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大家可能會想到華羅庚,錢學森,鄧稼先等等,他們為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最近,有這樣一位科學家備受大家爭議。
1.出身決定不了命運
他就是舒紅兵,來自農村家庭,家庭十分貧苦,但是命運特別青睞他。重慶的一個小鄉村是舒紅兵出生的地方,兒時就失去了母親,由父親一人帶大。在當時那個情況下,舒紅兵追求學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幸好他們得到了政府的資助才得以上學。
命運沒有和他開玩笑,他先後讀了高中,並進入了985高校--蘭州大學生物學系,獲得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學位,世界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美國埃默裡大學博士學位。聽起來這一路特別順利,舒紅兵在回憶少年生活時說道,那時候希望能吃飽飯就行了。
2.人生開掛
1999-2005年,舒紅兵在美國一待就是15年,但據他說「我從未想過入美國國籍」。在他心裡,是政府的資助才讓他取得今天的成績,他理應為國效力。
1999年,舒紅兵32歲,他成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江學者教授,當時他是我國最年輕的長江教授之一。前面我們提到了,他待在美國15年,成為長江教授之後他仍然在美國。舒紅兵身兼兩職,他藉助美國的研究條件和平臺來促進國內科研的快速發展。
3.人生轉折,與武大結緣
2005年,舒紅兵的職業生涯有了較大的轉折。當時,武漢大學在全球招聘生命科學院院長一職,他偶然得知,正好與他的研究領域吻合,於是他來到了武大競聘院長一職。
競聘上院長之後,他決心紮根武大,投身中國科學事業。當時他的女朋友王延軼還在美國讀博士,舒紅兵也動員了女朋友讓她提前回國。
在舒紅兵的努力下,武大生命科學院由兩個系擴展到6個系,他成立了「舒紅兵實驗室」,所取得的成果斐然。舒紅兵確實是一位為了國家作出卓越貢獻的優秀科學家,令人稱讚!
4.爭議的焦點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曾發文稱武漢病毒所與上海某單位聯合發現雙黃連具有很好的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作業,發文之後不到5分鐘,網上和實體店的雙黃連被一搶而空。可是,第二天,人民日報又緊急發文稱「抑制不等於治療」,這讓很多人對此產生了質疑。
武漢病毒所的不嚴謹讓王延軼一夜之間成為了各大媒體及網民的焦點。而這一事件也讓舒紅兵處在受爭議的位置上了。
王延軼是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的所長,是舒紅兵的妻子,她是北大高材生,武大的博士,和丈夫一樣都是優秀的學霸。但是,王延軼的學術成果寥寥,仕途成長過快,遭到了很多網友的質疑。甚至有人說,她是在丈夫舒紅兵的幫助下,這麼年紀輕輕就順利地當上了病毒所的負責人。當然,這些僅僅是網友的猜測和質疑。
這個事件對舒紅兵的影響也很大,他被推到了輿論的中心,對他各種不利的說法開始湧現,甚至有人懷疑他的院士頭銜有問題。
小編認為,看待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辯證的看,而不是帶著一種濃烈的情緒。我們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棍子打死。舒紅兵是中國優秀的科學家,他14年前放棄美國高薪待遇回國作貢獻,這難道不值得敬佩嗎?他是值得我們肅然起敬的。
人無完人,成大事者往往不拘小節。看待事物要有理性思維,不可情緒主義。
你有什麼觀點呢?歡迎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