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火箭刷新歷史

2020-11-23 大洋網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在即,此次發射任務舉世矚目。近日,長徵五號研製團隊就此次發射任務的有關情況回答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的提問。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通訊員 高崇芮

  廣州日報:這次任務是探月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對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提出哪些新要求?研製團隊是怎麼應對的?

  「長五」團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大型液體運載火箭。對「長五」火箭來說,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是全新的。為了這個任務,研製團隊開展了新的全套設計,並且要考慮到地月的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常規的通信衛星發射任務,要考慮的約束條件更多。研製團隊對所有設計工作都經過了嚴格縝密的地面驗證實驗,做了充分準備,保證將探測器準確送入軌道。

  廣州日報:這次「嫦娥五號」的發射窗口為何特別短?

  「長五」團隊:本次任務發射窗口不僅受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距離、運動規律的影響,要滿足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最短,還要滿足軌道分析與軌道設計最恰當等條件,所以窗口相對較短。像此前火星探測任務的發射窗口大概是連續14天每天30分鐘,而「嫦娥五號」任務的發射窗口只有3天,其中11月有兩天,12月有1天,每天50分鐘。為了儘量利用珍貴的發射窗口,我們採用了「窄窗口多軌道」的方案,每天設計5條軌道,覆蓋50分鐘的窗口寬度。

  廣州日報:什麼是「窄窗口多軌道」?為何要採用這種方案?

  「長五」團隊:對於深空探測任務,受相對位置隨時間不斷變化的影響,在不同時刻發射,需要不同的路徑。在本次任務每天50分鐘的窗口寬度內,我們規劃了5條軌道,如果在第一個10分鐘內發射,選擇第一條軌道;如果在第二個10分鐘內發射,就自動選擇第二條軌道,相當於在50分鐘的窗口期中,有5條路可以走。

  「長五」是低溫火箭,相比常規火箭來說,射前流程、射前動作都是非常複雜的。比如,進入射前6分鐘左右,各個模塊的儲箱才進行增壓以及連接器脫落的操作,射前這段時間內任何一個動作出現異常,都會導致火箭不能按預定窗口發射。如果只採用一條軌道,一旦火箭出現異常,應急處置完就錯過了發射窗口,無法正常執行發射任務。「窄窗口多軌道」是提高發射概率和發射可靠性的一個重要措施,即使射前某個時段出現異常,應急處置延遲幾分鐘,也還可以有發射機會。

  廣州日報:今年我國幾項重大發射任務都是由「長五」火箭來執行,為何會有這樣的安排?

  「長五」團隊:長徵五號立項之初,就註定將承擔我國新一代的大型航天工程。從立項時間來說,「長五」火箭先立項,而探月工程三期、火星探測任務、空間站建設等都是在「長五」之後才立項的。正是有了「長五」火箭,我們才有了不斷開拓新航天領域、新項目的新平臺,才可以把更大的載荷精準送到預定軌道。

  同時,這也是有效載荷對運載能力的需求決定的。目前,深空探測有效載荷的重量都比較大,比如火星探測是5噸,我國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具備將5噸有效載荷送入地火轉移軌道的能力;而本次探月任務要實現月球採樣返回,整個探測器包括環繞器、著陸器、巡視器,組合體重量非常大,在我國現有運載火箭中,也只有長徵五號具備把它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的能力。

  廣州日報:從去年12月底算起,將近一年時間內高密度的「4連發」,研製團隊是怎樣應對的?

  「長五」團隊:去年底「長五」遙三復飛以來,我們總共執行了四發飛行試驗任務,工作量非常飽滿。對於長徵五號這一大型新研火箭來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連續完成4次發射,而且每一次都是重大任務,需要全體研製人員完全投入。一髮長徵五號火箭的總裝時間大概是三個月,總測時間是一個月,進入發射場以後完成整個流程是兩個月,也就是說每準備一發「長五」火箭大約需要六個月。

  而為實現一年內4次發射任務,我們基本是幾發任務同時並行開展。當一發火箭在發射場發射,另一發火箭就在總裝總測,「長五」研製團隊人員分為幾撥,分別在北京、天津、文昌同步開展工作,確保了一年四發任務的完成,這也是史無前例的。

  廣州日報:為何每一發「長五」火箭的實施流程都比其他火箭長?

