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逝世後肇事者至今在逃

2020-11-01 歷史控

只要一提起錢學森、錢三強、亦或是鄧稼先,相信大家第一時間就能想到他們的身份——兩彈一星元勳。不錯,在那個危急關頭,正是他們一手製造出了足以震撼世界的核武,他們不僅是祖國的英雄,還是中國歷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1999年9月18日,國家把「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共授予了23位科學家,除了上文提到的3個人外,還有20個無名英雄,王淦昌便是其中之一。

王淦昌,1907年出生於江蘇常熟,高中畢業後,他曾到過一所技術學校,學習汽車駕駛和維修技術。不過,這只是暫時的,因為王淦昌心中還有更大的理想——考入清華大學。次年8月,王淦昌如願以償地邁入了清華大學的校門,他就讀於物理系,畢業後直接留校,擔任助教一職。對王淦昌來說,教書育人固然是好的,但他的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他仍有廣大的進步空間。

1930年,王淦昌通過考試,得到了江蘇省公費留學的名額,他來到了德國柏林大學,師從著名女核物理學家邁特納。然而,雖說王淦昌是個求知慾爆棚的中國青年,但邁特納顯然沒有感受到他的這份科學熱忱。一天,王淦昌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他認為用 α粒子轟擊鈹核,並不會產生γ 輻射,而是會誕生一種全新的粒子。

遺憾的是,王淦昌這番話並沒有引起邁特納的注意,她只是囑咐王淦昌好好完成她布置的實驗,不要再胡思亂想了。就這樣,王淦昌與諾獎失之交臂,因為2年後,英國人查德威克就用這個方法找到了中子,印證了王淦昌先前的推斷。1934年4月,王淦昌拿到了博士學位證,他不顧國外朋友的挽留,毅然回到了滿目瘡痍的祖國,雖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他想為祖國貢獻力量。

1943年,王淦昌再次與諾獎擦肩而過,他曾在美國《物理評論》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 《關於探測中微子的一個建議》的論文,引起了極大反響。然而,知道尋找中微子方法的王淦昌,卻因缺乏相應的儀器設備,最終沒能把想法加以驗證,而沒過多久,美國科學家菜茵斯就發現了中微子,斬獲了當年的諾獎。

不過,儘管王淦昌接連兩次與諾獎失之交臂,但他的實力卻是毋庸置疑的,在研究兩彈一星的工作中,若說錢學森是第一功臣,那麼王淦昌就是妥妥的第二功臣,他的專業與敬業讓所有人為之敬佩。後來,中國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幕後英雄王淦昌也功成身退,繼續在研究所默默做著實驗,外界很少傳出他的消息。

1997年夏日的一天,王淦昌像往常一樣出門遛彎,他精神矍鑠、腿腳麻利,完全不像一個90歲的老人。但就在這時,意外突然發生,一輛自行車從後方飛馳而來,直接把王淦昌撞倒在地,那人僅僅回頭看了一眼,便迅速逃走了。事後,王淦昌被路人及時扶起送進了醫院,經過檢查後,醫生發現他腿骨骨折,讓他臥床休養幾個月。

眾所周知,對那個年齡段的老人來說,一點磕磕碰碰就足以致命,從那時起,王淦昌老人的身體就一日不如一日。次年夏天,王淦昌的妻子吳月琴撒手人寰,他的身心再次受到了重創。1998年,王淦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可是那個把他撞倒的肇事者,卻至今逍遙法外。

