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祖國需要我,哈佛8名博士集體回國,美國重金難阻

2021-01-12 背起行囊去旅遊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忙裡偷閒的日與月呀,眼裡是陽光,笑裡是坦蕩

華夏有著輝煌的歷史,其中能人輩出,李清照一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便是對他們最好的詮釋。時勢造英雄,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很多人有著十分高潔的志向,他們中的很多人為了拯救國家,挽救百姓,雖然自己的實力並不能警惕陷入迷茫的世人,不惜以死明志,雖然盡力而為,卻仍無法阻擋國破家亡的結局,但是至少,曾經他們作為英雄的事跡,被後人永遠銘記於心。

嶽飛也好,屈原也罷,五千年文明中,這樣的實例實在太多了,像這樣的氣魄,不僅僅是古人所有的,生活在近代的人也同樣不缺血性,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一句祖國需要我,哈佛8名博士集體回國,美國重金難阻。

王俊峰、張欣、林文楚、張鈉、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和任濤這八個人的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十分陌生,但這八個人卻做了一件對中國發展有著十分積極意義的事,他們就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這八個人都在哈佛深造,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材生,擁有著常人無法超越的學識,因為同在哈佛學習,恰合的是,這八個人在哈佛同一棟樓做研究,同是中國人,同一個目標,所以八個人經常是一同共進退,故而八劍客的說法也由此而來。

這8個人在哈佛的待遇和各自領域都有著十分出色的實力,但是當他們聽到祖國召喚的時候,立馬放下美國的一切,回到中國,從頭開始,為中國的科學事業而奉獻。當時他們在哈佛遇到了中科院的院士匡光力,在美國這樣的異國他鄉,遇到中國同胞,他們八人都很興奮,連忙詢問中國的情況,匡光力告訴他們,目前中國在研究方面仍然處於發展階段,如果他們可以回國的話,對中國科研的發展會是一個巨大的幫助。而中國在強磁場方面的建設,更是處於摸索階段,所以如果像他們這樣有經驗的人回國進行指導,一定是如虎添翼。

於是在經過一番商討之後,這8人決定回國發展,在八人做出這樣的決定後,同時也就同目前所有的成果、名利地位都得告別,最重要的是對科研學者而言,十分先進的科研環境,幾乎是每一個學者都無法割捨的摯愛。經過了艱難的心理鬥爭後,八人謝絕了美國的高薪待遇,乘坐飛機,跨越大洋,最終回到了祖國。

而他們鑽研技術的地方就是蜀山的一座小島上,而這座島也被西方各國稱為科學島,雖然環境艱苦,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苦中作樂稱自己為「最快樂的島民」。很現實的一件事,在中國的工資低、工作強度大、設備差,但是這8人絲毫沒有怨言,依然刻苦做著研究。

另外八劍客還創建了中科院腫瘤藥物學研究團隊,現如今這座科技島上也出現了全球最大的癌症激酶細胞庫,看著祖國越來越富強,其中還有自己所貢獻出來的一份力量,八劍客都認為:回家挺值的。

