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雷鋒
在上個世紀新中國剛成立的那段時期,雖然物質生活十分的貧乏,但是人的精神卻是十分的富有,那個時候一片新氣象的中國曾經湧現出了許多的奉獻者,他們為了新中國的發展而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從來都不曾要求過回報!
雷鋒同志就是這些奉獻者當中的一員,在他活著的時候,曾經無私的為人民為國家而奉獻著,我們現在所看見的雷鋒日記裡所寫的幾乎全都是他幫助他人所做過的事情,以及他在幫助別人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想。雷鋒同志是一個真正值得我們去尊敬的人,他的思想是那樣的純粹,不摻雜任何的私心和慾念。
雷鋒同志是由於宣傳才被眾人所熟知,而在我國的歷史發展當中還有很多無名英雄,他們活躍在幕後,從來都不曾被宣揚過。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終身未娶,獲得「兩彈一星」勳章的科學家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學生,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可是他卻在晚年倍受折磨,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葉企孫,他晚年的遭遇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一、中國近代的高級人才
葉企孫,1898年出生於上海,他的家庭比較富裕,是一個書香世家,他的家中有著極為嚴格的家風,父母的修養與素質都比較高,因此葉企孫在很小的時候便養成了一種儒雅的氣質。
1898年的中國,政治清王朝統治世界,上海其實已經成為了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清王朝在這裡影響力並不大。在上海長大的葉企孫在面對洋人壓迫的時候,心中逐漸燃起了一種家國情懷,他想要拯救當時落後的中國,拯救生活在那裡的千千萬萬的老百姓。
怎樣才能拯救這裡的老百姓呢?只有通過學習上海這樣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教育觀念也非常的開放,這裡已經開始逐漸接受西方人的教育了。
在葉企孫9歲的時候,他進入到了一所學堂中學習,這所學堂的名字叫做敬業學堂,也正是在這裡,葉企孫正式開始了他的學霸生涯。
13歲的時候,葉企孫成為了當時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這裡的學生不不再為當時的中國而努力奮鬥,他們心中所想的變就是拯救落後的中國,使之能夠與西方列強相抗衡。
1911年末,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革命的思想雖然在農村當中沒有得到普及,但是在城市裡早已人盡皆知。隨著時間的發展,葉企孫已經在學習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1915年的時候,清華歷史上第一個學生團體科學會成立,葉企孫正是這一團體當中的一員。
這個團體與我們現在所見的大學學生會有著天壤之別,現在的大學學生會當中裡面有的只有勾心鬥角,完全沒有任何的學術和為學生的服務,學校給予大學學生會幹部的各種福利,讓這裡成為了名利的角逐場。
在100多年前的那個時候,清華的科學會還是一個非常嚴厲和正式的學術團體,在這一個團體當中,葉企孫兩周一次參加這個團體所舉辦的科學報告會,他們在這些報告會上侃侃而談,將自己最近學習到的成果和發現向同學們匯報,從蘋果種子的選擇再到地形地表的測繪,這些學生在這裡無所不包的學習著。
民國7年,公元1918年,葉企孫憑藉自己過人的才學考取了當時的庚子留學生名額,這個留學生機會是以清朝對美國的庚子賠款作為基金來運作的。
在民國成立之後,當時的民國政府為了取得世界各國政府的承諾,於是便將清政府對世界各國的賠款全都承認了下來。後來美國便將這筆錢全都返回給了中國,不過不是直接返回,而是作為留學基金的形式,用於資助中國的年輕人前往美國學習。
葉企孫通過在美國的學習,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25歲的他正值風華正茂,以他當時的才學,留在美國並不成難事,然而葉企孫卻並沒有選擇留在美國,他回到了中國,想要拯救中國。
那麼,葉企孫拯救中國的想法能否實現呢?他的命運又將如何?
事實上,葉企孫通過教育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不過他的命運卻十分的悲慘,晚年甚至淪落到了乞討的境地。
二、心懷祖國,晚年悽慘
1925年,葉企孫與當時的另外一位學者梅貽琦一起創辦了清華大學的物理系,葉企孫被任命為系主任。
物理學這樣一個在現在看起來都十分艱深的學問,在當時更加是無人問津。學醫可以救人,學文可以救國,學軍事可以打仗,學工科可以建設,學物理可以做什麼呢?
在當時,人們的想像中幾乎想像不到物理的用處。也正因為如此,葉企孫所在的物理系,招生非常的慘澹,每屆學生只有少得可憐的兩三個人。
雖然如此,但是葉企孫從來都沒有對自己學生放鬆過要求。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李政道就曾經因為在做實驗的時候不認真,被葉企孫扣掉了整整25分。正是這樣的一種較真的精神,讓葉企孫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有著非常過硬的本領。
後來,在抗日戰爭當中,葉企孫還通過自己的學識,為當時的戰爭貢獻一份力量,比如說當時地雷的改進,就有葉企孫的一份功勞。葉企孫在清華大學的教學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奉獻著自己的一切,他最終培育出了一大批的人才。
1948年,在新中國大陸解放的前夕,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出於對人才的愛護,想要將葉企孫一併帶到臺灣,但是被他拒絕。他想要留在大陸,因為他只是一位學者,他不熟悉政治鬥爭,他想做的只是通過自己的學習,讓中國的教育變得更好。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由於他的一位學生被捲入到了政治當中,於是葉企孫也被風波所牽涉到。於是他便被當時的人嚴厲的看管起來,雖然拿不到葉企孫政治錯誤的證據,但是,他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政治人員的監視。
這樣一種精神折磨,讓葉企孫十分的痛苦,等到上世紀60年代那股巨大的風波襲來的時候,葉企孫已經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隨著一些大師們的接連倒下,葉企孫終於崩潰了,他精神恍惚,連人都認不清,意識模糊,開始在大街上乞討。
1977年1月13日,葉企孫與世長辭,享年79歲,他的一生從來都沒有娶妻生子,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物理事業,他培養出79名中國院士。
可以說,如果沒有他中國的物理學科將會如何發展,還是一個未知的命運。這位老人終於在1987年的時候被當時的政府平反昭雪,正義雖然遲來,但是終究是來到了。希望老人九泉之下有知能夠感到欣慰。
小結
歷史之後隱藏著無數的無名英雄,他們從來都不曾被人們所知,然而沒有他們的貢獻,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生活。葉企孫就是這幕後的無名英雄,他為新中國培育出了那樣多的物理學者,那樣多的科學家,相信在他晚年淪落街頭的時候,內心一定不會感到遺憾,他已經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來實踐自己拯救中華的願望,一生沒有娶妻生子的他,新中國就是他全部的希望。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