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終身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他的結局如何?

2020-12-05 淺弋道歷史

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雷鋒

在上個世紀新中國剛成立的那段時期,雖然物質生活十分的貧乏,但是人的精神卻是十分的富有,那個時候一片新氣象的中國曾經湧現出了許多的奉獻者,他們為了新中國的發展而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從來都不曾要求過回報!

雷鋒同志就是這些奉獻者當中的一員,在他活著的時候,曾經無私的為人民為國家而奉獻著,我們現在所看見的雷鋒日記裡所寫的幾乎全都是他幫助他人所做過的事情,以及他在幫助別人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想。雷鋒同志是一個真正值得我們去尊敬的人,他的思想是那樣的純粹,不摻雜任何的私心和慾念。

雷鋒同志是由於宣傳才被眾人所熟知,而在我國的歷史發展當中還有很多無名英雄,他們活躍在幕後,從來都不曾被宣揚過。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終身未娶獲得「兩彈一星」勳章的科學家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學生,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可是他卻在晚年倍受折磨,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葉企孫,他晚年的遭遇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一、中國近代的高級人才

葉企孫,1898年出生於上海,他的家庭比較富裕,是一個書香世家,他的家中有著極為嚴格的家風,父母的修養與素質都比較高,因此葉企孫在很小的時候便養成了一種儒雅的氣質。

1898年的中國,政治清王朝統治世界,上海其實已經成為了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清王朝在這裡影響力並不大。在上海長大的葉企孫在面對洋人壓迫的時候,心中逐漸燃起了一種家國情懷,他想要拯救當時落後的中國,拯救生活在那裡的千千萬萬的老百姓。

怎樣才能拯救這裡的老百姓呢?只有通過學習上海這樣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教育觀念也非常的開放,這裡已經開始逐漸接受西方人的教育了。

在葉企孫9歲的時候,他進入到了一所學堂中學習,這所學堂的名字叫做敬業學堂,也正是在這裡,葉企孫正式開始了他的學霸生涯。

13歲的時候,葉企孫成為了當時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這裡的學生不不再為當時的中國而努力奮鬥,他們心中所想的變就是拯救落後的中國,使之能夠與西方列強相抗衡。

1911年末,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革命的思想雖然在農村當中沒有得到普及,但是在城市裡早已人盡皆知。隨著時間的發展,葉企孫已經在學習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1915年的時候,清華歷史上第一個學生團體科學會成立,葉企孫正是這一團體當中的一員。

這個團體與我們現在所見的大學學生會有著天壤之別,現在的大學學生會當中裡面有的只有勾心鬥角,完全沒有任何的學術和為學生的服務,學校給予大學學生會幹部的各種福利,讓這裡成為了名利的角逐場。

在100多年前的那個時候,清華的科學會還是一個非常嚴厲和正式的學術團體,在這一個團體當中,葉企孫兩周一次參加這個團體所舉辦的科學報告會,他們在這些報告會上侃侃而談,將自己最近學習到的成果和發現向同學們匯報,從蘋果種子的選擇再到地形地表的測繪,這些學生在這裡無所不包的學習著。

民國7年,公元1918年,葉企孫憑藉自己過人的才學考取了當時的庚子留學生名額,這個留學生機會是以清朝對美國的庚子賠款作為基金來運作的。

在民國成立之後,當時的民國政府為了取得世界各國政府的承諾,於是便將清政府對世界各國的賠款全都承認了下來。後來美國便將這筆錢全都返回給了中國,不過不是直接返回,而是作為留學基金的形式,用於資助中國的年輕人前往美國學習。

葉企孫通過在美國的學習,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25歲的他正值風華正茂,以他當時的才學,留在美國並不成難事,然而葉企孫卻並沒有選擇留在美國,他回到了中國,想要拯救中國。

那麼葉企孫拯救中國的想法能否實現呢?他的命運又將如何?

事實上,葉企孫通過教育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不過他的命運卻十分的悲慘,晚年甚至淪落到了乞討的境地。

二、心懷祖國,晚年悽慘

1925年,葉企孫與當時的另外一位學者梅貽琦一起創辦了清華大學的物理系,葉企孫被任命為系主任。

物理學這樣一個在現在看起來都十分艱深的學問,在當時更加是無人問津。學醫可以救人,學文可以救國,學軍事可以打仗,學工科可以建設,學物理可以做什麼呢?

