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勳多數來自江浙,江浙地區有什麼魔力?

2020-12-04 史書傳音

「兩彈一星」是指我國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時為了抵制帝國主義的侵害與核訛詐所採取的科研決策。

這一決策旨在通過我國無數科研家的科研手段打造出屬於我國的核彈、飛彈與人造衛星,提升我國的國力。

在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飛彈成功發射,緊隨其後的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至此,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兩彈一星」,全部研究成功。

這一成果的取得,與無數科研學者們日夜辛勞甚至不惜放上生命的研究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每個人都值得我們銘記。

而說來也奇,他們中大部分都出自高級知識分子家庭,而著許多家庭又都來自江浙,不由得讓人思考,江浙地區有著怎樣的魔力,可以培養出這許多的科研人才。

原子彈試爆場景

江浙地區,自古多才子

自古以來,江浙地區給人的突出印象除了是人才濟濟的江南水鄉,更重要的還是繁華富饒的沿海都城,但實際上江浙地區並非一直如此。

江浙地區的繁榮,大致是從唐朝開始的。唐朝之前中國的經濟與政治中心大都聚集在北方,這讓溫暖且溫柔的南方一直沒有太多突出自己亮點的機會。

直到隋唐時期,江浙迎來了自己改變的機會,而這機會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隋煬帝楊廣。

他命人開通京杭大運河,雖然他的初衷可能並沒有我們所認為的那般美好,但這一舉動帶動了江浙地區的經濟發展,使得江浙地區的人和北方人有著更頻繁的經濟、政治往來。

在唐末五代十國時,諸侯混戰,很多百姓從混亂的北方遷移至安穩的南方,這一遷移也將中國的經濟中心帶到了南方。江浙地區迎來了自己發展的春天,慢慢地成長為人們眼中富庶的江浙地區。

讓人豔羨的江南

而這堅實的經濟基礎讓無數的江南才子脫穎而出。據考證,明清時的科舉考試佼佼者和名留青史的詩人才子,十分之八都來自江浙一帶。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第一點依賴於江南的經濟發展。畢竟只有在經濟足夠強盛時,才有機會去完善教育。

想讀好書,就要儘可能的保證不餓肚子,倘若溫飽都不能解決,那讀書這件事就顯得困難許多。第二點就是上面提到過的人口遷移。

隨著人口的流動,很多北方的才子都來到南方,在這裡紮下根來,有的到私塾裡做了教書先生、有的在這片文化氛圍濃厚的江南水鄉安心定居。

如歷史上著名的西晉士大夫們從洛陽遷移到江浙一帶。還有北宋時的文人精英從開封遷移到浙江等等。

在這樣的條件影響下,江南地區的才子與文人越來越多,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環境,即使是在今天,仍舊可以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影子。

富饒的魚米之鄉

兩彈元勳,多數來自江浙

1999年的9月18日,是許許多多科研人員為之感到振奮的一天。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還有一些人的名字跟隨著歷史永遠的被無數的華夏兒女所深深銘記。

這些人就是為「兩彈一星」研製作出重要貢獻的23位科研專家。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還有一些人,他們的功績同樣不可被人們遺忘,只可惜他們已經消逝在歷史的奔流中,只留下這些過去被人所銘記,他們是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他們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鄧稼先

這樣一位位傑出的學者與科研人員在國家最需要他們的時候選擇了響應號召,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當做供給這一成就的養料,甚至有人為此將自己的生命也留在了那段歲月裡,這樣令人欽佩的愛國之情背後,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他們對於科研工作的那份熱忱與專業的態度。

在這些人中,他們大多是出生在江浙地帶,或者成長學習在這個地區,比如來自江蘇的姚桐斌、錢驥、王淦昌、程開甲等人,還有來自浙江的錢三強、錢學森、屠守鍔、吳自良等人。而江浙地區能夠這般的人才濟濟,與下面兩點有著無法拆分的關係。

這第一點,就是我們上面提到過的經濟基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下,好的經濟基礎代表著更好的教育條件與教育環境。

