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火器的實力,介紹明朝出現過的火器!

2020-12-05 南宮海語

明代火器從其分類來看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用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其形體和口徑都較小,一般筒內裝填鉛彈和鐵彈等物,其射程僅數十步至二百步(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均有此類出土的實物陳列)。第二類是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多數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則裝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裡距離,主要用於守寨和攻城,也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

 明代由於封建社會經濟的高度發達,兵器也有很大的發展。其主要冷兵器有長柄刀、槍、短柄長刀、腰刀及各種雜式兵器如钂鈀、馬叉、狼筅等等。除了繼承傳統的兵器品種外,明代的火器發展到鼎盛時期。其火器的管形火器品種頗多,形式複雜。當時的噴射火器(古代火箭)製造已經相當精良,樣式繁多,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史書記載,此間多使用的火箭種類有單發火箭、多發齊射火箭、多火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火箭的品種達幾十種之多。由於火器的蓬勃發展,明代軍隊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就曾使用火箭作戰。永樂年間(1403-1424年),明王朝還專門組建了"神機營",這種獨立炮兵建制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首屈一指。

明代火器從其分類來看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用手持點放的和鳥銃,其形體和口徑都較小,一般筒內裝填鉛彈和鐵彈等物,其射程僅數十步至二百步(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均有此類出土的實物陳列)。第二類是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多數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則裝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裡距離,主要用於守寨和攻城,也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明代的海船製造已經相當的發達,海船上就裝備了這些火器(明末年間,鄭成功率水師海船收復臺灣,曾用這些武器痛擊荷蘭侵略者)。

  明代的爆炸性火器已經相當發達,具體有兩大類:一類就是地雷,品種繁多,有石頭雷、陶瓷雷、生鐵雷等數十種;另一類就是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龍王炮和混江龍等兵器。根據大量的史實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和使用"兩雷"的國家。

  左公宗棠曾有言:「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治史者要有一功夫,就是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否則,稍有心肝之人,即便久戰沙場之將軍,亦必有用盆接淚之必要!吾讀中國火器的歷史,禁不住悲哀之心,痛心之情,而有提筆寫寫之衝動!「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每念此語,皆感中國之命運實天註定也!故有此文,讀者賢達閱後必知我之心事也!

  有人說中國人發明了火藥,用它做煙花,外國人卻用這個技術來做火器;中西強弱之因由此可見一斑!此類人何其不懂中國史乃而?事實上直到十七世紀,中國的軍事技術,依然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明軍在遼東的戰敗,還有人歸罪於「援朝逐倭」戰爭中把儲存的火藥和彈藥都用光了。其實中國古代對火器的研究相當出色,除了飛彈造不出來以外,無論是毒氣彈還是左輪槍都能發明出來。而中國明代,火器發展迅速。據(明)王士翹撰《西關志》(1548年序刻本)居庸卷記載:昌鎮駐軍武器主要有軍器和神器兩大類:其軍器有:盔、甲、長槍,圓木挨牌、長木牌、斬馬刀、撒袋、弓、弦、箭、攢竹長槍、腰刀。神器有神槍、大將軍鐵炮、二將軍鐵炮、大將軍銅炮、小將軍銅炮、神銃、大銅佛郎機、神炮、飛炮、銅銃、鐵銃、馬上佛郎機、神箭、鐵宣風炮、纓子炮、鐵佛郎機、鐵三起炮、碗口炮、小神炮、鐵蒺藜、新置的器械有九龍盤槍、鐵鞭槍、火箭盤槍,子母炮、火箭等。車有偏廂車、騾駕、望車、元戎車、鼓車。從中可看出明代火器之勝,並非吹噓!下面列舉數端,相信讀者能有啟發!

 一.三眼銃

    三眼銃,是明軍重要的單兵火藥武器,原因是它可以連續釋放,構成密集火力,有利於壓制行動迅速的騎兵。崇禎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出宮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銃。想想被人稱為「英明的大清乾隆酋長」視火器為奇技淫巧,我就覺得可笑又可悲!可笑者,乾隆,可悲者,乾隆被某些人視為聖君!

  二.多管火箭炮:一窩蜂

  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發射器中帶有多發火箭彈。這種武器曾經在軍事博物館有展出。明代《武備志》對一窩蜂有較詳細地介紹,當時的規格有多種,從3連發的神機箭,到100連發的百虎齊奔,都屬於這個範疇。射程300米,連發火箭彌補了普通火箭彈道不穩定的弱點。這種武器明軍已大規模使用!

