役飛彈的結構強度以及其中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表現不佳,且發射組件的損耗和失效很快,導致單次試驗發射成本較高。同時發射系統的小型化以及電源功率也是難題之一。
在近半個世紀,美國陸軍、海軍及NASA從未中斷電磁發射方面的研究,長期持續不斷的研究和積累,造就了美國在電磁發射領域的一枝獨秀。目前據公開報導,電磁發射技術涉及到的各項關鍵技術均已有解決途徑。預計將在本世紀逐步走向武器化,在軍事領域將獲得廣泛應用。
電磁發射技術區別於傳統發射技術,具有適應性廣、能力可控性好,能量轉化率高,安全性好的優點,能夠大幅度提高武器的作戰性能,在飛彈發射領域,因其可以大幅提高發射初速、提高射程並減小發射無效載荷,在飛彈上的運用優點也非常突出。
軍事小百科
圖 / 源自網絡
出品 / 科普中國
作者 / 鴻爪雪梨
策劃 / 武玥彤
監製 /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