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負眾望,研發出兩彈一星,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

2020-12-04 貓貓貓大頭說娛樂

60年代的中國,我們國家剛剛建國不久,國內外都有勢力對我們虎視眈眈,我們急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軍事力量來保護我們自己。這時候,錢學森這個留美留學生出現在我們視野。錢學森當時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留學,導師是當時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但是錢學森決心要回中國,把自己的一生所學,奉獻於中華民族的復興上。

但是由於錢學森的價值太大了,美國也不想放錢學森走,並且還對他進行監視,施壓,甚至有高層建議將他槍斃。在當時美國的威脅下,甚至有生命危險的可能下,錢學森依然執意回國,經過一番努力,他最終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錢學森是就讀於麻省理工大學的航天系,他回國後,把自己在大學學到的技術,用於中國的火箭、飛彈建設,使得中國的航天技術大大提高,經過錢學森團隊的不懈努力,甚至提高到世界的航天強國之列。

60年代,當時航天技術高速發展的中國引起了外國的注意,兩彈還沒有研製出來,外國敵對勢力把目標放在了我國的軍事科研人員身上,企圖暗殺他們,打斷我們軍事建設的進展,本來錢學森身邊就有八個工作人員保護了,後來又多了一個段恩潤,段恩潤此前參加過各種大大小小戰役,膽識過人,而且技術豐富,負責過人民大會堂的食品檢驗工作。因為錢學森的價值太大了,所以受到了國家這樣嚴密的保護,甚至是任何一位元帥也沒享受過。

