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享譽世界的傑出科學家,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典範,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火箭之王」。
2009年9月,錢學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01 忠於祖國,勇於抗爭
錢學森1911年出生於上海,1935年赴美國留學,1939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
10年後,他成為當時一流的火箭專家。由於發表了「時速為一萬公裡的火箭已成為可能」的驚人理論而譽滿全球。
二戰期間,他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授,跟其導師馮·卡門參與了當時美國絕密的「曼哈頓工程」——飛彈核武器的研製開發工作,在美國是一個屈指可數的稀世之才。
當他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後,毅然決定回國。
他的決定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恐慌,美國海軍次長惡狠狠地說:「我寧肯把這個傢伙槍斃,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
無論在哪裡,他都抵得上五師!」但是恐嚇、污衊甚至逮捕都不能動搖這位科學家的赤子之心。
面對美國政府的百般刁難,錢學森不卑不亢,用自己的智慧與毅力與不公正做抗爭。
經過5年的鬥爭和努力,錢學森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02 淡泊名利,奉獻祖國
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姓錢但不愛錢」的錢學森不要新居,生活儉樸低調。
他傾其所學,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中國火箭飛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先後榮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一級英雄模範稱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中國航天事業 50年最高榮譽獎」「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
面對國家給予的最高榮譽,他坦言:一切成就歸於黨,一切成就歸於集體。
這是一種博大的胸懷,這胸懷來自於對國家對人民深沉的愛,這愛來自於國家的信任,民族的責任…·…
2009年10月31日8時6分,「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因病於北京逝世,舉國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