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翻譯大師|紀念卞之琳先生逝世20周年

2020-12-05 商務印書館

卞之琳(1910—2000),現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代表詩人。作為翻譯家,卞之琳的譯作《莎士比亞悲劇四種》代表了中國莎士比亞作品翻譯的最高成就,其對中國翻譯文學尤其是現代詩歌做出了重要貢獻。

今天,小編分享著名翻譯家許鈞先生為《卞之琳譯作選》所作前言,和大家一起紀念先生逝世20周年。

卞之琳(1910—2000)

《卞之琳譯作選》前言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20世紀文學翻譯史上,卞之琳(1910—2000)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名字,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他是傑出的詩人,是新文學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代表詩人。他是偉大的翻譯家,被譯界稱為一代翻譯大師。他是優秀的學者,對西方文學,尤其是對莎士比亞有著深入的思考。

作為譯界的後學,我對卞之琳先生一直懷有崇敬的心情。我拜讀過安徽教育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的三卷本《卞之琳譯文集》,我驚嘆於卞之琳先生視野之開闊、目光之獨特、譯筆之傳神。對於自己的翻譯歷程,卞之琳先生說過這樣一段具有概括性的話:「我從事文學翻譯,不是遵循什麼翻譯理論指導開始的;要講自己的文學翻譯實踐,則是60年的道路好像兜了一圈;始於譯詩(韻文),中間以譯散文(包括小說)為主,又終於譯詩(韻文,包括詩劇)。」

翻譯,是卞之琳先生一輩子的摯愛。60年的翻譯歷程,記錄著他對真與美的執著的追求。據他在「譯者總序」中的回憶,早在他讀高中二年級的時候,他有幸選修了一門莎士比亞戲劇課,讀到了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原文。課外,他「自讀了英國浪漫派詩人柯爾律治(S.T.Coleridge)的敘事名詩《古舟之詠》,為滿足自己文學創作的替代樂趣,就悄悄地把全詩譯出,全長1060行,行對行,韻對韻,自我約束極嚴」 。這次翻譯,對於卞之琳的翻譯人生而言,猶如埋下一顆種子。詩歌翻譯,於他是一種發現,他由此慢慢接近浪漫派詩歌,後又愛上了象徵主義詩歌。在某種意義上,卞之琳對於西方浪漫主義、象徵主義詩歌的發現,可以說激發了他的詩情,與他的詩歌創作漸漸形成了一種難得的合力,創作與翻譯互動,成就了他的詩意人生。

檢視卞之琳先生60年的翻譯歷程,我首先看到的,是卞先生透過西方這扇窗戶,通過他的發現,為中國廣大讀者打開了一個豐富、獨特、異彩紛呈的文學世界。英國的莎士比亞、拜倫、雪萊、濟慈、艾略特、伍爾孚,愛爾蘭的葉芝、喬伊斯,法國的波德萊爾、瑪拉美、魏爾倫、瓦雷裡、普魯斯特、紀德,奧地利的裡爾克,西班牙的阿索林,這一個個光輝的名字,因卞之琳的譯介而在中國讀者的心中閃現著他們的光芒,讓中國讀者感受到了他們思的深邃、文的神採與情的溫暖。若論翻譯,在我看來,翻譯在本質上具有開放的精神,善於敞開自身,打開他者的世界,在異域的明鏡中,照亮自身;在與他者的相遇、接觸、交流、碰撞中,豐富自身,也豐富他者。基於此而論翻譯家卞之琳的功績,我們會發現卞之琳先生以其開闊的視野,把中國讀者引向了廣闊的世界,引向了一座座文學的奇峰。卞先生以探索性的目光,發現了象徵主義詩歌;更以前瞻性的目光,發現了可與現實主義文學互為補充的現代主義文學。1980年,他在回憶自己翻譯和文學研究歷程的文章中寫道:「我們今日的外國文學愛好者,從歐洲19世紀的浪漫派詩和寫實派小說一下子碰到西方五六十年代以來的各種所謂『先鋒派』作品,就有點暈頭轉向了,恰就是漏掉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這一段西方文學的認識。」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卞之琳先生就以其清醒而獨特的目光,發現了普魯斯特、喬伊斯和伍爾孚這些現代主義大師的特質,並開始嘗試著翻譯他們的作品,為中國讀者認識與理解現代主義文學做了開拓性的努力。