錢學森不負眾望,研發出兩彈一星,成為中國航天之父。兩彈一星把當時的中國武裝起來,使得敵對勢力不敢再小看我們,錢學森在其中做出巨大的貢獻,2009年十月31日,錢學森於北京逝世,九名中共常委出席葬禮。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先生逝世11周年,紀念「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
    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高榮譽。這些都是錢學森先生的頭銜,這當中哪一個都是極具分量的。
  • 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飛彈之父衛星之父他們都是誰?共和國永不會忘
    鄧小平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兩彈一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所謂兩彈一星,指是是核彈(原子彈和氫彈)、飛彈和衛星。在兩彈一星的研發過程中,新中國一代科學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國之脊梁,航天之父
    今天是中國「航天之父」,兩彈一星的「功勳」,「國之脊梁」在這個南宋國都的地方,孕育著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顯赫身世的便鑄就了他輝煌的未來。
  • 姓錢但不愛錢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享譽世界的傑出科學家,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典範,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火箭之王」。他傾其所學,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中國火箭飛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帶回了一項高科技,如今僅有5國會造
    提起錢學森,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頭上有許許多多頭銜,比如中國「飛彈之父」、「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等。他的功勞究竟有多大?因為有了他,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了20年!錢學森要回國,中國人自然是翹首相盼,然而美國人卻橫加阻攔,當時的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惡狠狠地說:「錢學森不管走到哪裡,至少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願殺了他,也絕不能讓他回到中國。」錢學森回國之路受阻,他被美國監禁了起來,一個月之內,錢學森暴瘦了30斤左右。最終,中方釋放了十幾名俘獲的美國飛行員才換回了錢學森。
  • 2021國考常識積累之中國近代史上的各種「行業之父」
    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範旭東   範旭東,湖南湘陰縣人,民國時期傑出的化工實業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奠基人,化工科學研究的先驅。   中國實業之父——盛宣懷   盛宣懷,字杏蓀,號次沂,出生於江蘇常州,洋務派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兩彈一星元勳僅剩3人
    中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中國科學院院士于敏,於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歲。  于敏去世後,曾於1999年獲頒「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名著名科學家,目前僅剩3人健在,他們是:王希季、孫家棟和周光召。
  • 兩彈一星功臣袁承業辭世 為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
    文匯APP圖原標題:94歲「兩彈一星」功臣袁承業辭世:國家的需要,就是我責任又一位為「兩彈一星」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大家離我們而去。今天(1月1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悉,「兩彈一星」功臣、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袁承業,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9日晚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94歲。
  • 兩彈一星元勳,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他的一雙兒女如今現況如何?
    錢學森給中國做出的貢獻遠遠不止兩彈一星,是錢學森給我們帶來了如今和平的生活,沒有錢老等一眾留洋人才的歸國,中國絕對沒有今天的光景,沒有兩彈的話外國資本主義一定會干擾我們的發展,更不談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成就。兩彈一星元勳,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他的一雙兒女如今現況如何?
  • 此人培養了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中的19位,晚年的結局令人唏噓
    不僅如此,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有19位出自他麾下,還有兩位是他學生的學生。他就是葉企孫。飛彈之父,火箭之王錢學森這三名學生,就是如下這三人:空氣動力學和火箭技術的世界一流專家,「飛彈之父」,「火箭之王」——錢學森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學家
  • 氣憤,竟然這麼多人不知道「兩彈一星」,你知道兩彈一星元勳有幾個...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氫彈和衛星,後來由於中子彈等研究成功,所以「兩彈一星」又變成了核彈、飛彈以及衛星。泛指為我國成立幾十年間在軍事及航天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為我國國防建設打下深厚的基礎。隨著中國發展的日益強大,國家在1999年9月18日對為「兩彈一星」研究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學家予以表彰,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也就是媒體所稱的兩彈一星元勳。
  • 造北鬥研嫦娥,他是行走的「中國航天史」
    今天是孫家棟院士91歲誕辰,他是中國航天他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中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中科院院士,也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958年4月,孫家棟從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成歸國。
  • 中國航天日特別策劃|閃亮的名字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以「東方紅」命名,不僅是因為它安裝了一臺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並能通過電波將音樂傳回地球,更因為那個時代這個名字本身就包含了中國人民的希冀,傳達出了東方雄獅崛起的追求。
  • 從「兩彈一星」開始,這家企業為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55年前的今天,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代號596)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成功的背後,既有我們現在熟知但在當時隱姓埋名的科學家,也有千萬普通科技工作者。編導:謝倩攝像:金威 郝眾淼在「兩彈一星」研究實踐這個長長的鏈條上,有一個關鍵的稀有金屬材料:鈹。國內惟一的鈹材科研生產基地就誕生在寧夏賀蘭山下,他的名字叫中色東方。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98歲因病離世,2個子女現狀如何?
    砰的一聲響,中國自主研發的原子彈與氫彈爆炸成功;嗖的一道光,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兩聲巨響打破了美國對我們的核壟斷核威懾。他是被美國人說一個人就能頂五個師的人,他是美國頂著國際壓力也不願放他回中國的人,他是中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錢學森錢老,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稱為「三錢
  • 中國航天日|這13位科學家為中國航天立下不朽功勳,請銘記!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回望中國航天史,致敬那些為中國航天事業立下不朽功勳的科學家們。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他於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後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 中國航天的這個超燃故事,為何讓人銘刻在心?
    再次,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回望一些人,他們的身上有光芒璀璨的標籤,「中國航天之父」、「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火箭之王」……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航天人!或許,我們無法像他們一樣,為祖國、為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他們。錢學森「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
  • 他是研製「兩彈一星」唯一遇難的科學家,貢獻巨大卻鮮為人知
    兩彈一星,也就是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它們代表著新中國的偉大成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兩彈一星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被創造出來的,代表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的決心,那些參與的科學家付出了智慧、青春,乃至生命。
  • 「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給「核爆」拍照
    他,就是「中國光學之父」,用「光」影響和改變中國的功勳科學家王大珩(héng)!當時,美國剛研發成功雷射僅一年,王大珩就帶領科研人員攻關,研製出中國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 因為在中國光學領域的奠基地位和傑出貢獻,他常常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可是,他最害怕的就是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有了他們,才有了祖國的繁榮富強
    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錢學森與1950年毅然決定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返回祖國,幫助祖國發展科技事業,卻遭到美國的監禁。直至1955年在國家的努力下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在錢學森的帶領下,我們成功研製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第一刻氫彈和第一刻人造衛星,錢學森也被授予兩彈一星勳章。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