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發射!」緊張的倒計時結束,發射的這兩個字迴蕩在指揮臺,空氣似乎凝固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為之奮鬥的日夜終於要見證成果,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面對變幻莫測的外太空,沒有人敢打包票。
中國的航天航空事業發展是史無前例的,中國的近代航天史是從1956年2月開始的。至今已有七十餘年,我們從開始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世界強國,這其中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扶持,也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努力。
在明朝的時候,就出現過一個「航天奇才」萬戶,他應該是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上太空的人,他將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遺址上,然後在椅子上空裝置了一個類似風箏的布料,他用雙手可以控制方向,預想的是利用火箭升上天空,然後再控制風箏平穩降落。
但是不料火箭在上升途中爆炸了,萬戶犧牲在了這次「航天航空」實驗中,不過,他的行為和精神卻是震撼了世人。
現在的航天航空已經不止是飛起來這麼簡單了,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航天航空由最早的發射衛星,到載人航天航空,錢學森為中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奠基人,中國航天之父。
每一位飛上太空的太空人都深知自己所擔負的使命,而他們心中也知道,這偉大工程的後面,離不開千千萬萬工作人員的努力,更離不開前輩為這項事業所鋪好的路。
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他是我們國家第一位飛天航天員,他所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這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當他凱旋歸來時,專程登門拜訪錢學森老先生,向老先生報到,同時報喜。
從神舟五號開始,每一位從太空歸來的航天員,都會來到錢學森的家中,向這位中國航天奠基人報告好消息。
2009年10月31日,這一天是沉重的一天,錢學森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了,但是,他對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成就永遠不會被忘記,他的航天精神也會被世人牢記。
中國航天航空發展至今,已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飽含了無數科學家的汗水,當代人民必將繼往開來,牢記前人的叮囑,秉承前人的精神,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