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為何我國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清華教授給出了答案

2020-11-28 朱文彥

錢學森於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當年《感動中國》給他的頒獎詞是這樣寫的。

「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這一段話充分概括了錢學森先生的一生。

錢學森先生一生為國,直到老年時還在為國擔憂,所以才有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在2005年,錢學森提出來了一個問題:

「我們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能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何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

這個問題一經提出,就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影響,但是對於「錢學森之問」一直沒人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清華大學錢穎一教授的答案

直到幾年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院長錢穎一教授的說法得到了教育界很多學者的認可。

錢穎一說:

「我們的教育方法中,靠認真刻苦,靠時間投入,靠死記硬背,靠大量做題,靠反覆練習,可以讓考試成績優異,讓鋼琴演奏熟練,讓生產成本降低,但這些都不能替代創新和創造。」

後來,有人在錢老的親筆信也看到了這樣一段話,其實也錢老回答了自己的問題。

「我國科學技術人員有重要創新嗎?諸位比我知道得更多。我們這個小集體,如果不創新,我們將成為無能之輩!我們要敢幹!」

只會考試的孩子,並不受歡迎

不是說成績不重要,只是成績應該是孩子的階梯,而不是孩子的目標!

更何況,在現在這個社會中,論知識的儲存,計算機可比人類的大腦厲害多了。

「知識是力量、知識是財富」這句話在計算機未盛行的年代是至理名言,但是現在家長們還用這幾句話激勵孩子,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了。

擁有創新思維的孩子才擁有未來

馬雲作為改變了時代的人,站在時代前沿的人,他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在鄉村教育《重回課堂》上開講也曾表達自己的看法,他說:

」如今知識不是力量,掌握知識、創造力、創新力才是力量。如果讓人提升想像力,尤為關鍵。」

同樣一個知識點,沒有創新思維的孩子,就只是只是收穫了這一個知識點;而有創新思維的孩子,腦海中會迸發很多思維的火花,則能夠舉一反三。

但是思維的養成並不是一天兩天的,而日積月累,且都是在生活中的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當中形成的。而是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養成創新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呢?

1、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往往是對自己的未知的東西才會感到好奇。而孩子敢於探索未知,才會有創造力。

把三個孩子都送入史丹福大學的陳美玲,她也曾經說過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從不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即使自己正在炒菜,根本沒有辦法回答兒子的問題,也會先把火關了,告訴兒子「你問得真好,等一下我們一起去找答案。」

而且陳美玲還會把孩子的問題進行延伸,藉助孩子的好奇心幫助他收穫更多的知識。孩子在公園玩,孩子突然問:「媽媽,世界上哪裡下雨最多,哪裡下雨最少?」

那麼陳美玲就會和孩子們一起了解為什麼會下雨,以及打開地圖告訴孩子們哪個地區下雨最多,哪個國家雨水少。

除了回答孩子的問題之外,從小給孩子看一些科普書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好奇心。

2、鼓勵孩子遇事多思考

創新思維也是一種從思考中得來的一種思維。

如果孩子平常遇到問題都不愛思考,在生活中,依賴別人幫他解決,在學習中,依賴老師講解,課後答案。那麼這樣的孩子又如何會有創新思維?

所以在平時,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孩子去解決。

思維的改變就是要從一件小事開始。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帶著孩子玩一些思維遊戲,畢竟孩子都愛玩遊戲,孩子最不在意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思維去贏得遊戲。

