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科技大學」真的要來了?

2020-08-24 隔著大西洋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周總理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

他最擅長的領域是空氣動力學,是49年之後,歸國效力科學家的代表,是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被稱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他憑一己之力,將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錢學森祖籍浙江杭州臨安,是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

他是清華大學第七屆「庚子賠款」獎學金項目留美學生,在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期間,得以成為大科學家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 西奧多·馮·卡門,匈牙利猶太人,1936年入美國籍,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的得意門生,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飛彈等領域研究,並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在28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55年錢學森突破重重阻礙回國後,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1961年,他任第七機械工業部(飛彈工業部)副部長。1970年,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改開之後,他歷任中國科協領導。參與恢復中科院的工作,參與組建中國工程院,是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錢老一生,主要的精力都在應用技術領域,否則以其28歲取得的成就來看,獲得諾貝爾獎是大概率事件。

錢學森性情很溫和,但也有媒體提到他在大X進期間,以大科學家身份三次論證畝產十萬斤的可行性;貼張愛萍將軍的大字報、批鬥會上攻擊張;晚年的時候,這位大科學家與所有想「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人一樣支持氣功,這都是事實。

每個光輝燦爛的身影背後都有陰影,這才是世間的真理。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錢學森還有一個舉世矚目的提問,被稱為:錢學森之問。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這個提問源於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

「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

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是的,這個問題足以引起全體知識界的深思。

中國從1912年到1949年,短短的37年之間,人文領域有魯迅、林語堂、胡適、茅盾、曹禺、梁實秋、謝冰心、田漢、巴金、夏衍、柳亞子、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關山月、李可染、豐子愷、梁漱溟、陳寅恪、馮友蘭、朱光潛、季羨林....

科學領域有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華羅庚,蘇步青,葉企孫,吳有訓,趙九章,嚴濟慈,吳健雄,何澤慧,束星北……

「錢學森之問」是中國教育的一道反思題,至於有多艱深,倒也未必。

近日,「錢學森科技大學」正在籌建的消息,賺足了輿論眼球,畢竟用人名命名的大學,在國內實屬罕見。

這則消息來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的《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行動計劃》中提到,將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定名),由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中國的高等教育早已經進入了普及化時代,2019年全國有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在校生規模達400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1.6%,部分省份的高考錄取率早就超過了90%。

作為一個地方籌建新大學,特別是高等教育欠發達的地區,這無可厚非。

瀏陽僅僅是一個縣級市,籌建以鼎鼎大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命名的科技大學,能不能獲取錢家人的同意暫且不論,僅僅是取名上,恐怕就很難獲得國家的批准。

按照目前的教育法規,設立本科院校要經過教育部審批,校名不能冠以「中國」、「中華」、「國家」等字樣,不以個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目前,我國的大學,有以「錢學森」命名的學院,比如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等等。還有以其他人名命名的學院,比如: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湖南大學張藝謀藝術學院、四川大學吳玉章學院等等。

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以人名直接命名的大學目前還沒有一所(中山大學等以人名命名的高校是基於歷史傳承)。因此,「錢學森科技大學」能否獲得批准,目前還是未知數。

另一方面,就算是最終名字能夠獲批,僅僅依靠「錢學森」這個名頭,恐怕還遠遠不夠。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這是1931年12月2日,梅貽琦在出任清華校長就職演講中提出的著名論斷。

一所好的大學,首先要有一批大師;其次,還必須有一個好的制度和模式。

兩年前,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領銜籌建西湖大學,被媒體稱為「5年比肩清華北大?」

當然,這多少有些誇張,但是西湖大學走的卻是一條創新的路子。

一是辦學講究「小而精」。西湖大學不是搞專業的大而全,重點方向是生命科學和理學,大學的籌建者施一公、饒毅、潘建偉、陳十一都是在生命科學和物理學方面的真正專家。

二是制度創新。西湖大學採用的是基金會辦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最終能否在現實中落地,拭目以待。而恰恰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前幾天,中科院合肥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超90人離職的事情,引發輿論譁然。離職的原因就是大家主要工作是如何挖空心思討好領導,感覺歌頌領導太累。

僅僅是一家科研單位如此嗎?

