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葉企孫,兩彈元勳一半是他學生,晚年卻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2020-12-06 騰訊網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

從古至今,未曾有任何一種職業能夠超越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多數人的內心觀念中,教師都曾是指引後輩通往人生前路的引導者。

而那些真正實現了人生價值的教師,往往還是通過傳遞信念獲得了認可。將知識或過往的檢驗傾囊相授固然重要,而更為可貴的還是教師以德行向學生乃至世人訴諸情理

很多人可能會遺忘那個曾經無私給予自己的教師,即便他已經用過往一切執念奉行著教師的責任,甚至跌落塵埃之中。

往昔中國曾有一位投身教育的科學家,他一生清貧且孑然一身,卻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科學人才,甚至兩彈元勳之中一半都是他的學生。

這個如今被掩埋在歲月中不為人知的一代宗師就是葉企孫先生。回首其往昔從事教育的事跡,桃李滿天下甚至都難以概括他的生平。可就是如此偉大的科學教育工作者,誰曾想晚年生活卻異常悽涼,受盡折磨後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為報國而求學

葉企孫於1898年出生於一個上海的官宦世家。他的祖輩曾是清朝官吏,父親當時也是享譽上海的知名教育家。早年間受到父輩感染,葉企孫早在五歲便殷切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13歲那年他便憑藉過人的聰慧才學考入清華學堂。

好景不長,辛亥革命爆發,學業就此荒廢。兩年後,他再度報考清華,再次高中。更為難得的是,此後他更是勤學上進作為生活的目標,在清華苦學數年。

有才之人或許不計其數,但若是將鑽研的精神和勤奮的內心貫徹其中,實屬不易。除了對學業的專注,葉企孫從未放棄過關注社會時局。眼看中華大地陷於水深火熱之中,葉企孫也深深思考著救國之路。

最終,他還是將科學作為了自己唯一崇尚的標準。隨著對於科學鑽研的不斷深入,葉企孫也獲得了遠渡重洋深造學習的機會。1918年,葉企孫便被芝加哥大學物理系選中入學。海外學風的嚴謹迫切給予了他內心極大的觸動,葉企孫此後也開始了分秒必爭的鑽研。

直到1920年間,學有所成的他也被轉入哈佛從事了更加高難度的實驗。正是在此,葉企孫通過測量普朗克常量登上了世界物理巔峰,甚至成為了當時絕無僅有的華人科學家而聞名一時。

回國投身教育

空有一身學識若是僅僅為自己的生活考量,則斷不會被歷史所銘記。那些真正值得敬佩的英雄先人,往往都是將愛國的情誼放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

若葉企孫堅持留洋海外,或許他可以建立在物理學界建樹頗多。可風頭正盛之時,他卻選擇了回到國內,用自己所學的一切報效祖國。理想總是萬分美好,可現實往往殘酷。國內科學研究的進度過於落後,葉企孫空有一身才學,卻無處施展。

1926年起,葉企孫正式趕赴清華創辦物理系,同時也在此處擔任教職。為了壯大教師隊伍,他又不惜禮賢下士邀約多位教授一同任職。正是在他不辭辛勞的付出之後,清華物理系才逐漸走向了興盛。

對於學生,他更是用嘔心瀝血的態度傾心相待。除了教授知識之外,他還時常為學生們的日常起居擔憂,甚至不惜自掏腰包為他們分憂解難。

一個人內心有著對國家和他人的關懷,就算一時間他失去了可以擁有的名譽,他的德行和功績總會默默的在周遭生根發芽,甚至福澤後世。

葉企孫著實為教育事業放棄了一切機會,以至於多年來他都從未有過對自己私人生活的考量。而那些葉老用心血澆築培養的學子們,也從未讓他失望過。回首葉企孫數年來栽培的學生,有一些名字赫然醒目。

錢三強、鄧稼先或是王淦昌,這樣的科學偉人不在其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葉企孫先生的學生。可以說日後兩彈元勳之中,半數國家人才都曾受到葉老的教誨。

