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2020-08-07 鯨魚莫莫


在中國強國史上離不開一批批的科學家,例如錢學森、楊振寧、錢三強等等。這些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我國的功臣,都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也是我們國人的驕傲。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然而還有一個更加厲害的人物,是這些科學家們的師傅,是這些偉大的科學家的領路人,他就是葉企孫。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來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在兩彈一星的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

這麼一個偉大的人本來是受人愛戴,一生衣食無憂,可是在他的晚年時候,卻淪落為了乞丐,成為向自己的學生要飯的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而葉企孫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呢?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葉企孫出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上海家庭裡,因為是書生門第,從小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天資聰慧的葉企孫在13歲便考入了當時的清華學堂。

而當時中國正飽受西方國家的欺凌,葉企孫從那時候知道了科技的重要性,便立下科技救國的遠大志向。他兩年內考取了兩次清華大學,這樣的優秀人才也非常讓人感到非常的敬佩。

1918年,葉企孫考取了公費留美學習的名額,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物理系就讀,後又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他在國外一直刻苦研究,刻苦學習,並且還曾經登上了物理學的巔峰,成為了小有名氣的物理科學家。

出國6年之後,葉企孫仍不忘正處在水深火熱的中國,他覺得中國現在正需要人才來改變中國的現狀,因此便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在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到中國。回到清華的他一手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在清華開展了二十多年的教學研發活動,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科學家。他的成就可謂是非常大的,被人們稱為是&34;。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這樣的人本來一生都會過的非常的順利,也會非常的安穩有成就。可是在1967年他為自己的學生平反,被人強行帶走接受改造。他雖然沒有進入監獄,但是卻過得生不如死,沒有人生自由。被釋放後,葉企孫也丟掉了工作,從此之後就變得窮困潦倒,到後來還曾在大街上向學生乞討。1977年的時候,也因為生病搶救無效,而不幸去世了。他這一生都在為科學做著貢獻,可是就算到死的時候,他的冤情也一直沒有洗白,一直承受在罪名之中。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直到了改革開放之後,葉企孫的罪名也才終於被洗清了,他一生的汙點也終於能夠得到改變,這對他來說也是莫大的幸運。而後清華大學的物理系以他為名,設立了&34;,獎勵那些在物理學上有成就的人,鼓勵他們為國家物理事業做貢獻。葉企孫用盡一生為國家科技做貢獻,這才是我們值得追的&34;。


