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太空成為了大國爭奪的戰略高地,在太空爭奪中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個航天大國。而中國後來居上,如今中美才是真正的對手,隨著紅色帝國的破滅,繼承帝國意志的長子俄羅斯現在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2016年長徵五號發射成功,2020年長徵五號B型發射成功。這樣的輝煌已經是俄羅斯遙不可及的夢。那我國的長徵五號火箭在全世界到底算什麼水平?
太空探索是大國對人類的擔當,也是各國相互競爭的利益。在共和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們的航天人就為了星辰大海的徵途開始了探索,我們曾經在太空梭和太空火箭的問題上開始選擇。在經過研究後選擇了天空火箭的道路,一窮二白的共和國在美蘇兩大超級帝國的影子裡成長。到了如今長徵五號在頭頂的宇宙看著已不復存在的帝國,多少有些唏噓,旁邊的美國航天也不再嘲笑我們。我們會在長徵五號的努力中建立自己的太空帝國,空間站火星探索,那些遙遠的星辰也只是遙遠,而不是遙不可及。
長徵五號屬於重型運載火箭,運載能力高達25噸。印度之前發射了一次火箭,完成了一箭104星,如果說只是這樣看,印度是真的厲害,完成任務的運載火箭是PSLV-C37火箭。不過可笑的是PSLV-C37火箭只有1.42噸運載能力,在任務中除了一顆730公斤的大衛星,其餘103顆衛星總重才712公斤。這樣對比,相信大家對長徵五號的運載能力一下就有了概念了。
長徵五號處於運載火箭第一次梯隊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和從前的兩大帝國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中使用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運載能力就比長徵五號要高一些。加上美國特斯拉的獵鷹以及NASA德爾塔4型火箭,這兩型分別達到了63噸和28噸,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太空上的追逐我們一刻也不能鬆懈,如今天問計劃也已經升空,走上了我們還未踏足過的火星之路,在明年我們就能看見那顆古老星球上的風景。
在長徵五號之前我們也進行過火星探測計劃,但當時我們沒有長徵五號,因此只能和俄羅斯合作。但那次計劃我們鎩羽而歸,由於俄羅斯火箭發生故障,我們的火星探測器也沒有順利到達火星,在多年後我們依靠長徵五號又開始了火星計劃。對於中國目前的太空任務長徵五號已經足夠完成任務了。雖然長徵五號在一些數據上不是最先進的,可也是世界級的大國重器了。以後我們的太空站建立,以及月球基地的建立,依然要靠長徵五號來完成。
在大國的太空競爭中,有個規定就是先到先得,NASA有著比我國更長的宇宙探索經歷,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加快對宇宙空間的探索,準確說我們和NASA有著差距,雖然在幾十年的追趕中差距已經很小了。但我們沒有沾沾自喜,面對浩瀚的星辰我們在幾千年前就有了天問,那片深邃的黑暗中,我們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