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原名邵仁楞,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祖籍浙江寧波。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多年來,邵逸夫捐助數以百億計款項,為內地、香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勳銜。1977年獲英女王冊封為爵士。2014年1月7日(農曆2013年12月7日),邵逸夫先生逝世。2014年1月7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逸夫清晨在家中去世,享壽107歲。
邵逸夫是一位傳奇人物,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見證了中國電影從默片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全部歷史更讓人稱奇的是,邵逸夫不僅人生傳奇,他身後的女人也像他的公司拍出來的電影一樣,充滿了浪漫的傳奇色彩……1907年,邵逸夫出生於浙江寧波鎮海一個富有家庭,父親是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所以香港影視圈尊稱他為「六叔」。
邵逸夫是華人世界真正的傳奇:由他創辦的邵氏兄弟公司,迄今出品的影片超過一千部,「邵氏出品,必屬精品」既是廣告,更是保障;他退休離任的香港廣播電視有限公司(TVB),在香港歷次收視大戰中屹立不倒,製作的節目行銷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華語影視名人,從周潤發、成龍、梁朝偉到TVB的龍套演員,或多或少都跟邵逸夫這個名字有聯繫。由他創辦、以他名字命名的「邵逸夫獎」,有著「東方諾貝爾」的美譽;20年、4888個校舍,熱心慈善公益的他,向內地教育捐助超過33億港元,大小學校內隨處可見「逸夫樓」。
影視王國能屹立半世紀,邵逸夫的營商手法毋庸置疑。曾有與六叔交手的投資銀行人士形容,六叔甚具生意頭腦,印象最深的是1996年邵逸夫出乎意料地,將電視企業股份高價售予「糖王」郭鶴年,避免一場收購戰。香港TVB的各種劇集湧向內地,了解到這是邵逸夫的電視帝國打造的產品。而慈善和電視,正是邵逸夫先生一生堅持到最後的兩大事業。
「逸夫教學樓」,也簡稱「逸夫樓」,是由一手打造了邵氏、無線影視產業的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從1985年開始,邵逸夫共向內地教育捐贈5億港幣,捐助項目6013個。以邵逸夫的名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它文化藝術、醫療機構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這在中外捐資助學史上,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中國人,很少直接用死字來表達一個人死去,用的是逝世,高僧死了叫圓寂,德高望重的老人死了,叫駕鶴西去,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去世,大部分媒體用的是逝世。能用「仙逝」二字的人不多,但是邵逸夫先生當之無愧。先生的生平網上都可以查到,我就不贅述了,今天只用一句話來緬懷先生:如果把所有逸夫樓的臺階連接到一起,足以讓先生步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