這能幫助一批批的江浙子弟擁有著極好的教育資源,讓他們在學習生涯裡有著更好的前景。

在2018年,僅僅是蘇州一個地方就走出了139名兩院院士、外籍院士。這樣的院士數量是很驚人的,這也就要歸功於優秀的教育。

第二點,就是優秀教育所帶來的良性循環。在江浙地區,崇文重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而那些從這種思想中受益的人,在有了自己玩的成就後,也勢必會回報教育。這樣的例子並不在少數,大家經常能看到,很多人在成名後會投資建設小學等基礎教育設施。

清朝文人姚文田曾經說過這樣一幅對聯「世上幾百歲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錢三強

兩彈元勳們的學習精神

世上縱有千萬學,還需學子多勤勉。

江浙地區的教育確實是全國各地的教育中的佼佼者,但即便是在最好的教育下,也要學習的人肯上進,否則只是白白浪費教育資源,也是在浪費學習者自己的時間。

江浙地區的教育成就了許許多多的科研人員,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科研人員,也成就了「江浙地區多人才」這句話。

想必大家都熟知兩彈元勳中的錢學森先生,在現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裡,還能看到他的故事。他出身貴族世家,是吳越王的第33世孫,從小圍繞他的四個字是貴族之後。

儘管到他這一輩家中沒有了古時的風光富貴,但仍舊三餐不愁。這樣的環境並沒有將他變成一個只知道貪圖享樂的公子哥,反而在父親的影響下使他對學習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在上學期間,錢學森是少見的全科高手,他的每一門功課學得都很好,一直到大學都是這樣,每一門學科的考試幾乎都是滿分。

正是這樣的學習態度,才讓他成為了後來被我們熟知的那個為了祖國建設毅然決然返回這片土地的錢學森。

錢學森

姚桐斌先生的學習生涯也十分刻苦。他於1922年出生在江蘇無錫黃土塘鎮。儘管他不似錢學森先生那樣家境殷實,但他努力學習的勁頭卻不輸於他。

他憑藉著優秀的成績考入了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隨後又憑藉自己的學習實力在一眾學生中脫穎而出,奪得公費留學的名額,考入了英國伯明罕大學。

儘管在國外的日子並不好過,但他仍舊不忘初心,沒有一時一刻放棄過學習,這才有了他的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兩彈元勳們刻苦學習的故事。而這種努力奮發的精神在他們中不是個例,而是共性。

錢學森

他們要麼出生在江浙地區,要麼學習在江浙地區,他們擁有著許多人所羨慕的學習條件,同時也擁有著很多人所缺少的學習的毅力與信心。他們之所有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自兒時起就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還因為他們自身有著對於知識的探求欲望。

正是在這樣的學習態度與精神下,才能不辜負優秀的教育資源所帶給他們的福利,才能讓這些教育資源發揮出最大作用。

很多時候,人總是會抱怨,但這許多抱怨往往都是人自己不想努力的藉口。有人會羨慕那些學習好的、考試考得好的,覺得他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仗著優秀的教育資源才有這如此這般的成就,但倘若真的給這些人優秀的教育資源與學習機會,他們真的一定能有一番成就嗎?

當然,優秀的教育資源絕對是真正熱愛學習的人最好的選擇,這對他們而言意味著機會,意味著自己學習的動力。在這樣優秀資源的幫扶下,無論成果還是效率都會有所提高。

這也是為什麼在現今社會,有些孩子家長會為了一套學區房而拼搏半生。

元勳錢學森

如今,雖然兩彈元勳中的很多人都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們卻給我們留下了一段段振奮人心的歷史,他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天下人一件事,「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時代早已經過去

他們這一位位握著筆的讀書人,用他們自己的智慧與學識,讓祖國不再擔憂外敵的恐嚇,也讓我們的國家在世界上有了立足之地。而這一切的背後,既是他們每一個人挑燈夜讀、刻苦鑽研的結果,也是江浙地區教育資源優秀的結果。

