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火箭的故鄉-火箭的歷史

2020-12-05 東方網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我們不會永遠停留在搖籃裡。為了追求光明和探索空間,開始要小心翼翼地飛出大氣層,然後再徵服太陽周圍的整個空間。

——齊奧爾科夫斯基

人們在射擊時會感覺到當子彈射出槍口時槍身會向後坐,也就是說槍身向後移動。這個力量很大,有時會把人打一個跟頭。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牛頓第三定律的體現,即「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火箭的發射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火箭內儲存大量的燃料和氧化劑,燃料和氧化劑起反應,也就是說燃燒的時候,會產生高壓氣體,火箭就是利用這些高壓氣體噴出後產生的反作用力飛起來的。火箭與飛機都儲存有大量的燃料,但是火箭與飛機的發動機有很大的不同,飛機發動機要吸入空氣,利用空氣中的氧氣燃燒,但火箭不同。火箭所需的氧化劑並非來自空氣,而是來自火箭的內部。這是火箭與飛機飛行時很重要的區別。

因此,飛機不能在沒有空氣的地方飛行,而火箭在沒有空氣的地方也能飛行。

火箭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公元969年,中國已經發明了火藥(火藥是在唐朝發明的)。北宋軍官嶽義方、馮繼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藥為動力的飛行兵器--火箭。這種火箭由箭身和藥筒組成。藥筒用竹、厚紙製成,內充火藥,前端封死,後端引出導火繩,點燃後,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後噴出,以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飛行中殺傷敵兵。一種最早的原始火箭在工作原理上與現代火箭沒有什麼不同。公元12世紀中葉,原始的火箭經過改進後,廣泛地用於戰爭。如公元1161年宋軍與金兵的「采石之戰」中所使用的「霹靂炮」,其實就是一種火箭兵器。當時在中國民間廣為流行的能高飛的「火流星」(亦稱「起火」),實際就是世界上第一種觀賞性火箭。

元、明之後,即公元13世紀以後,中國的火箭兵器在戰爭中有了很大發展,並發明了許多與現代火箭類型相近的火箭形式。

中國是火箭誕生的故鄉。在中國科學技術館的「中國古代傳統技術」展廳裡,就展出著「火龍出水」、「神火飛鴉」和「一窩蜂」等中國古代火箭的復原模型,它們充分展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傑出智慧和卓越才能。

中國古代還曾有過火箭載人飛行的嘗試。據史書記載,14世紀末,明朝一勇敢者萬戶坐在裝有47個當時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雙手各持一大風箏,試圖藉助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實現飛行的夢想。儘管這次試驗是一次失敗的悲劇,但萬戶被公認是嘗試利用火箭飛行的世界第一人。為了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以萬戶的名字命名。

13世紀中葉,蒙古人入侵中亞、西亞和歐洲,阿拉伯人侵略西班牙,他們把中國的火箭技術傳入了歐洲及世界其它地區。到了這時,德意志的艾伯特斯·麥格諾才在歐洲首次記述了關於製作火箭的技術。歐洲人最早使用火箭兵器,是在1379年義大利的帕多亞戰爭和1380年的威尼斯之戰中。

近代將火箭用於戰爭開始於英國人康格列夫。1807年英軍圍攻丹麥的哥本哈根,發射了康格列夫製造的火箭,燒毀了城內的大部分建築,使城市一半化為平地。據說在滑鐵盧與拿破崙大戰中英軍也使用了這種火箭。

使用火箭進行宇宙航行,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是理論上的奠基人。他首次說明了火箭推進的理論,奠定了日後研製遠程火箭的基礎。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quot史普尼克&quot。幾個月後,1958年1月31日,美國也成功的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quot探險者&quot1號。1961年4月12日,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載人宇宙飛船,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名太空人。此後,美國人格倫也乘飛船完成了繞地球軌道的飛行。這些重大的宇宙飛行都是以火箭技術的發展為前提的。