街頭乞討,晚景悽涼

真正將教育事業視作根本的人,往往會深陷其中,甚至將學生得失看得比自己更加重要。一個將人生盡數奉獻給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科學偉人,終究還是沒有逃過苦難的折磨。這個從未背棄過內心信念的教育家,卻因為早先的經歷在晚年飽受煎熬。

一切的來源還是在1938年之際。抗戰的爆發使一個叫熊大縝的年輕人投身報國之路,他正是葉老愛如親子的學生。次年,熊大縝不幸被懷疑為特務,遭到了逮捕,意外去世於押送途中。

葉老聽聞此訊,久久不能釋懷,甚至一度深陷悲痛。時隔多年,葉老還清晰的記得這段經歷。1949年過後,葉企孫便開始了為學生平反的工作。可畢竟他勢單力薄,最終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

他未曾知曉,數年後的某天,他會因此受到極大的磨難。1967年間,葉企孫因為個人身份被強行帶走批評,甚至關押數日。生活很快因此變成了一團亂麻,可真正的苦難尚未開始。由於早年為愛徒奔走平反的經歷,已然是古稀老者的葉企孫受到了牽連。

罪名加身,難以辯解,葉企孫在牢獄之中備受折磨。從前那個精神矍鑠的科學家在短短幾年內淪為了精神萎靡的病人。

時光會見證一切辛酸,卻難以換回一個人失去的一切。唯有那些心中擁有著崇高信念和偉大情懷的人,即便是在苦難中也同樣心繫他人。黑暗的歲月雖已經結束,可當年那個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也已經不復存在了。因為數年來在牢獄之中的折磨,葉老身體狀況幾乎難以支撐他正常行走,精神也幾乎失常。

無兒無女失去工作的他,為了生活能夠繼續下去,只得以沿街乞討苦苦支撐。那些年的北京中關村大街之上,總能看到一個衣衫破爛的老者,那就是晚年的葉老,誰曾想這個街頭乞討的老人,是位如此偉大的科學教育工作者。

即便被生活摧殘至此,他仍舊心系學生。有一次街上偶遇錢三強,他甚至都大聲叫喊著讓他遠離自己,不要受到牽連。這樣的生活持續到了1977年,病危的葉企孫彌留之中呼喚著清華的名字,幾日後,便因為搶救無效去世。

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往往將自己的生活拋諸腦後,甚至將曾經的學生視若己出。而人生往往經歷風雨坎坷,很少有人能夠一心一意傾注於教育事業之中,甚至忽視自己的生活,唯有愛國情誼和心系教育的熱忱能夠永遠被銘記

