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9位「兩彈一星」功臣的老師,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2020-12-05 米醬讀書

現在談起「葉企孫」這個名字,想來也少有人知道。但說到這些功臣:

「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光學之父」王大珩和當代第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

估計很多人都由衷地佩服而豎大拇指!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他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且在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他由此被稱為中國物理界的一代宗師——「大師的大師」。甚至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一點也不為過。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不應被遺忘!

只是這麼優秀的人才,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一、神童葉企孫

光緒二十四(1898年)7月16日,葉企孫出生於上海書香門第家庭,原名葉鴻眷。父親葉景壇是上海有名的教育家,曾受清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後創辦了新式學校,致力於發展現代教育,並擔任多所學校教師和校長的職務。

在父親的嚴格教養下,資質聰穎的葉企孤進步神速,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

1911年,剛滿13歲的他在父親創辦的上海縣立敬業學校順利畢業,並投考上了清華學堂,成為了該學堂的第一批學生。

只可惜,才上清華沒多久,辛亥革命就爆發,學校被迫停課。雖然很可惜,葉企孫不得不回到上海避難。

1913年,15歲的葉企孫不甘心就此放棄,於是決定再報考一次,終於再次考上清華。

13歲考上清華,15歲又再考上清華,年紀輕輕的葉企孫智商可不一般,與神童無異。

葉企孫等在清華大學住宅(北院7號)

二、23歲享譽學界

考入清華後,葉企孫更加努力學習。

他的同班同學吳宓便曾這樣誇過他,說他年紀幼稚且極有天賦,每次考試,交卷極快,乃是聰俊之士。

不僅如此,葉企孫並非一心只讀聖賢書,還時常關心國家大事。那時的中國受西方列強欺凌,正處於水深火熱之地,葉企孫身為中華兒女始終咽不下這口氣。後來,在看到「歐美洋貨傾銷中國市場,而國人仍在軒睡,毫無自振之精神」時,他意識到中國如此落後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實業不振、中國科學落後。

於是,他開始專注科學方面的知識,並和同學們在清華創辦了清華科學社。

正是科學社的創立,在當時激發了眾多清華學子對科學的興趣,還影響了許多早期不少清華畢業生的未來。

民國七年(1918年),葉企孫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去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插班進了大學三年級,師從實驗物理大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P.W.布裡奇曼,並於1920年6月獲理學士學位,同年9月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

1921年,葉企孫和導師W.duane及H.hpalmer合作測定普朗克常數 h =(6.556±0.009)?10-27 爾格秒。這是當時最為前沿的科學實驗,被物理學界沿用16年之久。

因為這個實驗,23歲的葉企孫登上了物理學巔峰,享譽科學界。

出國留學6年後,葉企孫不忘祖國仍在水深火熱之中,於1924年3月,毅然決定回到上海。

1936年清華物理系師生二排左三為葉

三、大師的大師

1924年,葉企孫26歲,如果他在國外工作,將會得到很豐厚的報酬和發展機會,但是他想要科技救國,不願看到軍閥混亂之下疾苦的國人,所以選擇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不過,因為那時中國的科學落後太多,想要發展科技力量,就要先將科學知識傳授給熱愛科學之人,讓有共同志向的人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在1926年,他被聘入清華任教,便著手創建了清華大學物理系。

葉企孫待學生如同待子女一樣,擔心學生的衣食住行,尤其是擔心學生們營養跟不上,曾多次為學生另外加菜。

自從走上物理這門學科,他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教育及科學事業,在清華開展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教學、科研活動,對學生教育方法得當,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科學家。僅抗戰前畢業50餘人學生中,就湧現出了許多的傑出學者,如:理論物理學家王竹溪、彭桓武、張宗燧、胡寧;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施士元、錢三強、何澤慧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位曾是葉企孫的學生,因此有人稱他為「大師的大師」。

四、曾被歷史遺忘的大師

葉企孫出身名門,且自身努力學習,在科研上有過不少的成果,在教育事業上更是桃李滿天下,讓人羨慕不已。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葉企孫晚年曾被歷史遺忘,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1967年6月,他為了給自己學生熊大縝平反(被懷疑為特務),被人強行帶走批評、關押,多次被折磨審問。等到被釋放時,他才知道自己工作被停了,工資沒了,家也被抄了。

這還算不了什麼。只是他雖沒有被關押,但不能回家,而是要回北大接受監督改造,也就如同在監獄一般,沒有自由。

由於時刻被人監視,葉企孫精神高度緊張,並感到身心十分疲憊,甚至出現了幻聽,覺得有電臺在監視自己,不管是自已在幹什麼,都會有個聲音在他耳邊迴響——這樣不行,那樣不對。