相關焦點

  • 餘杭,句容,無錫,江浙地名中有多少是來自「古越語」的?
    越,這個詞在漢語中有著特殊的歷史文化含義,此字最早見於戰國,指木星起步的地方(即今錢塘江下遊兩岸地區),同時也引申到上古時期同中原諸夏部落有別的,長江以南的原住民團體,因為南方山林眾多,部族善於使用斧頭作為生產工具,所以中原人就把帶有「戉」這種生產工具(或兵器)的南方部落都泛稱為「越」。
  • 抖音江浙滬濾鏡是什麼意思 江浙滬專用bgm音樂是啥梗
    最近在抖音視頻下面會發現有很多關於江浙滬的評論,這些評論讓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其中的含義,比如說有一些濾鏡被稱為是江浙滬濾鏡,這是怎麼回事呢?還有一些音樂被稱為是江浙滬專屬bgm,這些都是指的什麼意思呢?什麼歌曲被稱為是江浙滬專屬呢?抖音江浙滬濾鏡什麼意思?江浙滬專用bgm什麼梗?下面小編一起介紹一下。
  • 清朝時期為什麼科舉狀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
    比如清朝時期,中國的科舉狀元一半以上出自江浙,內蒙、吉林、黑龍江等不少省份一個都沒出。那麼為何清代的科舉狀元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第一,江浙地區是清朝時期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素有「蘇湖熟、天下足」、「衣被天下」的說法,清朝的半數賦稅都指著江浙地區。古代生產力落後、經濟條件差,一般人根本讀不起書。大部分人連養家餬口都是問題,更不要說十年不事生產的寒窗苦讀。
  • 江浙地區新增一鐵路線:沿途這幾個城市有福了,經濟將大發展
    同時迎來了新的時代,不僅象徵著科技進步的水平,而且還是出外新的疼愛,不僅促進了沿線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也方便人們的出行,縮短了城市與城市的距離,江浙地區新設了鐵路,沿途這些城市變得幸福了,經濟會有很大的發展,沿途這幾個城市有福了,經濟將大發展,那麼這條新寵就是昌景黃高速鐵路。
  • 臺灣寫真:臺北圓山大飯店裡的江浙風味
    不少來自江南的食客專程到圓苑品嘗江浙料理,也有人覺得,臺灣風格的本幫菜更有一番滋味。(中評社 王宗銘攝)  據中評社報導 圓山大飯店重新恢復江浙菜館,並把最有名的圓苑從夾層中移出,與江浙館結合,營業規模規劃擴大五倍,菜色増加三倍,強打江浙蔣介石與蔣宋美齡喜愛的家鄉味,並引進淮揚料理,而蔣宋美齡喜愛的原圓苑紅豆松糕等江浙小點心一樣都不少。
  • 我國最年輕的3位院士,科研成果突出,都是來自江浙地區
    對於我國科研人員,最高的職稱就是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這證明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好處。院士的評選標準嚴格,要求高,需要在某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科研成果豐碩。做科研比較辛苦,需要持之以恆地努力,需要在積累中取得進步,所以院士的年紀普遍比較大,平均年齡一般是五十多歲。
  • 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一共23個人,是南方人多還是北方人多?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 火遍全網的「兩頭婚」,為何興起在江浙一帶?_社會_澎湃新聞-The...
    有錢、有需要,「兩頭婚」就成了當地獨生家庭順其自然的選擇。但光從財富上來看,廣東其實也具備這樣的條件。廣珠佛莞中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能排進前20,且因拆遷等原因誕生的富戶聞名全國。但它與江浙相比,在生育、宗族等方面的觀念大不相同。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畢業於國內哪些大學?有什麼樣的學歷?
    元勳們在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受到了系統正規的尖端科學教育,國內的清華大學排在第一位。因接受非常正規的高度等教育,這就為即將到來的「兩彈一星」研製積累了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從就讀學校看,「兩彈一星」23位元勳所受的本科教育,全為國內外一流高校。
  • 安徽省全省劃入「長江三角洲區域」,對於江浙滬有什麼影響?
    三角洲是是指河流河口地區的衝積平原,由於形態多呈「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洲地形。許多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位置都有三角洲,比如黃河三角洲(由於泥沙淤積,水運條件差)、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國著名的三角洲,三角洲地區由於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對外交通便捷等區位優勢,往往較為適宜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以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兩個地區。
