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勳鄧稼先研製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得了多少錢呢

2020-12-05 欣為1967

鄧稼先,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和楊振寧博士是同學。鄧稼先於1948到1950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的當年回國。他是我國核武器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核武器製造第一線。在一次實驗中,飛機投下一顆鈽239,也稱髒彈,沒有爆炸。鄧稼先不可能不知道髒彈的輻射性,以及髒彈對人體的傷害。他毅然衝上前去,由於他離放射源太近,不久他就患上癌症。

患上癌症的鄧稼先

在他住院期間,他的同學楊振寧來看望他,問他造原子彈國家給了他多少錢,鄧稼先平靜地說道,10塊錢。

鄧稼先和楊振寧

當年為原子彈爆炸成功,國家獎勵了1萬元,1萬元在當時的確是個不小的數字了,鄧稼先作為兩彈的主要負責人,他完全有理由可以多拿點,可他覺得研製原子彈的1000人貢獻都是一樣的,於是他就把這一萬元平分了,每人都是10元。由於那次輻射他不久就身患癌症,他僅僅活了62歲。他死後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也被人稱為兩彈元勳。正是這些鄧稼先們放棄了外國優厚的待遇,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我們才能打破美國的核訛詐。使我們的國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於這些忠誠於祖國的人,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歷史更不會忘記!

