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哈佛博士,放棄高薪回國效力,培養79名院士,名字少有人知

2020-08-28 劉家說歷史

錢三強、趙九章、錢偉長、王大珩·····這些人都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即使是現今,許多學子都曾學習過他們的事跡,而他們卻有著共同的老師——葉企孫

葉企孫,原名葉鴻眷,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在上海一戶書香門第的家庭,父親葉景壇是前清舉人,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諸多貢獻,創辦了新式學校。

葉景壇與葉鴻眷的母親非常恩愛,葉鴻眷7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葉景壇難過得仿佛要隨之而去,因傷心過度而染上了重病,於是便早早地立好了遺囑:「慎擇友、靜學廣才、行已儉、待人恕、勿吸鴉片、勿姦淫、勿賭博、勿嗜酒、勿貪財。」

葉鴻眷受父親的影響很大,為人謙虛,一看就是讀過不少書的人,並且葉景壇的思想開明,葉鴻眷也接觸到了西方科學文化及應用,由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1911年,13歲的葉鴻眷進入了清華學堂,是清華的第一批學子,辛亥革命後,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了招生,葉鴻眷因此改名葉企孫,再次報考錄取。

之後葉企孫又考取了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遠赴重洋進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師從實驗物理大師P.W.布裡奇曼,P.W.布裡奇曼於194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民國九年(1920年)9月,葉企孫進入到了哈佛大學研究所深造,而葉企孫與導師W.duane及H.hpalmer合作測定的普朗克常數被物理學界沿用了16年。

3年後25歲的葉企孫拿到了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在美期間葉企孫也是極受重視,其導師也是有意挽留,但葉企孫想要國內的情況,因此放棄高薪選擇了回國效力,並且取道歐洲,先後遊歷了英、法、德、荷蘭和比利時五國,無論是學識還是見識,葉企孫在當時都是極高的。

葉企孫回國過並在清華任職,最初我國學物理的學子並不多,但葉企孫認為物理是不可忽視的,而經過葉企孫等人的努力,清華成了物理學科研和學術氛圍最濃厚的地方。

一待便是20多年,葉企孫為了物理事業,也耽誤了婚事,實在是太忙了,葉企孫幾乎都沒有時間去想其他的事情,而他也是將自己的一片感情都獻給了自己的學生,將每個學生都視為自己的兒女一般培養。

葉企孫為清華四哲人之一,我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也培養出了79名院士,我國「兩彈一星」功臣中的23位功勳科學家,有9位是葉企孫的弟子。

由于格外重視自己的學生,葉企孫也是事事為學生考慮,他的學生中有一名叫熊大縝的學生曾被懷疑是特務,後意外去世,為了恢復熊大縝的名譽,葉企孫不知疲倦的奔波了數年,後也因自己的學生而遭受了多年的苦難。

然而在自己最為落魄、精神最恍惚的時候,葉企孫想的還是自己的學生,錢三強曾也遇到過葉企孫,絲毫不避嫌,也是為老師的遭遇感到心酸,上前去寒暄,葉企孫卻說道:「你趕快離開我,以後見到我,就不要再理我,躲我遠遠的。」

