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中華民族的驕傲!

2020-09-13 流浪的覺者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1955年,在國家領導人爭取下回到中國,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和 「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1995年,經中宣部批准及錢學森本人同意,母校西安交通大學將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2009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6分,錢學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中國的真心英雄,他為中國的崛起夯實了堅固的基礎,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愛國者,祖國因為有他這樣的子孫而倍感自豪,作為晚輩的我們向他曾經的付出致以最高的敬意 ,全球愛國華人都應該記住這個名字,且更應該是愛國留學生的學習榜樣、人生楷模 !

上海交大 - 錢學森圖書館

上海交大 - 錢學森圖書館

上海交大 - 錢學森圖書館

上海交大 - 錢學森圖書館


覺悟中的80後 ~

有興趣加關注哦 !

相關焦點

  • 全球「智商」最高的兩個國家,為什麼說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現在中國的成就大家更是肉眼可見,從近代的泥潭裡走出來,在短短的四十年間創造了西方國家要幾個世紀才能完成的壯舉,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都位居世界前列,有六座世界一線城市,現在的中國毫無疑問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驕傲!然而就是這樣的成績,中國還不是全球「智商」最高的國家,全球「智商」最高的國家是位於東南亞的新加坡,人均智商高達107.1!
  • 錢學森侄子,拿下諾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我在美國長大
    中國有著遼闊的疆土,生活著大量人口,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因而養育了驕傲又自豪的中華民族。但上世紀中華民族遭受的災難至今傷痕仍在,我們缺少高端科學人才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無比渴望能夠證明自己。這個名字似乎聽起來不耳熟,但他的身份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就是錢學森先生的侄子。他獲獎的消息一傳回國內,國人聯想到他與錢學森的關係,想著這也是中國人的榮譽,都倍感振奮。
  • 錢學森歸國途中收神秘電報:沿途切勿下船,50年後真相大白
    前言: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偉大的祖國已經度過70華誕,國慶大閱兵時也曾激動的熱淚盈眶,為祖國的強大而自豪,也為身為中國人驕傲。短短幾十年祖國便強大如斯,這強大的背後是無數科學工作者們任勞任怨的無私奉獻,他們將一生投身於科學事業當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奮鬥。
  • 錢學森親侄子,獲諾獎後公開表示:我在美國出生,不是中國科學家
    然而,按照老百姓口中的意思,中國人即中華民族,不管他們國籍如何,他們仍是中國人。錢永健在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因此,當年科學家錢永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國人也是無不以之為驕傲,因為那時候中國還沒有幾人獲得如此獎項,同時錢永健是兩彈元勳錢學森的親侄子,於是便將其也當成同胞了。
  • 錢學森之問的答案是什麼?
    2005年,溫家寶總理去看望錢學森,錢老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與另外一個國際上著名的李約瑟之問並列,從人才培養和歷史的角度對中國科學落後的原因提出的疑問。下午出門散步,看到一則新掛出來的橫幅標語:「……相信科學……」。一瞬間,我觸碰到了錢學森之問的答案。追問「錢學森之問」的答案,其實就是追問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
  • 錢學森親侄子,拿下諾獎後公開表示:我是美國人,與中國沒有關係
    然而,按照老百姓口中的意思,中國人即中華民族,不管他們國籍如何,他們仍是中國人。    錢永健在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 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   因此,當年科學家錢永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國人也是無不以之為驕傲,因為那時候中國還沒有幾人獲得如此獎項
  • 網友悼念錢學森 提議為錢老舉行國葬降半旗
    網友悼念錢學森 提議為錢老舉行國葬降半旗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2009年11月01日19:01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導 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因病於10月31號8時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 學習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座談會在北京飯店舉行
    (記者:薛勝林11月23日北京電)2019年11月21日,實現中華民族教育偉大復興從娃娃抓起、實驗工程,學習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座談會、在北京市北京飯店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曲阜孔子書院院長、李敏生主持,著名哲學家、錢學森堂妹、錢學敏在會上作主題發言。錢學敏、幾十年如一日,協助錢學森、在哲學社會科學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她保存了約五百封與錢學森往來的信件,並撰寫專著和多篇論文論述錢學森的教育思想。李敏生在講話中感謝錢學敏教授對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深刻全面論述。
  • 社會各界冒雪送別錢學森 網友建議降半旗