顯然不是,這不過是全國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冰山一角罷了。

假如說錢學森之問的答案在哪,恐怕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官宣啦,「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
    相信現在新一代的年輕人說到錢學森都知道是誰,為我們國家做出多大的貢獻。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他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我們學習的榜樣!錢學森科技大學正在湖南瀏陽籌建中!
  • 錢學森科技大學終於要來了,希望它是一所培養人才的搖籃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最近,湖南省發布了《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準備在瀏陽市建立錢學森科技大學。為什麼要把錢學森科技大學建立在瀏陽市,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起碼也應該建立在一個省會或者一線大城市或許會好點。
  • 餘鵬鯤:錢學森科技大學選址瀏陽,合理嗎?
    因此,當湖南提出要在瀏陽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時,立刻引發了社會的猜想和熱議。有一種說法,在瀏陽建設錢學森科技大學,目的就在於回答「錢學森之問」。這無疑是一齣悲劇,有著複雜的成因,不是創辦一所新大學就能解決的,因此對於錢學森科技大學破解「錢學森之問」的前景,筆者難以樂觀。不如回到「錢學森之問」的發出者那裡去,從錢學森的思想財富中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 回答錢學森之問 要學習錢學森的科學思想錢學森的思想殿堂龐大而精巧,筆者認為大體可分為教育思想、科技興國思想和科學思想。
  • 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就能解開錢學森之問這個痛點嗎
    因此,當湖南提出要在瀏陽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時,立刻引發了社會的猜想和熱議。有一種說法,在瀏陽建設錢學森科技大學,目的就在於回答「錢學森之問」。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根據《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教發〔2006〕18號),普通本科學校「不以個人姓名命名」。
  • 湖南一所新科技大學來了!是他的名字……
    導語:日前,湖南省印發關於推進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就提到,要支持區域內的高等教育發展,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其實,國內以錢學森命名的學院不少,但是以錢學森命名的大學,這是第一……錢學森,一個連美國都心生敬意的人2009年,享年98歲的錢學森離開了我們,但是錢學森延續出來的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科學事業的執著一直迴蕩在我們身邊
  • 科學遇見魔法:錢學森堅信人的意念是科技
    甚至詩人海子死前曾留下遺訊說,自己並非是要選擇自殺,而是大腦受到了控制。而海子寫出迫害他的兩個教授,的確從事特異功能與人體意念的相關研究,至今仍然在大學裡教書。1982年錢學森曾就對外不止一次的說過,特異功能和氣功是人體科學,人們都知道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都是偉大的發現,但人體科學與它們一樣偉大。甚至探索人體科技的潛力,比物理上的其他發現都要偉大。可是他的呼喊,並沒有得到多少回應。
  • 錢學森要對醫生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從小,錢學森便敏而好學,再加上他的家庭教育氛圍良好,錢學森對待學習十分上心,12歲進入北京師範大學的附屬中學學習。在優秀的班集體之中,錢學森也是拔得頭籌的那一個,六年之後,順利考取交通大學就讀鐵道工程專業。而後,錢學森仿佛找到了自己想要致力一生、發自肺腑喜歡的行業——機械。
  • 如何將國家命運與個人相連,來看看錢學森的選擇【圖】
    中學時他深受孫中山《建國方略》的影響,認為要讓衰敗的中國迅速復興起來,就要發展鐵路交通。於是他報考了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的就是鐵道機械工程專業,當時叫鐵道門。學造飛機正當錢學森在交通大學憧憬畢業後成為詹天佑式的鐵道工程師時,1931年和1932年先後發生了「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
  • 新時代用錢學森智慧指引科技創新
    錢學森回顧自己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經歷時說:「在這裡,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這裡的創新不能是一般地邁小步,你所想的、所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而錢學森認為,飛機的難點在材料,材料的問題在工業基礎薄弱的我國,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飛機要上人,對可靠性、安全性都要求很高,還要涉及複雜的飛行員訓練,從儘快掌握「殺手鐧」的戰略目標分析,應當發展飛彈。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雕像在我市鹽湖區科技實驗小學落成
