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論員: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
vid=422471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重要指示之二 新華社評論員 「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
-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各地區各部門結合黃大年先進事跡說感悟
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把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用無悔選擇和一生實踐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連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認真學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結合黃大年先進事跡說感悟、談體會。今天,人民日報摘發部分體會文章,以饗讀者。
-
視點|講家風故事,聚戰「疫」力量之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mp303:30來自合陽縣婦女聯合會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是航空地球領域的傑出學者,是享譽世界的戰略科學家,也是中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他是一位感性的海歸赤子,甚至聽到《我愛你中國》的旋律就會熱淚盈眶。新時代裡,他放棄了海外優越的生活,回到祖國,只因父親告訴他「別忘了,你是有祖國的人」,只因他想看到自己熱愛的祖國能夠更好。他對祖國深沉的愛也感染著家人,他們都記著一句話:「不管在哪裡,總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這種樸實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們應該尊崇與學習的。
-
對標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訪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代表
原標題:對標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重大理論成果。」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十九大報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的行動指南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吉林大學黨委將認真學習貫徹好十九大精神,團結帶領全校師生把吉林大學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吉林省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人才、科技、智力支持,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十九大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1950年8月20日,攝於美國普渡大學,鄧稼先獲博士學位。1950年8月29日,也就是拿到博士學位的第九天,他婉拒了導師的挽留,懷著一顆報國心,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輪船,毅然踏上了回國之路。
-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習近平「點讚」的黃大年人生「年輪」
他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58年的人生,如同一棵蒼天大樹,櫛風沐雨都鐫刻在年輪中。黃大年用生命畫出了知識分子的擔當年輪、留學人員的愛國年輪和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年輪。
-
「兩彈一星」元勳于敏逝世,曾28年隱姓埋名
來自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獲得者
-
又一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隱姓埋名20年完成壯舉,還剩幾位在世?
已故的兩彈一星元勳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十八位英雄,在此讓我們祝願先生們一路走好,中國定將實現偉大復興。現在,又有一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英烈,歌頌他的功績。我國元勳程開甲院士於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稱得上是福壽綿長。程老先生一輩子都在為中國軍工事業而努力,哪怕是退休都一直擔任中科院與總裝備部的常任委員、專家顧問,為東風飛彈的產生同樣做出貢獻。
-
「兩彈元勳」鄧稼先:假如生命可以再來,我仍選擇中國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活得究竟有多偉大?走得到底有多壯烈?出身書香門第 年少立志科學報國 1924年,鄧稼先出生在安徽懷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其六世祖鄧石如是清代書法金石學家和文壇泰鬥,祖父鄧藝孫曾任安徽教育司長,是安徽學界頗有名氣的人物,父親鄧以蟄被譽為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是與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共享"南宗北鄧"之美譽的「北鄧」;可誰也不會預料到這個出了書法家、篆刻家、美學家、哲學家的大家族卻有一位走上核彈研究之路成為科學家的後世子孫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原標題: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7人離我們而去記者/李洪鵬 據央視報導,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
-
最根正苗紅的大學:23位兩彈元勳11位曾在此任教
一本《科教報國追求卓越——中國科大老一輩科學家精神事跡彙編》出現在「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專題集中學習會上。建校61年來,從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到入選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從「兩彈一星」,到「墨子」「悟空」,從建成我國高校中第一個大科學工程,到全面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國科大始終腳踏實地、不畏艱難,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用一項項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鐫刻了學校的聲譽坐標。
-
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一共23個人,是南方人多還是北方人多?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
追憶陳星弼院士: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
2020年3月2日,《光明日報》在第11版「光明學人」整版刊髮長篇通訊,追憶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星弼「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光輝一生。更有意思的是,「讓我付錢我才去」成為陳星弼和畢業學生聚會的「標準」。學生們都記得,有一次聚會大家偷偷付了錢,陳先生很不開心,批評「說話不算數」。下次再約時,陳星弼說「除非我把上次聚會時的錢出了,否則我不去。」「在他心裡,我們就是他的孩子啊。」
-
程開甲走了,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新聞—科學網
談起晚年的創新成就,程開甲感慨地說:「我只是希望,我的建議、我的研究,能對我國的武器裝備發展起到作用。」 程開甲,是中科院院士。他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
-
31年前的今天,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31年前的今天,1986年7月29日,設計原子彈氫彈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輻射致癌病逝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他出自名門,與楊振寧是打小的朋友。
-
他推薦的人,有七位是後來的「兩彈一星」元勳!
1959年的一天,時任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錢三強把鄧稼先找到辦公室,說了一句幽默的話:「小鄧,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準備調你去做這項工作,你怎麼樣?」 「大炮仗?」鄧稼先立刻意識到這是指爆炸原子彈,心裡咯噔了一下,隨口便說,「我能行嗎?」
-
兩彈元勳鄧稼先研製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得了多少錢呢
鄧稼先,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和楊振寧博士是同學。鄧稼先於1948到1950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的當年回國。他是我國核武器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核武器製造第一線。在一次實驗中,飛機投下一顆鈽239,也稱髒彈,沒有爆炸。
-
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談起晚年的創新成就,程開甲感慨地說:「我只是希望,我的建議、我的研究,能對我國的武器裝備發展起到作用。」程開甲,是中科院院士。1999年,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為他頒發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
-
「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我研究核彈是為了世界和平
聽眾朋友,我是央廣記者王銳濤,今天我們邀請軍史專家董保存繼續為您講述兩彈一星元勳的故事。
-
兩彈一星元勳名單完整版:陳能寬逝世僅6人在世
兩彈一星元勳 「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飛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或追授給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