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於無聲處聽驚雷 護衛和平的「氫彈之父」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於無聲處聽驚雷

  編者按

  日前,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獲得表彰。創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和發展進步的動力,獎勵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就是獎勵創新,就是表明我國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要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心。而作為與創新驅動一脈相承的重要工作,智慧財產權在歷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獲獎人和獲獎項目中均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從本期起,本報將從多個角度對今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的創新和智慧財產權故事進行梳理,以饗讀者。

  他是我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之一,也是我國自主培養的傑出核物理學家,更是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他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1月9日,他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主席臺,接受了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就是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于敏。

  自主創新的「國產專家」

  對于于敏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並不熟悉,但是,說到上世紀60年代中,我國成功爆炸氫彈,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在我國氫彈原理的探索中,正是于敏組織領導的攻關組,首先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提出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基本完整的氫彈設計方案。他也是和鄧稼先、錢學森等共同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人。

  于敏生於河北省寧河縣(今屬天津市)一個普通職員的家庭,年幼時憑藉聰慧勤奮,考進了北京大學。像所有有抱負的莘莘學子一樣,于敏在大學裡像海洋一樣吸收知識,也從此踏上了他人生的物理之路。和氫彈結緣是在1961年,當時于敏和他的原子核理論研究小組正處於有可能取得重大成果的關鍵階段,組織卻決定讓于敏轉而投身到氫彈研究中。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原子彈和氫彈在技術原理上並不相同,另一方面國際上核大國對氫彈的研究絕對保密,沒有任何公開資料。但是于敏沒有猶豫,懷揣著自主創新的精神,在那樣一個技術封鎖、信息封閉的年代,毅然挑起這一重任。當年,以朝永振一郎(後獲諾貝爾物理獎)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訪期間,年輕的于敏的才華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回國後,發表文章稱于敏為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國產土專家」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護衛和平的「氫彈之父」

  因為懷抱著對和平的強烈渴望,讓本有可能走上科學巔峰的于敏,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核武器研發。「我不願意打仗,我打心眼裡認為核武器最好被徹底銷毀、完全禁止。可是,在50年代,核大國幾次威脅要使用核武器來打我們,你要想不受人家欺負的話,就不能沒有核武器。」于敏說,我國的核武器是屬於戰略防禦性質,完全是為了自衛。因此,技術路線也和國外不同,我國只是運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技術打破國外核技術壟斷,在核武器多樣化上並沒有過多追求。

  在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的一系列基礎問題上,于敏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于敏對原子核理論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論分為三個層次,即實驗現象和規律、唯象理論和理論基礎。

  在此之後,于敏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我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原子彈試驗成功到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人只用了兩年零8個月時間,正是依靠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和封鎖的理念和魄力,于敏與諸多科學家共同創造了這樣的奇蹟。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在談到于敏時說:「于敏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留學英國、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的彭桓武則認為:「原子核理論是于敏自己在國內搞的,他是開創性的,是出類拔萃的人,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

  于敏堅信,當全球戰略多極化發展,只有依靠不斷的技術創新,在核心領域有所突破,掌握自主的核心技術,才能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堅力量。(智慧財產權報 記者 崔靜思 實習記者 李鐸)