鄧稼先

相關焦點

  • 31年前的今天,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31年前的今天,1986年7月29日,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他出自名門,與楊振寧是打小的朋友。
  • 「兩彈元勳」鄧稼先:假如生命可以再來,我仍選擇中國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  為了記住那個撕毀合同的日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工程代號定名為"五九六"。  也是在這一年的六月,二機部部長劉傑向當時的九所組長以上人員交底,他對鄧稼先說:「你要有思想準備,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要自己幹。」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五十五周年,請歷史記住他們!
    1964年10 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明天就是其五十五周年紀念日。從1960年我國第一枚自主研製的飛彈成功發射;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到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 55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怎麼引爆的?
    為什麼第一顆原子彈代號是596?↓↓↓「兩彈元勳」鄧稼先曾說過,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背後,既有我們現在熟知但在當時隱姓埋名的科學家,也有千萬普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原子彈並將其成功引爆這個長長的鏈條上,他們是各個環節的「操刀者」、親歷者。
  •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漢族,安徽省懷寧縣人;我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的「兩彈」元勳;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及氫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核武器研製工作的奠基者和領導者之一。在中國一共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鄧稼先參加過32次,其中有15次都由他親自現場指揮。    28年的默默無聞,換來的是中國在世界上響噹噹的核大國地位。這一聲聲巨響的後面,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艱辛?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代號是啥?怎麼引爆的?
    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代號596)爆炸成功!為什麼第一顆原子彈代號是596?「兩彈元勳」鄧稼先曾說過,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背後,既有我們現在熟知但在當時隱姓埋名的科學家,也有千萬普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原子彈並將其成功引爆這個長長的鏈條上,他們是各個環節的「操刀者」、親歷者。
  • 「兩彈元勳」鄧稼先:核試驗失敗受輻射患癌,住院百天大出血去世
    01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爆炸,當時大地捲起漫天煙塵,而天空升起一朵壯美的蘑菇雲。遠處有維吾爾族的老者望著天空喃喃低語:「天上升起兩個太陽了!」這一刻被載入了史冊,成為永恆。我國沉寂得實在太久了。
  •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鄧稼先在辦公室起草報告。1962年,二機部一個報告打到中央:爭取1964年,最遲1965年上半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毛主席大筆一揮: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
  • 中國的鄧稼先,世界的楊振寧
    鄧稼先與楊振寧,一位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兩彈元勳」,一位是諾貝爾獎得主,被世界公認為還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們是安徽老鄉,是鄰居,是同學,是一起長大的密友,他們就讀的都是西南聯大,赴美留學主攻的方向同是理論物理。1950年,兩人的人生軌跡岔開了。
  • 被楊振寧問到研發獎金,鄧稼先:一共20元,原子彈10塊,氫彈10塊
    一代大師永遠地離開了,為中國留下了兩個"大傢伙",成功地將我國的國際地位抬高了幾個階梯。鄧稼先和其他數位"兩彈元勳"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為十四億中華兒女立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嘔心瀝血,為國研製出"兩彈"在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鄧稼先負責的是最重要的理論工作,需要大量的計算工作,但是由於國內當時沒有計算機,鄧稼先便帶著20餘名大學生,用最簡單的手搖計算器和鍵盤,硬是在稿紙上用驚人的毅力演算結果。
  • 中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6周年,但面對這名字,我眼中滿含淚水
    我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5個自行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從此不用再懼怕"核訛詐"這個紙老虎。因此這枚原子彈也被親切的稱為「爭氣彈」。這些名字彙成一個詞,那就是「兩彈元勳。」兩彈元勳,是指為祖國的核彈、飛彈的研究事業和國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群體。
  • 兩彈獎金多少?鄧稼先:十塊一顆。值麼?就是為它死都值得
    先生如何放棄在美的待遇,隱姓埋名在祖國的大西北、沙漠上,用最短、最艱苦的條件為中國成功研發出第一顆原子彈。於是乎,這樣一位年輕的博士進入他的眼帘,正是回國八年,相繼發表了諸多原子核相關理論論文,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的鄧稼先。1958年8月的某一天,34歲的鄧稼先,正襟危坐在錢老辦公桌的對面。
  • 奮鬥七十載 史憶新湖南|1964•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羅布泊蘑菇...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雲在新疆羅布泊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彈技術,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原子彈的研製和爆炸是一個系統工程,這一工程凝聚了當時核工業「三礦五廠」的集體智慧。湖南作為擁有「兩礦一廠」的核工業功勳之地,為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保障。
  • 追憶紅色經典,成都石室雙楠實驗學校感悟「兩彈精神」
    中國網11月4日訊(宋得恩)進一步增強黨員凝聚力,豐富黨員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重溫「兩彈」發展歷史,學習兩彈功勳們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10月31日,成都石室雙楠實驗學校黨總支部書記楊佐明帶領全校黨員教師赴綿陽市梓潼縣「中國兩彈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 兩彈元勳鄧稼先獎金有多少?他曾在楊振寧面前微笑著豎起兩根手指
    其實這一天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鄧稼先老先生的忌日,在34年前的7月29日,為我國科技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鄧稼先老先生因病去世了,終年62歲,在死前他經歷了太多痛苦,因為癌症導致的大出血使得他一直都是疼痛不已。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
    新疆羅布泊上空,我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獲得完全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  40年前的那天,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傳遍了整個中國大地,深秋的夜晚,首都長安街上蜂擁的人群,追逐著散發原子彈爆炸成功號外的大卡車,全市人民奔走相告,一遍又一遍地聽著廣播,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 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對妻子說道 1958年8月的一天,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錢三強,將鄧稼先叫到辦公室,進行了一次「幽默」的秘密談話: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丈,調你去做這個工作怎麼樣?鄧稼先明白了,我們要造原子彈了。回家對妻子許鹿希說:「我要調動工作了,這個家以後就靠你了」妻子問道:「什麼工作?在去哪裡?」
  • 認識鄧稼先、錢學森和于敏貢獻的不同
    當時中央決定自己研製原子彈,來打破西方國家對中國技術的封鎖和武力的威脅。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說:原子彈就是那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飛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 錢三強一句話他「消失」17年,鄧稼先是他學生,晚年被撞無人扶
    提及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我們能想到的總是錢學森、于敏等院士,那是因為全國人民都對「兩彈一星元勳」這一榮譽稱號十分熟悉,許多兩彈一星元勳被「感動中國節目組」評選為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王淦昌先生有強烈的家國情懷與責任心,他努力學習與核相關的專業知識,而他取得寶貴經驗為打開我國核武器領域的空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幫助。王淦昌在回國秘密研製核彈以前就是國際知名的學者。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又到德國柏林大學繼續深造,這時的王淦昌對中子、原子核已有了不少的理解研究,後來他還去歐洲多國進行學術訪問。
  • 誰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說法自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由法國傳入中國,自始至今,有關此說的爭論不絕於耳。「中國原子彈之父」是個「舶來品」「中國原子彈之父」這個說法是在1965年由法國傳入中國的。1999年9月,由中宣部宣傳教育局編寫的《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的建設者》一書出版,該書為國慶五十周年而作,記錄了建國以來各條戰線上的模範人物數十位,其中就有《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一文,而對鄧稼先的定位則是「兩彈元勳」。此後,《人民日報(海外版)》於2007年和2009年兩次沿用了「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說法。第三條路徑則是大眾化的、民間的研究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