  「長五」團隊:長徵五號火箭是一個大型低溫火箭,其助推器、芯級全是低溫系統,還有幾種全新的動力系統,因此測試工作相對多一些。由於技術狀態的原因,流程當中還要進行關鍵設備、關鍵單機的生成單元測試、分系統測試匹配以及發射前總檢查工作,工作量較大。不過火箭研製團隊也在計劃逐步精細化工作流程,逐步縮短準備流程。

  廣州日報:請介紹一下與此次「嫦娥五號」發射有關的地月轉移軌道。

  「長五」團隊:地月轉移軌道是一個大橢圓的軌道,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1萬公裡。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可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不需探測器自身加速。當探測器與火箭分離以後,沿著大橢圓軌道飛行,可以到達近月點附近,在近月點附近減速後,形成環繞月球的軌道,再開展後續工作。

  廣州日報:後續「長五」火箭以及研製團隊還有哪些任務?

  「長五」團隊:在「十四五」期間,「長五」火箭已經確定的發射任務大約有10發,都是國家重大航天工程。所以完成「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後,團隊將抓緊時間準備接下來的發射任務。後續,團隊將在火箭狀態固化、流程優化方面開展工作,在幾次飛行試驗經驗的基礎上,優化整個總裝總測以及發射場的測發流程,確保在火箭測試覆蓋性不減的情況下,優化測試項目,縮短總裝總測以及在發射場的測發流程時間,讓後續應對高密度發射任務時能更加從容。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刷新速度、深空探測器重量紀錄
    7月23日下午,國家航天局舉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會上表示,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的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在這次任務中,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刷新了我國運載火箭的速度、搭載深空探測器的重量兩項紀錄。
  • 為啥長徵五號是「大火箭」?
    新華網文昌11月3日電(記者周慧敏 白國龍 趙穎全)11月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作為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裡程碑工程,長徵五號首次飛行任務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火箭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之列,我國從此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長徵五號被航天人俗稱為「大火箭」。為何如此稱呼?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系統解析火箭引擎
    長徵五號火箭在去年12月27日發射,長徵五號火箭作為中國現役最強大的火箭,昨天我們已經聊過了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的實踐-20衛星和長徵五號火箭推進力的一些問題。但是其實大家除了了解衛星和火箭推進力的一些基礎信息之外,還需要了解火箭引擎和設計歷史等等更具體的信息,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討論一下。
  • 「託舉火箭的人」——「長徵五號」火箭成功背後
    來源:廣州日報「託舉火箭的人」他們戰鬥在火箭「心臟」 在「雞蛋殼」上精雕細琢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徵五號」火箭再度大放異彩;長五火箭總指揮王珏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
  • 長徵五號火箭在世界上屬於什麼水平?
    所幸中國一聲不響的在厚積薄發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直接給全世界來了一款長徵五號。中國也就成了在太空探索當中,能夠和美國掰一掰手腕的存在,那麼咱們的長徵五號火箭在全世界打底算什麼水平呢?因為隨著歷史的進程,咱們居住的這個地球快禁不起人類的折騰了。所以對於太空探索,可以說為了給自己找條後路,當然也是在為全人類做貢獻。在當初蘇聯和美國比拼的時候,中國只能眼睜睜的在旁邊看著,所幸憑藉著中國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中國的視角也能夠通過長徵五號而變得更加開闊了。長徵五號的出現,拉近了咱們與太空的距離,也讓咱們在太空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大力士」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
  • 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咱漢中人!
    ,現擔任我國運載能力最強、技術最複雜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飛行過程非常圓滿,入軌精度創歷史新高,可以說是正中十環,為探測器後續的順利飛行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在發射現場難掩興奮之情。 事實上,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四發四中,一飛沖天。它們的表現,讓李東十分滿意。
  • 胖五長徵五號火箭,身擔重任!
    承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佼佼者,它的運載能力比傳統火箭有了大幅提升,未來還將承擔我國的太空探測、深空探測、空間站建設等多個重大工程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 寫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之際
    2016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飛時,正值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這是歷史的巧合,也是歷史的延續。今天,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又一次刷新了歷史。在「長徵」家族的323次飛行史上,「胖五」的飛天次數隻佔個「零頭」。然而,一切引發質變的量變都是從「零頭」起步的。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點火發射升空!
