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溫家寶總理去看望錢學森,錢老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與另外一個國際上著名的李約瑟之問並列,從人才培養和歷史的角度對中國科學落後的原因提出的疑問。
下午出門散步,看到一則新掛出來的橫幅標語:「……相信科學……」。一瞬間,我觸碰到了錢學森之問的答案。
追問「錢學森之問」的答案,其實就是追問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原因有兩個:第一、我們太「相信科學」。第二、「我們背棄了祖先的文化」。
一、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原因:我們太相信科學。這個原因有點有違於常識,只怕很多人都難以接受。但是,科學最重要的精神是懷疑,懷疑才是科學前進的根本動力,絕不會也不應該是「相信」。但為何中國近百年把「相信科學」掛嘴邊,把科學當做神來崇拜呢?造成我們「太相信科學」的文化模因和邏輯錯誤更令人深思。
這個文化模因即是:高起點的原生文明的降維發展規律。什麼是文化模因?就是一種文化的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因果關係。高起點的原生文明呈現降維發展的模式,這就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文化發展模式,也有因此到中國文化發展軌跡與其他各文明古國的文化發展軌跡截然不同。降維發展,是因為中國古聖的文化思想的起點太高,已究竟於天地宇宙。在天人相離後,中華的後代離天越來越遠,越來越難理解這已究竟天地宇宙的文化思想,於是只能降維理解,結果一代不如一代。有的人會問,我們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憑什麼說我們的思想不如古人?這個疑問本身就是被「物質」遮蔽心智的人的思維方式。看不清楚,天、地、人、萬物、人造物,這之間的動態關係,就無法理解什麼是文化,也就不明白文化與政治、經濟、科技的關係,再多解釋對他們也無益。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在文化思想上體現為無法達到古聖們的思想高度,甚至無法完整繼承他們的先祖的文化思想,更別提超越了。這種墮落會一直發展到無可復加的地步,如果沒有其他文明和文化的存在,這種墮落會在自然觸底後慢慢反彈。但是,地球不止華夏文明一家。幾千年以來,華夏民族與周邊民族來來回回打了幾百場戰爭,從一開始的戰無不勝,到勝多敗少,再到敗多勝少,最後一敗塗地,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這就是文化發展規律導致的失敗,這也是符合與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即: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而中國文化思想的高起點還帶來另一個特點,即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而這種崇拜在降維發展過程中,逐步被帶入到對「權威」的無限信任,並與外來文化結合,墮落為逆來順受,最終在滿清的奴隸統治下,完成了中國奴性文化的養成。這種喪失了血性,喪失了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變異墮落文化,在穩定了這個少數民族政權的同時,對中國的科技發展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一旦這種奴性文化養成,要改變是何其之難,以至於到今天,還影響著中國人的心智。
在最墮落、最無能的滿清王朝的末期直到被推翻的前後近百年的時間中,幾代中國人一直反思:我們的民族會淪落至此?到了民國,一群大師級探索者在「學貫中西」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即「老祖宗的文化導致中華民族淪落」。他們所說的「中國文化」,並不是單指被滿清奴隸統治改造過的的奴性文化,而是泛指一切中國文化。而與之相對應的,歐洲的文化,他們的科學、民主、自由,是歐洲文明超越中華文明的根本原因。隨之而來的就是無以復加的對歐洲文明的崇拜。他們在批判中國老百姓奴性的同時,自己何嘗不是歐美文明的奴隸?他們在追求科學民主,將科學民主當做神崇拜,何嘗不是科學民主的奴隸?不理解高起點原生文明的降維發展規律,必然看不清中華文化發展歷史,必然導致民族失敗主義和民族悲觀主義,必然導致逢中必反,逢西必跪的「民國病」。由此,我們知道導致「民國病」,導致崇拜科學的第一個原因,是不理解中國近代淪落的原因是文化降維發展規律導致的,即自身心智墮落,無法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單單從物質和科技落後來反推文化落後。實際上,他們並不能解釋,為什麼中國在明朝中後期,還一直是科技最領先的國家,按他們的邏輯,明朝的文化思想一定比西方高明。
