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陳能寬院士: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我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長陳能寬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6月2日,陳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前來弔唁的人排起長隊。一位大師溘然長逝,帶給我們無盡的懷念與感傷。

    陳能寬,1923年5月13日出生於湖南省慈利縣,著名金屬物理學家。195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物理冶金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先後任中科院應用物理所研究員、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職。

    他是我國原子彈、氫彈主要的研製者之一,他領導組織了核裝置爆轟物理、炸藥和裝藥物理化學、特殊材料及冶金、實驗核物理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並多次在國家核試驗上給予了技術上的參與和組織。他為我國核武器的研製與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4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進步獎,1999年9月18日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一心求學只為報國

    1923年,陳能寬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小山村,青少年歲月正逢民族危亡之時,心中便早早埋下「知識報國」的宏願。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這位熱血少年廢寢忘食地學習,以最高分考取雅禮中學,1942年,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進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系。1946年畢業後,他積極的為祖國的發展與振興尋找出路,次年,他考上了由政府資助的自費留學,遠赴美國耶魯大學。

    在短短的3年時間裡,陳能寬便獲得了美國耶魯大學物理冶金系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在想要報效祖國之際,因抗美援朝被迫滯留美國,拳拳愛國之心只能暫時埋在心中。在美國工作的幾年間,陳能寬很快成長為小有成就的年輕科學家,但是內心報效祖國的渴望卻是與日俱增。

    1955年秋,中美兩國在日內瓦達成「交換平民及留學生」協議,使陳能寬一家人重燃回國的希望。面對美國的同事、朋友對自己渴望回國的不解,陳能寬回答道:「新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沒有理由不愛她。這種誠摯的愛,就像是被愛神之箭射中了一樣,是非愛不可的,正如魯迅的詩句所說,我是『靈臺無計逃神矢』啊。」那份報效祖國,對祖國深切的熱愛並沒有因遠渡重洋而消退,反而確實與日俱增,回國是將這份宏願加以實現。

    艱難歲月,攻克難關

    在思想境界、學術水平正要接近成熟的時候,卻接到了一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通知:調入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1964年改為院),參加我國核武器研究。那時我國的核武器研究基本上是處於白手起家的階段,各方面研究都遠遠落後於美國和蘇聯,他們在巨大壓力之下接受了任務。塞外風沙瀰漫,科技人員克服一切困難,依然夜以繼日地工作,陳能寬經常親臨一線組織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兩年多數以千次的試驗之後,終於解決了一系列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理論和實驗問題。陳能寬和這幫年輕人果真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了第一顆原子彈所需的起爆元件。

    寧靜致遠,深藏功與名

    在談論中國為什麼能很快地搞出原子彈時,陳能寬曾說他們的科研組織沒有「內耗」,攻關人員都有著獻身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他們夜以繼日地奮戰在草原、在山溝、在戈壁灘。即使在城市,也過著淡泊明志、為國分憂的研究生活。

    陳能寬一生謙虛好學,無論對學友、長輩或年輕人,他均能平等待人,不恥下問。到了晚年,他依然把學習放在首位。他在書本中學,也在實踐中學;他向專家學,也向平常人學;他鑽研他的科學專業,也研讀中外名著;他讀正規報刊,也讀街頭小報。

    陳能寬十分重視發揚民主,每當涉及比較重大的技術路線或方向的判斷,總是提議要組織「紅隊」「藍隊」之間的辯論,即正面意見與反面意見深入辯論和討論。他尤其重視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杜祥琬至今記得,以先生為首的專家組很有遠見地提出,在該專題中設立青年基金,鼓勵40歲以下的年輕人。有的發明創造和科技成果在報獎時,大家公認陳能寬應該排名第一,他卻「利用職權」把自己的名字勾掉,將榮譽讓給一起攻關的年輕人。最後公布名單時,他比列名的人更感到欣慰和歡悅。