  三.對人殺傷地雷

  起源於燕王掃北之戰。當時建文帝的部隊在白溝使用地雷,給後來的永樂皇帝的軍隊帶來重大傷害。使用的原理是將導火索放入打通的竹竿,必要時點燃導火索,引爆地雷。

  四.殺傷燃燒彈:萬人敵

  大型爆炸燃燒武器,重40公斤,外皮為泥制,重量40公斤,產生於明末,用於守城,為了安全搬運一般帶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燒夷彈。李自成攻開封的時候,曾經通過地道突入曹門心字樓下方,守軍採用投擲萬人敵的辦法消滅了突入的部隊。

  五.多級火箭:火龍出水

    明代《武備志》記載的多級火箭,用紙糊筒外綁第一級火箭,龍口內有第二級火箭,射出後加大射程擊中敵方船艦,用於水上攻擊,射程可以達到1.5公裡。

 六.古式後膛榴彈炮:佛朗機

古式後膛榴彈炮:佛朗機    明代正德年間利用歐洲技術製造的大型後裝火炮,使用帶炮彈殼的開花炮彈!1537年裝備達到3800門,帶有準星和照門。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發射的時候射程1公裡。大型者炮身250釐米,中型者156釐米,小型者93釐米,子炮(炮彈)從後方裝入,發射間隔短,發射散彈時一發炮彈帶有500發子彈,可以封鎖60米寬的正面,威力驚人。因為後膛裝彈對鑄造技術要求較高,清代漸漸淘汰,讓位於比較簡單的前裝武器![2]

  七.單發步槍:火銃

    明代制式的早期輕型火器,鑄造精良,設計精巧,和元朝的火銃比較,所需火藥大大減少。明代作為標準武器,曾生產達九萬餘,1449年的北京保衛戰廣泛使用。長43。5釐米,口井3釐米,2人一組發射,一人負責支架和瞄準,一人負責點火射擊,射程180米。相當於今天的步槍吧,最早的制式。這個東西,戚繼光時代被鳥槍取代。

  八.遠程重炮:紅夷大炮

  號稱將軍炮,明末引進西方技術製造,帶有炮耳和瞄準具,可以調節射程,炮身壽命長,大型者重1.6噸,射程可以達到1.9公裡!應該是這一類武器的極限了。

  九.鑄造時通過增加箍來防止炸膛的明代大將軍炮

  1626年袁崇煥使用這種火炮打敗後金,取得了寧遠之戰的勝利,努爾哈赤也被擊傷,後返回因傷勢加重逝世。清朝一直得不到這種武器,直到崇禎殺了袁崇煥,邊軍軍心渙散,才有人帶炮投敵。

  十.半自動步槍:十眼銃

  明代試驗性連發武器,10節銅質炮身,口徑10釐米,每節一發,可以十次發射,因為射程短,不安全,被後來的拐子銃代替。

  十一.連發手槍:拐子銃

    帶有曲柄的連發火繩槍,長37.5釐米,使用類似佛朗機的裝填方式,可以連續三發,射程150米,明朝稱為「萬勝佛朗機」,在援朝逐倭戰爭中使用比較多。個人認為有點兒自動手槍的味道。

  十二.多管轉膛炮:迅雷銃

    單兵多管火器,明代趙士珍發明,參考了土耳其的類似火器,最大的可以達到18管,使用火繩或者燧石擊發,加上外罩後狀如琵琶。發射完畢後可以作為冷兵器使用!長187釐米,重2.5公斤,易於攜帶使用,明軍經常列隊跪射,火力沒有間斷。在朝鮮,日本的火槍隊是無法正面對抗這樣的明軍的。

  十三.大口徑左輪槍:五雷神機

    這真是世界最早的左輪槍了,戚繼光在北方戰線防衛蒙古軍隊的發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種規格,一般使用時二人一組射擊,一人支架,轉動槍管,一人瞄準射擊。射程180米。

  十四.最早的迫擊炮:虎蹲炮

    戚繼光軍中最常用的火器,這種輕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遠,適用於山地作戰,機動靈活,由於前裝,可以大仰角發射和大量裝備下層部隊而與今天的迫擊炮有異曲同工的用處。

  十五.新式步槍:鳥槍

  其實並非打鳥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輕捷如鳥也難以逃脫。已經接近現代步槍,是和倭寇交戰中繳獲倭寇火槍,隨後改進仿製的。戚繼光的步兵,已經40%裝備了這種槍。令有人說,稱之為「鳥槍」並不是因為用來打鳥或連飛鳥也無法逃脫,而是因為其槍機銜著火繩落下點燃發火池中的火藥的動作猶如小鳥啄食。它的射程是150米,雨天不能使用!鴉片戰爭中英國人使用的槍在雨天也不能使用!

