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2020-08-26 艾玉蓮愛教育


現在說起「葉企孫」這個名字,現在很少有人會知道。但說到這些功臣:「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光學之父」王大珩和當代第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估計很多人都由衷地佩服而豎大拇指!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整整有79名,可以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

神童葉企孫

在父親的嚴格教養下,資質聰穎的葉企孤進步神速,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

1911年,剛滿13歲的他在父親創辦的上海縣立敬業學校順利畢業,並投考上了清華學堂,成為了該學堂的第一批學生。

23歲享譽學界

考入清華後,葉企孫更加努力學習,並和同學們在清華創辦了清華科學社。正是科學社的創立,在當時激發了眾多清華學子對科學的興趣,還影響了許多早期不少清華畢業生的未來。


1918年,葉企孫去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插班進了大學三年級,師從實驗物理大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P.W.布裡奇曼,並於1920年6月獲理學士學位,同年9月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

因為一個實驗,23歲的葉企孫登上了物理學巔峰,享譽科學界。

放棄優厚報酬回國教書

葉企孫26歲時,如果他在國外工作,將會得到很豐厚的報酬和發展機會,但他想要科技救國,不願看到軍閥混亂之下疾苦的國人,所以選擇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之後他受聘清華任教,便著手創建了清華大學物理系。他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教育及科學事業,在清華開展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教學、科研活動,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科學家,如:理論物理學家王竹溪、彭桓武、張宗燧、胡寧;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施士元、錢三強、何澤慧等等。

為學生蒙冤卻因此淪為乞丐

1949年建國後,葉企孫便開始奔走在為學生熊大縝平反的路上。卻也因此被造反組織的人強行帶去批評、關押。之後又迎來牢獄之災,被多次折磨審問。出獄後他的身體被摧殘得不成樣子,早已不再是昔日道高德重的物理學家了,而是無人敢靠近的瘋子,神志不清。除了乞討要飯,別無他法。