但凡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電波透不過牆。可憐他是中國物理學界第一人,如今,卻連基礎的科學知識都忘了。

而命運並不就此放過他,1969年,他又再一次被逮捕入獄。等再出來的時候,他原來的幻想症已經發展成了精神分裂症。

不僅如此,他的身體更是被摧殘得變了樣: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兩腿腫脹,走路時腰彎成了九十度。他已徹底成為了人人避之的瘋子。

沒有兒女的葉企孫,吃飯成了個大問題,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也只會這麼做了——乞討要飯。

他在那時的北京中關村大街上,拖著邋遢的身子向路邊的攤主討口飯吃,遇到好心人,還能得到些水果;有時遇到些學生,也會伸手向他們要幾個錢。

許是腦海深處還殘留著愛護學生的想法,葉企孫就算要了錢也不敢多拿,一般都是三五塊。

一代宗師曾被歷史遺忘。

1977年1月13日,葉企孫因病搶救無效含冤逝世,享年79歲。追悼會上的悼詞沒有提到他在科學事業所做的貢獻,所受的不白冤屈也沒有得到洗白。

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86年8月,葉企孫的所有「歷史問題」才被洗白,他對科學事業的所有貢獻才被寫入史冊。

1990年,清華大學物理系校友在清華以宗師的名字設立「葉企孫獎」,並在1993年的清華校慶上,舉辦了葉企孫生平照片及手跡展,參觀者無不震驚欽佩。

人們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是葉企孫這一生,命運給他開了很大的玩笑,讓他被撞倒後再也起不來,而他始終未曾改變過那滿腔的愛國情懷。我們後人應該永遠記住他,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相關焦點

