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2020-07-30 奇雲空間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於北京逝世,享年62歲。

鄧稼先是誰?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

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今年春天,本人有幸參與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重點出版書目《中華脊梁——人民共和國向科學進軍的英傑們》一書的編寫工作,並獨自負責鄧稼先傳記的撰寫。該書即將正式出版,今天摘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關鍵詞:鄧稼先,兩彈元勳,核武器,共和國脊梁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父親:鄧以蟄,母親:王淑,妻子:許鹿希,

兒子:鄧志平,女兒:鄧志典。

畢業學校:西南聯合大學,美國普渡大學。

老師:趙忠堯,王淦昌,彭桓武,吳大猷。

同仁:于敏,趙敬璞,陳能寬,徐建銘,何祚庥。

貢獻: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即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之一,也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24年的6月25日,鄧稼先在安徽懷寧鄧家老宅「鐵硯山房」出生。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在安徽懷寧白麟畈鄧家老宅「鐵硯山房」出生。

鄧稼先家是書香門第世家。鄧稼先的六世祖鄧石如,是清代書法、金石學家和文壇泰鬥;祖父鄧藝孫,曾任安徽教育司長,是安徽學界頗有名氣的人物;父親鄧以蟄,就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哲學教授,被譽為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是與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共享「南宗北鄧」之美譽的「北鄧」。

鄧以蟄有四個子女,鄧稼先排行第三。鄧稼先出生8個月以後,隨母親和兩個姐姐來到北平(即北京)。他5歲讀小學,11歲入中學,12歲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讀至高一(因抗日戰爭,崇德中學在1939年停辦)。鄧以蟄學貫中西,視野開闊,要求鄧稼先不僅熟讀四書五經,還要讀外國名著,並親自兼任兒子的英語老師。

誰也不會預料到,這個出了書法家、篆刻家、美學家、哲學家的鄧氏大家族,今後會有一位走上核彈研究之路,成為彪炳千秋的科學家。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鄧稼先和父母、姐姐合影。前排是鄧稼先的父母鄧以蟄、王淑蠲,後排是大姐鄧仲先(中)、二姐鄧茂先。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七七事變後,北京陷落,日軍逼著市民和學生開會遊行慶祝他們的勝利。還在念書的鄧稼先氣不過,撕破了旗子,扔到地上還踩了一腳。家人擔心這件事給鄧稼先招來殺身之禍,便安排他遠赴昆明繼續求學。臨行前,父親諄諄教導:「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學科學對國家有用。」這句話,被他牢牢記在腦海裡,也成為他一生的追求。

1940年5月,鄧稼先穿過層層封鎖,轉香港經越南到昆明,在昆明升學補習班學習。9月,進入四川江津國立第九中學,讀高中三年級至畢業。

1941年,17歲的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在這所後來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精神豐碑的大學裡,鄧稼先潛心求學。1946年夏天,從西南聯大畢業的鄧稼先,回到了闊別六年的北平。在北京大學當助教期間,他認識了兩位與他一生有著重大關係的人。一位是日後成為妻子的北京大學醫學院的學生許鹿希;另一個位是20年後一起為中國的氫彈研製立下汗馬功勞的北大物理系學生于敏。

1947年,鄧稼先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並於1948年10月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物理系攻讀理論物理。他是一位學霸級留學生,僅用22個月的時間就修滿了學分。1950年8月20日,鄧稼先獲得博士學位。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50年8月20日,攝於美國普渡大學,鄧稼先獲博士學位。

1950年8月29日,也就是拿到博士學位的第九天,他婉拒了導師的挽留,懷著一顆報國心,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輪船,毅然踏上了回國之路。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50年10月,鄧稼先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3年與許鹿希成婚。鄧稼先的嶽父許德珩,他是的「五四運動」領袖,曾任國家水產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還曾師從著名科學家居裡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學。鄧稼先的嶽母勞君展,是居裡夫人唯一的中國籍女學生。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許德珩與女婿鄧稼先及孫輩。

1954年,鄧稼先的女兒鄧志典出生。1956年,兒子鄧志平出生。四口之家,其樂融融。鄧稼先政治上進步,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學術上豐收,一篇篇有分量的論文相繼發表,為我國原子核理論研究做了很多開拓性的工作。

沉浸在幸福中的鄧稼先不知道,在大國核威懾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地作出了研製核武器的戰略決策。1958年2月11日,具體領導中國核工業發展與核武器製造的第二機械工業部成立,錢三強任副部長。1958年8月的一天,錢三強把鄧稼先叫到辦公室,進行了一次秘密談話:「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你去做這項工作怎麼樣?」鄧稼先明白這個「大炮仗」的含義。他毫不猶豫,願以身許國。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58年,鄧稼先接受研製原子彈任務後與家人合影。後排右起鄧稼先、許鹿希;前排左起鄧志典、鄧志平。