相關焦點

  • 哈佛博士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現在說起「葉企孫」這個名字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整整有79名,可以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神童葉企孫在父親的嚴格教養下,資質聰穎的葉企孤進步神速,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
  • 他是清華教授,終身未娶培養79名院士,晚年乞討時念叨:要回清華
    這個人一生未娶,卻為國家培養了79名院士,他就是——葉企孫。他的很多弟子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對於這個人的名字,大多人卻並不熟悉,甚至於可能都沒聽過。可他是最不該被遺忘的人,因為他堪稱是中國物理學界第一代宗師,也是中國當代物理學的奠基人。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桃李滿天下,培養79位院士,9位「兩彈一星」功勳他在1923年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在美國有很多高校向葉企孫先生伸出橄欖枝,並且待遇很優厚。他毅然回絕,放棄國外高薪,他說:我來國外求學,是為了學成歸國,而不是在國外享福,我的祖國還很落後,希望我回國後能為國家做點貢獻。在1923年10月,他踏上回國之旅,他不是直接回中國,而是取道歐洲回國。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他繞道歐洲各國,拜訪各國各地的高等學校的物理研究所,參觀各地的名勝古蹟,以激發他的科學靈感,為回國教學積累經驗。
  • 他放棄美國高薪待遇回國,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卻因妻子備受爭議
    但是,我們依舊能夠體會這種醫療研究的重要性和難度性,並且舒紅兵是放棄國外高薪回到中國,在回國後力壓施一公當選成為院士,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受人尊敬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但是現在卻因為妻子備受爭議,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
  • 「只因祖國需要」,哈佛8位博士後拒絕重金挽留,集體回國效力
    面對這份邀請,王俊峰深深感受到了祖國本身就是「強磁場」,而在事業上陷入「發展空間不大」迷茫中的他,也突然找到了自己的未來:作一名中國強磁場人。王俊峰迴國發展的消息,引起了當時還在哈佛的劉青松的注意。隨後,他也來到了合肥的科學島進行考察。考察結束後,他便作了一個決定:回國發展。
  • 曾培育出79名院士,一生無妻無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卻漸漸地被時光所遺忘和拋棄,如今談及到他,依然也是一位罕見被大眾所知的人物之一。,隨即背負著建設國家科學發展的使命遠赴美國深造,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並於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得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回國效力
    比如中國的一位天才美女科學家,她在三十二歲這一年獲得了千萬大獎,毅然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回國效力,究竟是怎樣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呢?這位美女科學家叫莊曉瑩,經過了十二年的辛苦付出,她順利地成為同濟大學中的一個學子。
  • 當年一句「祖國需要我」,8名哈佛博士放棄美國優待,集體回國
    當年,只因為一句「祖國需要我」,8名哈佛博士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和綠卡,選擇集體回國,他們的故事令無數國人動容。回國的8名博士最開始回國的人是王俊峰,他是哈佛大學的博士,早在多年前就在美國立足,憑藉著超高的專業水平在代表著世界最高水平的美國強磁場實驗室工作。
  • 一句祖國需要我,哈佛8名博士集體回國,美國重金難阻
    嶽飛也好,屈原也罷,五千年文明中,這樣的實例實在太多了,像這樣的氣魄,不僅僅是古人所有的,生活在近代的人也同樣不缺血性,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一句祖國需要我,哈佛8名博士集體回國,美國重金難阻。王俊峰、張欣、林文楚、張鈉、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和任濤這八個人的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十分陌生,但這八個人卻做了一件對中國發展有著十分積極意義的事,他們就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這八個人都在哈佛深造,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材生,擁有著常人無法超越的學識,因為同在哈佛學習,恰合的是,這八個人在哈佛同一棟樓做研究,同是中國人,同一個目標,所以八個人經常是一同共進退,故而八劍客的說法也由此而來。
  • 哈佛8位愛國博士回國,撐起我國強磁研究一片天,網友:真帥!
    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王淦昌、程開甲……這一個放棄國外高薪待遇,毅然選擇回國的「兩彈一星」元勳的名字,直到今天,仍然讓我們感動不已!如今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漂洋過海遠赴他國留學的學生們,選擇追隨先輩的腳步,在學成之後踏上回國之路,為我國的科研建設作出添磚加瓦!
  • 他終身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他的結局如何?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終身未娶,獲得「兩彈一星」勳章的科學家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學生,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可是他卻在晚年倍受折磨,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葉企孫,他晚年的遭遇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 他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他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回到北大
    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所以有「四院士」的稱號。1962年,謝曉亮出生於北京;1980年,謝曉亮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他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畢業後進入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他進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工作,他是PNNL自196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1998年,36歲的謝曉亮被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聘為終身教授。
  • 5個院士頭銜,雖拒絕回國加入美國籍,卻為國培養了20個科學家
    他是中國天才,被三國瘋搶,中國希望他能夠回國效力,美國也希望他能夠留在美國,德國也拋出橄欖枝,希望他能夠去德國發展,最後他拒絕了中國和德國,選擇留在了美國,最後成為了美國人。他就是華裔科學家高華健。高華健是世界頂級固體力學科學家,擁有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5個院士頭銜,世界罕見。高華健出生於四川成都,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那時候他才25歲。
  • 他一生培養79位院士、19位兩彈元勳,錢學森、鄧稼先都要叫他老師
    提起葉企孫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在《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和他的時代「他和我們這個時代交臂而過,一個我們知道得最晚,了解最少,然而卻對中國科學界貢獻巨大的偉大人物。」令人震驚的是,就這樣一個人培養了79位院士,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學生。李政道、華羅庚、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曾經師從於他。可以說,幾乎新中國科研領域的泰山北鬥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 他是優秀科學家,14年前放棄國外高薪回國發展,卻因妻子備受爭議
    命運沒有和他開玩笑,他先後讀了高中,並進入了985高校--蘭州大學生物學系,獲得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學位,世界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美國埃默裡大學博士學位。聽起來這一路特別順利,舒紅兵在回憶少年生活時說道,那時候希望能吃飽飯就行了。
  • 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自願放棄優厚待遇,只因祖國需要我們!
    之前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件事,哈佛8位博士放棄了自己在美國的優厚待遇集體回國,有專家對此評論稱,八劍下天山共聚科學島,這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被媒體的報導之後,引起了國內網友的廣泛關注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學過物理學的讀者肯定對他有所了解。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學過物理學的讀者肯定對他有所了解。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在國外留學期間,葉企孫非常勤奮刻苦,他在兩年的時間內便已經修完所有課程,順利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值得一提的是,葉企孫當時的導師是世界級物理大師布裡奇曼,後來還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不久後,葉企孫繼續留在美國深造,他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與其說繼續學習,倒不如說葉企孫和導師們在一起研究探討。
  • 23歲發表一篇論文享譽學界,3年後回國,79位科學院院士是他學生
    當時還是叫葉鴻眷,用自己的小號,也就是用葉企孫的名字來重新報考,結果這一次順利進去了,從此也就改用這個名字。那時候清華學校不是大學,相當於現在的中學,葉企孫在這裡接受新式教育,1915年暑假,葉企孫來到上海求新機器廠跟同昌紗廠參觀學習,回去之後,他就反思工廠的經濟效益跟國家對這些的投資。
  • 武大校長舒紅兵:曾光腳丫上學,艱難留學後放棄高薪回國
    武大副校長舒紅兵:曾光腳丫上學,成功留學後卻放棄高薪回國武大副校長舒紅兵:同施一公、饒毅一同參選院士,憑藉才能獲選人生在世,最難能可貴的便是初心只有在經歷世間繁華、汙濁之後仍可以洗盡鉛華、獨善其身不在困難中低頭,不在掌聲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