  十六.戰防炮:抬槍

    這是大型鳥槍,明代《天工開物》最早記載其圖片,帶有三角支架和旋轉裝置,長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號「九頭鳥」,威力強勁,即便當時的戰車也無法抵擋。可惜發展非常慢,直到清朝末年,湘軍中裝備抬槍,不過25%而已。

  明代後期的軍事技術家還創製了「神火飛鴉」與球形帶雙翼的「飛空擊賊震天雷」兩種「有翼式火箭」。這兩種火箭分別在鴉形與球形體內裝滿火藥,火藥中有火藥線通出,並與起飛火箭火藥筒中的火藥相串聯;發射時先點燃起飛火箭的火藥線,使火箭飛至敵方,並將鴉身與球體內的火藥引爆,殺傷和焚燒敵軍的人馬,是破陣攻城的利器。後來的飛彈可以說是這種火箭合乎邏輯的發展!由此可以想見我們祖先的智慧是多麼的高了!

火龍出水  以上只是明代火器之一部分,未能全列於此。事實上中國裝備火器的軍隊編制出現的很早,也很健全。早在元朝至順年間,軍隊中就已裝備了發射口徑為20毫米以上鐵彈丸的金屬火銃,從而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火炮,並出現了「炮手軍」和「炮手萬戶府」的建制。之後由於火器的蓬勃發展,明軍更是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了使用火器。

一般人都知道徐光啟與利馬竇合譯的《幾何原理》,人們卻鮮有知道他還寫了一系列論兵之作的,像《兵機要略》、《火攻要略》等,都是他的著作!他主張使用西洋火炮,選練精兵。他的弟子孫元化「除協助徐氏刪定《句股義》(即幾何原理)外,還撰有《經武全編》和《西法神機》等兵學書,以及《西學雜著》、《幾何用法》、《幾何體論》、《泰西筭要》等數學書。」其中的《西法神機》,直接指導了關外明軍的火炮運用。孫元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西學知識不在徐光啟之下,而且他的軍隊駐地有支葡萄牙炮隊,這批炮手前期有13人,後來增加到40餘人,他們成立了一支模範炮隊,作為明軍孫元化部炮兵的示範部隊。這批葡籍僱傭軍拿著比周圍明軍官兵高几十倍的工資,確實幹活也很有職業精神,教授明軍炮手各種技術也十分認真,工作幹得很不錯。這種合作比起太平天國起義時李鴻章借洋師助討太平軍的事體,顯得既主動又「科學」且開放!

紅夷大炮是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也稱為紅衣大炮。紅夷者紅毛荷蘭也,因此大部分人認為紅夷大炮是從荷蘭進口的,其實當時明朝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訛為「紅衣」。具考證,當時明朝進口的紅夷大炮只有少量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後來因臺灣問題與荷蘭人交惡,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明朝當時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還做中間商將英國的艦載加農炮賣給中國。

明朝前期的自製大口徑火銃在原理上與這些紅夷大炮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裝滑膛火門點火式的,但是具體做出來就大有區別了。明朝前期火銃多以銅為原料,內膛呈喇叭型,炮管顯得單薄,以其口徑而言炮管顯得太短,其外型基本上與現存最早的元代「碗口銃」相同。這種火銃與紅夷大炮相比火藥填裝量少,火藥氣體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過熱,射速也慢,以銅為材質雖然不易炸膛,但是費用較高(銅是鑄造貨幣的金屬),而且銅太軟,每次射擊都會造成炮膛擴張,射擊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為武器而言壽命太短,唯一的優點是重量輕。在動輒重數千斤的紅夷大炮面前,明朝前期的火銃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相關焦點