那天晚上,鄧稼先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對身旁的妻子許鹿希說:「我要調動工作了」。妻子問:「到哪兒去?去幹什麼?」他回答:「不能說!」他對妻子說:「這個家以後就靠你了,我的生命就獻給將來的這個工作了。如果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輩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為它死也值得!」

第二天,不喜歡照相的他帶著家人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這是他留給親人的紀念。沒想到,這一去就是整整28年。再歸來時,卻已是癌症晚期。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58年7月13日,二機部在北京成立核武器研究所,鄧稼先擔任研究所理論研究室主任。就像建房子要有圖紙,造原子彈要先做理論設計,而原子彈理論設計必須要經過計算才能得到論證。但當時的計算手段十分可憐,唯一可以用上的設備就是四臺手搖計算機。有時候,甚至是用計算尺、算盤、紙和筆來處理大量的數據。就是利用這些簡陋的計算工具,鄧稼先帶著一群年輕人計算出了內爆型原子彈的物理流程。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鄧稼先在辦公室起草報告。

1962年,二機部一個報告打到中央:爭取1964年,最遲1965年上半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毛主席大筆一揮: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

1962年年底,由周恩來總理擔任主任的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從全國13個部門抽調了一萬五千人參加會戰,舉全國之力支持原子彈的研發、爆炸工作。

1964年10月16日15時,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隨著驚天動地的巨響。巨大的蘑菇雲沖天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是鄧稼先和他的戰友們為新中國引爆的第一個「大炮仗」!這一響,震驚了全世界!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鄧稼先和他的戰友們來不及慶功和休整,就投入到氫彈的研究中去。

氫彈是利用原子彈作為扳機,由原子彈裂變釋放出來的極高溫、高壓對氫彈的熱核材料進行聚變反應,進而產生威力極大的能量。只有原子彈研究成功,氫彈「點火」起爆才有可能。早在原子彈研究攻關階段,錢三強等科學家預見原子彈準能成功,事先就組織科技尖子成立了氫彈的探索小組。l963年9月在原子彈的理論突破後,全組人員歸到了理論部,由鄧稼先、周光召直接領導,正式進行氫彈的理論研究攻關。

于敏是氫彈攻關理論計算小組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也是鄧稼先的好友和得力助手,他們帶領全組人員,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的計算、論證,形成了有充分論證根據的氫彈設計方案,這方案後來被國外命名為「鄧­於理論方案」。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他和同事于敏(左)提出了後來轟動世界的「鄧-於理論方案」。這個方案於1967年6月17日,讓我國成功爆炸氫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其威力是第一顆原子彈的150倍。這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試驗的另一個裡程碑!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鄧稼先肩負重任,不辱使命。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和研究工作,他都是親手參與、把關、最後拍板。在我國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他32次親歷現場,15次擔任現場總指揮。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鄧稼先工作照,左邊三人從左至右: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右邊中間是鄧稼先。

1979年9月13日,氫彈空投試驗發生了意外。緊急關頭,鄧稼先第一個找到了事故現場。作為物理學家,他不是不知道輻射核心區有多危險,但是為了弄清楚事故原因和為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他義無反顧。在捧起碎彈體的那一刻,他生命的倒計時也加速啟動了。雖然他先前已經受過多次輻射傷害,但這一次是致命的。鄧稼先被送進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白血球內染色體呈粉末狀,尿液有極強的放射性。醫院的醫生不解地問,「你這是吃了什麼毒藥了?身體竟被破壞到這樣?」鄧稼先什麼都沒有說,在短暫的治療後又回到了戈壁灘。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79年,尋回未爆的核武器彈頭後,鄧稼先(左)與趙敬璞合影於新疆核試驗基地的戈壁灘。

1985年鄧稼先回到了北京,被確診為直腸癌。在北京301醫院住院期間,他動了三次手術。由於癌細胞廣泛轉移,他疼痛不止,止痛的杜冷丁從每天一針發展到一小時一針,全身大面積溶血性出血。即使被病痛折磨成這樣,佔據鄧稼先腦海的仍是中國核武器事業。他忍著劇痛,在病床上和老搭檔于敏聯手撰寫給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於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到了1986年3月,建議書終於完成,他對妻子說了四個字:死而無憾!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86年7月17日,鄧稼先佩戴全國勞動模範獎章攝於北京301醫院。

