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曾為科研離奇失28年,提到真名淚流滿面

2020-12-04 剪輯少女衝鴨

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國家科技發展了,但是卻很少有像上個世紀一樣的大師級人物出現了,其實不是我們的科技止步不前了,而是再也沒人像老一輩的人那樣願意踏踏實實的搞研究了。

王淦昌這個人作為兩彈一星的元勳,他用自己的真實經歷給我們講述了大師是怎樣煉成的。他一生以一個心跳標榜自己,那就是要做科學家,不做科學官。相反,現在很多人搞學術的母的就是為了做科學官,賺科學錢。

上世紀六十年代,王淦昌被安排到了核武器研究小組,並要求他改名字,王淦昌毫不遲疑的就同意了。從那以後,王淦昌這個名字被隱藏了二十八年之久,鄧稼先叫了他一句王淦昌,他淚流滿面。

化名以後的王淦昌叫王京,他和家人聯繫也是用這個名字,二十八年沒和家人見面,孩子們都以為自己的父親是一個信箱。

上世紀八十年代,王淦昌主動辭去了核工業部副部長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的職務,專門領導一個小組,繼續從事雷射核聚變研究。在常人看來這是丟了西瓜撿芝麻,但是事實上王淦昌並不在乎這些名利,只想踏實的搞研究。他辭去的是官,選擇的是科研工作。

王淦昌的家庭生活也極為幸福,他曾說自己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娶到了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一直在默默的支持他的工作,還含辛茹苦的把五個孩子全部培養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才。抗日戰爭時期,王淦昌患上了肺結核,當時沒錢治病,王淦昌的小女兒又剛剛的出生,負擔很重,王淦昌的妻子聽人家說羊奶可以治肺結核,就買回家三隻羊,天天在山邊放羊,王淦昌心疼自己的妻子,於是就說自己上班的時候也帶一隻羊吧,於是王淦昌就成了牧羊教授了,他一手牽羊,一手拿書給學生們講課。浙江大學現在還穿著當時王淦昌的故事。

