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培養79位院士、19位兩彈元勳,錢學森、鄧稼先都要叫他老師

2020-10-31 微臣啟奏

提起葉企孫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在《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和他的時代》裡曾這樣說:

「沒有人認識他,更沒有人知道他的價值!」

「他和我們這個時代交臂而過,一個我們知道得最晚,了解最少,然而卻對中國科學界貢獻巨大的偉大人物。」

令人震驚的是,就這樣一個人培養了79位院士,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學生。李政道、華羅庚、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曾經師從於他。可以說,幾乎新中國科研領域的泰山北鬥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李政道大二的時候,是葉企孫破格選送他去美國。

當時李政道才19歲,李政道後來說「他決定了我的命運」。

華羅庚是初中生,是葉企孫讓他在清華算學系任職,又送他去英國深造,華羅庚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13歲那年,葉企孫順利考取了清華學堂,成為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

1918年,他留學美國,在哈佛攻讀博士。如果留在美國,等待葉企孫的將是不可估量的錦繡前程,假以時日,也很可能像他的老師和學生們那樣,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享受科學家的至高榮譽。

然而,葉企孫選擇了回國,回到當時滿目瘡痍的祖國。那年他25歲,剛剛拿到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隨後他創立了清華物理系,並擔任清華物理系主任,時年27歲。

1929年,他又組建了清華理學院,其中包括算學、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地學6系。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生的遭遇卻令人唏噓不已。他的後半生,受盡了侮辱折磨,精神幾乎崩潰,在孤寂與絕望中離世……

1968年,本是新中國成立後,科學家大展宏圖之時,葉企孫卻不幸因熊大縝的事被捕,當時的他已經70歲。而他已身患重病,小便失禁,雙腿腫脹難以站立,神志一度失常!

晚年的他,衣衫襤褸,終日遊走在中關村附近的大街上,面色悽惶,伸手向路邊的行人乞討。偶爾神志清醒的時刻,他也向走近去他的學生連連擺手,怕連累學生。

錢三強曾經回憶:「先生一看到我來了,馬上就說,你趕快離開我,趕快躲開,以後你見到我,再也不要理我了,躲我遠遠的。」  

他終身未婚,無兒無女,無黨無派,孑然一身。人生的前半段在為國家的科研事業中殫精竭慮,晚年生活卻唏噓不已。

1977年1月13日,他去世,終年79歲。當年的清華園,留下了他一生的心血,據說他臨終之前一直喃喃自語:「回清華,回清華……」

1990年,清華大學物理系校友在清華設立「葉企孫獎」。

1995年葉企孫銅像在清華大學落成!

2018年,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攜清華大學物理系眾院士共同在央視《朗讀者》節目中致敬葉企孫先生,勉勵當代青年不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治國」的赤子初心,感動眾人!

現在,先生已去世40多年,當年他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播撒的科研的種子,培養的眾多科研人才成就了我國強大的科研力量,讓後世的我們如今得以生活在一個富強昌盛的國度,我們應該銘記他!而且,也正因為,中國有不少像葉企孫這樣的大牛,我們的科研力量不斷強大,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其實,這就是科教興國!中國從建國以來,就一直把科學研究放在首位,始終堅持科教興國。

現在,依然如此!從中美貿易戰打響,到華為自主研發5G、麒麟晶片、鴻蒙系統,這都是鐵證。科研精神從國家倡導,已經深入企業,而且滲透到小學教育。

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小學科學課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科學》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上!

但開課這兩年,作用小學生的家長,就容易發現一個問題,學校不知道怎麼上科學課!
科學課就基本是死記硬背,這樣就違背了科學課的初衷,小學科學課的目標不在於記多少知識點,而是怎麼培養科學興趣。
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對科學產生誤解,認為科學就是枯燥的,這樣就會影響他上初中後的物理化學的學習。

所以,我們要經常找一些好的科學書給孩子看。最近,我就發現一套給低年級孩子看的科學書:《Science我的大科學》,由國內權威專家,參照小學科學課程大綱要求來編寫。一共12冊。適和四到十歲的孩子閱讀。

