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炮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傳統的火炮,是利用火藥燃燒瞬間產生的動力將炮彈投擲出去,擊中目標,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而電磁炮同樣是將炮彈投擲出去,只不過電磁炮的的動力一開始是電能。我們都知道,帶電線圈可以產生磁力。電磁炮用電能產生磁力,然後使用磁力將炮彈投出。而電磁炮的能量轉化率遠遠高於傳統炮彈,具有更高的炮口初速、穿甲動能,所以電磁炮必然成為未來戰場上的主力軍。
事實上在電磁感應原理發現之初,就有學者產生了使用電磁推進拋出金屬或炮彈,以此作為武器的設想。挪威物理學教授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電磁炮」的概念,二戰時,德國和日本為了軍事需要,也嘗試研製過電磁炮。二戰後,在電磁炮研究領域保持領先的是澳大利亞,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已經可以把幾克重的彈丸,用電磁炮加速到5.9公裡/秒,這讓世界各國意識到了電磁炮的巨大威力。美國很快成立了專門機構來研究電磁炮,「星球大戰」實驗中,設計出來的電磁炮,可以把300克的炮彈加速到4千米/秒。而在90年代以後,美軍已開始嘗試將電磁炮用於實戰。但隨著冷戰結束,美軍停止了很多「星球大戰」計劃中的項目,其中也包括電磁炮。直到2005年,美軍又開始了電磁炮的研究。2010年12月,Blitzer防空型電磁軌道炮在試驗場進行了試射。當月,美軍又在海上進行了電磁炮試驗。結果是電磁炮以5倍音速,擊中了200公裡外的目標。電磁炮相比常規武器,不僅射程高,精度好。而且不需要火藥,軍艦可以攜帶以往10倍以上的炮彈,美軍計劃於2025年之前正式裝備給海軍。
關於中國的電磁炮,國外一軍事刊物有相關的報導。2013年,該刊物稱衛星拍攝到中國北方某科研單位,出現了兩座固定在混凝土底座上的電磁炮,一座26米,一座33.5米。這兩座電磁炮在2011年和2012年,都在衛星圖像上出現過,在2011年的衛星圖像上,33.5米的電磁炮前方出現了靶標。該刊物據此推測,這是中國研究中的新型電磁炮。2017年又有消息稱,中國某一艘軍艦疑似裝備了電磁炮,展開上艦實際測試。該報導還分析,中國的電磁炮預計造價僅為美國戰斧飛彈的七十分之一,但威力不遜色與戰斧飛彈。並且預計中國海軍的電磁炮將很快投入現役,最有可能被裝備到新型的055驅逐艦上,取代傳統艦炮成為新式武器。
至於中國的電磁炮發展如何,希望大家不要隨便相信外網的消息。西方國家對中國軍事發展進行「捧殺」或者「忽悠」,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如果大家感興趣,還是多看看官方透露的信息。目前可以確定一點的是,中國在製造電磁炮上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全電推進系統,這個技術可以保證電磁炮在使用時擁有充足的能源,徹底解決電磁武器耗能巨大的問題。
最後還有個好信息告訴大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官網此前曾有過透露,我國已經開始電磁武器研究的最後階段,並且立項是在上世紀60年代,近十幾年的國產電磁炮已經進入武器實用化研究,並且速度被大幅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