  •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國科大展出23位元勳肖像畫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在國科大舉辦。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推動大學生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在其圖書館舉辦「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展出全部23位「兩彈一星」元勳的個人肖像畫和群像。中科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中科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李樹深院士,國科大副校長董軍社等參觀「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白春禮指出,可以進行巡展,以擴大對科學家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的宣傳。
  • "黑馬"泗陽,闖入中國紡織行業矩陣,江浙坯布廠家面臨嚴峻考驗
    "黑馬"泗陽,闖入中國紡織行業矩陣,江浙坯布廠家面臨嚴峻考驗 2020-08-31 16:19:40 來源:中國紡織報   據各集群地區統計,2020年上半年
  • 美國的江浙滬皖正式啟動獨立公投
    美國的每個州,都有相對較大的自治權,這一點跟中國截然不同。 加州「大」,加州是美國具足輕重的大州。如圖,加利福尼亞在美國最西部的太平洋西岸,跟中國的江浙滬皖隔海相望,面積42萬平方公裡,在美國50個州之中,排名第三,人口四千萬,佔美國總人口的13%,是人口第一大州。
  • 中國各地男子圖鑑:據說江浙滬的渣男比較多?
    舉報   我國各地男子圖鑑  林子大了果然什麼男的都有
  • 中國喝酒最厲害的省份,網友:北方人喝不過江浙一帶?
    中國是美酒的故鄉,光是白酒就有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等多個品種。在美酒文化的搖籃中孕育繁衍,中國人也特別能喝酒,哪些省份的人特別能喝酒呢?不過有網友說,和江浙相比,上面那些省份的人喝酒都不算猛!別看江浙人斯文儒雅,但喝酒絕不認輸,他們都是拿盆倒酒直接幹的。尤其是在生意場上,為了談下大單,江浙人靠喝酒打江湖、識朋友,顯露豪爽本色呢。你有沒有和江浙人喝過酒,是不是也有同感呢?
  • 吃出西子湖畔的feel | 天津江浙菜TOP10~
    每一道名菜必有歷史淵源,所謂」一菜一典「,清乾隆皇帝微服私訪,夜宴錢塘江邊時,曾留下墨寶:」三品六味三更雨,昔日東來西子湖「。貫通中西,看似普通的食材往往是採用當季最新鮮的,點綴上奢華的佐物,藝術品一樣的擺盤,未成曲調先有情,頓時讓食客們感受煥然一新。
  • 江浙一帶切花菊病蟲害防治技術
    江浙一帶切花菊病蟲害防治技術陳 煒隨著菊花生產規模的擴大,病蟲害危害也逐年加重。不同地區自然氣候條件不同,病蟲害的管理不同。筆者經過 10 多年在江浙一帶種植生產切花菊經驗,觀察記錄得出以下病害、蟲害防治經驗。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6月2日,「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 張炎良 黃昂瑾 見習記者 嶽巍)6月2日上午10時許,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 全國各省「兩院院士」人數排名,江浙包攬前二,網友:江南才子多
    高曉松曾口述過:「明清兩代的狀元,半壁江山都是江浙的,其他省份剩下的。」此話不假,確實,江浙在明清兩代就出了202位狀元,明清以來,江南大戶人家讀書之風盛行。即使是現階段,江南民間買書讀書之風只高不減,這也從全國兩院院士籍貫排行表中可以看出,全國兩院院士人數排名包攬前二,其中江蘇排名第一,有463人,浙江排名第二,有395人。也難怪網友感嘆,自古江南才子多當今時代,科技發達,我國十分重視各個領域人才的培養,於是湧現出了大量的院士,院士是各領域中最高研究水平的代表,其必定在某一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 「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事跡陳列館迎來大批參觀者
    在山東省榮成市,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參觀「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事跡陳列館,了解郭永懷的人生軌跡和為祖國做出的巨大貢獻、體悟他的愛國情懷,紀念。郭永懷,出生於榮成市滕家鎮西灘郭家村,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唯一一位在中國核彈、飛彈和人造地球衛星領域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林海珍/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