裡面講了天文、地理、植物、氣象、人文、社會科學等11個領域。非常適和小學階段的孩子了解科學,培養對科學的興趣。每一本都是是由中科院、北師大、各大博物館權威專家、資深科普作家和國內外知名插畫師一起共同完成的。

全書囊括了2000多個知識點,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知識全在這套書裡了。
這套書一共十二本原價298,現在頭條團購,只需要99元,一本不到9元還包郵。
點下面的連結參團,希望中國將來能出越來越多優秀的科學家。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一定能迎來科技騰飛: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厲害的科學家,一生培育了70多名院士,多半兩彈元勳專家
    大家好,今天要談談們國家的教育家,這位教育家培養了79名院士,是11個兩彈元勳的學生,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科學技術界有「三錢」,大家都知道中國人諾貝爾物理獎的獲獎者是楊振寧、李政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老師,是中國現代物理科學家宗師、清華大學第一任院長、物理系主任葉企孫。
  • 他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悽慘以乞討為生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13個是他的學生,他還培養了79個院士,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
  • 培養出9位兩彈元勳,楊振寧都是他的學生,7歲時父親給修身指南
    01葉企孫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可是翻開20世紀的中國科學發展史,他卻是很多科學家的老師。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這些如雷貫耳的科學家都是他的學生。1898年葉企孫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祖父那一輩之前都是官運亨通的世家大族,到了父親葉景壇這一輩是上海知名的教育家,曾經去日本考察教育,回來發展現代教育,辦了多所學校,任職校長。
  • 12歲入清華,他終身未娶卻培養79名院士,晚年精神失常成乞丐
    他的學生名滿天下,他在專業領域如雷貫耳。他令無數學生敬佩,又令無數學生感傷。他為新中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位兩彈功勳中,有一半以上是他的學生。 中國的「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一說為于敏),「原子彈之父」錢三強,「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以及「光學之父」王大珩,都是他親手培養的學生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是他的弟子,他卻幾乎不為人知
    1999年9月18日,23位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被授予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這23位科學家也因此被人們尊稱為「兩彈一星」元勳。不過,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想不到,在這23位來自天南海北的科學家中,有一半人師出同門。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元勳的名字朗朗上口。其實,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錢學森,鄧稼先等人,葉企孫的學生中,還有諸如錢三強,王淦昌這樣偉大的科學家,更是不乏李政道,楊振寧這些獲得了諾貝爾獎的人。
  • 錢三強一句話他「消失」17年,鄧稼先是他學生,晚年被撞無人扶
    提及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我們能想到的總是錢學森、于敏等院士,那是因為全國人民都對「兩彈一星元勳」這一榮譽稱號十分熟悉,許多兩彈一星元勳被「感動中國節目組」評選為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國家共授予23人兩彈一星元勳獎章,而其中有七位先生在獲得此榮耀之前已與世長辭,他們兢兢業業、隱姓埋名,在國家最需要他們的時候挺身而出,又在實現自我價值後繼續勤懇鑽研,深藏功與名。
  • 曾培育出79名院士,一生無妻無子
    ,為當時的清華在短期內躋身於名大學之林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與此同時,他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大師級別的人物,比如在新中國誕生的23位兩彈元勳中,其中就有一半的人是他的門生,因此也有人稱讚他是大師中的大師。除此之外,趙九章1933屆、張宗邃1934屆、胡寧1938屆、彭桓武、錢三強、王大珩、陳芳允、屠守鍔、鄧稼先、朱光亞等都是他的學生。當然在她的眾多學生中,學生熊大縝是他一輩子都解不開的一個心結。
  • 中國物理界的鼻祖,世界欠他一個諾獎,兩彈一星中他的弟子有八位
    提起中國的物理,很多人會想到鄧稼先、錢三強、錢學森等一大批兩彈一星的功勳人物。跟他們同樣牛的還有楊振寧、李政道。二人同為諾貝爾獎的首位中國獲獎者,令無數國人驕傲。雖說以上幾位中國的物理界大佬幾乎家喻戶曉,但在中國物理界,還有一位大牛,他是中國核物理學科的奠基人,對物理的貢獻以上幾位都要大,他就是趙忠堯,很多人好奇,趙老先生乃何許人也?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大家都知道「兩彈一星」功勳,如王淦昌、錢偉長、錢學森、趙九章等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家,但這些科學家的背後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名師。他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科學界的「鼻祖」,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葉企孫。葉老前輩默默無聞,卻桃李滿天下,他為中國科學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終身未娶,晚景卻很悽涼。今天給大家聊聊他鮮為人知的故事。