這是優秀的兒子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萬金家書。建議書很快就被黨中央和國務院採納,對中國核武器事業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1986年7月29日1時50分,鄧稼先走完了他62年的生命旅程。臨終前說的一句話是:不要讓別人把我們落下得太遠。那天,許鹿希抓著他的手,悲痛欲絕地說:「稼先,你的血流盡了!」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隱姓埋名28年,鄧稼先帶領中國跨過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核禁試這四個裡程碑,為中國築牢了國防盾牌,讓中國人挺直了脊梁。

1986年6月,國家決定對他解密,公開他的身份,宣傳他的事跡。這時候,人們才知道鄧稼先的名字和身世,知道他是「兩彈元勳」。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鄧稼先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等職。他還是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1980年被增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1987年、198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4項。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殷紅熱血,精忠報國,

他是共和國忠誠的奠基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梁。

在他辭世後,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寫下一詞悼念: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群力奮戰君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哀君早辭世,功勳澤人間。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文中主要素材來源於即將出版的《中華脊梁——人民共和國向科學進軍的英傑們》一書。

書中鄧稼先等幾位科學家的傳記,由本文作者奇雲獨自撰寫,現選取部分內容發表在作者奇雲的頭條號《奇雲空間》


參考文獻:

  1. 葛康同. 兩彈元勳鄧稼先[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2.2-8.
  2. 張開善. 緬懷我國「兩彈元勳」鄧稼先[J].軍事史林, 2009(1):19-28.
  3. 羅丹苓,況勳偉.鄧稼先的愛國心[J].學子(理論版),2015(9):3-3.
  4. 高鳳香.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偉大愛國情操[J].蘭臺世界,2011(5):20-21.
  5. 程秀龍. 鄧稼先:為中國「兩彈」大漠埋名[J]. 黨史文匯, 2010(6):4-13.
  6. 何皖.至今熱血猶殷紅——緬懷「兩彈一星」英雄鄧稼先[J].國防科技工業,2003(9):54-55.
  7. 完顏亮.共和國脊梁之鄧稼先:隱姓埋名三十年的兩彈元勳[J].黨史博採(紀實),2012(8):6-11.
  8. 施立松.鄧稼先的28年相思[J].現代婦女,2015(3):44-44.
  9. 楊振寧.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鄧稼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8.
  10. 許鹿希,陳維民,錢續坤.許身國威壯河山——鄧稼先獻身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紀事[J].黨史縱覽, 2001(2):28-29.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相關焦點