相關焦點

  • 當年一句「祖國需要我」,8名哈佛博士放棄美國優待,集體回國
    為了將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無數中華兒女投身於祖國的懷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年,只因為一句「祖國需要我」,8名哈佛博士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和綠卡,選擇集體回國,他們的故事令無數國人動容。回國的8名博士最開始回國的人是王俊峰,他是哈佛大學的博士,早在多年前就在美國立足,憑藉著超高的專業水平在代表著世界最高水平的美國強磁場實驗室工作。
  • 祖國需要我,哈佛8位博士後集體回國!美國為何重金也留不住他們
    而我國這八位「海歸」科學家均是來自於哈佛大學,他們曾在美國辛辛苦苦打拼十餘年,並且在哈佛大學「同一個樓道」裡一起從事科研工作。雖然這幾位科學家在科學界還稱不上是「聲名顯赫」,但是,在十分注重團隊合作與默契的大科學時代背景下,這種八個人的集體回國就顯得彌足珍貴。
  • 「只因祖國需要」,哈佛8位博士後拒絕重金挽留,集體回國效力
    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王俊峰、張納、張欣、林文楚、劉青松、劉靜、王文超、任濤。這八位科學家都是早年就出國留學,畢業後又被校方聘用。回國之前,他們是同事,也都在美國有了穩定富足的生活。讓八位科學家集體回國的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
  • 就因為國家需要我,8位哈佛博士集體放棄了回國和美國的有利條件
    學生出國留學回國清朝中國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距,要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們必須學習其他國家的優秀和先進的文化知識。在容閎從回國畢業後,「中國留學生之父」開始鼓勵中國人出國留學回國報效祖國。這一建議得到了清大臣曾國藩、李鴻章等大臣的批准,於是中國掀起了一股留學潮,許多中國學生被派往美國學習。
  • 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自願放棄優厚待遇,只因祖國需要我們!
    之前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件事,哈佛8位博士放棄了自己在美國的優厚待遇集體回國,有專家對此評論稱,八劍下天山共聚科學島,這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被媒體的報導之後,引起了國內網友的廣泛關注
  • 美國花重金挽留這8位哈佛博士,在祖國需要時,他們果斷回到中國
    作者:筱雅隨著近些年來祖國的不斷發展,很多走出國門的人才都選擇了回國紮根為國貢獻。這是中國吸引力不斷提升的表現,也可以看到中國的凝聚力。祖國需要,便要回國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對於一些領域的頂尖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但是這些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美國。美國是人才的孕育地,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才的存在,才讓美國發展成世界強國,為其他國家所佩服。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世界上各個國家呈現了相互制衡的狀態。
  • 哈佛8位博士後集體回國!為什麼美國出再多的錢也留不住
    國有難,必有後顧",所以才有那麼多留學生不怕祖國貧窮,不貪圖國外的優越條件,因為愛國是一種信仰而不是一種工作。只因為祖國需要我,無論在哪裡,跨越千山萬水,也要回來。作為祖國的兒女,為了國家的發展,我們可能不得不遠離自己的故土,所謂"操千歌然後曉聲,觀千劍然後識器",從我國近代史開始,很多有志青年就開始了他們的異國求學之旅。
  • "哈佛八劍客"集體棄美回國,放棄美國豐厚待遇,只因祖國需要
    從南宋時期的精忠嶽飛,到近代史的虎門銷煙林則徐,再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克服重重困難,毅然從美國回國的錢學森,他們的人生和事跡被記載在我們的課本上,鼓勵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向這些英雄前輩學習。哈佛大學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生物學和藥學,相對於美國優越的科研條件,中國的研究條件和環境可以說是相對艱難。
  • 八劍下哈佛!八位美國博士回國效力,不問待遇不問條件,只因需要
    ——詹天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想必周恩來的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在小學老師就以這句話來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而我國老一輩科學家都以身作則,海外學成歸來,為祖國的強大而奮鬥。而如今新一代的科學家也是如此,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放棄了在美國的優厚待遇。被稱為「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
  • 媒體:哈佛8位醫學博士後集體回國!是什麼吸引他們
    在這背後,是哈佛大學醫學院八位博士後集體歸國的震撼故事。他第一個回國:「之前感覺自己一直在漂」王俊峰是八位博士後中第一個回國的。2009年,王俊峰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名博士後,他聽朋友說,中國要建立自己的強磁場實驗室。之前在美國強磁場實驗室工作的他知道這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他非常激動。
  • 較真丨「哈佛八劍客、李開復、莊曉瑩集體回國援助武漢」是謠言!
