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2021-01-11 騰訊網

肖伯納曾經說:「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

或許你認識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或許你熟識原子彈之父錢三強,或許你曾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為自豪。

在這些物理大師背後有一個名叫葉企孫的人曾經默默守護著他們。培養79名院士,中國科學事業的基礎,葉企孫是桃李遍天下的師長,更是大師中的大師。

生為學霸

清朝五品官員的祖父,上海赫赫有名的教育家的父親,與大多數的同齡孩子相比,葉企孫已經贏在了開端。

葉家家世顯赫,葉企孫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接受著最好的教育。

1907年,葉企孫進入上海的學校讀書,自入學開始,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4年之後,葉企孫13歲,他參加了清華學堂的考試並成功通過。沒有人想到,這個13歲的少年進入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

遺憾的是,進入清華學堂之後的幾個月,中國革命局勢日益嚴峻,葉企孫只能返回上海讀書。

縱使遠離北京,他心中的清華夢始終未曾熄滅。1913年,15歲的葉企孫再次考入清華大學。

普通人大學只需要四年便可以完成,然而因為葉企孫的體育成績不合格,他足足在清華大學呆了五年。

彼時的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然而許多人依舊守著傳統文化固步自封,他們排斥一切西方先進的思想、技術,這著實讓葉企孫遺憾與失望。

1918年,葉企孫獲得了去美國留學的資格,他心懷報國之心,於是選擇報考了物理系。

縱使在精英匯集的美國大學,葉企孫依舊是耀眼的明星。

1920年,葉企孫完成了學習旅程進入哈佛大學讀書,正是在那裡,葉企孫迎來了自己事業的高峰。

1921年,葉企孫研究出了用x射線方法重新測定普朗克常數,引起了世界物理學界的廣泛討論。

那年,23歲的葉企孫初生牛犢不怕虎,卻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與成就讓整個物理學界認識了他。

破釜沉舟

儘管葉企孫在美國有著極好的待遇,然而記憶中那個名為中國的土地卻一直牽絆著他。

1924年,葉企孫回到了祖國,滿懷報國之志。

那時候的祖國依舊處於落後的狀態,祖國國家擅長物理的人少之又少,縱使葉企孫是物理學領域的天才,卻依舊無法憑藉一己之力扛起整個中國的重擔。

為了振興中華,葉企孫決定培養優秀的科學研究者。1926年,他創立了清華大學物理系,開啟了教學生涯。

為了壯大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勢力,原葉企孫多次放下身段去請德高望重的名家教授,在他的心中,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學生們就是他的一切。

在課堂上,葉企孫是一絲不苟的教學者。

學生們不經意之間所犯的錯誤他都會板著臉訓斥,科學原本就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錯誤,它是國家的根脈,是無數人的希望。

然而在課堂之外,葉企孫卻成為了一個婆婆媽媽的人。

他總是會提醒學生們加減衣物,關心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在得知學生們暴露在危險之下的時候,葉企孫甚至紅了眼眶。

清華大學的孩子們不僅僅只是葉企孫的學生,更是被葉企孫放在掌心中寵愛的孩子。

遺憾落幕

20世紀60年代,國內政治環境風起雲湧

彼時的葉企孫已經成為了社會上十分有名望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他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人們批鬥與打壓的對象。

此前葉企孫的學生熊大縝被調查,葉企孫自然相信他的為人,一直為了替他平反而到處奔波。

沒有人想到,因為這件事情,70多歲的葉企孫鋃鐺入獄,在獄中受盡了折磨。

葉企孫在審判的過程中遭到了嚴刑拷打,此前他一直咬緊牙關,然而在第8次審問的時候,他終於抵抗不住,承認了熊大縝的罪行。

1969年,葉企孫因為證據不足被釋放,然而為了以防萬一,他被軟禁在了北京大學。

沒有自由的生活對葉企孫來說生不如死,他每天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身體開始出現嚴重的問題。

不久之後,葉企孫的精神世界崩塌了,他成為了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

葉企孫已經精神失常,卻依舊需要努力地活下去。然而此前他為教育事業奉獻了所有,沒有妻子,沒有孩子,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萬般無奈之下,葉企孫成為了北京眾多乞丐中的一員,他渾身上下破爛不堪,步履蹣跚,卻依舊不忘感謝每一個對他伸出援手的人。

