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兩彈一星元勳的老師,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搶救出一件寶貝

2020-12-05 凡人摸史

說起錢三強、鄧稼先、王淦昌……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因為他們都是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勳,上過歷史教科書的。若我提到另一個名字,趙忠堯,可能就有人要說了,趙忠堯是誰啊?我只認識趙忠祥……

這很正常,因為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業,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至於巨人姓啥名誰,就不甚了了了。錢三強他們都曾受教於趙忠堯,是他的學生。

清朝光緒二十八(1902)年6月,趙忠堯出生在浙江諸暨。23歲從東南大學畢業之後,在清華大學任助教。1927-1931年,他先後在美國、德國、英國留學、搞研究。在英國,與原子核物理學之父盧瑟福一起工作。盧瑟福共有九個助手或學生獲得過諾貝爾獎——其實,完全可以是十個的。因為趙忠堯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現了正電子、第一個發現了反物質。他的成就,完全當得上諾貝爾獎——這是專家們的看法,我一個文科生,看不懂那些,但我相信他們的結論——1931年,趙忠堯回國並開設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

(左一 趙忠堯 左二 王淦昌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937年七七事變,北京城岌岌可危,各大學開始疏散。時任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的趙忠堯,潛入城中,找到了梁思成。

沒錯,就是大才子大學者、差點被慈禧太后揪了腦袋的梁啓超的兒子。很多人在電視劇裡看多了他和林徽音、徐志摩之間的三角戀情,一些人卻不知道,其實他們夫妻不是以談戀愛、而是以在建築學方面的重要成就聞名於世的。

趙忠堯為何會來找梁思成呢?

原來,梁思成有轎車。品牌咱就不說了,他們又不會給我廣告費,是吧?

難道趙忠堯想借他的車逃命?

並非如此。前面我不說嗎?他是從外地潛回北平的。之所以要回來,只因怕有個寶貝,落到日本人手裡,那可就慘了!

(左一 趙忠堯 觀摩原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什麼寶貝?

據嶽南老師在《南渡北歸》中寫,是趙忠堯在英國留學時,盧瑟福送給他的,超級珍貴,超級見不得人。

盧導師送了50毫克放射性鐳給他。

對,就是居裡夫人發現的鐳。

這在當時的科學界,絕對是稀罕之物。盧瑟福送給學生,是冒著很大的風險;而趙忠堯帶回來,那也是歷盡千辛萬苦。

這玩意,可不能落到日本人手裡。

(右二 趙忠堯回國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梁思成聽了趙忠堯的介紹,答應冒一次險。趁著黃昏入夜,兩人開車穿過雜亂的校園,摸到實驗室,找到了那些鐳。幸好,還沒被日本人搜走。兩人僥倖過了幾道日本人的關卡,出了校園,長噓了口氣。