  •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致敬「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致敬「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26歲,在拿到美國博士學位的第九天,他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34歲,他用3個「不能說」告訴妻子工作的變動,從此,消失整整28年,回來的時候,已是一個直腸癌晚期的病人;去世前曾說「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今天是著名科學家鄧稼先逝世34周年。轉發矢志不忘報效祖國!
  •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2020-05-14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錢學森逝世十一周年
    【今天,紀念錢學森】美國人說他抵得上5個師,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他說:「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今天,#錢學森逝世十一周年#,緬懷!
  • 今天,北航人共同緬懷……
    今天,北航人共同緬懷…… 2020-11-25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旅美導演拍電影憶陳香梅 致敬傳奇緬懷中美二戰友誼
    旅美導演拍電影憶陳香梅 致敬傳奇緬懷中美二戰友誼
  • 對逝世院士的緬懷,是一種精神接力|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評論員魯珊長江水利奠基人、著名水利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文伏波10月28日在武漢逝世,微博上緬懷的留言達數千條。一位自稱00後的網友寫道:這些大師們,挺起了中國科技振興的脊梁。他們被人們譽為「共和國最亮的星」,引發了緬懷熱潮,這是後來人對老一輩科學家的深情懷念,也是對他們卓越貢獻的崇高致敬。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與振興,老一輩科學家們跑出了艱苦而壯麗的第一棒,而今,大路越走越寬闊。
  • 黃大年逝世三周年:未竟事業取得重要進展
    當天,黃大年生前就職的吉林大學在其逝世三周年來臨之際,舉辦了「地質宮·不滅的燈光 黃大年精神傳承座談會」,以此緬懷和紀念這位秉承科技報國理想的科學家。2017年1月8日,年僅58歲的黃大年因病逝世。這位海歸科學家從英國歸國的7年間,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 紀念黃大年逝世三周年詩話會舉行
    【吉林日報】本報1月8日訊(記者 紀洋)今天,「初心」追憶——紀念黃大年老師逝世三周年詩話會在吉林大學舉行,學校師生和黃大年生前好友、同事、學生參加了詩話會。整場活動主題鮮明、內涵深刻,以合唱、獨唱、詩歌朗誦等形式,追憶和歌頌黃大年。 在小合唱《絨花》的美妙歌聲中,詩話會拉開帷幕。
  • 張國榮逝世17周年,唐先生準時發文,字裡行間都是對哥哥的想念
    張國榮逝世17周年,唐先生準時發文,字裡行間都是對哥哥的想念同性也會有很多美好的故事,也過聽過很多方式流傳著,儘管大多世人不能理解,但是在我心裡有的還是很美好的。當然最動人的還是張國榮與唐先生的愛情。17年前,他從24層露臺跳出,縱生一躍與世人告別。
  • 南寧六醫院舉辦慶祝建黨99周年暨緬懷梁小霞詩朗誦
    廣西新聞網記者 陶媛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7月1日訊(記者 陶媛)為慶祝建黨99周年,深入學習宣傳梁小霞先進事跡,深切緬懷梁小霞同志,7月1日晚,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舉辦慶祝建黨99周年表彰大會暨緬懷梁小霞同志詩歌朗誦會。
  •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舉行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舉行2018年12月31日(周一/調休)上午,由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迎新年 憶蕭軍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東城區第一圖書館舉行。
  •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於65周年的今天逝世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於65周年的今天逝世愛因斯坦全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出生1879年3月14日於1955年4月18日逝世,享年76歲。與過去相比,這種情況更加適合於今天。由於經濟生活現代化的發展,作為傳統和教育的傳遞者的家庭已消弱了。因此,比起以往來,人類社會的延續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學校。6.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
  • 紀念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
    今天是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原名邵仁楞,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祖籍浙江寧波。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
  • 中國的鄧稼先,世界的楊振寧
    北京醫科大學的哲學系教授, 鄧家是一個文藝世家,年幼的鄧稼先跟隨父親定居北平,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後,由於鄧父重病,鄧稼先一家沒有逃離北平,1940年鄧稼先因為當街撕碎踩踏日本國旗,被人舉報,全家逃難前往昆明,1941年鄧稼先被西南聯大錄取,抗日勝利後,鄧稼先也畢業了,他成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在學生運動中擔任要職。
  • 錢學森誕辰108周年,致敬科學,致敬科學家
    今天,是錢學森先生誕辰108周年,他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今天,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央視網等新聞網站紛紛發聲向錢老致敬,不少網友也自主轉發,向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表示敬意。7年學飛機、9年造飛彈、50多年發射衛星,42年為中國造34顆衛星,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從「風雲氣象」到「北鬥導航」,背後都有他籌謀、忙碌的身影;他將60多年的歲月奉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如今,為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他仍然在嘔心瀝血、奮鬥不息。有人問孫家棟:「航天精神裡哪一條最重要?」「熱愛!」
  • 清明緬懷 致敬人體器官捐獻者
    &nbsp&nbsp&nbsp&nbsp「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nbsp&nbsp&nbsp&nbsp3月29日,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省紅十會、省衛計委、省民政廳聯合舉行緬懷活動,向四川人體器官捐獻者致敬
  • 致敬!以他命名的「錢偉長星」閃耀太空,上海大學「永遠的校長」錢偉長逝世十周年
    十年前,與錢學森、錢三強合稱為「三錢」的錢偉長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7月30日,為緬懷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錢偉長先生,上海大學舉行「錢偉長星」命名儀式暨錢偉長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活動。
  • 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逝世,同時最長壽抗戰老兵楊昌文也與世長辭
    9月15日凌晨2時20分,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因病逝世,享年88歲。之又反覆看過無數遍他演的《似水年華》裡面性情溫和愛嘮叨的齊叔,在烏鎮等了一輩子的齊叔…今天,齊叔終於不等了…朱旭老爺子是很有藝德很謙卑的一位老人,每次話劇落幕的時候都帶領年輕演員給觀眾鞠躬,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值得被尊重,老藝術家們為人民群眾表演了一輩子,感謝老藝術家曾經給群眾帶來的表演,人民會緬懷你們的,朱旭老爺子一路走好。
  • 阿桑逝世10周年 粉絲輪播《葉子》淚唱
    記者張筱涵/綜合報導今天(6日)是已故歌手阿桑(本名:黃嬿璘)過世10周年的日子,許多網友都輪播著她生前演唱過的名曲。阿桑逝世10周年,到現在《葉子》還是很多人的療傷歌曲。(圖/翻攝自華研國際YOUTUBE)微博在6日發起話題「阿桑去世十周年」,才讓人忍不住感嘆時間真的無情地流逝了這麼久,阿桑2003年夏天替戲劇《薔薇之戀》演唱片尾曲《葉子》,滄桑的磁性嗓音很快就受到大眾矚目,後續推出《受了點傷》、《寂寞在唱歌》、《一直很安靜》等代表作,獲封「療傷歌手」稱號,可惜的是她在2009年因乳癌末期離開人世,享年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