相關焦點

  • 錢學森:為何我國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清華教授指出了癥結所在
    2005年,錢學森對著前來看望他的國家領導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能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何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學森當時提出這個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影響,他同時也指出了其中的原因之一。
  • 重提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上世紀90年代,改開進入深水區,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出現崇洋媚外思潮。那是「以市場換技術」,依靠引進來來實現技術進步的「黃金時代」。更是興起一幫打著外資旗號的買辦群體,拼命鼓吹「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神州上下、人心浮躁、一切向「錢」看。
  • 清華、北大,你們能培養出幾個獲諾貝爾獎的拔尖人才嗎?拜託了!
    清華和北大作為我國兩所拔尖高校是眾多學子夢寐以求的求學聖地,就算是在世界名校排名中也能佔有應有的席位!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仍然迴響在耳旁,讓人不能釋懷。
  • 「為什麼中國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才」?為何錢學森晚年提此問題?
    錢學森在晚年的時候曾經提出,「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人才。」錢老口中的人才,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才,而是指大師級的人才。那麼國內的教育模式就真的培養不出大師嗎?對此,引起過學術界、教育界大量的討論,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錢學森之問」。
  • 錢學森住院期間為中國敲響警鐘,為何培養不出人才?如今還不行動
    錢學森住院期間為中國敲響警鐘,為何培養不出人才?如今還不行動隨著中國科技不斷進步和發展,未來將會需要大量人才來不斷創造輝煌,帶領祖國不斷的前進。當年國外已經轟轟烈烈展開工業革命的時候,我國實施閉關鎖國,導致與先進的工業革命擦肩而過,曾經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作品《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到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那就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領先整個世界,為何近代工業史中沒有出現中國的身影?
  • 清華和北大的客座教授葛惟昆關於中外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葛惟昆教授我國在一般人才的培養上規模宏偉、成效顯著,但傑出人才的湧現是塊短板。應試教育是扁平式的人才格局的溫床。人才的培養也要從娃娃抓起,而這個抓起,其實就是不要去抓,要放任、放養。朱邦芬教授為清華學堂物理班提倡的放養,對小孩子最為重要。這樣到了成才之年,就像清華優秀畢業生祁曉亮教授所體驗的,就可以永遠「尋求內心自由的種子」,讓它們成長為科學的參天大樹。
  • 「錢學森之問」:斯芬克斯的謎語?(圖)
    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人們在緬懷和追思中,不時會被錢老提出的一個問題所震撼——「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個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的問題,已引起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學生的深思。
  • 姚期智71歲棄美籍、賣房子,回祖國從頭開始,為清華培養人才
    清華大學想必沒有人不知道吧,清華有兩個班,收攬了各省理科大神,因此在江湖有句傳言:學霸的起點就是普通人的終點。從那裡出來的人年薪百萬不是夢。這就是清華著名的"姚班"和"智班",可你知道這兩個大神雲集的班有什麼關係嗎? 這兩個班其實是同一個人所創,他就是姚期智教授。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引人深思
    前言2005年,已經耄耋之年的錢學森在關於我國科學發展的問題上,提出了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而針對這個問題,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國家也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例如,改革教育目標、體制,去行政化等等。但是,即便如此,在今天我們看到的卻仍舊是國內培養的傑出人才數量稀少的現狀。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引人深思
    前言2005年,已經耄耋之年的錢學森在關於我國科學發展的問題上,提出了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而針對這個問題,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國家也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例如,改革教育目標、體制,去行政化等等。
  • 陝西首個「錢學森學校」西安開學,愛國的人才呼之欲出
    >人才培養和教育創新的思考2005年7月30日,身處重病的錢學森向前往探望的溫家寶總理說道:「現在中國完全沒有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 中國再出"錢學森",婉拒美國優厚待遇,毅然為國展榮光
    晚年的錢學森提到這些事的時候都難掩心中的激動感慨之心,他明確表示在自己一生的風風雨雨中,周恩來總理和嶽父蔣百裡是印象最為深刻和幫助自己最大的兩個人。錢學森作為我國航天領域的傑出代表,是湧現在中國眾多科學領域的一顆璀璨明星。他一生都在默默的為科研事業付出,深藏功與名,是中國民族的脊梁。
  • 如果鄭強教授當清華和北大的校長,能留住這兩所學校的人才嗎?
    鄭強教授的行政級別最多,他也就是一個廳級待遇的人。想改變現狀,難上加難。去國外留學是很必要的事情,閉關鎖國是不可以的,高端技術都在國外,出列與它國同檔次優惠條件招回優秀人才,沒學成的不要招,單靠愛國沒有資金基礎又回到60年代水平,鄭教授是書記材料。一身兩職!兩個都是他當的話,定能教育出品質兼優的人才,兩校的校長都不好當,但鄭強教授的愛國情懷!
  • 清華探微書院:全力培養化學生物學及相銜接工程領域的傑出人才
    統籌清華強基計劃人才培養的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個書院正式亮相。李豔梅、王中忱、梁曦東、劉錚、李俊峰五位教授從邱勇校長、陳旭書記手中接過聘書,成為五個書院首任院長。200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獲評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2012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6年獲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在1911年的清華學堂章程中就明確提出了「以培植全才,增進國力為宗旨「的辦學目標,100多年來歷代清華人躬身踐行,湧現出一批批投身民族振興之偉業的傑出人才。
  • 面對「留學不歸」的質疑,北大、清華為何沉默不語?這2點很關鍵
    而作為我國最高學府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每年也有眾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但是大部分的留學生學成後選擇留在國外工作和生活,因此公眾紛紛指責這些留學生,為何學成之後不回來建設我們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和夫人決定回國,為祖國的發展效力,但是遭到美國政府的阻攔並被關起來,最後經過重重困難之後才回到祖國,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了航空領域內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是20世紀科學界少數的巨星之一,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就能解開錢學森之問這個痛點嗎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學森感慨說:「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句話後來被媒體修改為:「為什麼我們的高等教育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並上升為「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拷問著我們興辦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也折射出中國學術界繁榮表面下的內在危機,同時也必然引領著未來科技創新的方向。
  •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我們大家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內最高學府,而每一年清華、北大都有一批優秀的學生往美國跑呢?現在就有部分人嘲諷清華、北大是美國大學的學前班,專門為美國大學培養人才。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呢?
  • 「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2019屆學生榮譽證書頒發儀式舉行
    「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2019屆學生榮譽證書頒發儀式舉行清華新聞網6月25日電 6月19日下午,「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2019屆學生榮譽證書頒發儀式在主樓接待廳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學堂班首席教授朱邦芬、王訓、鄭泉水、顏海平,生命學院院長王宏偉教授出席儀式,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彭剛主持儀式。
  • 餘鵬鯤:錢學森科技大學選址瀏陽,合理嗎?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學森感慨說:「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這句話後來被媒體修改為:「為什麼我們的高等教育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並上升為「錢學森之問」。 「錢學森之問」拷問著我們興辦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也折射出中國學術界繁榮表面下的內在危機,同時也必然引領著未來科技創新的方向。
  • 「錢學森科技大學」真的要來了?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錢學森還有一個舉世矚目的提問,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是的,這個問題足以引起全體知識界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