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氫彈僅兩種:美國T-U構型和中國于敏構型

2020-11-28 華夏經緯

  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傑出領軍人之一的于敏院士榮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也是此次唯一獲得該獎項的科學家。

  于敏是新中國氫彈研究中的關鍵核心人物。他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1965年10月,在于敏的親自組織和部署下,氫彈理論得以突破。目前全世界只有兩種氫彈構型,美國的T-U構型和中國的于敏構型。

  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

  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4年獲求是基金傑出科學家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1985年榮獲「五一勞動獎章」。1987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由於核武器的保密原因,于敏的一切長期以來都處於高度保密中。從1976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是保密的,直到1988年以後,于敏才獲得出國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由於工作的關係,于敏首次出國是以某大學教授的身份去美國訪問的。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儘管去了許多地方,但他始終像個「啞巴」:要問也不方便問,要說也不方便說,很不好受。

  提出氫彈原理方案

  在我國研製第一枚原子彈尚未成功時,有關部門就已做出部署,要求氫彈的理論探索先行一步。1960年底,錢三強找于敏談話,讓他參加氫彈原理研究,于敏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在錢三強的組織下,以于敏等為主的一群年輕科學工作者,悄悄地開始了氫彈技術的理論探索。

  從原子彈到氫彈,按照突破原理試驗的時間比較,美國人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英國四年零三個月,法國八年零六個月,前蘇聯四年零三個月。主要一個原因就在於計算的繁複。而中國的設備更無法可比,國內當時僅有一臺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並且95%的時間分配給有關原子彈的計算,只剩下5%的時間留給于敏負責的氫彈設計。窮人有窮辦法,于敏記憶力驚人,他領導下的工作組人手一把計算尺,廢寢忘食地計算。一篇又一篇的論文交到了錢三強的手裡,一個又一個未知的領域被攻克。四年中,于敏、黃祖洽等科技人員提出研究成果報告69篇,對氫彈的許多基本現象和規律有了深刻的認識。

  1964年9 月,38歲的于敏帶領一支小分隊趕往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抓緊計算了一批模型。但這種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變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總結經驗,帶領科技人員又計算了一批模型,發現了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關鍵,解決了氫彈原理方案的重要課題。于敏高興地說:「我們到底牽住了『牛鼻子』!」他當即給北京的鄧稼先打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電話。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們才能聽懂的隱語:暗指氫彈理論研究有了突破。「我們幾個人去打了一次獵……打上了一隻松鼠。」鄧稼先聽出是好消息:「你們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現在還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標本。……但我們有新奇的發現,它身體結構特別,需要做進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們人手不夠。」「好,我立即趕到你那裡去。」年底,于敏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研究中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解決了熱核武器大量關鍵性的理論問題,並在平均場獨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1967年6月17日,中國的第一顆氫彈在爆炸成功。