    此次發射,也是長徵五號火箭的第二次發射任務。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迄今為止研製出的體型最大,發射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因其體格粗壯,長徵五號被關心航天的人們暱稱為「胖五」。作為運載火箭的「重中之重」,大塊頭「胖五」究竟有多厲害?這次發射有何看點?詳情點擊:一圖 | 中國最大火箭「月半五」再出徵!帶著什麼重任?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唯一辦法就是重返月球,採集到更多來自不同地質背景,形成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月球樣品。嫦娥五號計劃登陸的是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一帶,在這個位置嫦娥五號可能採集到形成於10-20億年前的年輕樣品——這將填補月球地質定年和年代劃分上最大的一塊空白。其次是我們手裡掌握的月壤太少了!
  • 大塊頭有大智慧:「數」說長徵五號火箭(圖)
    視頻: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南文昌12月27日電 題:大塊頭有大智慧:「數」說長徵五號火箭  作者 郭超凱 姜哲  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幾個關鍵數字或可揭秘這型「大塊頭」運載火箭蘊含的「大智慧」。
  • 今年最後一髮長徵五號火箭,護送嫦娥登月
    長徵5號是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然而他的出生並不順利。兩次發射任務,火箭的表現均未達到預期。由於長徵5號任務的失利,我國一些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也因此推遲。2019年12月27日晚8點,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很多人通過網絡直播目睹了這一成功。今年長徵5號系列火箭至少會安排三次發射。
  • 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沒幾天就有謠言,暴露一大能力短板!亟待補課
    圍觀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發射當我們看到那些熟悉的中國面孔就知道這裡是我國第四座航天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人們圍觀的火箭正是亞洲運力最強的長徵五號B型遙一運載火箭。土星五號重型火箭在LC-39A發射臺起飛位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號發射臺見證過美國航天的諸多歷史,土星五號重型火箭、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太空梭都從這裡點火升空,每次航天發射卡納維拉爾角都會聚集成千上萬的參觀民眾
  • 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距離超級火箭土星五號,差距還有多遠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歷經實踐二十號衛星、天宮載人飛船、火星探測器以及最近的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在十二個月內密集完成四次發射任務,四發四中,可以說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已經充分驗證了其強大的性能。
  • 發射在即,走近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塔架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於11月上旬擇機發射,這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推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前夕,記者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師周湘虎的帶領下走近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塔。
  • 我國的長徵五號火箭在全球算什麼水平?
    反觀中國,一直以來都在鑽研技術,而事實證明長期的沉澱是有效的,我國在航天領域內經過長期的沉澱後,研製出了長徵五號並發射成功。由此一來,我國也就成為了航天領域內,足夠與美國匹敵的國家。對此,很多人也很好奇長徵五號在全球範圍能處在什麼水平。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8噸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說。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利 具體原因仍在調查!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中國有4個航天發射場,其中最新的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47年前中國成為航天大國,此後航天事業一直迅猛發展,目前各項指標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不過,中國似乎有成為第一航天大國的雄心。
  • 中國後來居上後,「長徵五號」火箭在全世界,算什麼水平?
    2016年長徵五號發射成功,2020年長徵五號B型發射成功。這樣的輝煌已經是俄羅斯遙不可及的夢。那我國的長徵五號火箭在全世界到底算什麼水平?在共和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們的航天人就為了星辰大海的徵途開始了探索,我們曾經在太空梭和太空火箭的問題上開始選擇。在經過研究後選擇了天空火箭的道路,一窮二白的共和國在美蘇兩大超級帝國的影子裡成長。到了如今長徵五號在頭頂的宇宙看著已不復存在的帝國,多少有些唏噓,旁邊的美國航天也不再嘲笑我們。我們會在長徵五號的努力中建立自己的太空帝國,空間站火星探索,那些遙遠的星辰也只是遙遠,而不是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