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 開可 實習記者 劉心怡) 曾有人說,他的回國,讓美國航母艦隊後退100海裡,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辦公室就在吉林大學的一棟普通教學樓裡;他是「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卻很少有人知道,回國之前,他早已在英國功成名就,回國,意味著拋棄在英國的一切;他是吉林大學全職教授,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用自己的錢替學生交學費,一份學費換來了將在我國科技發展史上大展宏圖的人才。他,就是黃大年。
2013年4月18日,黃大年在2013年深部探測項目年會上。身旁是他率領團隊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大陸科學鑽探機的展示模型。資料圖
2017年1月8日,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黃大年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逝世,享年58歲。
2017年5月,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58年的人生,如同一棵蒼天大樹,櫛風沐雨都鐫刻在年輪中。黃大年用生命畫出了知識分子的擔當年輪、留學人員的愛國年輪和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年輪。
留學人員愛國年輪
黃大年在英國留學時照片。資料圖
姚立華是這樣回憶黃大年的:幾年前的一次吉林大學留學人員聯誼會上,一個個頭不高,身材有些胖胖的人找到我,動情地說道:「您剛才唱的這首《我愛你,中國》讓我感動,我們常年在國外的人,對祖國的愛很深很深。」 姚立華看得出來,對方的眼中還留著剛才激動時留下的淚水。這個人,就是黃大年。
2013年10月21日,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說:「百餘年的留學史是『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鬥史,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國留學、回國服務,大批歸國人員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畫卷中寫下了極為動人和精彩的篇章。」
黃大年於2009年響應國家的「千人計劃」回國。他在英18年,是英國知名的國際戰略科學家。他住在劍橋大學旁邊的花園別墅裡,妻子還經營著兩家診所。但在選擇回國的那一刻,他把自己擁有的這些東西都拋下了。
習近平曾對廣大的留學人員說:「無論身在何處,你們都是中華兒女的一分子,祖國和人民始終惦記著你們,祖國永遠是你們溫暖的精神家園。」這種感情深深植根在了黃大年心裡。他是這樣描述自己和祖國之間的深切情感的:「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從來沒覺得我和祖國分開過,我的歸宿在中國。」
黃大年回國後帶領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的成就,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習近平這樣評價黃大年的事跡,「實踐證明,廣大留學人員不愧為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不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生力量。黨、國家、人民為擁有並將更多擁有這樣一大批人才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歷史不會忘記,像黃大年一樣,「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海外歸國科學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貢獻出的全部力量。
黃大年在深地探測項目松科二井現場。資料圖
知識分子擔當年輪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千百年來,知識分子雖有書生之氣卻自有國家情懷,以國家興盛為己任。世界各國無不重視知識分子的重要作用,而知識分子也立志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添磚加瓦。黃大年就是這樣一位知識分子。
在黃大年辦公桌對面的牆上掛著一張合影。2010年7月,黨中央邀請包括黃大年在內的70多位「千人計劃」代表到北戴河休假。習近平前去探望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就是這樣一張合影,一直掛在黃大年抬頭就能看到的位置,直至去世,「我每天都能看到國家領導人鼓勵和關注的目光,激勵我們為國家實現強國夢想拼盡全力。」
「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責任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刻苦鑽研,勤奮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2017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聯組會時說道。
習近平曾多次在重要場合為我國的知識分子定標。在2016年4月於合肥召開的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天下為公、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廣大知識分子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服務社會、報效人民,不斷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創新支撐。
作為一名知識分子,黃大年做到了「擔當道義、天下為公」,將興邦擔負在肩上。
2009年年底,黃大年作為「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擔任母校吉林大學全職教授,並被選為「國家深部探測專項高科技技術裝備項目」首席科學家。他首推我國實物車載、艦載、機載和星載「快速移動平臺探測技術」研發工作,這是世界科技強國竭力追求的核心技術,也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他負責的「深地探測儀器裝備」項目實現重大突破,「地殼一號」的成功研發讓我國實現了「挺進地心第一步」,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有地下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專用設備和能力的國家。
「作為中國人,無論你在國外取得多大成績,而你所研究的領域在自己的祖國卻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剛剛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黃大年曾這樣說過。爭分奪秒,黃大年以時不我待的「拼」勁兒助力我國科技的騰飛。
黃大年的辦公室位於吉林大學地質宮的五樓,燈光常常一直亮到深夜。只要看到燈光亮起來,他的同事和學生們就知道黃大年又在攻堅克難。如今,五樓那間辦公室的燈光已不再亮,但是黃大年的擔當精神將一直為知識分子樹立標杆。
2011年4月10日,黃大年為學生們授課。資料圖
人民教師責任年輪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2014年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與北京師範大學師生座談時如此強調。
黃大年身上還有一個標籤:母校吉林大學全職教授。對於黃大年的學生們來說,遇到黃大年是他們的人生幸運。
習近平在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座談時,提出了優秀老師應該具備的共同特質。「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黃大年將這四種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黃大年每次出差前,都會給學生們布置學習任務,回來後查看教學清單。讀了什麼書、有什麼啟發、有什麼問題,這些是黃大年學生們的必答題。
「這都無所謂,你們將來出息就行。但要記住,做科研絕不是寫寫文章就行。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得住冷板凳。」這是黃大年對學生周帥說的一句話。
2010年黃大年接受了吉林大學首個本科「李四光試驗班」班主任的職務。他用自己的「千人計劃」科研經費出資給全班24名學生人手配備了一臺筆記本電腦。
2014級博士生張代磊直到黃大年去世才知道,自己當年的學費不是從學科經費裡節省出來的,而是黃老師自己的錢。
習近平曾在2013年教師節前夕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他說:「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成為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高素質教師。」
黃大年的教師生涯,正是對優秀人民教師含義的精彩詮釋。2017年1月13日上午,在黃大年的遺體告別儀式上,20多名學生集體跪倒在老師遺體前,痛聲呼喚:「老師!一路走好!」
這一聲痛哭是學生們對黃大年這名優秀老師最深的敬意。黃大年用自己的實幹告訴人們,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是什麼樣的,責任是如何比天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