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建設中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貢獻者,像鄧稼先 錢學森和于敏都是偉大的建造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到底在哪個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吧。
鄧稼先照片
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蘑菇雲
首先來看一下鄧稼先先生的貢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當時中央決定自己研製原子彈,來打破西方國家對中國技術的封鎖和武力的威脅。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說:原子彈就是那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飛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此後鄧稼先臨危受命,瞞著家裡的妻子孩子,帶著自己的學識和忠丹報國的一腔熱血,來帶了荒無人煙的大西北。這一去就是十幾年,在華北某地參與並指導了核試驗前的轟炸模擬試驗,鄧稼先親自在核試驗場地找爆炸後產生的碎片,查看爆炸輻射地情況。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籤字確定的設計方案。。楊振寧來華探親返程之前,故意問還不暴露工作性質的鄧稼先說:&34;鄧稼先請示了周恩來後,寫信告訴他:"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
鄧稼先是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頭人,靠不屈的意志和愛國之心,在荒涼的大西北帶著中國的一批建設者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錢學森圖片
大家都知道錢老在美國留學歸來之時曾遇種種阻力,經過周恩來總理交涉才得以順利歸國。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Dan A. Kimball)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 個師的兵力。歸國後,他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飛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任命他為委員。
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飛彈、中近程飛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飛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飛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
也就是說錢老用一生的精力研發了運載中國自製的原子彈和氫彈的火箭,讓它們能精準打擊到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從此中國再也不用怕西方國家的威脅!並完成了中國衛星的建設。
于敏圖片
于敏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他也代表了曾經那些偉大的祖國貢獻者。于敏沒有出過國,在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他幾乎是惟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
于敏老先生主要貢獻在氫彈。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進行理論探索。從原子彈到氫彈,按照突破原理試驗的時間比較,美國人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英國四年零三個月,法國八年零六個月,前蘇聯四年零三個月。當時中國的設備無法跟西方國家比擬,當時僅有一臺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並且95%的時間分配給有關原子彈的計算,只剩下5%的時間留給于敏負責的氫彈設計。在氫彈原理研究中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解決了熱核武器大量關鍵性的理論問題。
在這樣的環境下,于敏靠堅強的毅力,完全自主設計了一種氫彈的氫彈構型--于敏結構。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氫彈,一種威力比原子彈更大的戰略性武器。
總結一下,鄧稼先和于敏老先生主要是中國兩彈建設的先驅者、領導者,而錢學森是中國一星的奠基者。他們雖然從事的工作研發領域不同,但是都是中國代表性的科學家。為了破除西方各國家對中國的封鎖威脅,用盡了一生心血。他們就是兩彈一星傑出的代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