    65周年之際,一尊凝聚多方心血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雕像在我市鹽湖區科技實驗小學揭幕落成。  中國航天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教授,中國航天十二院院長薛惠鋒,今日中國雜誌社副社長賈春明,中央軍委科技委綜合局大校、原錢學森生前秘書顧吉環,上海交大錢學森圖書館錢學森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張現民
  • 【科技之家】錢學森的科普實踐與科普觀(下)
    錢學森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強調搞好科普工作,需要解決幾個認識問題。第一,科普的對象不只是工農群眾和青少年,還應包括專業科技人員和廣大幹部,即所謂「高級科普」;第二,科普工作不僅是專業科技人員給專業知識少的人普及,在廣大群眾的發明創造中往往有許多科學道理,恰恰是科學技術上的新課題或生長點,可供進一步研究、提高;第三要達到普及的效果,一定要做到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 錢學森:人的智慧,既要有量智,又要有性智
    1929年,錢學森考入國立交通大學鐵道工程系。本科畢業之後,錢學森考取了清華大學庚款留美的名額,開啟了他的赴美留學之路。1935年8月,錢學森赴美深造,他原本的專業是航空工程,在未來的深造方向上,父子之間發生了分歧。
  •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出版: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2019年9月17日,《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以下簡稱《他日歸來》)新書發布會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辦。《他日歸來》是一本具有傳記文學風格的著作,時間跨度從錢學森1911年出生,一直到1955年歸國為止,是作者呂成冬在近十年時間裡持續搜集、考證和研究錢學森檔案史料的成果。全書近30萬字,圖文並茂,126份插圖中有60份屬於首次公布。
  • 錢學森成為終身教授,他作了「飛天」報告,五角大樓的人都來捧場
    錢學森歸國報效的故事,現今可謂是婦孺皆知,作為我國著名的航天航空專家,錢學森做出的貢獻,簡直無可比擬。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時,僅36歲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職稱,為此他還做了一個大氣磅礴的報告,連五角大樓的軍方人員都來捧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特稿]楊利偉等眼中的錢學森:<錢學森故事>讀後感
    林中,那棵參天大樹:《錢學森故事》讀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孫家棟由塗元季、劉瑩合著的《錢學森故事》,是一本文圖並茂的好書。作品以獨特的視角,真實客觀地展現了錢老為祖國飛彈航天事業殫精竭慮的光輝人生,生動勾畫了人民科學家的赤子情懷,讀來親切感人,令人愛不釋手。這本書也再次勾起了我對錢老的緬懷和追憶。錢老對載人航天事業的深切關懷,以及他那德高品馨的大家風範,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 《錢學森著作系年》(1985—1986年)
    刊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和系統工程》第3—27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92—202頁。11月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我們的科研事業要與世界同步》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502—503頁。
  • 錢學森教育觀念
    1948年,美國科學家維納發表《控制論》,遭到科學界的冷遇,37歲的錢學森卻敏銳把握到這一理論的普遍意義,將這一新理論運用到自己的噴氣技術研究。1954年,錢學森發表《工程控制論》一書,開創了一門新的技術科學。47年來,這本著作為世界各國科學家廣為引證、參考,成為自動控制領域引用率最高的經典著作。
  • 科技日報:錢學森和他的系統科學思想與方法
    擺在錢學森面前的任務是:要以更廣闊的眼界,用更系統的方法來觀察有關問題。也就是說,用一種統觀全局的方法,來充分了解和發揮導航技術和控制技術等新技術的潛在力量,從而可以更有效地用新方法解決舊問題,並且可以解釋前所未見的新的前景。    1953年底,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大學開設了一門新課程《工程控制論》。當時對於像鄭哲敏這樣的博士生來說,老師講是全新的領域。
  • 錢學森養生經
    錢學森(1911.11.12----2009.10.31)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和「火箭之王」。但是卻從不看電視,錢永剛介紹說,這是他早年在美國任教時養成的習慣,那裡的教授們為了專心工作,多少年來從不看電視。在飲食方面,錢老沒什麼講究。他說「四菜一湯就挺好」。聽音樂是錢老主要的休閒養生方式,他認為,音樂給了他慰藉,也引發了他幸福的聯想。錢學森常說:「我沒有時間考慮過去,我只考慮未來。」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樂觀的生活態度,才是他的養生真經。
  • 科技真的無國界???
    無國界,何來錢學森?何來西方拒絕我們參加伽利略導航系統?何來美國封鎖我國科技?從錢學森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中國唐寧事業正是靠了全市中建立起來的,科學界的第一登這樣的榮譽不是一個人隨便都能得到的,作為中國人對秦先生感到無比的崇敬裡感激,沒有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我國兩彈一星事業是遙遙無期的。中國脊梁說了就是錢學森。