「民國病」還有另外一個可笑的邏輯錯誤:中國弱於西方,我們打不過歐美,因為我們祖先文化不行,不懂科學,不發展科技。打不過別人怪祖先,持有這種想法的民國文化大師大有人在,而且他們都異常堅信,所以才會有一大堆「疑古派」及其支持者。難道他們不知道,在宋朝以前,中國經常吊打四夷?他們當然知道,所以他們懷疑一切,否定中國的一切,將「疑古」變成徹頭徹尾的反一切中國文化和歷史。而與他們同一個時代,同一個祖先,同樣科技落後的另一群人,以毛主席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何為以存在代差的武器打敗日本侵略者,打敗美帝的幾十國聯軍?將清政府的奴隸統治和墮落無能導致的科技落後和奴性文化,歸咎於百姓的愚昧無知,歸咎於中國文化落後,歸咎於祖宗沒有科學,是害了「民國病」的大師們最可笑的邏輯錯誤,也是導致「科學萬能」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回答錢學森之問並不難,難在治療「民國病」。
當然,民國的文化大師們的 「科學萬能」這種近乎神學化的宣傳也是有好處的。在中國科技落後的時代,「科學萬能」引領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懷著科技強國的夢想,到歐美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而錢學森先生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但是 「科學萬能」本身卻必然導致錢學森之問,即中國無法培養出科技大師。因為,害了「民國病」的文化大師們將「科學」神話,在喚醒中國人追求科學的同時,把中國人引向科學的奴隸的道路,封堵了中國人成為科學的主人的道路。在這樣的「科學宗教」文化思想之下,作為西方科學的奴隸,一切以「西方科學」為是,最需要懷疑精神的科學,成為最神學化形容詞。你的這個不「科學」,那個是很「」科學,尊重科學,相信科學,一切都冠以科學之名,成為了全民文化正確,成為任何時候都不會錯的口號標語。
「拜科學教」阻礙了中國人的創造性的思維,阻礙了科技人才的培養。亦如墮落滿清的奴隸統治徹底窒息了中國人的科技創造能力一樣。如果我們不敢改變這個「文化正確」,不敢徹底砸爛「拜科學教」的神壇,中國就不可能產生培養大師的土壤。
第二個答案是:「我們背棄了祖先的文化」。我們先來看一個現象:一群文化大師懷疑自己的祖先,唾棄中國的文化思想,崇拜洋人文化時代之後不久。一群留學海外,學術又成,待遇優厚的科學家,在最艱難的時代,毅然回國,完成了中國科技事業的奠基,成為中國科學界的一代宗師。為何差別如此大?因為很多優秀中華兒女,始終保持著對祖先的崇敬,對自己中華民族身份的驕傲,血液裡流淌著對民族、國家的責任。所以他們才能以無限的責任感,毅然回國以所學的科學知識報效國家。然而,可悲的是我們的教育界,很多文化教育理論來源於民國的文化大師們,還沿襲著在文化上對中國文化的唾棄,對歐美文化的頂級膜拜,一切以歐美為尊。在這樣的培養洋奴才的教育土壤中,一個不傳播民族驕傲、家國責任的教育環境中,如何能夠培養出新一代的科學大師呢?沒有對民族的無限熱愛,沒有家國天下的責任擔當,沒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就算我們知道了錢學森之問的答案,培養大師依然無解。由此,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錢學森之問的答案就是:
一、必須重塑文化自信,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中華家國天下的責任擔當,這種擔當才是自我成長,成為科學大師的推動力,才能發展出深厚肥沃的科學探索的社會土壤。
二、必須破除科學迷信,科學以懷疑為原動力,科學家必須面對懷疑,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我們要充分發展科學,利用科學,給與科技工作者優厚待遇,鼓勵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勇攀科學高峰。
近些年一股文化復興的浪潮在中華大地翻滾而來,國家在教育體系中大大加大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培養新一代中國人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而隨著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的強大,中國人的自信感必然滿血復活。中國文化將實現有降維發展觸底反彈,必然會產生一批為中華文化升維的文化大師,為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的持續強大提供充足的社會推動力。
錢學森:中國飛彈之父,二十世紀作為大的科學家
李約瑟:英國學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科學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