後來他們都逃出生天,在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勝利之後,趙忠堯到美國考察,還觀摩了美國的原子彈試驗。1950年回國,為中國的科學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幹航天這一件事
    2月16日,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各界人士送別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圖/視覺中國  任新民  性別:男  籍貫:安徽  終年:102歲  去世原因:病逝  人物介紹:飛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元勳,中科院資深院士,我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國科大展出23位元勳肖像畫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在國科大舉辦。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推動大學生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在其圖書館舉辦「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展出全部23位「兩彈一星」元勳的個人肖像畫和群像。中科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中科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李樹深院士,國科大副校長董軍社等參觀「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白春禮指出,可以進行巡展,以擴大對科學家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的宣傳。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畢業於國內哪些大學?有什麼樣的學歷?
    策劃|冷絲欄目|絲說大學人物從學歷學位看,「兩彈一星」23位元勳中,本科學歷3人,約佔13%;碩士研究生6人,約佔26%;博士研究生14人,約佔61%。他們全部畢業於國內外名牌大學。此後,他們中的20人,或在國內,或在國外名牌大學繼續深造。
  • 「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我研究核彈是為了世界和平
    聽眾朋友,我是央廣記者王銳濤,今天我們邀請軍史專家董保存繼續為您講述兩彈一星元勳的故事。
  • 兩彈一星元勳名單完整版:陳能寬逝世僅6人在世
    兩彈一星元勳  「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飛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或追授給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 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一共23個人,是南方人多還是北方人多?
    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由中共中央、 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授予給鄧稼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按姓氏筆畫排序)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 「兩彈一星」元勳多數來自江浙,江浙地區有什麼魔力?
    「兩彈一星」是指我國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時為了抵制帝國主義的侵害與核訛詐所採取的科研決策。這一決策旨在通過我國無數科研家的科研手段打造出屬於我國的核彈、飛彈與人造衛星,提升我國的國力。這一成果的取得,與無數科研學者們日夜辛勞甚至不惜放上生命的研究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每個人都值得我們銘記。而說來也奇,他們中大部分都出自高級知識分子家庭,而著許多家庭又都來自江浙,不由得讓人思考,江浙地區有著怎樣的魔力,可以培養出這許多的科研人才。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本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陰差陽錯成就了別人
    截止2019年,中國所獲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分別是獲得文學獎的莫言以及獲得生理醫學獎的屠呦呦,而美國已經有381人獲獎,而我們的鄰國日本,從2000以來,累計獲得了19次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個,與之對比,差距明顯。諾貝爾獎不僅是個人的榮譽,還能體現一個國家影響力以及綜合實力,但多年以來,中國人都是極難獲獎的。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生平事跡展在渝開展
    1月18日,「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生平事跡展在重慶科技館開展。其中,朱光亞的大學作業、文件手稿、辦公用具等珍貴實物及眾多圖片首次與公眾見面,市民可親眼見證朱光亞從一介青年學生成長為功勳科學家的人生歷程。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是他的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陶行知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教書育人,傳道解惑是一名老師基本的責任,是以,老師必須不停學習才能不落學生之後。然,人終有惰性,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又有幾人呢?
  •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用紙筆描繪出核彈的模樣
    今天我們邀請軍史專家董保存繼續為您講述「兩彈一星」元勳的故事。周光召,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和核武器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項卓著成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和戰略核武器的研究設計作出突出貢獻,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董保存:我們今天講「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周光召。
  • 「兩彈一星」元勳少年時的生活場景
    在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西灘郭家村,曾為原子彈爆炸做過卓越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永懷教育學院同步舉行揭牌儀式。作為郭永懷的故鄉,榮成市近年來始終堅持以講好永懷故事、弘揚永懷精神為使命,不斷加強場館建設、事跡挖掘、教學宣講等工作,讓永懷精神成為感召激勵更多人的新旗幟
  • 又一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隱姓埋名20年完成壯舉,還剩幾位在世?
    已故的兩彈一星元勳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十八位英雄,在此讓我們祝願先生們一路走好,中國定將實現偉大復興。現在,又有一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英烈,歌頌他的功績。我國元勳程開甲院士於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稱得上是福壽綿長。程老先生一輩子都在為中國軍工事業而努力,哪怕是退休都一直擔任中科院與總裝備部的常任委員、專家顧問,為東風飛彈的產生同樣做出貢獻。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兩彈一星元勳僅剩3人
    于敏去世後,曾於1999年獲頒「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名著名科學家,目前僅剩3人健在,他們是:王希季、孫家棟和周光召。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官方微博  少年于敏  「蕩寇平虜,重振河山」  1926年,于敏出生於天津,青少年時代的他歷經軍閥混戰和抗日戰爭。
  • 他推薦的人,有七位是後來的「兩彈一星」元勳!
    而錢三強成為596計劃的擔綱人之一。在後來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稱號的23人中,有7位是由錢三強直接推薦到核武器研製第一線的。原子能科技戰線上,許多科技人員都患上了浮腫病,還有不少人肝功能指標都不正常,錢三強擔心不已,卻也束手無策,只能尋求領導人的幫助。戳視頻,看詳情!
  • 23名「兩彈一星元勳」照片,你認識幾個?
    是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兩彈一星元勳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彭桓武,物理學家。從事原子核、鋼錠快速加熱工藝、反應堆理論和工程設計以及臨界安全等多方面的研究。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和中國綠色貢獻終身成就獎。屠守鍔,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之子回憶:父親一輩子低調、一絲不苟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之子回憶:父親一輩子低調、一絲不苟 2020-11-01 15:32:28(鄭瑩瑩 攝) 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1日電(鄭瑩瑩)歷經一年多的巡展,「光輝典範 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跡展」1日在上海科技館開啟全國巡展的最後一站,將持續至12月30日,向公眾講述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核科技事業的重要開拓者、第一顆原子彈氫彈攻關技術總負責人、國防科技領域的卓越組織領導者朱光亞的生平事跡。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6月2日,「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 張炎良 黃昂瑾 見習記者 嶽巍)6月2日上午10時許,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 「兩彈一星」元勳于敏逝世,曾28年隱姓埋名
    來自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獲得者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都是其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只是被看到的永遠只是少數,許多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因為種種原因被淹沒在歲月裡,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銘記。就像古往今來數不清的冤案,被正名的永遠只是一部分。今日家國強盛,不忘鑿井英雄新中國成立之後,最令人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們終於研發出了我們的兩彈一星,時至今日都要感謝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然而我們看到的,我們知道的,不過寥寥二十幾人,很多同樣優秀的科學家們卻沒有在名單裡,比如趙忠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