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功臣袁承業辭世 為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

2020-11-25 中華網

袁承業院士遺像。文匯APP圖

原標題:94歲「兩彈一星」功臣袁承業辭世:國家的需要,就是我責任

又一位為「兩彈一星」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大家離我們而去。

今天(1月1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悉,「兩彈一星」功臣、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袁承業,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9日晚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94歲。

作為「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袁承業窮畢生精力,為中國的核事業和工業發展,全心傾注了智慧和精力。直到九十高齡,依他然在為我國戰略資源——鋰的提取、回收和利用,殫精竭慮。「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責任!」這是他一生的格言。得不到滿分,他就要堅持重考

袁承業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小越鎮。父親袁開基畢業於金陵大學,是一名有機化學家。為兒子起名「承業」,就是希望他能夠「子承父業」。

家裡都是化學書籍,培養起了袁承業對化學的興趣。戰亂中,他隨母親逃難輾轉川、桂、粵等省份,困難時只能擺地攤賣衣物。儘管度日艱難,但父母依然堅持讓袁承業接受教育,他先後在七所中學、兩個補習班讀書。袁承業在學習上特別爭強好勝,考試只要沒有得到滿分,就要堅持重考。

1948年,從國立藥學專科學校(中國藥科大學前身)畢業後,袁承業在上海人民製藥一廠任技術員。1951年7月,他作為建國後首批公派留學生,赴莫斯科全蘇藥物化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當時,他一點俄語都不懂,在去莫斯科的火車上剛開始學字母。靠著一位蘇聯老太太每天輔導幾個小時俄語,他開始了在蘇聯的學習和工作,並於1955年9月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論文答辯,獲得蘇聯科學副博士學位。

相關焦點

  • 94歲「兩彈一星」元勳袁承業辭世 為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
    袁承業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袁承業長期從事萃取劑化學和有機磷化學研究,是中國萃取劑化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袁承業還獲得過豐碩科研成果和多項殊榮,為我國培養了一批有機化學人才,為我國有機化學發展、「兩彈一星」研製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 又一巨星隕落,「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袁承業與世長辭
    就在1月9號,噩耗再次傳來,又一位「兩彈一星」的功臣與世長辭,他就是我國的「萃取劑化學之父」——袁承業。袁老為我們國家付出了太多,從研製核燃料的萃取劑開始,到抗癌藥物的化學治療劑,見證了新中國化學事業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 "兩彈一星"功臣是誰23人名單一覽:僅有5人健在
    今天上午,據央視報導,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著名飛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任新民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昨天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法晚記者注意到,23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8人辭世,僅有5人健在,分別是于敏、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程開甲。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原標題: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7人離我們而去記者/李洪鵬 據央視報導,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
  • 滿屏彈幕送別「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網友留言致敬國家功臣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23日電(記者 方瑞)「我一想到『臨危受命』四個字,我就想哭。」「您一路走好,國之重任吾輩扛得起!」1月22日,「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不能來現場的網友們通過網絡送別於老,寄託哀思,紛紛在于敏故事短片中以彈幕形式留言「國士無雙」「於老一路走好」。目前僅嗶哩嗶哩視頻網上就已出現給於老的一萬餘條彈幕留言,大家以特別的方式,一同送英雄最後一程。網友通過彈幕送別于敏。
  • 溶劑萃取法分離提取鋰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對萃取工藝的創新與強化、新型萃取設備結構研究、連續化智能化過程在線監測、過程放大規律等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集成,研究人員建立了溶劑萃取技術從含鋰溶液(高鎂鋰鹽湖滷水、高鈣鎂低品位含鋰滷水、沉碳酸鋰母液、廢舊鋰電池回收液等)中高效綠色分離鋰鹽的數位化工藝包。
  • 他是9位「兩彈一星」功臣的老師,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但說到這些功臣:「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光學之父」王大珩和當代第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估計很多人都由衷地佩服而豎大拇指!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 盤點:中國藥科大學80年來走出的9位院士
    據介紹,80年來該校先後走出了9位兩院院士,分別是:中醫藥界一代宗師葉桔泉、東方中華草藥之王徐國鈞、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項目主要成員鈕經義、著名藥物化學家彭司勳、為我國「兩彈一星」研製做出重要貢獻的著名有機化學家袁承業、著名藥物化學家沈家祥、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我國中藥生物技術的開拓者胡之璧、著名藥物代謝動力學家王廣基。
  • 此人不負眾望,研發出兩彈一星,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
    60年代的中國,我們國家剛剛建國不久,國內外都有勢力對我們虎視眈眈,我們急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軍事力量來保護我們自己。這時候,錢學森這個留美留學生出現在我們視野。錢學森當時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留學,導師是當時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兩彈一星元勳僅剩3人
    中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中國科學院院士于敏,於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歲。  于敏去世後,曾於1999年獲頒「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名著名科學家,目前僅剩3人健在,他們是:王希季、孫家棟和周光召。
  • 新昌縣鉭鈮萃取工藝萃取設備
    溶劑萃取工藝早期在溼法冶金中的應用主要是用來提取核燃料和稀有金屬。當時,由於萃取劑昂貴,因此它的應用範圍受到一定限制。七十年代以來,由於有機化學、石油化工的飛速發展,為製造和使用新型、價廉、特效的萃取劑提供了條件。因此有色冶金便逐漸成為溶劑萃取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鉭鈮萃取工藝性能優勢:1、節能效果高。(約為傳統機型的1/10)2、設備填料量小。
  • 吉大原校長唐敖慶辭世 被稱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唐敖慶,這個名字在中國化學界無人不曉,在世界化學領域也聲名遠播。他在中國建立了理論化學學科,並被稱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先生走了,但留下桃李遍天下;先生走了,但留下與吉林大學的半生情緣……  唐敖慶簡介  唐敖慶,1915年11月生於江蘇宜興,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並留校任教。
  • 中國稀土之父去世 曾獲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稀土之父、著名物理化學家、無機化學家、教育家徐光憲今天上午不幸去世,享年95歲。1980年,徐光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主要從事量子化學、配位化學、稀土化學及萃取化學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並注重自然辯證法和科學方法論的研究。
  •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氫彈之父于敏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的于敏1926年8月生於河北寧河。于敏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和氫彈原理探索,領導完成一套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在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起了關鍵作用,是我國核武器物理設計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為我國核武器的研製和掌握中子彈設計技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 什麼是萃取?溶劑在萃取中又起什麼作用?
    萃取,顧名思義就是提取精華的意思,在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萃取一般分為固液萃取和液液萃取,固液萃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泡茶,茶葉經過開水衝泡,茶葉中的有機成分進入到水中,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固液萃取的過程,而液液萃取則是一個溶質,從一種溶劑中向另一種溶劑轉移的過程,依然以茶水為例,經過浸泡茶葉中的有機成分溶到水中,此時,有機成分和水組成的這杯茶
  • 通過使用中性萃取劑Cyanex 923從聚乙二醇200相中非水溶劑萃取來...
    通過使用中性萃取劑Cyanex 923從聚乙二醇200相中非水溶劑萃取來增強釹和Dy的分離如果常規的水性進料相在很大程度上被綠色極性有機溶劑聚乙二醇200(PEG 200)取代,則可以使用中性萃取劑Cyanex 923通過溶劑萃取有效地分離釹和
  •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一生科研只為國家需要
    他被稱為「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他在稀土化學研究方面取得諸多成就,使我國的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化水平躍居世界首位。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學家、無機化學家、教育家徐光憲。徐光憲的求學生涯,大多是在他半工半讀的情形下堅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