火箭就是人類走向太空的橋梁。

相關焦點

  • 火箭是怎麼發明的
    火箭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古代火箭故鄉是在中國。在很早以前,中國人就會用火藥燃燒氣體,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推動火箭向前飛行。這被現代科學家發展成了升入太空的神器,這也是我們引以驕傲的地方。火箭這個詞在三國時期就出現了,在公元228年的三國年代,魏國與蜀國的一次戰爭中,魏國使用了火箭焚燒了蜀國的雲梯,守住了的城池,在這次戰役中,火箭一詞也由此出現了。後來在北宋時期火箭的技術得到了發展。此後的年代中火箭被廣泛地應用到軍事當中。但是到了近代,由於中國的科學技術沒有得到發展。火箭技術也就一直停滯不前啦。
  • 從水滸中的「火箭」,淺說中國古代火箭的起源及發展
    那麼,宋代歷史上真的有火箭嗎?如果有,又是什麼樣呢?後來有改進發展嗎?帶著這些問題,聊一聊中國古代火箭的歷史。一、火箭的起源在三國之前,中國還沒有「火箭」一詞,那時候,火和箭還是分開的。直到三國時期的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的陳倉之戰中,中國歷史上才第一次出現「火箭」。這一點,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以及《資治通鑑》等史料,都有提及。
  • 長徵五號火箭刷新歷史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在即,此次發射任務舉世矚目。近日,長徵五號研製團隊就此次發射任務的有關情況回答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的提問。
  • 搭「天梯」的人 餘夢倫院士為中國火箭設計飛天的美麗弧線
    兩千多公裡之外的北京,在第一時間收到捷報後,餘夢倫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就在發射前一天,前方打來電話和他討論有關火箭發射的技術問題,最終得到順利解決。  餘夢倫所在的班組,全名叫航天科技一院一部11室1組,承擔運載火箭從離開地面到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的彈道設計。  這個班組成立於1966年,是中國運載火箭彈道設計事業的墾荒隊。
  • 中國火箭無人問津,印度火箭卻供不應求,哪點不如人家?
    近幾十年來,我國在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是在航空領域的進步很快,已經有了很多的中國製造,中國火箭的名聲也曾傳遍整個世界,現如今,中國火箭在國際上面的訂單卻很少,幾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而印度火箭卻賣的十分火爆,幾乎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一):木鳶、木牛流馬、魔輪…中國古代黑科技之三 | 木牛流馬上次我們說了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傳說,這次我們的故事又和諸葛丞相有關,要從草船借箭說起。話說很多小朋友會睜大求知的眼睛問到:「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呢?」其實啊,火箭一直要到我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才會出現,曹操還早了700年呢。
  • 中國對天空的探索之路,歷史上第一個發明火箭的國家
    宋太祖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火箭幫助地球人圓了航天之夢,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同樣也是中國人發明的,他是中國宋朝名叫馮繼升的人。宋真宗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神衛兵器軍隊長唐福,也向朝廷獻上了一種火箭,另有火毯、火蒺藜等作戰利器。「火箭」這一名詞的出現時間就更早了。早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期,就有了「火箭」。據《三國志》記載,當年蜀國軍師諸葛亮在進攻郝昭統帥的魏軍時,用雲梯和衝車攻城,郝昭便是使用火箭摧毀了蜀軍的雲梯。
  • 「最老」火箭成功升空!中國火箭技術迎來大突破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消息,北京時間10月26日23時1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3顆衛星和天啟星座06星送入預定軌道(本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 「一箭十三星」,並不是中國火箭的極限,中國火箭未來還能夠走得更遠
    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的發射能力頂尖,具體優勢在四個地方,每一個地方都充滿了航天專家的智慧結晶。 第一,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運載量高,運載能力強,開發完成後的長徵六號火箭為三級火箭,預定有500至1000公斤的太陽同步軌道(高度在700千米)有效載荷。
  • 長徵五號: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它是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3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25噸,這比中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火箭整體性能和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長徵5號在國內運載火箭中首次採用了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了無毒無汙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因而力大無比。此前,中國火箭芯級直徑都是3.35米。
