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的明朝,他便開始火箭載人航天了,被朱元璋封「萬戶」

2020-08-31 歷史說史明鑑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經由香港於10月8日返回了心心念念的祖國。回國後不久錢學森便提出了《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引領了中國航空和火箭事業的新篇章。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緊接著又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發射成功,以及2003第一艘載人火箭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經在世界舞臺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

回望歷史,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浩瀚天空的探索。比如「嫦娥奔月」正是源自於人類對於天空和月球的好奇所產生的古老神話,不過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在技術還遠遠不夠發達的古代對於「天空」的探索也僅僅停留在神話層面罷了。

一直到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一名叫陶成道的浙江人,他破天荒用47個自製的火箭,和2隻大風箏,把自己推上了天空之中。這比1921年羅伯特•戈達德研製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液體火箭發動機都早了500多年。

陶成道是元末年間出生的人,原本是一名木匠,因為喜歡搞鑽研,尤其是對於技術方面十分的痴迷因此,在在從軍之後改造過不少軍隊裡的刀槍車船。在數次的戰鬥中屢立奇功,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功臣,因此被朱元璋分為了「萬戶」。

不過陶成道並不貪慕於官位,對於他來說最開心的事情開始搞發明。陶成道有一個相交特別好的朋友,班背將軍也因為性情耿直,不喜歡攀炎附勢因此得罪了右中郎李廣太,被革職油井在拒馬河上遊的深山鬼谷中。

為了救出被冤害的好友,陶成道決定設計也製造出一種「飛鳥」,陶成道想要利用兩種巨大的推動力,把人送上藍天。為了成功設計這種「飛鳥」,陶成道仔細的鑽研了一番,然後讓匠人打造出了一張特殊的椅子和巨大的風箏,他自己則著手打造能要營造巨大推動力的火箭。

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一天夜晚,陶成道帶著自己的僕人來到一個高山之上做實驗,只見他手持2個巨大的風箏,坐在一輛捆綁著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型飛車上,嘴裡喊著讓僕人點燃第一排的火箭,然後順利升空。

僕人害怕的問到:您不害怕嗎?如果失敗了主人的性命恐怕不保。沒想到陶成道聽後哈哈大笑,說道:「飛天自古以來都是中華之夙願,今天我縱使要粉身碎骨,也要探出一條天路來,快點火!」

只聽到轟隆的一聲,飛車的周圍先是烈焰翻滾,然後飛離了地面,徐徐的升上了半空。隨後第二排的火箭也被引燃,然而第二排的火箭腿推動了一下後卻發生了爆炸,導致成道乘坐的飛車變成了一團火,而陶成道在受到劇烈的爆炸衝擊後重重的跌落到了地上,當場身亡。由於他是第一個相處用「火箭」做推動器升空的人,因此也被視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相關焦點

