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戰略科學家的氣魄,為國家地球深部探測技術運籌帷幄;他以教育家的身姿,為培養學生盡心盡責;他似一朵浪花撞擊著夢想的礁石,又像熾熱的熔巖衝出地殼,奔湧燃燒,光芒四射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就是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首任部長黃大年。
1958年8月,黃大年出生於廣西南寧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初中時黃大年離開家,到羅城縣的「五七」中學讀書。學習環境艱苦,但離家漂泊的日子讓他在對環境的適應中不斷成長。高中畢業後,黃大年通過招考進入廣西第六地質隊工作,並從幾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航空物探操作員。在此期間,他首次接觸到了航空地球物理,並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職業。
1977年,黃大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系(現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從此與地球物理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大學時期,黃大年更加努力刻苦,幾乎每天都泡在地質宮二樓的閱覽室,一遍又一遍的鑽研課題。畢業季之際,黃大年在給同學的畢業贈言中寫下:「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1982年,黃大年本科畢業,留校任職。一年後,又考取碩士,碩士畢業,繼續留校任職。從助教到講師,一路優秀,1991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在科學的春天裡,黃大年懷抱一顆赤子之心,時刻準備著報效祖國。1992年,黃大年得到了全國僅有的30個公派出國名額之一,在「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的全額資助下,被選送到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是同一批留學生中唯一來自地學領域的博士生,這也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個重要轉折點。1996年12月,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回國不久,又被派往英國繼續從事針對水下隱伏目標和深水油氣的高精度探測技術研究工作。
作者: 新華網 [責任編輯: 閻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