對於卞之琳先生在這一方面的可貴貢獻,我有過一些研究。我曾就法國20世紀文學在中國的翻譯與接受做過比較系統的梳理,也有過比較深入的思考。據我們考察,卞之琳是國內最早翻譯普魯斯特的,雖然譯的只是普魯斯特那部不朽名著開頭的幾個段落,但其意義卻是開拓性的。1988年,當《追憶似水年華》全書由譯林出版社組織翻譯,即將出版之際,卞之琳在《中國翻譯》1988年第6期發表了一篇《普魯斯特小說巨著的中譯名還需斟酌》一文,文中有這樣一段回憶性的文字:「……三十年代我選譯過一段。我譯的是第一開篇一部分,據法國版《普魯斯特片斷選》(Morceaux Choisis de M .Proust )加題為《睡眠與記憶》,1934年發表在天津《大公報》文藝版上,譯文前還說過幾句自己已經記不起來的介紹語,譯文收入了我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出版的《西窗集》。」根據卞之琳先生的這段話,我在宋學智幫助下,查閱了《大公報》,在文藝副刊1934年2月21日第12版上,讀到了《睡眠與記憶》這一篇譯文,也見到了卞之琳寫下的一段他「自己已經記不起來的介紹話」,其中有這樣一段:「有人說卜羅思忒是用象徵派手法寫小說的第一人。他惟一的巨著《往昔之追尋》(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可以說是一套交響樂,象徵派詩人閃動的影像以及與影像俱來的繁複的聯想,這裡也有,不過更相當於這裡的人物,情景,霎時的歡愁,片刻的迷亂,以及層出不窮的行品的花樣;同時,這裡的種種全是相對的,時間糾纏著空間,確乎成為了第四度(The fourth dimension),看起來雖玄,卻正合愛因斯坦的學說。」 短短的幾句話,深刻地揭示了普魯斯特這部巨著的哲學特質,也道出了這部巨著的詩學特徵。卞之琳的發現與開拓之功,由此可見一斑。

卞之琳先生翻譯的詩人與小說家眾多。在詩歌方面,翻譯的主要是法國詩歌和英國詩歌。在小說方面,引起我特別關注的,是卞之琳先生所譯的紀德。紀德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法國文學中有著獨特的地位。但我們知道,紀德是194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而差不多是在發現普魯斯特的同時,卞之琳就開始對紀德產生了持久的興趣。在1933年,他開始關注並閱讀紀德的作品。第二年,即1934年,「他首次譯出了紀德的《浪子回家》一文。1935年譯介《浪子回家集》(作為《文化生活叢刊》之一出版於1937年5月,初名《浪子回家》)。1936年譯出紀德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贗幣製造者》(全稿抗戰中遺失,僅刊出一章)。1937年譯《贗幣製造者寫作日記》《窄門》和《新的食糧》。1941年為重印《浪子回家集》撰寫譯序。1942年寫作長文《紀德和他的〈新的食糧〉》,翌年由桂林明日社印行單行本,以之為序。1946年為次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窄門》撰寫譯序」 。卞之琳對紀德的喜愛與執著,源自於他對紀德深刻的理解。在中國,紀德長時間裡一直被當作謎一樣的存在,學界對紀德多有不同的闡釋。卞之琳對紀德的翻譯與評介是在一種互動關係中進行的。作品的翻譯為卞之琳深刻理解紀德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提供了一般的評論者所難以企及的可能性。而反過來,基於對作品深刻理解之上的評論,則賦予了卞之琳對紀德的某種本質性的把握。這種直達作品深層和作者靈魂之底的把握主要體現在兩點。首先是對紀德思想的準確把握,卞之琳突破一般評論者所認為的紀德的「多變」的特徵,指出紀德雖然有著「出名的不安定」,「變化太多端」,但「『轉向』也罷,『進步』也罷,他還是一貫」 。在卞之琳看來,紀德的多變的價值恰恰體現在其不斷的超越和進步之中。其次是對紀德「章法文體」的深刻把握,卞之琳深諳紀德的為文之道,並善於在翻譯中再現紀德的風格。由對紀德的思想與創作手法的雙重把握,到化紀德的「章法文體」為我有,卞之琳對紀德的作品的譯介與接受由此而打上了鮮明的個性烙印,賦予了其譯文以獨特的品格。