在葉企孫的心中,學生們是他從未放下的牽掛。因此在乞討的過程中,看到學生裝扮或氣質的人,他總會上前,小聲地說:「如果有錢,請給我幾個。

他曾經是站在講臺上閃閃發光,成為無數人驕傲的老師,如今卻淪落到了向學生要飯的地步,命運有時就是如此不公平,對於他這個與錯誤不相干的人太過艱難。

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整個物理學界,晚年卻落魄頹廢,成為乞丐,葉企孫的一生帶給了我們眾多啟示。

一方面,生活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應該從波瀾萬丈的人生中,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便是同齡人之中的佼佼者,年少的葉企孫原本沒有遇到任何的困難,直到中年時期,葉企孫依舊是那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幸運兒。

古稀之年,葉企孫遭到了滅頂之災,承受著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壓力。縱使臥床不起,他依舊不斷呼喊著清華二字

葉企孫的結局並不美好,但是他卻永遠載入史冊。

另一方面,黑暗或許會暫時壓制住光明,然而正義的力量總會將真相歸還大眾。

1986年,葉企孫沉冤昭雪,他身上所有的負面標籤都被摘掉,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光明。正義或許會遲到,卻永遠不會缺席。

如果你曾經不顧一切,請保持熱忱,在知曉未來的荊棘遍布之後;如果你曾經失望過,請重燃鬥志,在珍惜當下之時;如果你曾經滿懷戾氣,請選擇放下,在回顧過去之際。生活充滿艱難,生活也處處遍布希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其實,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錢學森,鄧稼先等人,葉企孫的學生中,還有諸如錢三強,王淦昌這樣偉大的科學家,更是不乏李政道,楊振寧這些獲得了諾貝爾獎的人。經過一年的努力,清華學校物理系正式成立,葉企孫出任主任,周培源、任之恭、薩本棟等人任講師,這寥寥幾個人便組成了早期清華物理系的核心。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葉企孫,上海人,1898年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1918年清華畢業後赴美深造,曾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並於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第1排左四為葉企孫)1935年清華物理系部分師生合影。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葉企孫,上海人,1898年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1918年清華畢業後赴美深造,曾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並於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此外,無論是國際知名數學家華羅庚,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他們也都與葉企孫的提攜和幫助有關。(第1排左四為葉企孫)1935年清華物理系部分師生合影。
  • 此人培養了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中的19位,晚年的結局令人唏噓
    他是錢學森的「伯樂」,是他讓錢學森踏上了去美國的留學之路,讓錢學森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如此,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有19位出自他麾下,還有兩位是他學生的學生。他就是葉企孫。1898年,葉企孫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世家 ,父親是上海教育學會會長葉景澐言。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葉企孫獲益良多。後來,葉企孫求學於清華。那時的他滿腔熱血,在日記裡寫下這樣一段話:要想洗刷民族恥辱,要祖國強盛,必先加強自身的學識和修養,努力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 他是中國物理學第一人,創辦了清華物理系,晚年入獄乞討生活悽涼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帝國主義經常以核武力威嚇我們,為了防禦的需要,偉大領袖毛主席決定中國也要搞原子彈。後來在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終於也有了原子彈,接著我國又相繼研發成功了氫彈,發射了人造衛星,飛彈技術也是日新月異,中國的世界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一生未娶,晚年淪為乞丐
    在上個世紀,有很多人才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錢學森、錢偉長等,而他們背後一個共同的老師名叫葉企孫,他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一名乞丐,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楊振寧憶先生葉企孫:對清華有相當大影響,但為人低調不顯露
    他先後創辦清華大學物理系、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培養了包括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等在內的一大批著名科學家,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7月1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舉辦的葉企孫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回憶,在清華園初見葉企孫時,雖不相熟,但深感其為人低調。
  •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在中國強國史上離不開一批批的科學家,例如錢學森、楊振寧、錢三強等等。這些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我國的功臣,都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也是我們國人的驕傲。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來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在兩彈一星的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這麼一個偉大的人本來是受人愛戴,一生衣食無憂,可是在他的晚年時候,卻淪落為了乞丐,成為向自己的學生要飯的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而葉企孫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呢?
  • 葉企孫:三入清華,為國培養出百餘位院士,晚年卻精神失常成乞丐
