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英法都已經銷毀了氫彈,全世界只剩下中國擁有30枚僅剩的氫彈,這到底是謊言還是事實?今天吐槽君就帶大家一探究竟,首先我們得搞清楚核武器的分類和原理,核武器主要分為原子彈和氫彈,原子彈主要利用中子撞擊重原子產生鏈式核裂變釋放能量,它一般以高濃縮度的鈾235和鈽239作為爆炸材料。
而氫彈利用的是高溫高壓環境下輕原子的核聚變釋放能量,它一般以氘、氚等熱核元素作為爆炸反應材料。而所謂的中子彈實際上也是氫彈,只不過通過一些特殊的配比組合突出了中子流對人體的殺傷,弱化了衝擊波和輻射傷害,一般不單獨排列出來。
那麼氫彈和原子彈有哪些區別呢?最大的區別就是比當量(可以理解為單位質量的爆炸威力)相差懸殊。一般來說一千克核材料核裂變後所產生的威力只有核聚變的1/8(一千克核裂變相當於2500噸煤燃燒,一千克核聚變則相當於2萬噸煤),由於結構設計和核材料利用率的不同,實際相差更加懸殊,所以即便原子彈做的和氫彈一樣大,威力也遠遠不如氫彈。反過來說,氫彈只需要原子彈1/8的體積就可以獲得和後者相同的威力,所以氫彈在小型化上擁有天然的優勢。
▲太陽之所以能夠持續燃燒數十億年,其原理也是核聚變
除了比當量較小外,原子彈的威力上限也存在瓶頸,原子彈不管是槍式設計還是內爆式設計,其主要原理都是利用TNT爆炸壓縮核材料密度和中子濃度,使其達到臨界質量,最後發生我們熟知的鏈式反應。而一旦原子彈內部的鈾235或者鈽239堆放過多,其很可能無需外界幹預就會達到超臨界狀態,最後發生可怕的自發鏈式反應爆炸,這種武器根本不存在實用性,最後的結果無異於自殺。

目前威力最大的原子彈是美國五十年代在常春藤行動中製造的一枚原子彈,它的威力只有約50萬噸TNT當量。相比於原子彈,氫彈的核聚變材料沒有自發鏈式反應的擔憂,因此理論上的威力可以無上限,歷史上威力最大的氫彈是前蘇聯在1961年試爆的沙皇炸彈,它的威力足足有5000萬噸TNT當量,是威力最大原子彈的100倍!

現代戰略核飛彈講究更強的突防性和毀傷性,所以只要技術允許,必須採用分導式多彈頭設計,但是飛彈能夠攜帶的戰鬥部重量又十分有限,因此肯定不會使用由於氫彈相比原子彈的巨大優勢,二戰投放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重量達到4.4噸,威力卻只有1.4萬噸TNT當量,而美國俄亥俄潛艇上現役的三叉戟Ⅱ飛彈單發攜帶8到10枚最先進的W88型熱核彈頭(氫彈),它的重量只有360千克,威力卻達到了驚人的47.5萬多TNT當量。所以你要是武器設計工程師,你會淘汰笨重而威力弱小的原子彈,而選擇又小威力又大的氫彈?我想正常人都不可能這麼做,事實上無論是東風、白楊、民兵,搭載的都是熱核彈頭(氫彈),所謂的只有中國擁有30枚核彈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有槓精可能會問,氫彈雖然好,但是只有中國的于敏構型能夠長期保存,其他國家使用的T-U構型壽命低,維護成本太高,因此最終還是被銷毀了,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其實無論是什麼氫彈構型,都只是在內部結構上有所不同,根本不可能改變核材料的本身物理屬性。氫彈所使用的氘化鋰-6是一種穩定的化合物,不存在所謂的衰變周期,只要不遇到水就不會發生分解,放在高度密閉的核彈頭內可以保存成百上千年。所以決定氫彈壽命和維護成本的並不是所謂的構型,而恰恰是核彈頭的工藝和材料,在這方面反而是老道的美國和俄羅斯擁有優勢,因此他們才能擁有目前世界上最龐大的核武庫,而我們在這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因此維持一個較小規模的核武庫實際上也有技術考量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