相關焦點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快速的復興,能夠取得如今這樣的成就,離不開無數前輩們的艱苦奮鬥,在新中國的國防建設當中,核武器的研發一直都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核武器能夠研發成功,離不開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快速的復興,能夠取得如今樣的成就,離不開無數前輩們的艱苦奮鬥,在新中國的國防建設當中,核武器的研發一直都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核武器能夠研發成功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不久逝世,肇事者至今未伏法
    懷著赤子之心許下報國諾言,這也是王淦昌為之踐行了一輩子的承諾。王淦昌是中國核彈之父,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也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設的開拓者,從師趙忠堯,是世界雷射慣性約束聚變理論與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年輕時為國投身科學1925年8月,年輕的王淦昌考入清華大學。
  • 90歲兩彈元勳,散步被自行車撞倒去世,肇事者至今仍在逃
    就是這樣一位國之棟梁,卻在90歲的時候被一輛自行車衝撞導致傷病,甚至肇事者至今下落不明,這是怎麼回事呢?王淦昌生於清朝末年,家裡世代行醫,按理來說算是書香門第,理應過得不錯。只是清朝末年時局動蕩,整個中華大地都飽經戰火摧殘,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而作為醫生的王淦昌父親也不得不四處奔波。過度的勞累使得父親在王淦昌四歲那年便離世了,這對年幼的王淦昌無疑是一大打擊。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1歲晨練被撞,不久逝世,肇事者至今成謎
    清末民國時期,西方列強的入侵讓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了科學發展的重要性,他們不怕艱難困苦,在國外刻苦讀書,掌握知識後回國效力,葉企孫是中國第一個研究磁學的人,他一手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北京大學磁力專門組。葉企孫畢業於清華大學、回國後也在清華就職,培養出了一批物理人才,王淦昌就是他的學生之一。
  • 兩彈元勳王淦昌:在90歲時外出散步時被撞身亡,肇事者至今未找到
    然而兩年後,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用王淦昌的方法找到了中子,並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邁特納聽說此事後,後悔不已,於是主動向王淦昌道歉。這次王淦昌第一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是王淦昌卻並沒有責怪老師。王淦昌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著,隨時聽從黨的指揮。1956年,中國開啟了自己的核武器製造計劃。王淦昌會同蘇聯專家一起,開始為中國研究原子彈。作為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王淦昌全程參與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在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他的光芒可以用「無人能比「來形容。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時,被自行車撞倒而去世,兇手仍在逃
    在91年的人生中,他從未停歇,不斷地為國家的發展而奮鬥,可惜在晚年時因散步被他人的自行車撞倒,導致身體越來越差,最後離開人世,兇手至今仍下落不明。後來查德威克憑藉王的實驗想法發現了中子並奪得了諾貝爾獎,得知此消息後,邁特納十分後悔,還向王淦昌道歉,不過他並不在意,並沒有將錯誤歸咎於導師。
  • 王淦昌兩彈元勳:街上散步時被自行車撞倒而去世,兇手至今在逃
    如果生在以往的時代,王淦昌這樣的出身雖然保障不了大富大貴,但可以保證衣食無憂。畢竟任何社會裡,醫生這個工作都是社會剛需。並且,醫生也被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職業。但是,王淦昌生於兵荒馬亂的清末。在那個時代,人命如草芥,很多百姓的生活,都朝不保夕。而讓王淦昌感到雪上加霜的是,王淦昌四歲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到了十三歲的時候,母親也隨之過世。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自行車撞,不久逝世,肇事者至今成謎
    王淦昌1907年生於江蘇常熟,童年時較為不幸,4歲喪父,13歲喪母,所以他只能跟隨祖母生活,但這些不幸的遭遇並未影響到王淦昌的學業,他在學校的學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那時,西方的新思想教育已逐漸傳入中國,王淦昌受其影響,立志從事科學事業,一心要為祖國做貢獻。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時被自行車撞致體弱身亡,兇手至今仍是個謎
    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國核彈之父王淦昌在散步時,不小心被自行車撞倒,後來怎麼樣了?說到兩彈元勳,我們都會想到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孫家棟等,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王淦昌,他的一生都在為核彈忙碌,被譽為「核彈之父」,這位科學家的經歷比較特殊,三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在這種情況下,他堅持為中國的核彈事業奉獻著自己的一生,但在他年老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意外,兇手至今仍是個謎。
  • 「兩彈一星」專家王淦昌,90歲時遭遇車禍,肇事者至今逃逸在外
    王淦昌四歲的時候,王父意外去世了,徒留下王淦昌和母親相依為命。雖然最初的王家,家庭條件不錯。而一個守寡的女人、帶著一個年幼的孩子,日子並不會很好過。更何況,他們身處在那樣一個世道艱難的社會中。然而,沒過幾年,王母也離開了他。失去雙親的少年,那日子過得可想而知?
