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1歲晨練被撞,不久逝世,肇事者至今成謎

2021-01-21 青燈白髮品文史

科學是人類發展的基石,科學家則是奠定基石的人,他們從不求回報,一心一意為科學貢獻者自己的力量。

清末民國時期,西方列強的入侵讓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了科學發展的重要性,他們不怕艱難困苦,在國外刻苦讀書,掌握知識後回國效力,葉企孫是中國第一個研究磁學的人,他一手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北京大學磁力專門組。

葉企孫畢業於清華大學、回國後也在清華就職,培養出了一批物理人才,王淦昌就是他的學生之一。

王淦昌,1907年出生於江蘇常熟,他先是接受了傳統的私塾教育,清朝覆滅後,王淦昌又轉入現代化小學,1924年高中畢業,本來他進入了一所技術學校,學習維修技術,一年後,他覺得這個方向不適合他,他又報考了清華大學。

那時候考清華大學跟現在不太一樣,只需要通過清華大學的考試就行了,說起來,清華、北大也喜歡出一些怪題,有一年還出了一個對對子,上聯;『孫行者』,下聯只有一個人答了出來,對的是:『胡適之』。

王淦昌那年並沒有遇到那種怪題,他很順利的就通過了清華大學入學考試,師從葉企孫和趙忠堯,受兩人思想影響,他決心跟老師一樣「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科學來謀求利國利民才能治國平天下」。

1930年考取官費留學,在德國師從著名的女核物理家L邁特納,雖然很多人都不了解她,但她的名望在物理學界比居裡夫人還要高,核物理界稱她為:「原子彈之母」,但她為人低調,名聲不顯。

王淦昌有名師傾囊相授,自己也非常努力,他的思想非常活躍,還在鑽研核物理時,他就提出了中子的實驗設想,他的文章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畢竟他連研究生的學位都還沒拿到,誰又會聽他的呢? 一年後,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按照他的設想,還真發現了中子,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一年王淦昌剛剛拿到博士學位,接下來的兩年,他在國外四處訪問,交流學術、科研,1934年回國。

在這兩年訪問期間,有不少的實驗室、大學想要將他留下來,以他的成就,只要給予一定的發展空間,將來定有大作為,不過王淦昌說: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國正處在水深火熱當中,它需要我。

他一直銘記著葉企孫的那句話:「科技報國」,他也做到了,回國後王淦昌又為國家培養出了許多人才,1961年,王淦昌接到了一項重大的任務,研究原子彈,他改名「王京」,走上了一條艱辛又偉大的任務。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王淦昌從沒有告訴妻子自己在那裡工作,這一去就是十七年,在他的努力下,我國各方面的核技術都開始發展。

1978年,他才調回北京,他依舊還是奮鬥在一線,這一幹,又是十餘年,他為我國的科技奮鬥了一生。

1998年,王淦昌照常晨練散步,沒想到一個年輕人騎著自行車與他相撞了,王淦昌依舊91歲了,這一撞左腿骨骨折,不過這個肇事者卻騎著自行車離開了,由於那天行人少,也沒人看到他,王淦昌被送往醫院接受了治療,並沒有生命威脅,他也沒有深究這件事。