    這種淡泊明志、為國分憂的研究生活影響了陳能寬院士的一生,這種生活態度值得後輩們學習和借鑑。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陳能寬院士與西南交大
    原標題:陳能寬院士與西南交大   陳能寬   5月27日12時,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能寬因病逝世,享年94歲。自1942年進入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現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學習以來,陳能寬已與西南交大結緣74年。   據不完全統計,西南交通大學在平越期間的人才培養迸發出巨大能量:姚桐斌、陳能寬2名「兩彈一星元勳」(全國23名),肖紀美、佘畯南等9名院士,勘察設計大師胡惠泉,社會活動家楊紀珂等上千名專家學者。
  • 追憶陳能寬院士:能容天下事 寬待身邊人—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陳 瑜 通訊員 吳明靜 家裡的陳設和4年多前他患急症去住院時沒什麼兩樣。只是,生前居住的小區公告欄裡貼出了一張訃告。 5月27日,我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長陳能寬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6月2日,陳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前來弔唁的人排起長隊。
  • 憶兩彈元勳陳能寬:擅文學精科研 勵青年科技強國夢
    陳能寬院士所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同事及生前友好送他最後一程。紙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輝。」這是「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所賦詩篇。  「陳院長不僅在科研方面很出色,對中外文學,他也很擅長,能寫詩。」「我們當時坐車到『17號工地(炸藥試驗場)』要兩個多小時,陳院長在車上經常捧著書看,很少說話。」
  • 功名深藏《獵魂覺醒》X《流星群俠傳》聯動時裝曝光
    刺客主題西域風情,江湖恩怨深藏功名,一起來看看吧!刺魂拂衣劍無影 壯士匿跡孤飛鴻圖中便是《獵魂覺醒》X《流星群俠傳》本次第一彈聯動的禮裝,貼身清爽、幹練簡潔,兜帽和頭巾充滿西域風情,裝飾紋樣神秘而華麗,完美詮釋了「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刺客主題!遊騎兵們穿上這套禮裝,便能化身西域刺客,紅塵穿梭、江湖來去,不留下痕跡,只留下傳說!
  • 【中國科學報】陳能寬:詩詞情懷寫豪邁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朋友們說,陳能寬的好學可能與他的名字有關,寬闊,所以海納百川,更有人為他寫下這樣一副藏頭聯:能容天下事,寬待天下人。在「兩彈一星」的功勳冊上,有這樣一位特別的人物,在長達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裡,他隱姓埋名不為人知。旁人以為,他就是一個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 一個人能成大器的三個徵兆,往往深藏不露,可別看走眼了
    李白在《俠客行》中寫道:「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了事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我們身邊有著很多低調處世之大能,他們若是不表現出來,還真難讓人發現,正所謂『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真正身懷絕技的高人可以融入世俗之中而自得清閒,而移居山野求一份安定的人大都為俗世紛爭所困,不得不躲。
  • 陳能寬:不遠萬裡聽「反調」—新聞—科學網
    1987年4月,64歲的陳能寬迎來科學生涯中的第二次轉折,出任原國家863計劃雷射領域(863—410主題)的首任首席科學家。
  • 曼德拉效應,和2012年之後的一些記憶混亂的事
    中國李白《俠客行》中的詩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但是很多人記得明明是「深藏功與名」才是對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是錯誤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才是現在正確的版本。漢字「具」,很多人認為中間的筆畫是兩橫,還清楚指出老師教過和「真、且」容易搞混,要仔細記住是兩橫。
  • 十首描寫衣的古詩詞,不盼衣錦還鄉,只願遠離牛衣歲月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李白寫俠客,「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清照寫蹴鞦韆,「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杜甫狀兵車行,「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下面精選十首描寫衣的古詩詞,一起欣賞。山中 唐代:王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
    陳能寬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3年5月13日,陳能寬出生在慈利縣江埡鎮。1942年以優異成績被保送至唐山交通大學礦冶工程系(現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學習。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 張炎良 黃昂瑾 見習記者 嶽巍)6月2日上午10時許,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 兩彈一星元勳核武器奠基人陳能寬逝世 享年94歲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5月27日12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 喜羊羊與灰太狼:戰力最強的5個,懶羊羊排名第5,灰太狼沒上榜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排名第三的是 大力羊大力羊是青青草原上傳說級的高手,大力羊的劍術出神入化,臻至巔峰,在羊村被狼群包圍時,大力羊曾經以一羊之力,鬥敗群狼,成功擊敗七大惡狼,保衛了羊村,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狼族對羊村,秋毫不敢犯,而大力羊鬥敗群狼的鎧甲和劍,也一直在羊村,留給後羊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