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錢學森先生逝世的11年的日子,仿佛錢老一直都在,從未離去。
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高榮譽。這些都是錢學森先生的頭銜,這當中哪一個都是極具分量的。
1911年,錢學森先生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1934年6月考取清華大學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自此開始前往美國進行深造。
1935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後來轉到了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在加州理工大學,錢學森先生成為了馮·卡門的學生,並很快成為馮·卡門最重視的學生。
我之所以詳細點出這位馮·卡門,是因為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被譽為「航空航天時代的科學奇才」。大家可能對這個人陌生,但是如果你經常看火箭的話,就能看到火箭的整流罩是一個曲線型,那這個叫做馮·卡門曲線,由他所創。而且馮·卡門的名字,也被定義為地球以上100公裡的位置,這個叫馮卡門線,是國際定義上的太空空間的最低高度。
後來馮·卡門評價錢學森道:他是當時美國處於領導地位的第一流火箭專家,作為加州理工學院火箭小組的元老,曾在二次大戰期間對美國火箭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他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進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科學的發展。他的這種天資是我不常遇到的。我發現他非常富有想像力,他具有天賦的數學才智。人們都這樣說,似乎是我發現了錢學森,其實,是錢學森發現了我。」
1956年,錢學森先生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與此同時,錢學森先生還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空爆試驗成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背後都有錢學森先生的巨大貢獻。
由於錢學森先生回國效力,中國飛彈事業、原子彈事業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美國時須海軍次長丹金布爾評價:「無論在哪裡,錢學森都值五個師。」但是現在看來,錢老值的豈止五個師。
美國火箭專家克拉克評價:「中共的歸國學人當中,無人重要性能出錢學森其右。」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蒂夫評價:「錢學森在美國的成績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貢獻才真正了不起。」
今年是「東方紅1號」衛星升空的第50周年,整整半個世紀了。錢老離開我們已經11年了,但是錢老所留下的還在。時至今日,我們依舊能從地球上看到「東方紅1號」划過夜空。
而今年,我國發射了中國第二個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這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進行的火星探測任務。雖然比美國和前蘇聯晚了很多年,但是我們要進行史無前例的「一次走3步」,一舉追上國際先進水平。
錢學森「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感謝錢老為我國國防事業和航天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我想今天的中國也一定沒有讓錢老失望!
我們起跑晚,但是我們不甘落後也不會落後!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