  • 31年前的今天,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31年前的今天,1986年7月29日,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他出自名門,與楊振寧是打小的朋友。
  • 兩彈元勳郭永懷:我國科學家堅守核武數據,堅持到生命最後
    大概我們都知道兩彈元勳錢學森院士,但是,和他同稱為兩彈元勳的郭永懷。又有幾個人能知道呢?說實話,對這位科學家,我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是,聽了他的事跡過後,令我肅然起敬。因為他為祖國科研事業的發展,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他13歲上清華,23歲聞名科學界,晚年成為乞丐
    有這麼一個人,在上世紀60年代,新中國當時只有23位兩彈元勳,而這些人中有9個人都是他教導出來的。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趙九章等9位元勳都是這位老師教導出來的。甚至享譽全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也是他的學生。
  • 這位百歲院士在北京逝世!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2018年11月17日,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至此,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僅有4位在世。玻恩共帶過彭桓武、楊立銘、程開甲和黃昆4位中國學生,他們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彭桓武、程開甲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黃昆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玻恩身邊的4年,程開甲結識了狄拉克、海特勒、薛丁格、繆勒、鮑威爾等科學巨匠。
  • 「兩彈元勳」鄧稼先:假如生命可以再來,我仍選擇中國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不久北大和清華都撤向南方,鄧稼先的父親身患肺病,咳血不止,全家滯留下來。北京是大前方,鄧稼先深受愛國思想的影響,培養了強烈的愛國精神。1937年,北平淪陷後,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曾當眾撕毀日本國旗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這件事發生後,鄧以蟄的一個好友勸他說,此事早晚會被人告發,你還是儘早讓孩子離開北平吧。無奈之下,鄧以蟄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那裡有南遷的清華和北大教授,還有眾多的老朋友。
  • 兩彈元勳鄧稼先研製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得了多少錢呢
    鄧稼先不可能不知道髒彈的輻射性,以及髒彈對人體的傷害。他毅然衝上前去,由於他離放射源太近,不久他就患上癌症。患上癌症的鄧稼先在他住院期間,他的同學楊振寧來看望他,問他造原子彈國家給了他多少錢,鄧稼先平靜地說道,10塊錢。
  • 為什麼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偉大的科學家都拿不到諾貝爾獎?
    為什麼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偉大的科學家都拿不到諾貝爾獎?如果在20年前讓一個人說幾個國內科學家的名字,很多人會想到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在當時他們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教科書中經常會出現他們的名字。
  •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還在念書的鄧稼先氣不過,撕破了旗子,扔到地上還踩了一腳。家人擔心這件事給鄧稼先招來殺身之禍,便安排他遠赴昆明繼續求學。臨行前,父親諄諄教導:「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學科學對國家有用。」這句話,被他牢牢記在腦海裡,也成為他一生的追求。1940年5月,鄧稼先穿過層層封鎖,轉香港經越南到昆明,在昆明升學補習班學習。9月,進入四川江津國立第九中學,讀高中三年級至畢業。
  • 他是清華教授,終身未娶培養79名院士,晚年乞討時念叨:要回清華
    然而研究這些人的生平,會發現另一件更令人震驚的事,錢三強、趙九章、鄧稼先、王淦昌甚至於楊振寧、李政道,其實都出自一個人的門下。這個人一生未娶,卻為國家培養了79名院士,他就是——葉企孫。他的很多弟子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對於這個人的名字,大多人卻並不熟悉,甚至於可能都沒聽過。
  • 一代宗師葉企孫,兩彈元勳一半是他學生,晚年卻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很多人可能會遺忘那個曾經無私給予自己的教師,即便他已經用過往一切執念奉行著教師的責任,甚至跌落塵埃之中。 往昔中國曾有一位投身教育的科學家,他一生清貧且孑然一身,卻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科學人才,甚至兩彈元勳之中一半都是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