  • 25日16點50分,一枚火箭在酒泉首飛成功,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歷史
    在12月25日16點50分,也就是西方傳統的聖誕節當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枚火箭升空,與其他火箭不同的是,它是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研發製造的一枚亞軌道火箭,也是商業亞軌道運載火箭首次飛行。 這枚亞軌道火箭是由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被命名為「探索一號·中國科技城之星」。
  • 中國古代偉大發明,冷兵器時代的必殺技:火箭
    火箭的發明最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廣泛,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三國時期,魏國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裝上火把,從而有了「火箭」之名。從唐末到宋初火藥武器開始使用,但由於其配方和製作方法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不足以作為推進的燃料。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系統解析火箭引擎
    長徵五號火箭在去年12月27日發射,長徵五號火箭作為中國現役最強大的火箭,昨天我們已經聊過了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的實踐-20衛星和長徵五號火箭推進力的一些問題。但是其實大家除了了解衛星和火箭推進力的一些基礎信息之外,還需要了解火箭引擎和設計歷史等等更具體的信息,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討論一下。
  • 火箭最大運力:美國140噸,俄羅斯88噸,中國的火箭呢?
    而在對地球資源枯竭的擔憂和對太空的好奇之下,人類從未停止對太空的探索步伐,中國也不例外,隨著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消息流出,國人們對此感到振奮不已,要知道中國如今是世界第三航天大國。那麼若是要探索太空就離不開火箭將人類等送入太空,那麼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三國火箭的最大運力分別是多少呢?
  • 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到哪一步了?
    在中國,軍民融合政策頻出。2014年工信部發布了《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指導意見》。2017年國防科工局《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將支撐太空、網絡、海洋等重點新興領域建設寫入上述意見中。從2014年起,已有多家民營火箭公司成立,拉開了中國民營火箭的序幕。
  • 中國古代,其實就已經有「火箭」了
    中國古代火箭中國古代的「火箭」有四大部分,即箭頭、箭杆、箭羽和火藥筒。其中,火藥筒的外殼由竹筒或硬紙筒製成,裡面填充火藥,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有小孔,以便將導火線引出來。點火後,火藥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從而向前推動火箭。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藥筒」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箭頭的殺傷力可以穿透人體,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戰鬥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的作用是用來平衡,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箭杆則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火箭誕生以後,在中國很快被應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
  • 航天知識丨火箭的起源
    古代火箭起源人類很早就有遨遊太空的夢想,浩瀚的宇宙對人類一直都充滿吸引力和神秘感。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反映了人類對宇宙的嚮往。嫦娥奔月(圖片來源:百度圖片)然而,真正航天飛行的歷史是從火箭技術的歷史開始的。
  • 中國新型火箭將顛覆傳統,像飛機一樣飛行,還能回收兩級火箭
    現在俄羅斯為了爭奪客戶資源,還主動將火箭發射成本降價了30%,幾乎已經賺不到錢了。未來想在火箭領域,佔據一席之地,研發可重複利用的火箭,就將是唯一的出路。據了解,中國對重複利用火箭展開了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 探索現代火箭的淵源
    探索現代火箭的淵源  從古代人類翱翔天宇的夢想和嘗試到如今載人飛船和太空梭空間旅行的實現,歷史的車輪已經前進了幾千年。縱觀人類的飛天歷史,不難發現我們的祖先為今日飛天夢想的實現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人類火箭發展簡史
    在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的入口,有兩幅巨大的壁畫,一幅名為《夫子思琴》、一幅名為《萬戶飛天》,其中萬戶飛天用寫意飄灑的技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中國古人利用火箭追尋太空夢想的故事。在如今這個幾乎家喻戶曉的故事中,我們既看到了中國古人對太空夢想的追尋,也看到了火箭這一威力巨大的產物對人類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