在當時,人們的想像中幾乎想像不到物理的用處。也正因為如此,葉企孫所在的物理系,招生非常的慘澹,每屆學生只有少得可憐的兩三個人。

雖然如此,但是葉企孫從來都沒有對自己學生放鬆過要求。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李政道就曾經因為在做實驗的時候不認真,被葉企孫扣掉了整整25分。正是這樣的一種較真的精神,讓葉企孫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有著非常過硬的本領。

後來,在抗日戰爭當中,葉企孫還通過自己的學識,為當時的戰爭貢獻一份力量,比如說當時地雷的改進,就有葉企孫的一份功勞。葉企孫在清華大學的教學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奉獻著自己的一切,他最終培育出了一大批的人才。

1948年,在新中國大陸解放的前夕,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出於對人才的愛護,想要將葉企孫一併帶到臺灣,但是被他拒絕。他想要留在大陸,因為他只是一位學者,他不熟悉政治鬥爭,他想做的只是通過自己的學習,讓中國的教育變得更好。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由於他的一位學生被捲入到了政治當中,於是葉企孫也被風波所牽涉到。於是他便被當時的人嚴厲的看管起來,雖然拿不到葉企孫政治錯誤的證據,但是,他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政治人員的監視。

這樣一種精神折磨,讓葉企孫十分的痛苦,等到上世紀60年代那股巨大的風波襲來的時候,葉企孫已經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隨著一些大師們的接連倒下,葉企孫終於崩潰了,他精神恍惚,連人都認不清,意識模糊,開始在大街上乞討。

1977年1月13日,葉企孫與世長辭,享年79歲,他的一生從來都沒有娶妻生子,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物理事業他培養出79名中國院士

可以說如果沒有他中國的物理學科將會如何發展,還是一個未知的命運。這位老人終於在1987年的時候被當時的政府平反昭雪,正義雖然遲來,但是終究是來到了。希望老人九泉之下有知能夠感到欣慰。