相關焦點

  • 他是9位「兩彈一星」功臣的老師,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只是這麼優秀的人才,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一、神童葉企孫光緒二十四(1898年)7月16日,葉企孫出生於上海書香門第家庭,原名葉鴻眷。父親葉景壇是上海有名的教育家,曾受清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後創辦了新式學校,致力於發展現代教育,並擔任多所學校教師和校長的職務。在父親的嚴格教養下,資質聰穎的葉企孤進步神速,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1911年,剛滿13歲的他在父親創辦的上海縣立敬業學校順利畢業,並投考上了清華學堂,成為了該學堂的第一批學生。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於是,葉企孫開始涉略科學方面的知識,自學科學工作者該具有的基本技能,並和同學們在清華創辦了清華學生科學社。1918年,葉企孫被派往美國留學,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就讀芝加哥大學物理系。雖然東西方學習氛圍差異很大,但葉企孫卻仍保留在中國讀書的習慣,一踏進校園,便是心無旁騖只管讀書。
  • 葉企孫:三入清華,為國培養出百餘位院士,晚年卻精神失常成乞丐
    >晚年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在清華學校讀書的5年裡,葉企孫始終如一,未曾打破過約束。而在這5年間,葉企孫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科學思想。在他寫給劉樹墉的一封信中就有提及自己的科學思想。  此外,他還與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創辦了清華科學社,其目的是為了激發清華學子對科學的興趣,學習西方的科學和文化。
  • 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曾拒絕哈佛大學邀請,晚年為何淪為乞丐?
    上世紀末國家表彰的于敏、王希季、朱光亞等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十餘人是他的學生,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回國後,葉企孫在母校清華大學任教,建立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和理學院,並擔任首屆物理系主任。在清華期間任教,葉企孫為我國早期物理學界培養了非常多優秀人才,對二十世紀上半葉國家物理學教育和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清華大學物理系也在他的帶領下日新月異,不斷創造著新奇蹟。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一生未娶,晚年淪為乞丐
    在上個世紀,有很多人才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錢學森、錢偉長等,而他們背後一個共同的老師名叫葉企孫,他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一名乞丐,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哈佛博士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但說到這些功臣:「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光學之父」王大珩和當代第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估計很多人都由衷地佩服而豎大拇指!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世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討飯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9個是他的學生。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但他一生坎坷,飽經滄桑,那麼優秀的偉人最終卻淪為街頭的乞丐。
  • 一代宗師葉企孫,兩彈元勳一半是他學生,晚年卻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往昔中國曾有一位投身教育的科學家,他一生清貧且孑然一身,卻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科學人才,甚至兩彈元勳之中一半都是他的學生。可就是如此偉大的科學教育工作者,誰曾想晚年生活卻異常悽涼,受盡折磨後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為報國而求學 葉企孫於1898年出生於一個上海的官宦世家。他的祖輩曾是清朝官吏,父親當時也是享譽上海的知名教育家。早年間受到父輩感染,葉企孫早在五歲便殷切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13歲那年他便憑藉過人的聰慧才學考入清華學堂。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1907年,葉企孫進入這所學校就讀,在這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先進的西方文化和科學技術。到了清朝滅亡的前一年,葉企孫被父親送到清華學堂讀書,成為了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之後不久,葉企孫的父親也來到北京,在清華學堂中擔任國文教員,這樣一來,父子二人皆在清華學堂內,彼此之間也可以相互照應。
  • 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1918年,葉企孫獲得了去美國留學的資格,他心懷報國之心,於是選擇報考了物理系。 縱使在精英匯集的美國大學,葉企孫依舊是耀眼的明星。
  • 他終身未娶,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他的結局如何?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終身未娶,獲得「兩彈一星」勳章的科學家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學生,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可是他卻在晚年倍受折磨,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隨著時間的發展,葉企孫已經在學習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1915年的時候,清華歷史上第一個學生團體科學會成立,葉企孫正是這一團體當中的一員。這個團體與我們現在所見的大學學生會有著天壤之別,現在的大學學生會當中裡面有的只有勾心鬥角,完全沒有任何的學術和為學生的服務,學校給予大學學生會幹部的各種福利,讓這裡成為了名利的角逐場。
  • 他是中國物理學第一人,創辦了清華物理系,晚年入獄乞討生活悽涼
    年僅13歲,就考上了清華學堂(就是如今的清華大學)。和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一樣,葉企孫小的時候,便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努力學習西方科學以求將來利國利民。,葉企孫不僅自已孜孜不倦地學習著科學知識,還成立了清華校史上第一個學生團體:科學會,組織學生每兩周輪作做一次科學報告會,以激發同學會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在1911年,天資聰慧、不滿13歲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學堂(今天的清華大學),他是第一批學生。不過這時的他,在清華學堂沒讀多久,就爆發了辛亥革命,學校被迫停課,他也輟學回家。直到1913年,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招生,葉企孫再次考上清華大學。他兩次考上清華大學,可謂是「天才少年」。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曾祖藹臣公在清朝道光年間當過官,晚年在家研究禮學,參與編纂《同治上海縣誌》;祖父葉佳鎮曾獲得國子監簿街封賞,官至五品;父親葉景沄是1894年甲午江南鄉試第15名舉人,曾任敬業學堂校長、清華學堂國文教員、上海教育會會長等職務,參與編纂上海縣誌。1907年,他到父親主持的上海敬業學堂讀書。
  • 抱著鹹菜罈子的乞丐,賴在清華不肯離開,校長看到後熱淚盈眶
    而就在10月初的一天,在新的清華大學門口,卻出現了一位蓬頭垢面的乞丐,為了學校的形象,清華的保安自然是極力勸說他離開,不管什麼時候,大學都是學生讀書的地方,門口一直有一個乞丐實在不像話。我要見校長!這位乞丐蓬頭垢面,瘦弱得像猴子一樣,一手拄著一根拐杖,一手抱著一個鹹菜罈子,聲音沙啞,但是還是堅持要見校長。無奈之下,保安只能要強行驅逐他,而這時候,正好校長要送客人出門。
  • 15歲上清華,23歲登上物理學巔峰,晚年為何淪落到到乞討?
    在上個世紀,他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整個中國人的驕傲,可惜上天不公,這樣優秀的人為了一口吃的,晚年竟佝僂著腰,上街乞討,令人唏噓不已。儘管在學校裡學習著知識,可是他仍心心念念清華。終於1913年,15歲的葉企孫再一次考到了清華。
  • 中國物理界大師中的大師,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落為乞丐
    葉企孫從小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天資聰慧的葉企孫在13歲便考入了當時的清華學堂。而當時中國正飽受西方國家的欺凌,葉企孫從那時候知道了科技的重要性,便立下科技救國的遠大志向。1918年,葉企孫考取了公費留美學習的名額,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物理系就讀,後又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出國6年之後,葉企孫仍不忘正處在水深火熱的中國,便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在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到中國。
  • 錢學森、鄧稼先的老師,愛才惜才,晚年流落街頭,卻不住學生家
    二、惜才愛才,對自己苛刻 葉企孫回國後,先後成為南京大學的物理系教授,又回到清華母校創立了物理學院,並培養了一批學術水平超高的師資團隊。 在他看來,只有教育和科技,才能拯救貧瘠的中國走向強大和昌明。
  • 晚年狀態如同乞丐被冤通敵
    晚年狀態如同乞丐被冤通敵,可見一生坎坷。葉企孫,名鴻眷,字企孫。1898年也就是康梁等人戊戌變法的那一年,葉企孫出生在上海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葉景澐終身從事教育事業。然而,優越的家庭環境並未給葉企孫一個完美的童年。在他7歲那年,母親因病離世,父親在悲痛交加中也身染沉痾。
  • 他是楊振寧的老師,被譽為中國物理一代宗師,晚年生活卻令人唏噓
    他畢業於清華大學,是最早一批的清華學生,之後去美國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深造。學成之後,毅然回國創建清華物理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物理學家,他就是葉企孫先生。由他培養的學生有我們熟知的諾貝爾物理學蔣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兩彈一星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