    莊曉瑩博士2019年8月就通過公眾號「德歐華商」對此進行駁斥,並敦促自媒體平臺儘快刪除該博文。李開復也早於1998年回國,並於2009年創辦北京「創新工場」。二人皆與朋友圈中的「集體回國,直奔武漢」傳言不符。
  • 哈佛8位愛國博士回國,撐起我國強磁研究一片天,網友:真帥!
    今天,胡侃教育就要給大家分享哈佛8位愛國博士的故事,為了完成建設國家的大業,他們甘願放棄在國外發展的一切,這才是廣大學子最好的榜樣!而故事的開始要從王俊峰這個哈佛大學高材生說起。那個時候的王俊峰在美國已經名利雙收,在科學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是一則來自於祖國的消息讓他心緒澎湃,幾個夜晚都不能入眠!原來大洋彼岸的祖國要開展強磁場研究,還要組建相關的實驗室!王俊峰知道這項研究對於祖國發展的重要性,於是放下了手頭的一切工作,立刻回國參加了面試。
  • 竺可楨:哈佛博士為回報祖國而學習農業、氣象學,回國後教書育人
    在留學史上,很多人都懷抱著學成報效祖國的心情前去的,竺可楨院士當初就是為了回報祖國,才努力考取了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費生,而他也沒有食言,他將先進的科學知識帶回祖國,成了中國歷史氣候學、中國現代氣象科學的奠基人。
  • 哈佛8位醫學博士後集體回國!是什麼吸引他們來安徽當「島民」?
    島上有中科院的10個研究所,十餘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不同領域的2400多名科學家。 科研工作者的生活是簡單的。這從島上的生活設施就可見一斑:一個菜場,一個商店,一趟通向市內的公交車。 除了通勤時間,島上幾乎見不到什麼人。 科學島環境 這樣一個看似與世隔絕的小島上,卻有著創造世界紀錄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 他是哈佛大學博士後、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裸辭回國,被美國封殺
    北京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在我小時候曾經立志想要考取的大學,不過,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發現距離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遠。哈佛大學,世界最好的大學,長大之後,眼界開闊後,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比北大更好的大學。於是,我時常會想,高考進入北大,出國深造到哈佛,這樣該是什麼樣的霸氣人生。結果我發現了他,擁有著更「神仙」的經歷。
  • 他是哈佛博士後北大院長,全職回國第1人,美國害怕了變相封殺
    北京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在我小時候曾經立志想要考取的大學,不過,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發現距離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遠。哈佛大學,世界最好的大學,長大之後,眼界開闊後,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比北大更好的大學。於是,我時常會想,高考進入北大,出國深造到哈佛,這樣該是什麼樣的霸氣人生。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2008年,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首次打破慣例,錄用中國留學生尹希留校任教。尹希,少年天才,中國神童。8歲,能看懂微積分;10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12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深造;25歲,尹希就成了哈佛副教授。
  • 尹希:神童出身中科大少年班,讀博時哈佛大學為他改規則
    除此之外,讀博在哈佛大學,這也就罷了,中學時他遲到早退不做作業,學校居然妥協了,在哈佛讀博士時,更被破例允許繼續留在學校攻讀博士後做研究。  學生時代的尹希    在哈佛攻讀博士時,尹希廢寢忘食研究在物理專業上,並只用了6年的時間就拿下了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將近畢業時,哈佛放棄了延續300年的老傳統,哈佛是不允許讀博後繼續在學校研究的,但是為了留住尹希,哈佛放手了這個雷打不動的鐵樁。  2008年,尹希才24歲,就被聘請擔任物理系助學教授,7年後,升任為物理系教授,現如今是哈佛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 天才神童加入美國國籍,成為哈佛終身教授,「我從來沒想過回國」
    在新中國發展的階段,許多公派出國的科學家紛紛突破美國的阻撓,千辛萬苦回到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到了20世紀,因為學術界的黑暗,許多不堪忍受的科學家紛紛赴美成為美國的教授,人民不解,紛紛圍攻那些「叛國」的科學家。科學家們心裡有苦難述。
  • 中科院近百名科研人員離職,中美科技博弈之際,為何留不住人才?
    近日據媒體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技研究院近百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不管任何單位人員流動算作正常現象,可是一下近百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就顯然有些不正常了,在這中美科技博弈的特殊時期下,為何留不住人才呢?也許有很多人並不認識他,但是他真的可謂是物理天才,也是哈佛大學最年輕的物理教授之一。而這名物理天才是一名更改國籍的中國人。看完尹希的簡介,讓小編覺得尹希的可以和霍金差不多,尹希從小就是傳說中隔壁家的孩子。5歲就可以完全背誦下唐詩300首,8歲就開始學習微積分和量子力學,在那個年紀,我還只處於百以內的加減法。9歲就已經考入北京8中。而我只上小學2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