  •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這些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我國的功臣,都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也是我們國人的驕傲。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來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在兩彈一星的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這麼一個偉大的人本來是受人愛戴,一生衣食無憂,可是在他的晚年時候,卻淪落為了乞丐,成為向自己的學生要飯的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而葉企孫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呢?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在1907年,9歲的葉企孫被父親送到上海敬業學堂讀書,開始他的「學霸」之路。在1911年,天資聰慧、不滿13歲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學堂(今天的清華大學),他是第一批學生。不過這時的他,在清華學堂沒讀多久,就爆發了辛亥革命,學校被迫停課,他也輟學回家。直到1913年,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招生,葉企孫再次考上清華大學。
  • 葉企孫:三入清華,為國培養出百餘位院士,晚年卻精神失常成乞丐
    他,是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是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他,是「大師們的大師」,是13位「兩彈一星」功臣的直接、間接老師;他,>晚年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葉企孫9歲的時候,進入了上海敬業學堂學習,當時他的父親是該學堂的首任校長。進入學堂的葉企孫不僅習得四書五經,更從他父親那了解到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文化。  1911年,從上海敬業學堂畢業的葉企孫以第一批學生的身份進入了清華學堂學習,而當時的他,還未滿13歲。
  • 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曾拒絕哈佛大學邀請,晚年為何淪為乞丐?
    他一生致力於教育,為國家培養出79名院士,終生未娶。上世紀末國家表彰的于敏、王希季、朱光亞等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十餘人是他的學生,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其實當時哈佛大學在葉企孫畢業時就拋下了橄欖枝,希望他能夠留校任教,並給予了他優渥的待遇。
  • 他是楊振寧的老師,被譽為中國物理一代宗師,晚年生活卻令人唏噓
    他畢業於清華大學,是最早一批的清華學生,之後去美國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深造。學成之後,毅然回國創建清華物理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物理學家,他就是葉企孫先生。由他培養的學生有我們熟知的諾貝爾物理學蔣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兩彈一星功臣
  • 他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悽慘以乞討為生
    ,但他一生坎坷,飽經滄桑,那麼優秀的偉人最終卻淪為街頭的乞丐。他拒絕了美國各個公司向他發來的邀請,毅然決然的回到了中國,並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個教授。他教出來很多優秀的學生,例如:錢學森,楊振寧,錢等著名科學家都是他的學生,23位「兩彈一星」功勳者,其中13位是他的學生,他更是教出了78名科學院士。他是大師中的大師,他將自己的大半生都投入到教育中。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有23位兩彈元勳,其中,有九個是他教出來的學生。可在上個世紀,他可是國人們的驕傲,是眾多科學家們心中的偉人代表。可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在後半生歷經了滄桑,從一個馳名中外的優秀學者變成了不見經傳的街頭乞丐。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世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討飯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9個是他的學生。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但他一生坎坷,飽經滄桑,那麼優秀的偉人最終卻淪為街頭的乞丐。
  • 哈佛博士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但說到這些功臣:「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光學之父」王大珩和當代第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估計很多人都由衷地佩服而豎大拇指!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 一代宗師葉企孫,兩彈元勳一半是他學生,晚年卻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將知識或過往的檢驗傾囊相授固然重要,而更為可貴的還是教師以德行向學生乃至世人訴諸情理。 很多人可能會遺忘那個曾經無私給予自己的教師,即便他已經用過往一切執念奉行著教師的責任,甚至跌落塵埃之中。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一生未娶,晚年淪為乞丐
    在上個世紀,有很多人才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錢學森、錢偉長等,而他們背後一個共同的老師名叫葉企孫,他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一名乞丐,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他終身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他的結局如何?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終身未娶,獲得「兩彈一星」勳章的科學家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學生,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可是他卻在晚年倍受折磨,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葉企孫,他晚年的遭遇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為了國家的未來終身未娶,晚年因學生被打成"特務"為了更好的為我國教增磚添瓦,葉企孫選擇犧牲自己的婚姻,所以他終身未娶,到晚年都是一個人。在葉企孫的諸多學生中,他最驕傲和感到自豪的,或許是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楊振寧和李政道,但是,他最看重的,卻是另外一個學生熊大縝,也正是這個學生,為葉企孫的悲慘晚年埋下了伏筆。
  • 「大師中的大師」:終生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無人知
    為師者,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成楷模,為此更要堅守內心大道,行為操守要能支撐起學生的評判,這樣才能夠為人師為人表。師道,一直是我國從古至今極為人們稱道的行為品德,而一個能教出傑出學生的老師,必定不是庸才,若能教出一群學生,乃至勝過老師的學生更是有著其獨到的法門。
  • 他是大師的大師,培養出了9位兩彈一星元勳,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我國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中,包括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等9人,都是他的學生。他參與創建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在該校工作了二十餘年,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科學家,除了上述的幾人外,還有四十餘名物理學家。所以,有人稱他「大師的大師」。另外,他還是我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磁學的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1999年在所表彰的「兩彈一星」23位科學家功臣中,有9個是葉企孫的學生,有13人與葉企孫學生的學生。日、美、英等八國向北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18日,北京學生集會遊行,時為大一學生的王淦昌側身其中。當學生遊行到段祺瑞執政府門前時,軍警向學生開槍。王淦昌身旁的一位同學中彈身亡,鮮血噴濺到王淦昌身上。當晚,王淦昌就和幾名同學到老師葉企孫家,敘述白天所發生的事情。
  • 乞丐教授有多牛?培養了9位「兩彈一星」元勳,抱鹹菜罈子堵清華
    趙忠堯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22位「兩彈一星」元勳科學家中,有9個是他教過的學生!他是世界反物質之父,他是中國核物理研究開拓者!他是比大師還厲害的大師,為中國培養了十多名世界頂尖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破土動工,一半的技術力量來自他和他的學生們!1937年,清華大學長沙臨時校門前,一個骯髒的乞丐,一手拿著棍子,一手拿著泡菜罐,急切地要見梅貽琦校長。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1999年在所表彰的「兩彈一星」23位科學家功臣中,有9個是葉企孫的學生,有13人與葉企孫學生的學生。由此可見,葉企孫對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的貢獻之大。日、美、英等八國向北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18日,北京學生集會遊行,時為大一學生的王淦昌側身其中。當學生遊行到段祺瑞執政府門前時,軍警向學生開槍。王淦昌身旁的一位同學中彈身亡,鮮血噴濺到王淦昌身上。當晚,王淦昌就和幾名同學到老師葉企孫家,敘述白天所發生的事情。
  • 中華物理界的宗師葉企孫,晚年為何一度淪為乞丐?
    在我心中,葉企孫先生當得起真正的大師兩字,他為祖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名兩彈一星有半數以上出自他的名下,這位老人幾乎以一己之力挑起了中國科學界的半壁江山。他不僅要培育一批參天大樹,還要親自請來良田沃土。他對自己的學生說:「我教書不好,對不住你們。可是有一點對得住你們的就是,我請來教你們的先生個個都比我強。」葉先生在1929年又組建了清華理學院,其中包括算學、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地學6系。
  • 晚年狀態如同乞丐被冤通敵
    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超過一半都曾受業於同一位大師如今人們仍在津津樂道於兩彈一星的輝煌過往。然而賢有人知道包括著名的王淦昌、趙九章、秦三強、錢學森、鄧稼先、王大珩等在內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超過一半都曾受業於同一位大師,而這位大師卻被歷史遺忘了近半個世紀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