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一段人生,我們會經歷各個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擔任著每個角色不同的職位。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就是我們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我們的學生時代。
學生時代的我們,每個人遵守著學校的規章制度,我們學生的本分就是不遲到不早退,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不然,在大家的眼裡,你就是那個活該學習成績不好的差生。但是,世界的規則要是像地球永遠自西向東圍繞著太陽公轉一樣永遠不會出岔子,生活便會如一塊平鏡一樣永遠沒有出乎我們意料的驚喜或者驚訝。
學生時代
尹希就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他就展示了超高的學習天賦。小學二年級他就學完初中課程,三年級腦子輸入全部高中知識,九歲時成為北京八中實驗班的一員,十二歲,他用高考成績572分的成績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錄取。
除此之外,讀博在哈佛大學,這也就罷了,中學時他遲到早退不做作業,學校居然妥協了,在哈佛讀博士時,更被破例允許繼續留在學校攻讀博士後做研究。
學生時代的尹希
尹希開掛的起始點
尹希出生在一個高知識分子的家庭,父母均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父母的智商和父母給的良好學習環境,讓尹希擁有超乎同齡人的學習能力,在我們這群寡淡的人眼裡就是學習之神。
五歲時,你在幹什麼?學習b,p,m,f還是a,b,c,d?而尹希在這個年紀輕輕鬆鬆背下了300首唐詩。
大學了,我們為微積分和量子力學瘋狂抓耳撓腮,圖書館裡奮筆疾書的身影揮發著我離這個知識點更進一步的喜悅。
然而這些尹希在八歲的時候已經經歷過了。也許他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我們「山路十八彎」難。他也沒有因此而高傲自大。被人稱為「神童」,他卻感到厭惡,他說,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姑且可以理解為謙虛。
在9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成為年齡倒數第二小的學生,學習成績卻名列前茅,在他喜歡的數學和物理方面,更不用說了,滿分簡直是小菜一碟。對於這樣的尹希來說,初中學習的知識,他都滾瓜爛熟了。
上課的尹希
他便遲到,早退,不做作業,因為他覺得沒必要聽老師一字一句重複念叨,這完全是浪費時間了。他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卻引起了老師的不滿,尹希的父母就收到了老師「請家長」的邀請。
「您兒子在學校非常高傲,上課永遠不做筆記,屢教不改!」作為一個母親的正常反應都是生氣,拎起兒子就是質問責怪,尹希的辯解則是:我都記在腦子裡了,為什麼還要記在紙上。
很快,尹希意識到自己已經不適合這個圈子了,他提出了三年內要參加高考考上中科大。這斷言一出,震驚臺下做客,這不免讓人覺得他太狂妄了,畢竟是個初中還沒上完的學生,要是平常人這樣說,人家只會嗤笑一聲,當你是個毛頭小子,一笑而過,但奈何尹希在學校的各項指標都衝在跑道的前列,成績也在一眾超常的人中突出。
因此,學校同意了尹希的申請。這也就相當於給尹希給了更多自由時間的免死金牌,他利用這些時間參與了各種競賽活動,電視節目也不在話下。
直到高考前夕,他幡然醒悟,如果再不複習,高考考上中科大就是站在懸崖邊上。他開始頻繁翻閱書本,加倍時間複習知識點,最終在高考以572分考入中科大的少年班。
長大後的尹希
可能是步入青春期,尹希在考上中科大後,變得茫然無措,沒有計劃沒有目標。可是在這個滿是人才的少年班裡,別人都在往上爬,的話,即使他的成績不上不下,也會是退步。
幸好,大二的一次失敗的成績結果終幫尹希撥開迷霧,大夢初醒,他意識到他不再是那個對學習如餓狼般的人,現在他要拾起來。
此後幾年,他終日謙謙,夕惕若厲,把學習這件事做到極致。在本科畢業後,更多的學習機會就循循而來了。尹希想要出國讀書,中科大便給予全力支持,以公費留學的形式幫他申請了美國排名前列的共計十所名校。
結合尹希自身的優勢,很快收到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的全額獎學金offer,最終,尹希選擇了哈佛大學。
在哈佛攻讀博士時,尹希廢寢忘食研究在物理專業上,並只用了6年的時間就拿下了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將近畢業時,哈佛放棄了延續300年的老傳統,哈佛是不允許讀博後繼續在學校研究的,但是為了留住尹希,哈佛放手了這個雷打不動的鐵樁。
2008年,尹希才24歲,就被聘請擔任物理系助學教授,7年後,升任為物理系教授,現如今是哈佛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初心終敵不過誘惑
在出國前,尹希曾說,他這次去美國,是為了更好地深造和學習中國所沒有的知識、科技,等他學成歸來,一定報效祖國。可是,初心不變很難,它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掩蓋。尹希也是,阻擋不住更大的誘惑。
在哈佛大學讀博時,尹希就已經加入美國國籍。學成時就有人問他,什麼時候回來祖國呢,他說暫時還不會回國發展。
但大家最終也沒能等到他的歸來,當他決定留在美國為美國效力時,給出不回國的理由:「如果我要回國,恐怕要帶一個物理學家小組回來。」
美國對此做出的回應是:美國擁有優越的科研環境,尹希是自願留在美國工作的。
說實話,國家對人才培養效率是成功的,但怎麼解決人才流失是個問題。國內科研環境確實還需要整改,這不僅是科學家們所需要共同努力的,更大程度上還需要政府的介入。
這個科研環境不僅只需要大力斥資給那些天才們營造好的基礎設施,也需要整改一下培養的策略。在如今的大學,仿佛搞好周圍人的關係,尤其是與導師的關係,就能讓你跨入成功門檻的半隻腳。
很多人寧願重金聘請人來作假論文,也只是為了交出期末或者畢業證明的結果,浮躁之風一直在大學瀰漫。在社會,科學家嘔心瀝血,夜以繼月做出的科研報告或許還抵不上娛樂圈18線小明星出個鏡的薪水。資本家對科研事業投入少,因為投資科研,耗時耗錢,對他們所要獲得的來說,太少。
為什麼鄧稼先,華羅庚等能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回到比現在落後一百倍的、還在一種資本主義國家的壓迫下夾縫中艱難發展的中國呢?
他們經歷過戰亂,身為中國人面對著為魚肉,任人宰割的祖國,心底衍生的是無比厚重的愛國情感,所以他們從美國回來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值得被載入史冊,值得被後世一代一代地瞻仰紀念。
尹希
祖國需要你牽掛
到底是因為中國的科研領域還不夠強大,但這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堅定站在祖國這一邊的決心,人不為五鬥米折腰。不是懷著祖國不夠強大,所以我要離開,去尋找更強大的人的懷抱;而是懷著因為祖國不夠強大,所以我要回來,回來報效祖國,即使我的努力很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