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勳名單完整版:陳能寬逝世僅6人在世

2021-01-13 閩南網

兩彈一星元勳

  「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飛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或追授給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根據公開統計,陳能寬去世,目前獲得這一殊榮健在的老前輩只有6人,分別是于敏、王希季、任新民、周光召、屠守鍔、程開甲。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
    陳能寬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3年5月13日,陳能寬出生在慈利縣江埡鎮。1942年以優異成績被保送至唐山交通大學礦冶工程系(現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學習。
  • 這位百歲院士在北京逝世!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2018年11月17日,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至此,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僅有4位在世。近20年來,「兩彈一星」獎章的主人們,隨著年歲增長,漸次告別人世。目前在世的4位是97歲的王希季、92歲的于敏、89歲的孫家棟和89歲的周光召。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6月2日,「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 張炎良 黃昂瑾 見習記者 嶽巍)6月2日上午10時許,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 兩彈一星元勳核武器奠基人陳能寬逝世 享年94歲
    原標題:兩彈一星元勳、著名核物理學家陳能寬逝世 享年94歲又一位大師溘然長逝。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5月27日12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 又一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隱姓埋名20年完成壯舉,還剩幾位在世?
    已故的兩彈一星元勳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十八位英雄,在此讓我們祝願先生們一路走好,中國定將實現偉大復興。現在,又有一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英烈,歌頌他的功績。我國元勳程開甲院士於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稱得上是福壽綿長。程老先生一輩子都在為中國軍工事業而努力,哪怕是退休都一直擔任中科院與總裝備部的常任委員、專家顧問,為東風飛彈的產生同樣做出貢獻。
  • 程開甲走了,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新聞—科學網
    至此,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僅有4位在世。   近20年來,「兩彈一星」獎章的主人們,隨著年歲增長,漸次告別人世。   目前在世的4位是97歲的王希季、92歲的于敏、89歲的孫家棟和89歲的周光召。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原標題: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7人離我們而去記者/李洪鵬 據央視報導,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
  • 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一共23個人,是南方人多還是北方人多?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由中共中央、 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給鄧稼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按姓氏筆畫排序)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 憶兩彈元勳陳能寬:擅文學精科研 勵青年科技強國夢
    陳能寬院士所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同事及生前友好送他最後一程。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3日電(記者 黃昂瑾 見習記者 嶽巍)「歡呼成果崔巍,稱揚舉國雄飛。紙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輝。」這是「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所賦詩篇。  「陳院長不僅在科研方面很出色,對中外文學,他也很擅長,能寫詩。」
  • 陳能寬院士與西南交大
    陳能寬   5月27日12時,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能寬因病逝世,享年94歲。自1942年進入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現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學習以來,陳能寬已與西南交大結緣74年。   據不完全統計,西南交通大學在平越期間的人才培養迸發出巨大能量:姚桐斌、陳能寬2名「兩彈一星元勳」(全國23名),肖紀美、佘畯南等9名院士,勘察設計大師胡惠泉,社會活動家楊紀珂等上千名專家學者。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為國奉獻 澎湃一生
    陳能寬終於在1955年11月25日,帶著全家大小乘威爾遜總統號輪船,從舊金山經檀香山、日本、菲律賓、香港,於12月16日抵達深圳,實現了回國願望。1956年起,陳能寬先後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後改名物理所)和中國科學院金屬所任研究員。
  • 千人冒雨送別「兩彈元勳」王大珩
    當日,「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院士的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會各界千餘群眾前來送別。新華社記者 汪永基攝 據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光學科學家、教育家王大珩同志,因病於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 金瀚奶奶曝 「兩彈一星」背景,金瀚忙打斷,網友發名單猜是誰?
    金瀚奶奶曝 「兩彈一星」背景,金瀚忙打斷,網友發名單猜是誰?一部《你和我的傾城時光》讓不少人迷上了軍人出身的男主角「厲致誠」,而扮演厲致誠的青年演員「金瀚」也順勢走紅,成為新一屆當紅炸子雞。在這部劇中,金瀚所扮演的男主「厲致誠」是個被稱為「西南之狼」的軍人身份。
  • 憶陳能寬院士: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我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長陳能寬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6月2日,陳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前來弔唁的人排起長隊。一位大師溘然長逝,帶給我們無盡的懷念與感傷。
  • "兩彈一星"功臣是誰23人名單一覽:僅有5人健在
    今天上午,據央視報導,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著名飛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任新民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昨天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法晚記者注意到,23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8人辭世,僅有5人健在,分別是于敏、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程開甲。
  • 追憶陳能寬院士:能容天下事 寬待身邊人—新聞—科學網
    5月27日,我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長陳能寬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6月2日,陳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前來弔唁的人排起長隊。
  • 「兩彈一星」元勳于敏逝世,曾28年隱姓埋名
    來自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獲得者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畢業於國內哪些大學?有什麼樣的學歷?
    策劃|冷絲欄目|絲說大學人物從學歷學位看,「兩彈一星」23位元勳中,本科學歷3人,約佔13%;碩士研究生6人,約佔26%;博士研究生14人,約佔61%。他們全部畢業於國內外名牌大學。此後,他們中的20人,或在國內,或在國外名牌大學繼續深造。
  • 「兩彈一星」元勳多數來自江浙,江浙地區有什麼魔力?
    在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飛彈成功發射,緊隨其後的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至此,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兩彈一星」,全部研究成功。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逝世後肇事者至今在逃
    只要一提起錢學森、錢三強、亦或是鄧稼先,相信大家第一時間就能想到他們的身份——兩彈一星元勳。不錯,在那個危急關頭,正是他們一手製造出了足以震撼世界的核武,他們不僅是祖國的英雄,還是中國歷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