  • 人類的航天始祖:元末明初的萬戶飛天
    ,而這位中國明朝初期的探索者叫做萬戶。中國人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飛天的英雄,他所創想的利用火箭推力升空的原理,至今也一直被世界航天各國中的運載火箭發射所沿用,因此他被世界公認為「真正的航天始祖」,而為了紀念世界航天始祖萬戶,世界科學家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火山命名為「萬戶山」。
  • 明朝火箭技術有多強?萬戶為何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在許多航天史著作中,明朝人萬戶也都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萬戶之所以能夠做出這等壯舉,首先源自他所處的時代。可以說,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明朝的火箭技術都領先於世界。明朝卻成功研發出了神火飛鴉,震天雷炮等爆炸型火箭,他們在火藥中加入鐵片瓷片,可極大增加火箭爆炸的殺傷效果。明朝人還研發出一種水戰火箭,名為「火龍出水」。在當時的抗日援朝戰爭中,大顯神威,焚毀日寇多艘戰艦。那麼,明朝人萬戶在火箭研究上又有哪些獨到貢獻呢?
  • 萬戶:「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月球有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14世紀的明朝,據說出現了中國「用火箭載人升天」的第一人。 他叫萬戶。 實際上,對於璀璨耀眼的中國歷史來說,「火箭」這個詞語並不陌生。
  • 明朝人乘飛車上天,被世界尊為「航天始祖」,月球環形山以他命名
    「有道」是朱元璋賜給他的名。「萬戶」是朱元璋沿襲元制賜給他軍制爵位。在近代,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明代中國人的名字「萬戶」命名。陶廣義是世界上公認「真正的航天始祖」!陶成道的故事在歷史上也頗為傳奇,錢學森就曾以他為例講過有關他的故事。
  • 從古至今的飛天太空夢 萬戶傳奇
    可是古時候科技不發達,人類無法飛天和飛上太空,可也擋不住古人對太空的嚮往,尤其是我們中國人,今天我們就講一個古代中國人飛天的故事,這個人叫萬戶,原名陶廣義,是元末明初人,距今六百多年了,他從小就對飛天和太空感興趣,經常放風箏和夜晚觀星星。
  • 新聞資料:人類太空探索歷程從中國明朝開始
    美國「宇宙飛船一號」當日平安返回地面,人類歷史上首次完全由私人企業進行的載人太空飛行獲得成功。  太空探索其實就是從個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進行載人航天技術實踐的,是中國明朝的萬戶(又名萬福)。據史書記載,14世紀末,明朝一勇敢者萬戶坐在裝有47個當時最大的竄天猴的椅子上,雙手各持一大風箏,試圖藉助火藥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實現飛行的夢想。
  • 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今日發射 說說濟源與航天的故事
    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到莫高窟的飛天壁畫,從戰國詩人屈原的《天問》到明朝萬戶飛向空中的首次嘗試……飛天夢,與中華民族的滄桑歷史一樣悠久。 濟源,濟源人,同樣在書寫著自己的航天夢。 火箭噴出的火焰,就像是一顆散發著光芒的星星,讓年少時期的阿毛感到溫暖而熾熱。「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觀看火箭發射,除了鼓掌叫好,我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火箭成功發射,阿毛的手掌也被拍得通紅。 從此以後,帶有航天標識的郵票,成了阿毛的重點搜集對象。他將自己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熱忱寄托在小小的郵票上。
  •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那麼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是誰呢
    目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在世界前列。其實,我國的航天探索早在明朝,就有人付諸實踐了,儘管當時的科技還沒有達到升空的水平,最終失敗了,但是,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那麼他究竟是誰呢?他又是打算怎樣來實現升空的夢想的呢?
  •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那麼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是誰呢
    目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在世界前列。其實,我國的航天探索早在明朝,就有人付諸實踐了,儘管當時的科技還沒有達到升空的水平,最終失敗了,但是,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那麼他究竟是誰呢?他又是打算怎樣來實現升空的夢想的呢?
  • 他乘坐47筒火藥桶卻想飛羽問天,與嫦娥作伴
    萬戶,本名陶成道,是明朝一位官員,官職是「萬戶」。原本是一個受人民歡迎的木匠,尤其喜歡鑽研科學和技術發明。 萬戶在朝廷的兵器局供職,利用自己高超的木匠技術改進過不少軍隊裡的武器裝備,改善提高軍隊戰鬥力。萬戶原本喜好鑽研煉丹技巧,一次煉丹事故後,對煉造火神器技藝大為有趣,轉為試製火器。陶成道經過多方實驗,終於試製出火器。
  • 朱元璋的孝陵為何600多年沒人敢挖?盜墓賊:實力不允許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年來無人敢挖?並不是盜墓賊不想挖,而是他們沒有機會挖。這裡說的機會,一是沒人給他們機會挖,二是他們實力不允許。 朱元璋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建立了大明朝,其功績足以媲美漢高祖劉邦。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朝,歷經276年的時間,前後共有16任皇帝。
  • 他是中國航天航空之父,太空人從太空凱旋,要登門拜訪,給他報喜
    ,中國的近代航天史是從1956年2月開始的。,就出現過一個「航天奇才」萬戶,他應該是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上太空的人,他將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遺址上,然後在椅子上空裝置了一個類似風箏的布料,他用雙手可以控制方向,預想的是利用火箭升上天空,然後再控制風箏平穩降落。
  • 明朝第一開國猛將,死後封侯,朱元璋令畫師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
    無獨有偶,一千多年後,一位叫朱元璋的遊僧也走了劉邦一樣的歷程。如果縱觀朱元璋長達十五年的建國曆程,你會發現他非常的求才,重才,亦能識才。無論文人抑或武士,多是用其所長,各得其所。 明朝的武將常遇春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 劉伯溫測算明朝國運,卻被朱元璋曲解,明朝滅亡後才知其中真相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古代,曾經非常的迷信著算命,甚至就連皇帝都不能夠避免,而且在古代也是有著非常出名的算命者,就像是在唐朝時期的袁天罡以及李淳風等等,不僅是唐朝時期的袁天罡,還有在明朝時期的劉伯溫也是非常出名的,但是他的出名與袁天罡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劉伯溫並不是一個單純算命的人,他還是明朝時期朱元璋的軍師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長徵五號B型火箭首次(遙一)發射,中國新型載人飛船首次正式發射演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有著舉足輕重意義的「一箭雙鵰」!一、為什麼需要新火箭、新飛船?二、新長徵五號B型火箭「新」在哪裡?運載火箭是航天事業的基石,決定了一國航天發展的能力上限。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陸續服役了長徵十一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和長徵五號等系列火箭,尤其是長徵五號成為大型任務的必備選項。
  • 此人數次打敗朱元璋,投降後也未有大戰功,卻被封為明朝開國公侯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南京舉行盛大慶典,給功臣們論功行賞,朱元璋不僅給自己的8個兒子封了藩王,另外還封了36位爵,其中公爵6位、侯爵28位、伯爵2位,我們常說的這36位爵其實是活著的(常遇春除外,因為他的爵位是由兒子常茂襲任),其實除了這36位,朱元璋還追封了一些去世的功臣,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蘄國公康茂才
  • 最近,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圖源:網絡一20世紀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被國際天文學者命名為「萬戶」。萬戶,原名陶成道。600多年前,這位明朝官員將自己綁在椅子上,兩手各持一隻風箏,命人點燃了捆綁在椅背上的47枚火箭。這位粉身碎骨者,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嘗試飛向深空的人。萬戶代表著夢想,「嫦娥」則是幾代航天人的辛勤耕耘與奮力開拓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