  上世紀80年代初,于敏意識到慣性約束聚變在國防上和能源上的重要意義。為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在一定範圍內作了「雷射聚變熱物理研究現狀」的報告,並立即組織指導了我國核理論研究的開展。1986年初,鄧稼先和于敏對世界核武器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我國核試驗的建議。事實證明,這項建議對中國核武器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觀察者)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僅中國擁有30枚氫彈?世界氫彈構型僅兩種,于敏構型是其中之一
    氫彈是一種熱核武器,它的威力比原子彈還要具有殺傷力。技術也更加複雜,有關消息稱只有中國擁有世界僅存的30枚氫彈。因為氫彈被製造出來後,需要大量維護人員和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所以造成了氫彈的維護和後期保養費用極高,而氫彈的壽命又非常短,漸漸很多核大國就開始不再研製型的氫彈。
  • 國際上是如何知道中國氫彈是獨特的「于敏構型」的?
    核武器的威力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威脅,所以我國也是提出砸鍋賣鐵也要研製核武器的口號,如今世界上有核武器的國家也僅有5個,而中國便是其中之一,核武器是國家的機密,那麼世界是如何知道中國的氫彈是「于敏構型」呢?
  • 氫彈于敏構型阻礙中國核武研發?揭示中子彈進展
    這兩天,論壇上圍繞著于敏獲獎這個話題,很多的網友在討論一些問題,更多是爭論一些技術上的話題。大家提出來說,目前國際上的氫彈有兩種構型,一種是TU構型,一種是于敏構型。  TU構型出自於美國,而于敏構型是我們國內于敏獨創的一種氫彈構型,正是這種氫彈構型使我們在氫彈研製上以世界第一的速度,僅僅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由原子彈到氫彈的過程。
  • 氫彈中的于敏構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對氫彈研究如此重要?
    「于敏構型」是我國氫彈研製的重要構型,這一構型的提出,大大加快了我國氫彈研製的步法,相對於美國的「T-U構型」更具實戰優勢;有關于敏構型的詳細資料,都是國家最高級機密。氫彈原理原子彈和氫彈,是人類擁有的兩種威力極大的核武器,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了一顆原子彈,直接造成8.8萬人死亡,數十萬人受傷,上萬間房屋被毀,可見威力之大。
  • 美俄核彈頭數量達中國數十倍,卻無氫彈可用?于敏構型有多神秘?
    只有中國有氫彈的傳言當然是假的,中國雖然進步神速,但是核武器研製基礎和總體水平其實和美俄還有差距,說只有中國有氫彈,不是蠢就是壞。實際上全世界的戰略飛彈無一不是安裝的氫彈,而且美俄核彈頭核彈頭數量都在5000枚以上,是中國的數十倍。
  • 何祚庥憶于敏:當之無愧的氫彈構型最主要發明者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中國的氫彈確是中國人獨立創新、自主研發的重大成果。但如果沒有美國人、蘇聯人研發成功的範例在先,那時的中國人也是絕對不會想到我們應獨立自主地研發氫彈。我和于敏私下曾多次交換過意見,如果沒有美國人或蘇聯的成功範例在先,那我們也絕對不會敢於「闖」這個重大難關的。原因是,如果遭到了失敗,如果浪費了大量的錢,怎麼向國人交代?
  • 于敏構型更先進?其實聯合國五常都擁有氫彈
    現在只有東方大國還有30枚氫彈?假的,好多年的老謠言了,可竟然還有很多人信。其實,聯合國五常都有氫彈,而且地球上只有這5個國家才擁有氫彈。以美俄為代表的核大國,裝備的還是氫彈中的三相彈,只有印巴這種沒有能力製造氫彈的國家還在裝備原子彈。影響氫彈壽命的是製作工藝及所使用的核材料。氫聚變反應中使用氘和氚,其中氚有放射性,並且半衰期只有12年,所以才有氫彈不能長期儲存的說法。然而現在氫彈中普遍填充的是氘化鋰—6,這種材料很穩定。
  • 全世界僅存30枚氫彈都在中國?于敏構型不是萬能,美俄氫彈超千枚
    美俄英法都已經銷毀了氫彈,全世界只剩下中國擁有30枚僅剩的氫彈,這到底是謊言還是事實?今天吐槽君就帶大家一探究竟,首先我們得搞清楚核武器的分類和原理,核武器主要分為原子彈和氫彈,原子彈主要利用中子撞擊重原子產生鏈式核裂變釋放能量,它一般以高濃縮度的鈾235和鈽239作為爆炸材料。
  • 央視今天為他慶祝92歲生日 獨創"于敏構型"氫彈
    他用2年8個月的時間,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顆氫彈,用時比美蘇英法都更短;他隱姓埋名28年,默默為中國鑄造核武盾牌維護和平,淡漠名利不求聞達;他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技獎,但當外界稱讚他是中國「氫彈之父」時,他卻謙虛地婉拒。
  • 于敏與氫彈(四)壯志已酬 | 袁嵐峰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一個問題,也就是本系列文章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世界上是不是存在兩種氫彈構型,即泰勒-烏拉姆構型和于敏構型,而且于敏構型優於泰勒-烏拉姆構型?合理的回答是:不知道。何祚庥的文章說明了一點,于敏是對中國突破氫彈原理功勞最大的人,因此把中國的氫彈構型稱為于敏構型是合理的。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被美稱為「超級武器」的科學家,曾埋名28年