  • 中國核彈之父王淦昌,90歲被車撞致體弱身亡,肇事者至今是個謎
    中國核彈之父王淦昌,90歲被車撞致體弱身亡,肇事者至今是個謎導語:在我國的科學歷史上,有那麼一位特殊的科學家。這個人為什麼特殊呢?原因就是,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止一次錯過諾獎,而是兩次。他就是我國兩彈元勳——王淦昌教授。那麼王淦昌教授到底是為什麼,會錯失了兩次諾貝爾獎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他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90歲高齡,因散步被自行車撞倒而去世
    每每提到王淦昌,就會陷入沉默,很多人首先浮現出問號,這個人是誰?他有什麼貢獻?王淦昌是一個低調的人,他的一生都在為祖國服務,他沉默地研究核彈事業,一連三次都錯過了諾貝爾獎。他還被神秘計劃牽連,不得不隱姓埋名。然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中國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被自行車撞倒,搶救無效而死亡,而殺了他的人,至今未知。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時被自行車撞致體弱身亡,肇事者至今是個謎
    這個人叫王淦昌,是我國核彈之父。王淦昌,出生在江蘇常熟,是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98年6月,他被授予中國科學院首批「資深院士」稱號。1925年,王淦昌考取清華理學院,1930年,他離開家鄉去德國學習,在柏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錢三強一句話他「消失」17年,鄧稼先是他學生,晚年被撞無人扶
    提及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我們能想到的總是錢學森、于敏等院士,那是因為全國人民都對「兩彈一星元勳」這一榮譽稱號十分熟悉,許多兩彈一星元勳被「感動中國節目組」評選為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們至今都還記得擁有「中國氫彈之父」稱號的于敏院士,以及程開甲院士等眾多卓越的科學家們。「兩彈一星」中的「兩彈」指的是原子彈、氫彈,「一星」指的是「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讓全中國人民興奮不已,奔走相告。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本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陰差陽錯成就了別人
    他們分別是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核物理學家趙忠堯、著名微生物學家湯非凡、中國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團隊。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述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的故事。出生於1907年的王淦昌,畢業於清華大學,留學德國柏林大學,學成歸國,開始致力於祖國的核物理研究,一方面進行技術的直接研發,另一方面還注重培養國內人才,所以王淦昌可以說是中國核物理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 核彈之父王淦昌:隱姓埋名造核彈,晚年卻慘遭不幸,兇手仍是謎
    然而兩年後,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用王淦昌的方法找到了中子,並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邁特納聽說此事後,後悔不已,於是主動向王淦昌道歉。這次王淦昌第一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是王淦昌卻並沒有責怪老師。王淦昌會同蘇聯專家一起,開始為中國研究原子彈。作為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王淦昌全程參與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在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他的光芒可以用「無人能比「來形容。因為在當時核武器研究是國家機密,有些科學家必須隱姓埋名,要長時間與外界及家人失去聯繫。王淦昌作為當時頂尖的科學家,毫不猶豫地加入核武器研究,他也曾許下誓言:我願以身許國。
  • 又一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隱姓埋名20年完成壯舉,還剩幾位在世?
    已故的兩彈一星元勳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十八位英雄,在此讓我們祝願先生們一路走好,中國定將實現偉大復興。現在,又有一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英烈,歌頌他的功績。我國元勳程開甲院士於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稱得上是福壽綿長。程老先生一輩子都在為中國軍工事業而努力,哪怕是退休都一直擔任中科院與總裝備部的常任委員、專家顧問,為東風飛彈的產生同樣做出貢獻。
  • 這位百歲院士在北京逝世!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2018年11月17日,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至此,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僅有4位在世。近20年來,「兩彈一星」獎章的主人們,隨著年歲增長,漸次告別人世。目前在世的4位是97歲的王希季、92歲的于敏、89歲的孫家棟和89歲的周光召。
  • 兩彈一星元勳名單完整版:陳能寬逝世僅6人在世
    兩彈一星元勳  「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飛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或追授給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