  • 被譽為「古今第一戰具」的火器,為何在明朝時期從鼎盛走向沒落?
    明朝的時期,中國對火器的生產和應用的程度上大大超過了之前的歷朝歷代。「本朝以火器御虜,為古今第一戰具」然而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來形容整個明朝火器的發展一點也不為過。明朝的火器技術也在發展中出現了很多的波折,由最開始的鼎盛,變得逐漸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多的就是戰爭的原因。
  • 明朝火器又被鄙視了!弗朗機火炮的炸膛率居然有90%?
    自從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問世之後,關於明朝火器的爭論是一刻都沒有停止,從原先的「明朝火器天下第一」到現在的「明朝火器垃圾到極點」。有人可能會說什麼「極端明吹」導致自己對明朝「路轉黑」,說這種話的人,你就別給別人扣飯圈帽子了,因為你自己的思維也是飯圈思維。
  • 明代火器:世界現代槍炮之祖,戰爭利器逐步登上中國的舞臺
    引言:明代有許許多多的火器,最早出現在明洪武年間,並發揚於永樂年間。明代的火器研製和火器的配置在當時14世紀到15世紀都處於世界的領先水平。 而在15世紀中葉以後,西方的火炮、火槍得到較快發展,而明朝後期因各種原因導致研發力量衰退從而讓出了火器的世界領先地位。
  • 古代的火器神火飛鴉大家有聽說過嗎
    神火飛鴉不知道大家有聽說過神火飛鴉這個東西,神火飛鴉是明代的一種火器,可不是遊戲裡的神火飛鴉。大家不要搞混亂了哦。神火飛鴉類似於現在的飛彈,但是不帶制導性。也就是說他飛到哪裡就在哪裡爆炸,完全無法控制和預測,而且只能向前飛。
  • 明朝火器有多牛?先進程度曾驚豔世界,清朝卻一件都造不出來
    早在宋元時期,火藥就開始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到了明代,中國火器的發展更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明朝建立初期和陳友諒的鄱陽湖水戰,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火炮對抗的大水戰。 明朝火器曾經在鄭和下西洋的時代隨鄭和船隊遠渡重洋,成為了大明王朝軍事力量的鮮明體現。明朝火器不但有火炮,而且也有類似現代槍械的火銃,甚至也有了現代魚類和火箭的原型。
  • 中國航海火器丨兇狠的古代集束火箭——一窩蜂
    這是國內首個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臨時文物展覽,薈萃館藏130餘件/套展品,力圖從多角度、全方位來揭示中國航海火器歷史面貌。除了精彩的展覽,『中國航海火器』系列推文也正式上線,以期讓觀眾進一步了解航海火器背後鮮為人知的航海故事。『中國航海火器』第5期,我們將介紹的是「一窩蜂」,一種古代集束火箭。
  • 火藥火器齊頭並進
    ■熊劍平隨著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大業的完成,古代中國火器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社會經濟的繁榮,鋼鐵冶煉業的進步,手工業的發達,以及對外交流的拓展,尤其是外敵入侵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等,極大刺激了明代火器技術的發展。
  • 欲用紅夷大炮續命卻加速帝國滅亡,明朝火器為何會落後於清軍
    為了克制精於騎射、善於野戰的後金騎兵,明朝將希望寄託於西洋最新型的紅夷大炮。然而誰也沒料到,明朝花費巨資買回來的火炮竟成了帝國的埋葬者。自朱元璋起兵之始,明軍就大量裝備火器。明朝建立後,與北元的長期作戰又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火器的大發展。明朝在槍炮技術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卻已經落後於資本主義加速發展的西方。
  • 歐陸戰爭5火器時代中國怎麼過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歐陸戰爭5中火器時代中國的打法介紹,這是一個火器時代的速通打法,各位可以嘗試一下,不太適用於新手,速通對配置要求會高一些,下面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各位玩家~
  • 明朝火器比清朝先進?明朝大臣說清軍大炮轟擊,銅牆鐵壁也擋不住
    有網友問:明清兩軍松錦大戰,明朝手握13萬大軍,為什麼還敗給了清軍? 1641年4月,明朝出動,洪承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出擊遼東。這已經是明朝最後一支精銳野戰軍團。