    從1964年我國第一款原子彈是爆炸成功之後,我們記住了錢學森和錢三強的名字,三年後,也就是1967年氫彈再次爆炸成功,而我們卻不知道誰是總設計師,直到28年之後,通過解密軍事機密檔案,我們才知道,中國的氫彈之父原來叫于敏。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曾28載隱姓埋名
    氫彈「首功」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就是這個「土專家」,提出了比美國T-U構形更高效實用的于敏構型。可以說,世界上真正掌握氫彈核心技術的,只有美國和中國!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僅用兩年8個月就研製成功,是世界上用時最短的國家。在研製氫彈的過程中,于敏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1969年初,因奔波於北京和大西南之間,也由於沉重的精神壓力和過度的勞累,于敏的胃病日益加重。
  • 當今世界上為何只有中國擁有氫彈呢?美國看了都眼紅
    說起原子彈,大家心中肯定會想到氫彈,當今世界上擁有氫彈的只有中國,就連財大氣粗的美國也沒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對於一向好強的美軍來說,他們真的能忍受這一點中國超過他們嗎?很多人心中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跟原子彈相比,氫彈的威力究竟如何呢?1961年蘇聯率先實驗了一顆沙皇炸彈的威力,雖然當量已經比預想的減少了三分之一還多,但是最後所產生的威力卻讓世界為之震驚,甚至是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3846倍。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老人逝世,他的功績與天齊高!
    如今,提到核武器,大家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原子彈和氫彈。而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一般在擁有了原子彈之後便努力研發基於熱核反應的氫彈,由於氫彈威力是原子彈的幾十上百倍,因此研發成功氫彈對於核武國家可謂意義重大。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在2018年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于敏: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28載隱姓埋名,填補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實現了氫彈突破和武器化——于敏,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對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 于敏:學術成果幾乎沒有發表在公開的場合
    據@光明日報 1月16日消息,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于敏,於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歲。 于敏是新中國氫彈研究中的關鍵核心人物。他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1965年10月,在于敏的親自組織和部署下,氫彈理論得以突破。
  • 研製氫彈有多難?中國獨有構型原理,保存世界僅存的30顆純正氫彈!
    通常起爆的方式可分為槍式和內爆式,而增強型原子彈又稱為助爆型裂變武器,是一種添加少量熱核材料,以提高裂變裝料的利用效率、增加裂變威力的原子彈,又稱助爆型原子彈。中國第一枚氫彈模型而 氫彈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質量較輕的原子的原子核發生核聚變反應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稱聚變彈、熱核武器。之所以稱為熱核武器,是因為它們的連鎖反應需要更高的溫度啟動。
  • 中國為何能保存人類僅存30枚氫彈?這位科學家美國都恨透了
    縱觀世界戰爭歷史,沒有什麼事是一顆原子彈解決不了,如果有,那就是兩顆,1945年,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直接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如果再有那就是一枚氫彈,提到中國氫彈的研製,大家現在都會想到一個人,他就是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由于于敏沒有任何留學經歷,因此被稱為「國產土專家一號」。
  • 氫彈威力有多大?其恐怖程度超乎想像,為何全球只有中國有氫彈?
    核彈是世界上實戰中所使用的最強大的武器,但是氫彈的威力卻比核彈高出幾十甚至數百倍。氫彈的引爆方式是核聚變,而如果想要引爆氫彈,那麼就必須先引爆一枚核彈,這樣才可以真正的讓氫彈爆炸,這種大型殺傷性武器,雖然殺傷力很強,但是對於現在的國家來說,核彈就已經滿足了所有需求,而氫彈由於破壞力太過於強大,再加上氫彈在儲存上有諸多弊端,所以很多國家都僅需要原子彈就可以了。
  • 美俄紛紛銷毀自家氫彈,為何中國卻保留?一大優勢讓美俄比不上
    現在,根據公開資料,在五大核國家中,只有中國擁有世界上僅有的30枚可使用的氫彈,至於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嘛,根本沒有過氫彈。眾所周知,氫彈是一種核聚變武器,和原子彈的核裂變爆炸完全不同,威力則是原子彈的幾十倍,甚至上萬倍,但是,其結構非常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