不過這段經歷卻是王淦昌很看重的回憶,畢竟夫妻在一起共患難的歲月永遠是最難忘的。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本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陰差陽錯成就了別人
    截止2019年,中國所獲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分別是獲得文學獎的莫言以及獲得生理醫學獎的屠呦呦,而美國已經有381人獲獎,而我們的鄰國日本,從2000以來,累計獲得了19次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個,與之對比,差距明顯。諾貝爾獎不僅是個人的榮譽,還能體現一個國家影響力以及綜合實力,但多年以來,中國人都是極難獲獎的。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逝世後肇事者至今在逃
    只要一提起錢學森、錢三強、亦或是鄧稼先,相信大家第一時間就能想到他們的身份——兩彈一星元勳。不錯,在那個危急關頭,正是他們一手製造出了足以震撼世界的核武,他們不僅是祖國的英雄,還是中國歷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 「兩彈一星」元勳于敏逝世,曾28年隱姓埋名
    來自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獲得者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不久逝世,肇事者至今未伏法
    懷著赤子之心許下報國諾言,這也是王淦昌為之踐行了一輩子的承諾。王淦昌是中國核彈之父,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也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設的開拓者,從師趙忠堯,是世界雷射慣性約束聚變理論與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年輕時為國投身科學1925年8月,年輕的王淦昌考入清華大學。
  • 隱姓埋名28年探索核武器理論並取得氫彈試驗成功曾獲得「兩彈一星...
    28年隱姓埋名  填補我國原子核理論空白  1961年,于敏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並取得了中國氫彈試驗的成功,為中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那段時間,他的夫人孫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工作,二十多年後才恍然,「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
  • 程開甲走了,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新聞—科學網
    1946年,程開甲來到愛丁堡大學,成為被稱作「物理學家中的物理學家」M·玻恩的學生。玻恩共帶過彭桓武、楊立銘、程開甲和黃昆4位中國學生,他們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彭桓武、程開甲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黃昆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兩彈一星」元勳多數來自江浙,江浙地區有什麼魔力?
    「兩彈一星」是指我國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時為了抵制帝國主義的侵害與核訛詐所採取的科研決策。這一決策旨在通過我國無數科研家的科研手段打造出屬於我國的核彈、飛彈與人造衛星,提升我國的國力。在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飛彈成功發射,緊隨其後的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至此,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兩彈一星」,全部研究成功。
  • 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1999年,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為他頒發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周光召(1929.5.15-)原子彈、氫彈已故「兩彈一星」元勳(19位)王淦昌(1907.5.28-1998.12.10)原子彈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兩彈一星元勳僅剩3人
    1961年,于敏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並取得了中國氫彈試驗的成功,為中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那段時間,他的夫人孫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工作,二十多年後才恍然,「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
  • 兩彈一星元勳名單完整版:陳能寬逝世僅6人在世
    兩彈一星元勳  「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飛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或追授給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 「兩彈元勳」為研究核武器 隱姓埋名28年
    為研究核武器,他隱姓埋名28年  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于敏,於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歲。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等十幾項重大獎項的于敏,因工作內容較為特殊,在他為我國的核武器研究而「隱身」的28年時間裡,他的名字曾是絕密,直到1988年才解密。  創造世界紀錄的  「兩彈元勳」  「這次改變決定了我的一生。」從事氫彈的研究,是于敏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兩彈一星」部分元勳合影 「兩彈一星」功臣中17人辭世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分別為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吳自良、陳芳允
  • 兩彈元勳王淦昌:在90歲時外出散步時被撞身亡,肇事者至今未找到
    像我們大家所熟知的錢學森,李政道、鄧稼先等,但有一位科學家不被大家所知道,因為他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為我國的核事業隱姓埋名17年,他就是王淦昌。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著名的科學家王淦昌的科學人生:王淦昌於1907年出生於江蘇常熟的小鎮上,在他年幼時,父母相繼離世,由外婆帶大。外婆雖然目不識丁,但對王淦昌影響很大,外婆對他說:「你要像嶽飛一樣胸懷大志,精忠報國」。
  • 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一共23個人,是南方人多還是北方人多?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近程飛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 氣憤,竟然這麼多人不知道「兩彈一星」,你知道兩彈一星元勳有幾個...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氫彈和衛星,後來由於中子彈等研究成功,所以「兩彈一星」又變成了核彈、飛彈以及衛星。泛指為我國成立幾十年間在軍事及航天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為我國國防建設打下深厚的基礎。兩彈一星值得銘記的時間:中國第一枚飛彈成功時間為1960年11月5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時間為1964年10月16日15時,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時間為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時間為1970年4月24日。「兩彈一星」的歷史背景是處於我國一窮二白的時候,國內無論經濟還是技術的基礎都極為薄弱,並且國際形式嚴峻。
  • 那些年,為了新中國,錯過的三次諾貝爾獎
    緊接著在1947年他又在《物理評論》發表了《建議探測中微子的幾種方法》,徹底打開了理論魔咒,然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忙於內戰,根本不會對此類物理研究砸錢買設備,所以這位年輕的教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理論為別人做了嫁衣。
  • 「兩彈一星」元勳屠守鍔:潛心為國鑄長劍
    央廣網6月15日消息(記者王銳濤 黃翔)「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名家談軍事》系列節目《「兩彈一星」元勳》第十四篇——《屠守鍔:潛心為國鑄長劍》。屠守鍔院士曾說:「當初我最早學的並不是飛彈,而是飛機製造。」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屠守鍔在上海一所中學讀書。那時的上海被日軍的飛機炸得房倒屋塌,年紀輕輕的屠守鍔萌生了這樣一種志願:我們一定要為死難的同胞們報仇,而且我要學會製造飛機。清華大學航空系畢業後,屠守鍔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公費赴美留學的資格,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僅僅兩年時間,他就攻下了碩士學位。
  • 王淦昌兩彈元勳:街上散步時被自行車撞倒而去世,兇手至今在逃
    雖然王淦昌住在村子裡,但由於天賦異稟,因此王淦昌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成績,並成為了他們村裡第一個考上清華的人——要知道,當時可是在民國。到了清華的王淦昌,可以用如魚得水來形容:清華海量的藏書,極大豐富了王淦昌的眼界和見識,為他後來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 23名「兩彈一星元勳」照片,你認識幾個?
    孫家棟,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9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王希季,中國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太空飛行器的研製和組織者之一,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此人是兩彈一星元勳的老師,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搶救出一件寶貝
    說起錢三強、鄧稼先、王淦昌……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因為他們都是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勳,上過歷史教科書的。若我提到另一個名字,趙忠堯,可能就有人要說了,趙忠堯是誰啊?我只認識趙忠祥……這很正常,因為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業,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至於巨人姓啥名誰,就不甚了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