相關焦點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世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討飯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9個是他的學生。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但他一生坎坷,飽經滄桑,那麼優秀的偉人最終卻淪為街頭的乞丐。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但是也許世人不知道的是,這些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其實都是同一個人的學生,他的名字不該被遺忘,這個人就是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的葉企孫。在葉企孫的諸多學生中,他最驕傲和感到自豪的,或許是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楊振寧和李政道,但是,他最看重的,卻是另外一個學生熊大縝,也正是這個學生,為葉企孫的悲慘晚年埋下了伏筆。
  • 他是9位「兩彈一星」功臣的老師,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他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且在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他由此被稱為中國物理界的一代宗師——「大師的大師」。甚至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一點也不為過。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不應被遺忘!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一生未娶,晚年淪為乞丐
    在上個世紀,有很多人才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錢學森、錢偉長等,而他們背後一個共同的老師名叫葉企孫,他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一名乞丐,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他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悽慘以乞討為生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13個是他的學生,他還培養了79個院士,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
  • 他13歲上清華,23歲聞名科學界,晚年成為乞丐
    有這麼一個人,在上世紀60年代,新中國當時只有23位兩彈元勳,而這些人中有9個人都是他教導出來的。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趙九章等9位元勳都是這位老師教導出來的。甚至享譽全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也是他的學生。
  • 葉企孫:三入清華,為國培養出百餘位院士,晚年卻精神失常成乞丐
    他,是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是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他,是「大師們的大師」,是13位「兩彈一星」功臣的直接、間接老師;他,>晚年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在葉企孫的求賢之心和愛國之心,許多的能人義士被打動,紛紛加入。其中就有一些在當時就已經聲名大噪的教授,比如熊慶來、楊武之、張之高……而這一些人,後來都成為清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有23位兩彈元勳,其中,有九個是他教出來的學生。他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整整有79名,可以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此人即是大師中的大師,中國科學宗師——葉企孫。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葉企孫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註定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從小接受父親的薰陶,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資質聰穎的葉企孫,進步很快,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他的父親也比較開明,思想開放,讓葉企孫在讀傳統四書五經的同時,也讓他開始接觸西方科學文化。這讓葉企孫這位「天才少年」埋下科學的「種子」,對他後來的人生奠定了基礎。
  •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戴念祖回憶恩師 來源:中華讀書報 2013-05-29日 郭倩   青年時代的葉企孫         提起葉企孫(1898~1977),名字後面總是跟著一連串這樣的字眼: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中國科學史事業開拓者,中國物理學會創建人,
  • 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曾拒絕哈佛大學邀請,晚年為何淪為乞丐?
    他一生致力於教育,為國家培養出79名院士,終生未娶。上世紀末國家表彰的于敏、王希季、朱光亞等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十餘人是他的學生,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01他叫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有著傳奇、偉大及悲慘的一生。
  • 中華物理界的宗師葉企孫,晚年為何一度淪為乞丐?
    在我心中,葉企孫先生當得起真正的大師兩字,他為祖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名兩彈一星有半數以上出自他的名下,這位老人幾乎以一己之力挑起了中國科學界的半壁江山。便是被楊振寧稱讚為:千古寸心是,歐高黎嘉陳的世界級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也是出自他的門下。當你了解了葉先生,也就了解了中國的半部科學史!1898年7月16日葉企孫先生出生在上海的一家書香門第,父親是舊式文人,讓他從小讀經史子集。
  • 他終身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他的結局如何?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終身未娶,獲得「兩彈一星」勳章的科學家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學生,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可是他卻在晚年倍受折磨,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葉企孫,他晚年的遭遇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 他是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培養出9位兩彈一星元勳,卻終生未娶
    而提到核戰略飛彈的發展,就不得不感謝一群人,他們就是兩彈一星元勳。正是因為這些科學家的存在,使得中國飛彈衛星事業提前了幾十年。筆者接下來給大家介紹這個歷史人物葉企孫更牛,他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在物理學領域成就非凡。在建國後23位兩彈一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個人曾經是葉企孫的學生。因此葉企孫也被稱之為「大師的大師」。
  • 他是楊振寧的老師,被譽為中國物理一代宗師,晚年生活卻令人唏噓
    他畢業於清華大學,是最早一批的清華學生,之後去美國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深造。學成之後,毅然回國創建清華物理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物理學家,他就是葉企孫先生。葉企孫先生的高足幾乎都壟斷了中國近代著名物理學家,他在物理學高等教育上辛勤耕耘了半個多世紀,是高校老師的模範。
  • 15歲上清華,23歲登上物理學巔峰,晚年為何淪落到到乞討?
    葉企孫是中國科學宗師,一介泰鬥。一生為祖國培育出許多棟梁之才,比如錢三強、楊振寧等人都出自於他的門下。在上個世紀,他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整個中國人的驕傲,可惜上天不公,這樣優秀的人為了一口吃的,晚年竟佝僂著腰,上街乞討,令人唏噓不已。
  •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來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在兩彈一星的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這麼一個偉大的人本來是受人愛戴,一生衣食無憂,可是在他的晚年時候,卻淪落為了乞丐,成為向自己的學生要飯的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而葉企孫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呢?
  • 哈佛博士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整整有79名,可以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神童葉企孫在父親的嚴格教養下,資質聰穎的葉企孤進步神速,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中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他的學生後來都是有名的科學家,如錢三強、趙忠堯、趙九章、王淦昌等。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學過物理學的讀者肯定對他有所了解。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中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他的學生後來都是有名的科學家,如錢三強、趙忠堯、趙九章、王淦昌等。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