然後老伴因為他的事,忙前忙後,操勞過度逝世了,王淦昌也受不了這個打擊,在被撞不久後也逝世了,至於被撞者,依舊還是個謎團。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不久逝世,肇事者至今未伏法
    懷著赤子之心許下報國諾言,這也是王淦昌為之踐行了一輩子的承諾。王淦昌是中國核彈之父,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也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設的開拓者,從師趙忠堯,是世界雷射慣性約束聚變理論與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年輕時為國投身科學1925年8月,年輕的王淦昌考入清華大學。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逝世後肇事者至今在逃
    只要一提起錢學森、錢三強、亦或是鄧稼先,相信大家第一時間就能想到他們的身份——兩彈一星元勳。不錯,在那個危急關頭,正是他們一手製造出了足以震撼世界的核武,他們不僅是祖國的英雄,還是中國歷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快速的復興,能夠取得如今這樣的成就,離不開無數前輩們的艱苦奮鬥,在新中國的國防建設當中,核武器的研發一直都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核武器能夠研發成功,離不開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去世,肇事者至今在逃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快速的復興,能夠取得如今樣的成就,離不開無數前輩們的艱苦奮鬥,在新中國的國防建設當中,核武器的研發一直都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核武器能夠研發成功
  • 兩彈元勳王淦昌:在90歲時外出散步時被撞身亡,肇事者至今未找到
    這句話王老始終牢記在心,並且用一生來踐行這句話,帶著這句話王淦昌走上漫漫求學之路。漫漫求學之路王淦昌先讀私塾,1916年轉入太倉縣沙溪小學,13歲獨自一人來到上海求學,就讀浦東中學,1924年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去一所技校學習汽車駕駛和維修技術。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自行車撞,不久逝世,肇事者至今成謎
    王淦昌1907年生於江蘇常熟,童年時較為不幸,4歲喪父,13歲喪母,所以他只能跟隨祖母生活,但這些不幸的遭遇並未影響到王淦昌的學業,他在學校的學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那時,西方的新思想教育已逐漸傳入中國,王淦昌受其影響,立志從事科學事業,一心要為祖國做貢獻。
  • 90歲兩彈元勳,散步被自行車撞倒去世,肇事者至今仍在逃
    就是這樣一位國之棟梁,卻在90歲的時候被一輛自行車衝撞導致傷病,甚至肇事者至今下落不明,這是怎麼回事呢?王淦昌生於清朝末年,家裡世代行醫,按理來說算是書香門第,理應過得不錯。只是清朝末年時局動蕩,整個中華大地都飽經戰火摧殘,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而作為醫生的王淦昌父親也不得不四處奔波。過度的勞累使得父親在王淦昌四歲那年便離世了,這對年幼的王淦昌無疑是一大打擊。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時被自行車撞致體弱身亡,兇手至今仍是個謎
    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國核彈之父王淦昌在散步時,不小心被自行車撞倒,後來怎麼樣了?說到兩彈元勳,我們都會想到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孫家棟等,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王淦昌,他的一生都在為核彈忙碌,被譽為「核彈之父」,這位科學家的經歷比較特殊,三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在這種情況下,他堅持為中國的核彈事業奉獻著自己的一生,但在他年老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意外,兇手至今仍是個謎。
  • 「兩彈一星」專家王淦昌,90歲時遭遇車禍,肇事者至今逃逸在外
    普京為何被人說成是「豪橫」,這主要是因為,普京不但核武器在手,更是直接對外放話:敢對俄羅斯動粗的,我們必定以核武器回擊!雖然這句話的真假性不能確定,但是從普京的這份霸氣,就足以看出世界對於核武器的看重。畢竟,任何情況下,核武器的使用,都足以改變戰爭的格局。而我們中國,也有這份「豪橫」和底氣。
  • 中國核彈之父王淦昌,90歲被車撞致體弱身亡,肇事者至今是個謎
    中國核彈之父王淦昌,90歲被車撞致體弱身亡,肇事者至今是個謎導語:在我國的科學歷史上,有那麼一位特殊的科學家。這個人為什麼特殊呢?原因就是,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止一次錯過諾獎,而是兩次。他就是我國兩彈元勳——王淦昌教授。那麼王淦昌教授到底是為什麼,會錯失了兩次諾貝爾獎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時,被自行車撞倒而去世,兇手仍在逃
    在91年的人生中,他從未停歇,不斷地為國家的發展而奮鬥,可惜在晚年時因散步被他人的自行車撞倒,導致身體越來越差,最後離開人世,兇手至今仍下落不明。1933年,通過博士答辯的王淦昌從柏林大學畢業,成為了哲學博士,一年後拿到學位的他選擇了回到國家。國家那麼貧窮而落後,為什麼要選擇回去呢?