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回顧卞之琳先生的翻譯歷程,重讀卞之琳的故譯,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和感受。我看到了新文化運動中那個意氣風發的詩人,看到了那個得世界文學風氣之先、具有開拓性的翻譯家,看到了一個不斷發現異域文學別樣之風景的探索者。而在他留給我們的涉及英、法兩大語種,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多個門類的一百五十餘萬言的譯文中,出於我個人對卞之琳先生的理解和偏好,我選擇了他早年翻譯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譯作,其中有象徵主義的詩歌,有哲理性的小品,有現代派的小說,還有卞之琳先生理解深刻的紀德的名篇。但願讀者能理解我的選擇,用心閱讀卞之琳先生融入了愛與生命的翻譯文學之佳作。

許鈞

2019年10月12日

於朗詩鐘山綠郡

1. 《卞之琳譯作選》

一代西方文學翻譯大師卞之琳

融入了愛與生命的詩歌與小說譯作

卞之琳對西方文學的譯介,為中國廣大讀者打開了一個豐富、獨特、異彩紛呈的文學世界。本書主要收錄法國波德萊爾、瑪拉美、魏爾倫、瓦雷裡、蘇佩維埃爾等詩人的詩歌12首,波德萊爾、瑪拉美、阿索林等的隨筆6篇,喬伊斯、伍爾孚等的短篇小說3篇和紀德的中篇小說《窄門》。

2. 《維多利亞女王傳》

卞之琳先生經典傳記譯作

作者斯特萊切

開創了現代傳記文學之先河

這部代表作初版於1935年,當時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作者的筆下,維多利亞女王,「歐洲的祖母」,是如此有血有肉,而透過她,我們又得見女王丈夫亞爾培、數任首相及其他政治人物的身影。