  • 《明日之後》火器燃油隕鐵殘片生命鑄鐵怎麼樣 火器燃油隕鐵殘片...
    《明日之後》火器燃油隕鐵殘片生命鑄鐵怎麼樣 火器燃油隕鐵殘片生命鑄鐵一覽 作者:網際網路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11-22 11:01:00手機訂閱
  • 康熙以後,中國不再仿造西方火炮,火器衰落
    到了明代,床弩就從戰場上消失不見了,其原因主要是火器發展起來了。但手持弩的情況有些複雜。在漢代之後,中國的手持弩技術就陷入了停滯,非但沒有進步,反而逐漸退化,到了宋元明清時期,雖然軍中一直也使用一些手持弩,但精妙的漢代青銅弩機卻失傳了,宋元明清時期的手持弩,大體就類似於我們今天在西南雲貴地區的少數民族中還能夠見到的那些狩獵用弩。
  • 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咱們先說說兩種槍是誰更早出現吧,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現啊,其實對於這種戳刺類的兵器中國古代有很多稱呼,比如 「矛」、「鈹」、「槊」等。「矛」和「鈹」這兩種稱呼比較早出現分別是在商代與東周,那是什麼時候稱為「槍」的呢?這具體時間不知道,但不晚於秦代,很多古代的書籍都解釋了這個,《說文解字》說槍,歫也。漢簡《蒼頡篇》按,歫人之械也。槍,謂木兩頭銳者也。
  • 並非荷蘭葡萄牙,原來是明朝人弄個烏龍
    由文獻可知這是一種威力驚人的重型火炮,是明朝後期向西方學習火器技術的典型代表。紅夷大炮有三種引入途徑: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一是荷蘭殖民者在進犯我國東南沿海時,被明軍所剿獲的火炮實物;二是通過來華傳教士的介紹;三是明政府在徐光啟等人的積極推動下向澳門葡方購買紅夷大炮,並進行仿製。
  • 神火飛鴉、火龍出水,這些名字吊炸天的明代火箭,實戰威力如何?
    編者按:明代的各種火器,一直在網上有著不小的討論熱度,但如果說有什麼明代火器是網絡上最毀譽參半的火器,那麼本期要講的火箭,一定是位居榜首的地位。本期呢,雖然不敢說是正本清源,但筆者盡力以一個公正的視角來解讀一下,火箭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火器,又真的能神擋殺神,亦或者只是些雞肋的禮花呢?
  • 中世紀時期我國的火藥傳入西方後歐洲火器的早期發展歷程
    所以可以說在元朝的時候華夏前期的火槍技術才傳入歐洲的,蒙元時期火器的技術發展已經步入蒸鍋,已經出現的鐵丸式的攻城大炮,可以說歐洲的火器技術的起點很高,。高的起點就體現在在1326年義大利佛羅倫斯政府就已經下令;命令官員製造國防用的金屬跑。
  • 從「冷兵器」到「佛郎機炮」:為何明代的海軍兵器,達到了高峰?
    這一階段,火器逐步裝備於艦船、用於水戰和海戰,到明代正式出現了艦炮,水雷、魚雷和兩級火箭的雛形,達到了我國古代海軍兵器發展的高峰。到東漢時,出現了專門用於衝角的「冒突」戰艦,艦首專門設置「觸冒」,以衝擊敵艦。到了南北朝時期的陳朝,出現了用牛皮包頭的戰艦。宋代,則創製了威力更加強大的「鐵壁鏵觜」戰艦。這種艦隻,在艦首的造型上有了改進,十分尖利,同時採用了金屬鐵,這是衝角戰艦發展的最高階段。此後,雖然明代大戰艦「廣船」是用堅硬的「鐵力木」建造的,敵艦被撞必然破碎,但明代衝角已不是水戰或海戰的主要手段了,艦炮已成了海軍的主要兵器。
  • 阻火器多安裝在易燃易爆氣體的設備及管道的( )
    阻火器多安裝在易燃易爆氣體的設備及管道的( ) 2014-08-27 17:39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明朝擁有「紅夷大炮」,還被使用刀劍的八旗軍吊打,這是為何?
    但是,隨著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出現傳入西方國家後,人類就進入了火器時代。火器與冷兵器相比有著巨大優勢,跨時代的兵器作戰,往往就能決定戰爭的勝負,甚至是國家的存亡。也是結束了冷兵器在戰場上千百年來的統治。
  • 淺析中國歷史中的火器槍炮發達史
    火藥武器的出現火藥武器的出現,其實也可以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火藥的出現,其後才是火器的出現。從「火藥」這個名字命名就看得出來,火藥的發明並不是為了應用於戰爭,而是為了研發丹藥。因此,火藥箭算是歷史上第一批投入軍事使用的火器。看到沒,從隋唐時期興盛起來的煉丹術中出現了火藥,再到晚唐期間的第一批火器出現,這個時間間隔並不是很久,中國古代的軍事家們對於戰爭武器的變革創新還是很積極的,一直在力求新技術的融合,甚至不惜向煉丹家們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