直到1986年8月,葉企孫的所有「歷史問題」才被洗刷掉,而熊大縝的冤屈也得以平反。

人們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是葉企孫這一生,命運給他開了很大的玩笑,讓他被撞倒後再也起不來,而他始終未曾改變過那滿腔的愛國情懷。我們後人應該永遠記住他,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相關焦點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桃李滿天下,培養79位院士,9位「兩彈一星」功勳他在1923年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在美國有很多高校向葉企孫先生伸出橄欖枝,並且待遇很優厚。他毅然回絕,放棄國外高薪,他說:我來國外求學,是為了學成歸國,而不是在國外享福,我的祖國還很落後,希望我回國後能為國家做點貢獻。在1923年10月,他踏上回國之旅,他不是直接回中國,而是取道歐洲回國。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他繞道歐洲各國,拜訪各國各地的高等學校的物理研究所,參觀各地的名勝古蹟,以激發他的科學靈感,為回國教學積累經驗。
  • 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曾拒絕哈佛大學邀請,晚年為何淪為乞丐?
    子淵即將提及的這位大師,12歲就考上清華大學,22歲遠赴哈佛深造,是名副其實的少年天才。他一生致力於教育,為國家培養出79名院士,終生未娶。上世紀末國家表彰的于敏、王希季、朱光亞等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十餘人是他的學生,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
  • 他終身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他的結局如何?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終身未娶,獲得「兩彈一星」勳章的科學家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學生,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可是他卻在晚年倍受折磨,這是怎麼回事兒呢?葉企孫通過在美國的學習,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25歲的他正值風華正茂,以他當時的才學,留在美國並不成難事,然而葉企孫卻並沒有選擇留在美國,他回到了中國,想要拯救中國。
  • 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自願放棄優厚待遇,只因祖國需要我們!
    之前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件事,哈佛8位博士放棄了自己在美國的優厚待遇集體回國,有專家對此評論稱,八劍下天山共聚科學島,這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被媒體的報導之後,引起了國內網友的廣泛關注
  • 他是哈佛博士,放棄高薪回國效力,培養79名院士,名字少有人知
    民國九年(1920年)9月,葉企孫進入到了哈佛3年後25歲的葉企孫拿到了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在美期間葉企孫也是極受重視,其導師也是有意挽留,但葉企孫想要國內的情況,因此放棄高薪選擇了回國效力,並且取道歐洲,先後遊歷了英、法、德、荷蘭和比利時五國,無論是學識還是見識,葉企孫在當時都是極高的。
  • 葉企孫:三入清華,為國培養出百餘位院士,晚年卻精神失常成乞丐
    他,是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是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他,是「大師們的大師」,是13位「兩彈一星」功臣的直接、間接老師;他,晚年淪為乞丐取得芝加哥大學理學士學位的葉企孫進入了哈佛大學研究院繼續深造,而他當時的導師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布裡奇曼教授。  僅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葉企孫與導師一起精密測定出基本作用量子「普朗克常數」的準確數值,隨後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和《美國光學學會報》。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一生未娶,晚年淪為乞丐
    在上個世紀,有很多人才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錢學森、錢偉長等,而他們背後一個共同的老師名叫葉企孫,他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一名乞丐,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葉企孫:終身未娶奉獻於教育,培養出79位院士,晚年卻流落街頭
    葉企孫的人生就是如此深受命運的捉弄,即使身為國士無雙的清華教授,卻在晚年流落街頭,淪為乞丐。出生書香門第,少年時代天姿盡顯1898年,在上海的一戶高門大院裡,一聲嬰孩的啼哭讓眾人放下了懸著的心,隨著葉企孫的降生,一家人的開心和喜悅充斥著整座宅子。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在這樣的名師指導下,1923年,葉企孫便獲得了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並且在半年後便回到了祖國大陸,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之中。投身高等人才培養事業,組建清華物理系本來憑藉葉企孫的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完全可以進入高等學府,一頭扎進實驗室,從事物理研究,成為我國物理學界的大人物。
  • 當年一句「祖國需要我」,8名哈佛博士放棄美國優待,集體回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五首》從古至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而在如今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人才的貯備更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自從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這頭曾經「沉睡的雄獅」就已甦醒,並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向前邁進。
  • 他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悽慘以乞討為生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13個是他的學生,他還培養了79個院士,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
  • 「大師中的大師」:終生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無人知
    師道,一直是我國從古至今極為人們稱道的行為品德,而一個能教出傑出學生的老師,必定不是庸才,若能教出一群學生,乃至勝過老師的學生更是有著其獨到的法門。 其實投身教育是件極其需要勇氣的事情,教育意味著責任和奉獻,從此自己的心血操勞都是為了讓他人成才,想必這就是我國尊師重道的一個原因吧。
  • 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用一生去建設祖國,雙聘院士的榮譽當之無愧
    自然就是發展科學技術,最直接的就是吸引國外精英回國發展。可當時國外對於科技人才的投資可是十分大的,那些精英們真的會捨棄優厚的待遇,回到山溝溝中建設祖國嗎?答案是肯定的,當那些寄身於國外的頂級科學家們聽說新中國建立後,歷經艱難險阻回到了熟悉的土地,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擔。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我國無機材料科學技術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嚴東生先生。
  • 12歲入清華,他終身未娶卻培養79名院士,晚年精神失常成乞丐
    他為新中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位兩彈功勳中,有一半以上是他的學生。 他的大弟子——中國核物理奠基人王淦昌,我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衛星之父」、「力學之父」、「光學之父」,全都是他一手栽培出的學生!
  • 中國又出一個"錢學森",為祖國貢獻果斷回國,拒絕國外優厚待遇
    在回國的道路上,無數的艱難險阻都不能成為他放棄的理由。其實,在我國社會中,像錢學森這種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優秀人才並不少見。在當代社會中,我國也出現過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他拒絕了國外的優厚待遇,在愛國精神的指引之下,果斷回到了中國,並參與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那麼,這位當代科學家究竟是誰?他又對我國做出過怎樣的貢獻呢?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不久後,葉企孫繼續留在美國深造,他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與其說繼續學習,倒不如說葉企孫和導師們在一起研究探討。在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葉企孫做好了回國的打算,他取道歐洲回國,期間遊歷了英、法、德等國家,直到1924年回到上海。回國後的葉企孫得到重要,清華學校(現清華大學)聘請他為物理系主任和教授。新中國成立後,葉企孫在清華學人的一致擁戴下,被任命為校務委員會主席,並履行校長職責,主要負責主持清華大學的校務。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不久後,葉企孫繼續留在美國深造,他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與其說繼續學習,倒不如說葉企孫和導師們在一起研究探討。在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葉企孫做好了回國的打算,他取道歐洲回國,期間遊歷了英、法、德等國家,直到1924年回到上海。回國後的葉企孫得到重要,清華學校(現清華大學)聘請他為物理系主任和教授。新中國成立後,葉企孫在清華學人的一致擁戴下,被任命為校務委員會主席,並履行校長職責,主要負責主持清華大學的校務。
  • 他是9位「兩彈一星」功臣的老師,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他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且在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他由此被稱為中國物理界的一代宗師——「大師的大師」。甚至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一點也不為過。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不應被遺忘!只是這麼優秀的人才,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 八劍下哈佛!八位美國博士回國效力,不問待遇不問條件,只因需要
    而如今新一代的科學家也是如此,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放棄了在美國的優厚待遇。被稱為「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一、赤子丹心,愛國情懷近代中國經歷了歷史上最黑暗的百年,在這百年間國家的發展止步不前。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在外留學的學子都渴望著有一日能報效祖國,他們拒絕了國外優厚的待遇,甚至有一些人才還遭到了武力阻攔。
  • 他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歸國,創下多個第一,取得多項世界一流成果!
    蘭州大學有一位黃大年式的科學家:2003年,他放棄在美國安逸的工作和優厚的待遇,攜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回到母校,利用地域與科研的優勢,開展半乾旱氣候變化研究。黃建平一直戀念從小長大的熱土,不顧家人的勸說,兩年後考入中科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1986年考入蘭州大學,師從醜紀範院士攻讀博士學位,成為醜紀範院士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畢業後在北京大學王紹武先生的指導下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1992年赴美國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