相關焦點

  • 「紀念花鳥畫大師高冠華逝世20周年特展」在涵芬樓藝術館開展
    11月12日下午,由中國未來研究會名人書畫專業委員會、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聯合主辦的「壯採境界——紀念花鳥畫大師高冠華逝世20周年特展」在涵芬樓藝術館舉行開幕式。《百年巨匠》創始人、北京銀谷藝術館館長楊京島,涵芬樓藝術館館長劉文哲,高冠華先生的眾多學生等眾多嘉賓參加了開幕式。
  • 紀念王樂同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書法展和研討會昨日舉行
    紀念王樂同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書法展和研討會昨日舉行 2020-12-07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馮康先生(1920 年9 月9 日—1993 年8 月17 日)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1945 年至1953 年,馮康先後在數學大師陳省身、華羅庚與龐特裡亞金(Pontryagin)等的指導下工作。1957 年馮康受命調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參加了中國計算技術和計算數學創建工作,成為中國計算數學和科學工程計算學科的奠基者、學術帶頭人。1978 年調到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任中心主任,1987 年改任計算中心名譽主任。1993 年8月17 日,馮康逝世,享年73 歲。
  • 協和醫學院紀念吳憲先生創建生物化學系100周年 傳承大師科學精神
    央廣網北京12月31日消息(記者車麗)見證我國現代醫學教育百年發展,大師與大樓皆不可缺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日前在京舉辦「緬懷吳憲先生創建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10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
  • 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日,新書《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
    南仁東先生是時代楷模、人民科學家、最美奮鬥者,是貴州平塘天眼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領軍人物。他從1994年開始主持該項目的中國推進工作,經過在貴州大山深處長達12年的跋涉選址、5年建設,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投入使用,「中國天眼」一躍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推動貴州乃至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紀念「天眼之父」逝世三周年!遼源舉行南仁東先生塑像揭幕儀式
    9月15日是南仁東逝世三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中國天眼」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時代楷模」「改革先鋒」「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南仁東先生塑像揭幕儀式在市第五中學舉行,以此紀念和緬懷南仁東先生,促進遼源和紹興兩地在公益事業上深度合作。
  • 鞠躬盡瘁,死而不已——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周年
    20世紀80年代,他首次提出基於哈密爾頓體系的辛幾何算法,在天體力學、粒子加速器中的軌道計算以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該成果於1997年底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3年8月17日,先生逝世。先生一家兄弟姐妹四人,長兄馮煥、二姐馮慧、弟馮端,包括姐夫葉篤正在內都投身到了科學事業,在科學界傳頌著「一門三院士」的美談。
  • 紀念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
    今天是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原名邵仁楞,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祖籍浙江寧波。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計算數學|應用數學|華羅庚|科學_網易訂閱
    馮康先生(1920 年9 月9 日—1993 年8 月17 日)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翻開文集,我們看到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由遠而近向我們走來1945 年至1953 年,馮康先後在數學大師陳省身、華羅庚與龐特裡亞金(Pontryagin)等的指導下工作。1957 年馮康受命調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參加了中國計算技術和計算數學創建工作,成為中國計算數學和科學工程計算學科的奠基者、學術帶頭人。1978 年調到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任中心主任,1987 年改任計算中心名譽主任。1993 年8月17 日,馮康逝世,享年73 歲。
  • 紀念陳景潤先生誕辰80周年學術報告會召開
    2013年是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先生誕生八十周年。陳景潤先生出生於1933年5月22日,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從事數學研究,直到1996年3月19日因患帕金森氏綜合症不幸去世。
  • 介休市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10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享譽學術界的「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在張頷先生故裡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為了紀念這位享譽國內外的文博大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書法家,介休市委、市政府在介休市博物館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 紀念張愛玲逝世20周年:她的故事在電影裡永恆
    紀念張愛玲逝世20周年:她的故事在電影裡永恆 時間:2015.09.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liza 分享到:
  • 「錢偉長星」閃耀太空,紀念錢偉長逝世十周年活動在滬舉行
    上海大學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30日電 (記者 許婧)今年是中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錢偉長先生逝世十周年。30日,「錢偉長星」命名儀式暨錢偉長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活動在上海大學舉行。2020年2月5日,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並發布國際公報,把國際編號為283279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錢偉長星」,以紀念錢偉長先生傑出的科學貢獻。
  • 我們應培養怎樣的數學大師?—新聞—科學網
    35年前的6月12日下午4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正在東京大學數理學部講演廳向日本數學界作主題為
  •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舉行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舉行2018年12月31日(周一/調休)上午,由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迎新年 憶蕭軍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東城區第一圖書館舉行。
  • 【1211期】紀念天才詩人翻譯家——梁宗岱
    今年是天才詩人翻譯家梁宗岱先生逝世30周年。梁先生曾於1936至1937年執教於我校英文系,為我校外語教育事業作出過輝煌貢獻。他走了,留下了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南開人永遠不會忘記他。此文特為紀念梁先生逝世30周年而作。  □王秉欽  梁宗岱,廣東新惠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傑出的文學翻譯家。
  • 太倉紀念吳健雄誕辰100周年
    5月30日,江蘇太倉隆重舉行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部分兩院院士,國內外高校知名教授學者,吳健雄的母校東南大學、南京大學代表,以及吳健雄的親屬代表近500人出席了紀念大會。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太倉瀏河鎮。1929年吳健雄以蘇州女師第一名的成績獲準保送國立中央大學。
  • 文字實錄---紀念華羅庚逝世25周年活動
    今天我們相聚與此,共同緬懷一代數學大師國人楷模華羅庚先生。1985年6月12日,也就是25年前的今天,華老應邀在日本東京大學做學術報告。在他做完報告的時候,突然就倒在了講臺上,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謝幕,實現了他一心為人民,慷慨之此生為祖國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豪邁誓言。6月12日成為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日子。
  • 觀展|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肇慶...
    前言黎雄才(1910—2001)是嶺南畫派第二代畫家的傑出代表,也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一生致力於中國山水畫、花鳥畫的探索,尤注重在生活中汲取創作動力和靈感,形成富於時代生活氣息的生動畫風。
  •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著名結構力學家張維嶽逝世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著名結構力學家張維嶽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20-03-05 08:52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