小結

歷史之後隱藏著無數的無名英雄,他們從來都不曾被人們所知,然而沒有他們的貢獻,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生活。葉企孫就是這幕後的無名英雄,他為新中國培育出了那樣多的物理學者,那樣多的科學家,相信在他晚年淪落街頭的時候,內心一定不會感到遺憾,他已經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來實踐自己拯救中華的願望,一生沒有娶妻生子的他,新中國就是他全部的希望。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他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科學界的「鼻祖」,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葉企孫。葉老前輩默默無聞,卻桃李滿天下,他為中國科學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終身未娶,晚景卻很悽涼。今天給大家聊聊他鮮為人知的故事。葉老先生跟著學生一起南遷,也擔任西南聯大物理系主任,在這裡也培養出像楊振寧、李政道這樣傑出的科學家。抗戰勝利後,葉老先生擔清華大學校長,主持開展全校教學工作,並且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在清華大學執教二十餘年,桃李滿天下,培養出很多的科學家。
  • 12歲入清華,他終身未娶卻培養79名院士,晚年精神失常成乞丐
    他的學生名滿天下,他在專業領域如雷貫耳。他令無數學生敬佩,又令無數學生感傷。他為新中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位兩彈功勳中,有一半以上是他的學生。 他一生未娶、無兒無女,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女看待。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和他的學生曾撐起過中國科學界的大半壁江山,但這樣一位大師級的泰鬥,你聽說過他麼?
  • 他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悽慘以乞討為生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13個是他的學生,他還培養了79個院士,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
  • 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曾拒絕哈佛大學邀請,晚年為何淪為乞丐?
    他一生致力於教育,為國家培養出79名院士,終生未娶。上世紀末國家表彰的于敏、王希季、朱光亞等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十餘人是他的學生,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在清華期間任教,葉企孫為我國早期物理學界培養了非常多優秀人才,對二十世紀上半葉國家物理學教育和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清華大學物理系也在他的帶領下日新月異,不斷創造著新奇蹟。
  • 葉企孫:終身未娶奉獻於教育,培養出79位院士,晚年卻流落街頭
    葉企孫的人生就是如此深受命運的捉弄,即使身為國士無雙的清華教授,卻在晚年流落街頭,淪為乞丐。出生書香門第,少年時代天姿盡顯1898年,在上海的一戶高門大院裡,一聲嬰孩的啼哭讓眾人放下了懸著的心,隨著葉企孫的降生,一家人的開心和喜悅充斥著整座宅子。
  • 哈佛博士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整整有79名,可以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神童葉企孫在父親的嚴格教養下,資質聰穎的葉企孤進步神速,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放棄優厚報酬回國教書葉企孫26歲時,如果他在國外工作,將會得到很豐厚的報酬和發展機會,但他想要科技救國,不願看到軍閥混亂之下疾苦的國人,所以選擇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一生未娶,晚年淪為乞丐
    在上個世紀,有很多人才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錢學森、錢偉長等,而他們背後一個共同的老師名叫葉企孫,他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一名乞丐,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他是清華教授,終身未娶培養79名院士,晚年乞討時念叨:要回清華
    這個人一生未娶,卻為國家培養了79名院士,他就是——葉企孫。他的很多弟子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對於這個人的名字,大多人卻並不熟悉,甚至於可能都沒聽過。可他是最不該被遺忘的人,因為他堪稱是中國物理學界第一代宗師,也是中國當代物理學的奠基人。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為了國家的未來終身未娶,晚年因學生被打成"特務"為了更好的為我國教增磚添瓦,葉企孫選擇犧牲自己的婚姻,所以他終身未娶,到晚年都是一個人。但是葉企孫從未放下過那份為熊大縝申冤平凡的決心,而這也直接導致了他悲慘的晚年。新中國成立後,葉企孫便開始積極奔走,意欲為熊大縝申冤平反,但是無奈一年數年都沒有成效,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放棄,繼續拿著手寫的材料,來回奔走。
  • 「大師中的大師」:終生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淪為乞丐無人知
    師道,一直是我國從古至今極為人們稱道的行為品德,而一個能教出傑出學生的老師,必定不是庸才,若能教出一群學生,乃至勝過老師的學生更是有著其獨到的法門。 其實投身教育是件極其需要勇氣的事情,教育意味著責任和奉獻,從此自己的心血操勞都是為了讓他人成才,想必這就是我國尊師重道的一個原因吧。
  • 他是楊振寧的老師,被譽為中國物理一代宗師,晚年生活卻令人唏噓
    他畢業於清華大學,是最早一批的清華學生,之後去美國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深造。學成之後,毅然回國創建清華物理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物理學家,他就是葉企孫先生。由他培養的學生有我們熟知的諾貝爾物理學蔣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兩彈一星功臣
  • 葉企孫:三入清華,為國培養出百餘位院士,晚年卻精神失常成乞丐
    >晚年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葉企孫9歲的時候,進入了上海敬業學堂學習,當時他的父親是該學堂的首任校長。進入學堂的葉企孫不僅習得四書五經,更從他父親那了解到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文化。  1911年,從上海敬業學堂畢業的葉企孫以第一批學生的身份進入了清華學堂學習,而當時的他,還未滿13歲。
  • 他是9位「兩彈一星」功臣的老師,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他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且在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他由此被稱為中國物理界的一代宗師——「大師的大師」。甚至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一點也不為過。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不應被遺忘!只是這麼優秀的人才,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世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討飯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9個是他的學生。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但他一生坎坷,飽經滄桑,那麼優秀的偉人最終卻淪為街頭的乞丐。
  • 他13歲上清華,23歲聞名科學界,晚年成為乞丐
    這個人名叫葉企孫,他的一生為中國培養出79位中國科學院的院士,眾所周知,可以榮獲科學院院士的職稱是多麼的不容易,而葉企孫一輩子竟然培養了79名。可以說,中國一大半的科研江山都是在這個人的培養之後打下的。
  • 他一生培養79位院士、19位兩彈元勳,錢學森、鄧稼先都要叫他老師
    「他和我們這個時代交臂而過,一個我們知道得最晚,了解最少,然而卻對中國科學界貢獻巨大的偉大人物。」令人震驚的是,就這樣一個人培養了79位院士,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學生。李政道、華羅庚、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曾經師從於他。可以說,幾乎新中國科研領域的泰山北鬥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 一代宗師葉企孫,兩彈元勳一半是他學生,晚年卻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很多人可能會遺忘那個曾經無私給予自己的教師,即便他已經用過往一切執念奉行著教師的責任,甚至跌落塵埃之中。 往昔中國曾有一位投身教育的科學家,他一生清貧且孑然一身,卻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科學人才,甚至兩彈元勳之中一半都是他的學生。
  • 他是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培養出9位兩彈一星元勳,卻終生未娶
    筆者接下來給大家介紹這個歷史人物葉企孫更牛,他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在物理學領域成就非凡。在建國後23位兩彈一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個人曾經是葉企孫的學生。因此葉企孫也被稱之為「大師的大師」。光緒24年,葉企孫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對葉企孫的教育非常的嚴格。其實想想也難怪,望子成龍幾乎是每一個父親的願望。因此在父親嚴厲的管教下,原本就十分聰穎的葉企孫進步非常快。葉企孫的父親對兒子的教導也非常的不一般,他並不是那種死板的讀書人,而是善於接受先進的思想。這也使得葉企孫養成了接受新鮮事物的好習慣。
  •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來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在兩彈一星的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這麼一個偉大的人本來是受人愛戴,一生衣食無憂,可是在他的晚年時候,卻淪落為了乞丐,成為向自己的學生要飯的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而葉企孫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呢?
  • 中華物理界的宗師葉企孫,晚年為何一度淪為乞丐?
    在我心中,葉企孫先生當得起真正的大師兩字,他為祖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名兩彈一星有半數以上出自他的名下,這位老人幾乎以一己之力挑起了中國科學界的半壁江山。1911年,也是清朝的最後一年,葉企孫先生考進入清華學堂,當時他未滿1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