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隨著美國投放的兩顆原子彈而拉下帷幕,不僅逼的日本投降,也讓全世界見到了核武器的威力,兩座城市瞬間灰飛煙滅,成為了兩片廢墟。核武器的威力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威脅,所以我國也是提出砸鍋賣鐵也要研製核武器的口號,如今世界上有核武器的國家也僅有5個,而中國便是其中之一,核武器是國家的機密,那麼世界是如何知道中國的氫彈是「于敏構型」呢?
于敏是中國「氫彈之父」,為了我們國家能夠順利研製氫彈,免受他國的威脅,于敏隱姓埋名刻苦鑽研氫彈爆炸理論,不要說什麼國外專家研究學術了,于敏在那段時間裡都沒有出過國,一篇論文也沒有發表過,我國的氫彈是于敏一手打造而成的,對我國的研製氫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麼國際上是如何得知我們的氫彈是于敏構型呢?
國際知道這個訊息可能是通過這幾個途徑,美國的專家通過對我國氫彈爆炸時產生的煙塵規模、影片和載彈的機型推斷而來,分析認為我國是新型的氫彈結構。我國第一枚氫是百萬噸級的爆炸量,而美國的氫彈是用轟炸機運輸的,重量特別大,如果不是我們實現了小型化,也很難完成。
或者就是美國的偵察系統了,美國的高空偵察機對世界各國的高空都有偵察,很有可能是它拍攝到了氫彈的外形而推斷出來的。當時的美國間諜也是在各個國家均有潛伏,而氫彈的研製規模龐大,需要很多企業和部門的配合才能完成,最核心的地方間諜當然是無法進去的,但是在外圍一些不重要的部門中可能就是間諜滲透的方向,所以很可能就是從蛛絲馬跡上推測出來的。
于敏提出的氫彈構型,讓我國的核事業更上了一層樓,因為它的特點是體積小,易於保存,不像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氫彈,不易於保存,很多已經銷毀,因此也震懾了很多國家,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要知道氫彈的研製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研製,于敏先生也沒有出國留學過,是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刻苦取得這樣的成就,所以我們應該對于敏先生的貢獻感到敬佩和感謝,正是因為他,我們才不懼世界上其他強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