相關焦點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在2018年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于敏: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28載隱姓埋名,填補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實現了氫彈突破和武器化——于敏,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對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曾28載隱姓埋名
    1961年,于敏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並取得了我國氫彈試驗的成功,為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在2018年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他是誰,他就是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的于敏!
  • 「非著名科學家」于敏逝世 他從不以「中國氫彈之父」自居
    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這裡面並沒有「中國氫彈之父」——儘管這一說法流傳甚廣,就在今天于敏去世時,它也是媒體引用、朋友圈傳播最多的詞之一。1961年,于敏在原子核理論領域的研究漸入佳境,但在與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的一次談話後,開始轉入氫彈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製。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兩彈一星元勳僅剩3人
    1961年,于敏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並取得了中國氫彈試驗的成功,為中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那段時間,他的夫人孫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工作,二十多年後才恍然,「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隱姓埋名28年
    圖片來源:@光明日報「氫彈之父」隱姓埋名28年于敏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61年1月12日,正當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時,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他談話,秘密交給他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他毫不猶豫地轉行,服從分配。從那一天起,他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連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的。」氫彈設計遠比原子彈複雜,核大國對技術絕對保密。我國科研人員重擔千斤。
  • 網友辱罵氫彈之父是怎麼回事 網友辱罵氫彈之父結果如何
    網友辱罵氫彈之父是怎麼回事?氫彈之父可是我國的驕傲,竟然還有網友辱罵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網友辱罵氫彈之父結果如何?一起來看看。中國氫彈之父」于敏據江西鄱陽縣公安局官方公眾號通報,1 月 16 日晚,網民「vindictive1086
  • 於無聲處驚天地 敏而好學報家國—偉大的科學家堅定的愛國者于敏
    於無聲處驚天地 敏而好學報家國——記偉大的科學家、堅定的愛國者于敏院士王保勝憶昔崢嶸歲月稠,朋輩同心方案求。親歷新舊兩時代,願將一生獻宏謀。身為一葉無輕重,眾志成城鎮賊酋。喜看中華振興日,百家爭鳴競風流。
  • 江西一男子侮辱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被判賠禮道歉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南昌3月26日電(記者賴星)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逝世當天,江西上饒男子彭某竟出言辱罵逝者。3月25日,江西省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被告彭某應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 【中國夢·踐行者】「氫彈之父」于敏逝世 科學家們追憶他的愛國與...
    「氫彈之父」于敏 @視覺中國大洋網訊 于敏家的客廳裡高懸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儘管人們稱他為中國的「氫彈之父」,但在他生前,老人家多次婉拒這一稱呼。1965年,于敏研製氫彈還是秘密任務,不能對外公布,經過一百多天的奮戰,他終於找到突破氫彈的技術路徑。興奮不已的于敏在上海給鄧稼先發去電報「我今天打到了一隻松鼠。」收到這封電報的鄧稼先欣喜萬分,他當然知道,于敏所說的「打到一隻松鼠」指的就是氫彈在理論設計上已經完全成型,只差後續的試驗了。得知于敏「打到一隻松鼠」,鄧稼先欣喜萬分,第二天便趕到上海,向他表示祝賀。
  • 滿屏彈幕送別「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網友留言致敬國家功臣
    1月22日,「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不能來現場的網友們通過網絡送別於老,寄託哀思,紛紛在于敏故事短片中以彈幕形式留言「國士無雙」「於老一路走好」。目前僅嗶哩嗶哩視頻網上就已出現給於老的一萬餘條彈幕留言,大家以特別的方式,一同送英雄最後一程。網友通過彈幕送別于敏。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2020-09-05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于敏與氫彈(四)壯志已酬 | 袁嵐峰
    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前兩篇請參見:于敏與氫彈(一)氫彈的科學原理 | 袁嵐峰于敏與氫彈(二)氫彈的科學原理 | 袁嵐峰 在上一期中,我們介紹了何祚庥和于敏等人的氫彈預研工作
  • 央視今天為他慶祝92歲生日 獨創"于敏構型"氫彈
    他用2年8個月的時間,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顆氫彈,用時比美蘇英法都更短;他隱姓埋名28年,默默為中國鑄造核武盾牌維護和平,淡漠名利不求聞達;他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技獎,但當外界稱讚他是中國「氫彈之父」時,他卻謙虛地婉拒。
  • 男子辱罵已故「氫彈之父」于敏被網友罵慘了!不堪壓力發文道歉
    以前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有些人真的很腦殘,我一直不太相信,但是最近一件事讓我覺得,確實是有些人很腦殘,比如說,最近就有一個男子在微博上跟帖辱罵已故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看到這個消息我是非常震驚的,也有些不敢相信。
  • 男子公然辱罵已故氫彈之父,究竟是無知還是無恥?該不該受到嚴懲
    2019年1月16日,這是一個悲痛的日子,于敏去世了,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于敏這個名字,因為他不是娛樂明星,不會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他是一名科學家,一名為了國防事業奮鬥終生的英雄,曾經為了我國能夠成功研發出屬於自己的氫彈,他隱姓埋名長達28年。
  • 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飛彈之父衛星之父他們都是誰?共和國永不會忘
    所謂兩彈一星,指是是核彈(原子彈和氫彈)、飛彈和衛星。在兩彈一星的研發過程中,新中國一代科學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有四位科學家,他們分別被稱為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飛彈之父、衛星之父。
  • 國際上是如何知道中國氫彈是獨特的「于敏構型」的?
    核武器的威力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威脅,所以我國也是提出砸鍋賣鐵也要研製核武器的口號,如今世界上有核武器的國家也僅有5個,而中國便是其中之一,核武器是國家的機密,那麼世界是如何知道中國的氫彈是「于敏構型」呢?
  • 韓學強:參與辦理侵害「氫彈之父」于敏名譽公益訴訟案
    2019年和2020年,參與辦理了姜某侵害四川涼山州木裡縣森林火災消防烈士名譽和彭某侵害「氫彈之父」于敏名譽兩起民事公益訴訟案,依法捍衛了英雄烈士名譽。2018年至2020年,主辦的損毀自然遺產三清山巨蟒峰民事公益訴訟案被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法治在線》《今日說法》等欄目專題報導。先後被評為全國民事行政檢察業務能手、全省民事行政檢察十佳檢察官,被省、市檢察院和市委組織部榮記個人三等功4次。
  • 致敬于敏:與死神三次擦肩而過的氫彈之父,一生都在為國家奮鬥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想要取得一席之地,軍事實力直接決定了國家地位,核武器是很多國家追求的,擁有核武器,對其他國家也會形成震懾力,可是當今世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少之又少,中國算是其中一個,中國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可謂是非常艱難,研究的科學家——于敏,曾經與死神三次擦肩而過,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奮鬥
  • 氫彈之父于敏:500萬獎金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不過他的傑出貢獻仍有蛛絲馬跡可循,原中顧委常委、國務委員張勁夫在《請歷史記住他們――關於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的回憶》中提到,「研製氫彈工作主要是于敏他們做的,方案是于敏提的,也得過大獎」。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核武器分冊》中,「于敏」的條目下寫著:「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起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