    >晚年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於是葉企孫又一次踏入清華,不過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學生。  1926年,葉企孫與好友梅貽琦一同創立了清華物理系,可剛創立就遇到了他教育生涯的第一道難題——無人可用。整個清華物理系就葉企孫一人可以站上講臺。  這種情況很快得到了改變。
  • 他是楊振寧的老師,被譽為中國物理一代宗師,晚年生活卻令人唏噓
    他畢業於清華大學,是最早一批的清華學生,之後去美國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深造。學成之後,毅然回國創建清華物理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物理學家,他就是葉企孫先生。由他培養的學生有我們熟知的諾貝爾物理學蔣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兩彈一星功臣
  • 錢學森、鄧稼先的老師,愛才惜才,晚年流落街頭,卻不住學生家
    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這些人的名字如雷貫耳。 他們是中國科研領域的泰山北鬥、是開闢新中國科技大道、引領中國走向世界的「大佬」,相對而言,葉企孫這個名字,似乎不曾被這個世界銘記,而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葉企孫的一生頗為傳奇。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學過物理學的讀者肯定對他有所了解。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幸運的是,葉企孫的父親也是一個非常開明的人,使得他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同時,也接觸到西方科學文化思想。13歲時,葉企孫成為清華學堂第一批學生,他接觸到先進的西方科學思想。20歲時,葉企孫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的資格,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進行深造。在國外留學期間,葉企孫非常勤奮刻苦,他在兩年的時間內便已經修完所有課程,順利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學過物理學的讀者肯定對他有所了解。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幸運的是,葉企孫的父親也是一個非常開明的人,使得他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同時,也接觸到西方科學文化思想。13歲時,葉企孫成為清華學堂第一批學生,他接觸到先進的西方科學思想。 20歲時,葉企孫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的資格,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進行深造。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大家都知道「兩彈一星」功勳,如王淦昌、錢偉長、錢學森、趙九章等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家,但這些科學家的背後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名師。他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科學界的「鼻祖」,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葉企孫。在1907年,9歲的葉企孫被父親送到上海敬業學堂讀書,開始他的「學霸」之路。在1911年,天資聰慧、不滿13歲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學堂(今天的清華大學),他是第一批學生。不過這時的他,在清華學堂沒讀多久,就爆發了辛亥革命,學校被迫停課,他也輟學回家。直到1913年,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招生,葉企孫再次考上清華大學。
  • 葉企孫:終身未娶奉獻於教育,培養出79位院士,晚年卻流落街頭
    葉企孫的人生就是如此深受命運的捉弄,即使身為國士無雙的清華教授,卻在晚年流落街頭,淪為乞丐。出生書香門第,少年時代天姿盡顯1898年,在上海的一戶高門大院裡,一聲嬰孩的啼哭讓眾人放下了懸著的心,隨著葉企孫的降生,一家人的開心和喜悅充斥著整座宅子。
  • 哈佛博士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但說到這些功臣:「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光學之父」王大珩和當代第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估計很多人都由衷地佩服而豎大拇指!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 他一生培養79位院士、19位兩彈元勳,錢學森、鄧稼先都要叫他老師
    令人震驚的是,就這樣一個人培養了79位院士,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學生。李政道、華羅庚、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曾經師從於他。可以說,幾乎新中國科研領域的泰山北鬥都是葉企孫的學生。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甚至包括當代第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都是他的得意門生。科學救國考入清華後,葉企孫依舊比常人要努力好多倍。於是,1926年,葉企孫前往清華任教,親自創建了清華大學物理系,並擔任該系系主任。身為主任,自然是要扛起一份重任,發展好物理系是理所當然的,更重要的是將整個中國的科學事業發展起來。
  • 他是大師的大師,培養出了9位兩彈一星元勳,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我國23位「兩彈一星」科學家中,包括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等9人,都是他的學生。他參與創建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在該校工作了二十餘年,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科學家,除了上述的幾人外,還有四十餘名物理學家。所以,有人稱他「大師的大師」。另外,他還是我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磁學的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 他是清華教授,終身未娶培養79名院士,晚年乞討時念叨:要回清華
    然而研究這些人的生平,會發現另一件更令人震驚的事,錢三強、趙九章、鄧稼先、王淦昌甚至於楊振寧、李政道,其實都出自一個人的門下。這個人一生未娶,卻為國家培養了79名院士,他就是——葉企孫。他的很多弟子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對於這個人的名字,大多人卻並不熟悉,甚至於可能都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