    [一棵松]阜成路8號院有些年頭了,在清代被稱為「皇袋子墳7號」,1958年,在周總理的主持下改成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擔任院長,因此這裡也被老航天人稱為「老航天五院」。從那時起,錢學森一家就住進了院子深處4單元的一幢紅色蘇式小樓裡。
  • 錢學森如何對待署名文章——錢學森的嚴與實①
    原標題:錢學森如何對待署名文章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也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05周年。
  • 江澤民評價人民科學家錢學森
    江澤民同志曾經這樣評價錢學森:錢學森同志是一位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的戰士。我們大家都要向錢學森同志學習,學習他嚴謹的科學精神,學習他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優秀品格。90高齡的錢學森今天一如往常,早早就倚靠在床頭,在一張特製的活動工作檯前,翻閱著當天的報紙,了解各方面的情況。上午10時30分,江澤民總書記來到錢學森家中。這已是江澤民總書記第三次專程來這裡看望這位科學老人,聽取他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建議。1996年和1999年,江澤民曾兩次到錢學森家中看望他。江澤民來到錢學森的床前,與他熱情握手,關切地詢問他的生活和身體情況。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雕像在我市鹽湖區科技實驗小學落成
    中國航天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教授,中國航天十二院院長薛惠鋒,今日中國雜誌社副社長賈春明,中央軍委科技委綜合局大校、原錢學森生前秘書顧吉環,上海交大錢學森圖書館錢學森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張現民
  • 錢學森是馮卡門的弟子,那馮卡門為何說「是錢學森發現了他」?
    馮卡門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空工程學家,他開創了數學和基礎科學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術領域的應用,作為行業的開拓者和先驅者,馮卡門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是他的弟子,馮卡門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其實,是錢學森發現了他。那麼這句話是大師馮卡門的謙虛,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呢?
  • 偉大科學家錢學森,令其一生驕傲的不是「兩彈」,而是他的老婆
    1955年10月8日上午,錢學森攜妻子兒女,一同乘坐郵輪,從美國到達香港。出發前,錢學森收到一封「父親」的信:「途中,切勿下船」。因此,即使在船上無聊地呆了25天,途中停靠的碼頭,錢學森一家始終沒有離開郵輪一步。
  • 驕傲!從武威一中走出的火箭總設計師
    2019年度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獲得者範瑞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型號總設計師範瑞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等獲得「錢學森傑出貢獻獎」。正是範瑞祥成年累月的忘我工作,29年的奮鬥歷程鑄就輝煌,時至今日榮獲「錢學森傑出貢獻獎」,成為國之驕子,也成為曾經養育他成長的歷史文化名城武威人的驕傲
  • 關於文藝對民族的重要性,錢學森臨終前的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
    2009年,「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在臨終前,給我們留下了這句話。十一年過去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回想起錢老的這句話。錢學森在曾在各種場合多次提起這個問題,所以這一問題被稱為「錢學森之問」。《茶館》劇照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優秀民族,
  • 錢學森之子談家風:如沐春雨潤無聲
    這是小學語文教材《錢學森》一文對半個多世紀前錢學森返國途中的一段描述。「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的名字,烙印般刻在幾代人的腦海中。其科學成就、學術思想、精神風範和人格魅力,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1957年,錢學森回國後的第三年,他因撰寫《工程控制論》,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這個獎項後來有了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官宣啦,「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
    相信現在新一代的年輕人說到錢學森都知道是誰,為我們國家做出多大的貢獻。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他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我們學習的榜樣!錢學森科技大學正在湖南瀏陽籌建中!
  •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把驕傲兩個字打在公屏上
    (人民日報)     中國航天史始於1956年2月,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1956年4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回顧中國航天史,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航天長徵路,充滿荊棘,但也開滿鮮花。
  • 國慶節手抄報:錢學森的愛國故事
    1947年,剛剛36歲的中國科 學家錢學森,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它預示著錢學森的優厚待遇和遠大前程。  美 國為什麼如此器重錢學森呢?因為他是美國研究航空科學最高專家馮?卡門的優秀學生,是美國最早研究火箭組織??加州理工學院火箭研究 小組的5成員之一。  在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