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1967年6月17日,中國在西部地區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資料圖:于敏
陳虎點兵:「氫彈之父」于敏的中國夢
不久前我們的氫彈之父,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于敏獲得了2014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網友當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於老一直潛心於我國核武器的研究,在鑄造我們核盾牌的過程當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這一次他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可以說是對他這種成就的一個肯定,同時也讓我們能夠更多的來看到我們核武器發展過程當中的艱辛和成就。
這兩天,論壇上圍繞著于敏獲獎這個話題,很多的網友在討論一些問題,更多是爭論一些技術上的話題。大家提出來說,目前國際上的氫彈有兩種構型,一種是TU構型,一種是于敏構型。
TU構型出自於美國,而于敏構型是我們國內于敏獨創的一種氫彈構型,正是這種氫彈構型使我們在氫彈研製上以世界第一的速度,僅僅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由原子彈到氫彈的過程。
但是我們看到有一些網友從技術上在討論,說于敏構型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構型;同時也有一些網友認為,于敏構型這種特殊的構型,雖然使我們氫彈的研發很快完成,但是在我們後期的氫彈的小型化,乃至更新一代的效應剪裁的核武器研發當中反而滯後了,其實這些問題回答起來相當的簡單。
首先,中國的氫彈的研發走的是一個完全自主創新之路。
想一想,那個時候中國是處在西方高度的封鎖過程中,我們很難從外界獲得氫彈構型的相關資料,如果說我們原子彈的研發還有最初蘇聯向我們提供的一些相應的技術資料的話,那麼氫彈的研發完全沒有這樣的一個基礎,它完全是建立在我們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的。
從我們研發氫彈,我們從原子彈到氫彈的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可以斷定,中國的氫彈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全新的東西。實際上從美國的第一顆氫彈和中國的第一顆氫彈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從技術上,中國的首枚氫彈比美國的首枚氫彈可以說大大前進了一步,美國的首枚氫彈完全是一個核爆炸裝置,幾十噸重的一個傢伙,根本不具備實際使用或者說不具備實戰價值。
而中國的第一枚氫彈,應該說它的小型化已經做到了相當好的程度,第一枚氫彈就具備了實際投送、實戰的這樣的一個基礎水平。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中國的氫彈不可能是從國外的某種構型延伸出來的,所以說于敏構型我們可以當之無愧的講,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是中國人自己研發創造出來的這樣的一個氫彈構型。
至於獨特的于敏構型是不是後來影響到了氫彈的進一步小型化乃至效應剪裁彈的研發,這個可能涉及到很多國家的核機密的東西,但是如果歲數大一點的朋友可能有印象,在1977年8月,當時負責國防科工委工作的張愛萍將軍曾經寫過一首詩:合金鋼不堅,中子彈何難,群英攻科技,敢破世上關。
這四句話其中專門講到了中子彈,中子彈就是大家所說的效應剪裁型的核武器,它需要氫彈的高度的小型化。在當時是世界級別的難關,那個時候美國剛剛公布要裝備生產中子彈,而這個時候從張愛萍將軍的這首詩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中子彈研發在當時已經取得了一個相當可靠的進展,儘管沒有以官方公開的形式公布,但是張愛萍將軍的這首詩裡,實際上就已經告訴我們,在1977年8月之前,我們在這方面的研製,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于敏院士在核領域科研所建立起來的這種對我們國家的貢獻,也可以感受到這個領域我們在整個的世界水平當中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領先的位置。
網友和朋友們更多的討論的是技術問題,其實我想大家從事的領域從事的專業不同,從于敏院士受獎和他的事跡上來看,我想說的更多的是要想實現中國夢我們需要于敏精神,于敏精神是一個什麼樣的精神?
第一、他是一個探索自主創新之路的精神。
中國發展到今天繼續發展下去,我們可以借鑑的東西或許會越來越少,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自主創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黨的十八大報告,國防軍隊建設當中如何應對世界新軍事革命,當時講了三條,其中關於國防工業方面強調的就是要自主創新,要想實現中國夢,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永遠都實現不了。要想實現中國夢我們必須要有自主創新。
第二、于敏精神包含著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于敏院士多少年來一直是默默無聞,甚至可以說是隱姓埋名。在此之前有多少人知道于敏這個名字呢,但是他卻把自己的一生用在我們核武器、核技術的研發當中,沒有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支撐,一個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第三、于敏精神包括了一種淡薄名利,甘心奉獻的精神。
我們看到在對于敏院士的訪談的電視畫面當中,于敏院士的家可以說簡樸到了讓人吃驚的狀態。以他的這種學術地位,以他的科研能力,可以說他想得到什麼沒有什麼得不到的,但是于敏院士在物質利益個人的東西上沒有做任何的追求,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科研,放在鑄造中國核盾牌的事業當中。這顯然和我們現在大道上的老虎和貪官們形成了一個極其鮮明的對照。
不光是搞科研需要這種淡薄名利,甘心奉獻的精神,作為國家的各級管理者更需要這種淡薄名利,甘心奉獻的精神。可以說于敏院士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財產,這筆豐厚的財產當中包括了物質的東西,包括了保證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包括了更多精神層面的東西。
今天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在實現中國夢這樣的一個歷史過程當中,要想實現中國夢,我想不光我們要創造更多的物質的東西,要創造這些物質的東西,還必須好好的學習一下于敏精神。(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