  • 錢三強一句話他「消失」17年,鄧稼先是他學生,晚年被撞無人扶
    提及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我們能想到的總是錢學森、于敏等院士,那是因為全國人民都對「兩彈一星元勳」這一榮譽稱號十分熟悉,許多兩彈一星元勳被「感動中國節目組」評選為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們至今都還記得擁有「中國氫彈之父」稱號的于敏院士,以及程開甲院士等眾多卓越的科學家們。「兩彈一星」中的「兩彈」指的是原子彈、氫彈,「一星」指的是「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讓全中國人民興奮不已,奔走相告。
  • 核彈之父王淦昌:隱姓埋名造核彈,晚年卻慘遭不幸,兇手仍是謎
    王淦昌會同蘇聯專家一起,開始為中國研究原子彈。作為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王淦昌全程參與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在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他的光芒可以用「無人能比「來形容。因為在當時核武器研究是國家機密,有些科學家必須隱姓埋名,要長時間與外界及家人失去聯繫。王淦昌作為當時頂尖的科學家,毫不猶豫地加入核武器研究,他也曾許下誓言:我願以身許國。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本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陰差陽錯成就了別人
    他們分別是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核物理學家趙忠堯、著名微生物學家湯非凡、中國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團隊。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述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的故事。出生於1907年的王淦昌,畢業於清華大學,留學德國柏林大學,學成歸國,開始致力於祖國的核物理研究,一方面進行技術的直接研發,另一方面還注重培養國內人才,所以王淦昌可以說是中國核物理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 王淦昌兩彈元勳:街上散步時被自行車撞倒而去世,兇手至今在逃
    而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兩彈一星,更保障了民族的獨立自主。不過,由於核武器研發工作的絕密,很多無名英雄,迄今都不為人民熟知,比如本文要說的這位:王淦昌。亂世孤兒王淦昌生於清朝末年。祖上是行醫的。當然,這個醫指的是中醫。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時被自行車撞致體弱身亡,肇事者至今是個謎
    這個人叫王淦昌,是我國核彈之父。王淦昌,出生在江蘇常熟,是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98年6月,他被授予中國科學院首批「資深院士」稱號。1925年,王淦昌考取清華理學院,1930年,他離開家鄉去德國學習,在柏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曾為科研離奇失28年,提到真名淚流滿面
    王淦昌這個人作為兩彈一星的元勳,他用自己的真實經歷給我們講述了大師是怎樣煉成的。他一生以一個心跳標榜自己,那就是要做科學家,不做科學官。相反,現在很多人搞學術的母的就是為了做科學官,賺科學錢。上世紀六十年代,王淦昌被安排到了核武器研究小組,並要求他改名字,王淦昌毫不遲疑的就同意了。
  • 又一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隱姓埋名20年完成壯舉,還剩幾位在世?
    已故的兩彈一星元勳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十八位英雄,在此讓我們祝願先生們一路走好,中國定將實現偉大復興。現在,又有一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英烈,歌頌他的功績。我國元勳程開甲院士於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稱得上是福壽綿長。程老先生一輩子都在為中國軍工事業而努力,哪怕是退休都一直擔任中科院與總裝備部的常任委員、專家顧問,為東風飛彈的產生同樣做出貢獻。
  • 這位百歲院士在北京逝世!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2018年11月17日,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至此,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僅有4位在世。近20年來,「兩彈一星」獎章的主人們,隨著年歲增長,漸次告別人世。目前在世的4位是97歲的王希季、92歲的于敏、89歲的孫家棟和89歲的周光召。
  • 兩彈一星元勳名單完整版:陳能寬逝世僅6人在世
    兩彈一星元勳  「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飛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或追授給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